我的非洲行摄之动物世界篇

严子健(姥记者)上海

<h3><font color="#010101">很多年前就想去非洲大草原看看了,尤其在国家地理杂志和网络上看到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的动物大迁徙,千万角马奋不顾身跳进马拉河被誉为“天国之渡”的激动人心的画面后,我更是心驰神往,用现在时髦话来说,从此在心里种下了草。上图为夕阳下的马赛马拉大草原美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终于下决心而且是在精心准备了半年之后的2019年7月下旬,我和夫人一起飞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始了我们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纳米比亚和南非开普敦的非洲四国自由行。上图为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里的长颈鹿一家。</font></h3> <h3>这次在非洲四国游览和拍摄野生动物,主要是在东非肯尼亚的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博格里亚湖、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和纳米比亚的埃托沙国家动物园等地。上图是在肯尼亚的<font color="#010101">博格利亚湖拍摄的火烈鸟。</font></h3> <h3>肯尼亚是非洲著名的旅游国家,尤其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数十个国家级野生动物园和自然保护区是众多野生动物和一千多种鸟类的天堂,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野生动物游猎圣地之一。上图为肯尼亚<font color="#010101">马赛马拉大草原上悠闲的斑马</font>。</h3> <h3>在肯尼亚国家自然保护区观赏和拍摄野生动物,最常用的方式是开一辆能掀开顶盖拍照的四驱越野车游猎。上图是我的Safari车,9人座原装丰田陆地巡洋舰吉普车,够奢侈,够气派。那里没有再小的车,便宜一点的是11人座尼桑面包车改装的,而皮卡改装的敞篷车,跑起来太吃土,没法乘坐。</h3> <h3>在非洲国家自然保护区观赏和拍摄野生动物,常能听到“Safari”这个词,这在肯尼亚当地的斯瓦希里语意为“远行”。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Safari衍生出狩猎旅行的意思。斗转星移,如今狩猎已被禁止,但Safari这个词被流传了下来,当时的双筒猎枪换成了如今的照相机长焦镜头,Safari成了“游猎”的代名词被广泛应用。</h3> <h3>在非洲参加游猎活动,另外还有一个词“Game Drive”使用频率也很高,意思是开着车找动物。其中,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游猎,车内大都装有公共频道无线电对讲机,一旦发现犀牛、猎豹、狮子等较稀罕的动物,驾驶员就开机告知,其他车就会很快聚拢,经常发生可能是一头雄狮,四周却围了十好几辆车围观的有趣场面。</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这次在肯尼亚游览拍摄的重点,按顺序是安博塞利</font>国家公园(Amboseli)、博格里亚湖(Lake Bogoriya)和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Masai Mala)。上图为我们在肯尼亚全部9天8晚的行程示意图。考虑到路途较远,中间我们在奈瓦沙湖和纳库鲁湖各停留了一个晚上,在马赛马拉住了三晚。</h3> <h3>安博塞利国家公园是非洲度假胜地之一,位于肯尼亚南部与坦桑尼亚交界地区,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海拔5895米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可惜这次因天气原因,乞力马扎罗令我望眼欲穿而不得其真容。上图为<font color="#010101">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夕阳下的角马(Wildebeest)。其实</font>角马在分类上属于牛科,其外形也像牛,所以角马也被叫做“牛羚”。</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安博塞利国家公园游猎,看点主要是大象,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里的大象成群集队,不仅很多,而且能让你最近距离观赏,这种感觉非常美妙。只是所有Safari的规定都一样,游客不能随便下车,不能喂食,所以没办法在更低的角度,近距离拍摄这些大家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肯尼亚是赤道国家,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纵贯南北,与赤道形成十字交叉。这条狭长的大裂谷,在卫星云图上看来,就像是刻在非洲大陆上的一道巨大的伤疤,从莫桑比克一直到红海,全长9600公里。上图摄于纳库鲁裂谷段。</font></h3> <h3>由于天然地势优势,东非大裂谷两旁火山星罗棋布,裂谷内还有众多湖泊,千百年来养育了两岸的非洲人民,成了非洲人类生命的起源。上图为赤道小镇Equator。</h3> <h3><font color="#010101">肯尼亚的博格里亚湖,位于首都内罗毕西北约300公里,因为火烈鸟多而被誉为“粉红色天堂”。上图为日出时分在博格利亚湖南端的高坡上,俯视拍摄的火烈鸟群</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h3> <h3><font color="#010101">其实头些年,肯尼亚的纳库鲁湖(Lake Nakuru)才是闻名于世的火烈鸟栖息地和观赏地,也是非洲大陆第一个为保护鸟类而建的自然保护区。上图是在博格利亚湖拍摄的火烈鸟(Flamingo)。</font></h3> <h3>可惜近年由于纳库鲁湖水位提高和水质变化,迫使火烈鸟不得不重新寻找觅食之地,而同为盐碱性的内陆湖、但比纳库鲁湖小、面积只有32平方公里的博格里亚湖,成了火烈鸟的新家。上图是抓拍的<font color="#010101">博格利亚湖火烈鸟起飞一刻。</font></h3> <h3>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位于肯尼亚西南部,与坦桑尼亚隔河相望,马赛马拉草原三角洲与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大草原相连。</h3> <h3>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始建于1961年,园区内野生动物繁多,数量庞大,是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可谓野生动物的天堂。</h3> <h3><font color="#010101">在马赛马拉大草原,你站在一个高坡,可看到一望无际的野生动物和角马群,非常震撼。不到现场,你是无论如何体验不到这种感觉的。</font></h3> <h3>每年的6月到10月,马赛马拉三角洲都会上演世界上最伟大的自然奇观——举世闻名的动物大迁徙。位于北方的马赛马拉因连绵的降雨而孕育出新鲜的芳草地,将一百三十万头原居于南面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大草原的角马深深吸引,使之汇聚成动物世界最庞大的移动群体。</h3> <h3>这些角马大军,不顾鳄鱼的凶残,前赴后继、前呼后拥地奋力抢渡马拉河,越过坦肯边境,进入绿草青青的马赛马拉,上演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命礼赞,这一壮观场面被誉为“天国之渡”。图为<font color="#010101">马赛马拉大草原上奔跑的角马。</font></h3> <h3>尽管我们在马赛马拉草原三角洲的马拉河周围守候逗留了三天,可惜运气不佳,最终也没有看到“天国之渡”的壮观场面。图为在<font color="#010101">马赛马拉大草原上“排排坐,吃果果”,晒太阳的角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据我所知,在马赛马拉三角洲内只有一家酒店Mara Serena Safari Lodge因其所处高坡,能俯视瞭望角马过河的渡口,所以住这家酒店能“守株待兔”,观赏到“天国之渡”的概率相对较高。但高峰期酒店房费超过了1000美金/晚。</font></h3> <h3>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动物园(Etosha National Park)在首都温得和克西北大约400公里处,园区是一个很大的盐碱盆地,主洼地有5000平方公里,据说从太空都能看清楚。上图为在<font color="#010101">埃托沙国家动物园内</font>悠闲生活的野生动物。</h3> <h3><font color="#010101">在这片白色盆地四周分布有星星点点的水坑(见示意图蓝色圆点),这地区冬季极其干旱,大量野生动物不得不聚集到水坑周围,无论白天黑夜,</font><font color="#010101">经常都有野生动物来水坑喝水,因此那里成了人们确保能观赏到野生动物的好去处。图为排队喝水的非洲</font>黑斑羚(Impala)。</h3> <h3><font color="#010101">埃托沙国家动物园是纳米比亚和南部非洲最容易到达和接近野生动物的地方,一般的车都可以开到那里。上图是我在网上下载的埃托沙国家动物园示意图,从中可见园区有3个主入口和3个主营地,大多数车辆都是从Anderson门进入园区,3个主营地由西向东一字排开,营地之间相隔大约70公里。</font></h3> <h3>为了进出方便,我们选择住西营地,因为距离Anderson门最近。我们白天开车巡游,到园区深处找动物,包括到中营地和东营地方向。晚饭后则在驻地边的水坑边“守株待兔”。门票以24小时计。上<font color="#010101">图为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动物园里的一对捻角羚(Greater Kudu)。</font></h3> <h3>据说东营地(Namutoni)食肉动物多,中营地(Halali)吃草大动物多,西营地(Okaukuejo)主要是小动物和斑马,可谓各有千秋。不过我实践下来,其实也并不完全如此,但西营地最热门,房间也最难预订。上图为<font color="#010101">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动物园里,在水坑边喝水的象群。</font></h3> <h3>营地内大多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木屋,设施齐全,吃饭是大食堂,自助餐。上图为日落时分,一头年轻的长颈鹿来水坑边喝水。</h3> <h3>营地边就有水坑(见前面示意图上蓝色圆点),游客可以坐在栏杆边“守株待兔”,架好相机,甚至可以冲杯咖啡,舒舒服服地等待动物来喝水。</h3> <h3><font color="#010101">园区在营地附近的水坑边还安装了照明设备,日落之后,水坑上方会亮起灯光,所以游客甚至在晚上都能观赏拍摄到动物来水坑喝水的情景。上图就是我们晚上在营地边拍摄到的犀牛(</font>Rhino)<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喝水的景象。</span></h3> <h3><font color="#010101">近年来,由于该地区水资源匮乏,园区不得不通过铺设管道把水输送到盆地里的一些水坑,以解决野生动物在旱季喝水的问题。在埃托沙国家动物园深处,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水坑边筑有蓄水罐或水塔。</font></h3> <h3>在非洲游猎,人们常会提到非洲五霸“Big Five ”,这个词最初是由大型狩猎活动的猎人创造的,是指非洲五种最危险和最难徒步狩猎的动物,但现在也被游猎经营者广泛使用。这五种非洲动物是指:非洲狮、非洲象、黑犀牛、非洲豹和非洲水牛。“非洲五霸”甚至被印在了南非国家发行的纸币上。</h3> <h3>非洲狮(Lion)是无可争议的撒哈拉以南大草原之王,是仅次于老虎的世界第二大猫科动物。图为肯尼亚<font color="#010101">马赛马拉大草原夕阳下的雄狮。</font></h3> <h3>与其他猫科动物不同,狮子是群居动物。捕猎时,它们也经常协同作战,以捕获更大的猎物。图为肯尼亚<font color="#010101">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母狮。</font></h3> <h3>狮子常在傍晚捕猎,所以白天常能看到它们吃饱后在树荫下睡觉。据说狮子一天能睡20个小时。</h3> <h3>狮子的毛色通常以草原的颜色作为有效伪装。图为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动物园里的非洲金毛狮王。</h3> <h3>狮子几乎没有天敌,只有人类才能对它们构成威胁,在野外自然状态下,狮子可以活到14岁。非洲狮是易危物种。</h3> <h3><font color="#010101">上图为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动物园里正在大口大口喝水的非洲大象。非洲象</font>(Elephant)是世界上身体最大<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和</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体重最重的陆地动物,据记录最大的非洲象体重超过10吨。也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span></h3> <h3><font color="#010101">非洲象的皮肤厚达一英寸,这以保护它们不受灌木丛尖锐刺枝的伤害。非洲象有巨大的耳朵,能散发热量和调节体温。非洲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font>能在各种不同的栖息地生存,包括茂盛的丛林、湿地和干旱的沙漠。</h3> <h3>大象喜群居,生活在由母系领导的群体中,通过各种低频声音进行交流,这种声音可以传得很远。非洲象能活60—70岁,也是易危物种。</h3> <h3><font color="#010101">上图是一张有趣的片子,所有大象都齐刷刷卷起了鼻子。为了拍得这一景象,我在埃托沙国家动物园的一个水坑边等了很长时间。烈日当头,我们的驾驶员都快等得不耐烦了,但当他看到这张片子时,瞪大眼睛,还翘起了大拇指。</font></h3> <h3>非洲犀牛(Rhino)有两种:黑犀牛和白犀牛。据说黑犀牛和白犀牛在颜色上其实没有很大区别,区分这两种动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它们的头和嘴,黑犀牛头短嘴圆;而白犀牛则头长,嘴唇则是扁平的,宽大的。黑犀牛脾气很坏,通常独居;而白犀牛通常是成对生活的。</h3> <h3><font color="#010101">另有一种说法是,黑犀牛是双角犀,白犀牛是角犀。</font>黑犀牛是极危物种。犀牛视力不好,但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非洲犀牛体长4米,高2米,体重可达5吨,但它同样非常灵活,黑犀牛的奔跑时速可达45公里,即使在茂密的灌木丛中,它也能快速转身。图为纳库鲁湖草原上,正在悠闲吃草的犀牛。</h3> <h3>非洲豹(Leopard)通常指花豹,是五大动物中最难以捉摸的。豹子生性警惕,夜间活动,白天躲在暗处。豹子的领地很大,很少在同一地区停留几天以上。图为肯尼亚<font color="#010101">马赛马拉草原上的花豹</font>。</h3> <h3>豹子是优秀的攀登者,喜欢上树,甚至常常把猎物拖到树上享受大餐,通常以中小型羚羊和鹿为食。可惜我这次没能拍到爬在树上的花豹。豹子是近危物种。</h3> 非洲豹的捕猎奔跑时速高达56公里,还能跳到3米高的树上,也是优秀的游泳运动员。豹子的<span style="color: inherit;">尾巴尖和耳后长有白毛斑,这能让幼崽看到它们的妈妈,即使在高草丛中也不列外。图为</span><font color="#010101">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花豹</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h3>在非洲野生动物保护区,只要有水的地方,就一定有机会找到非洲水牛(Cape Buffalo)。它很少离开河流和水道20公里以上,长草和苇床是他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上图为肯尼亚<font color="#010101">纳库鲁湖草原上的水牛群。</font></h3> <h3>经常能看到硕大的非洲水牛牛角上裹满泥浆,那是因为淤泥能让水牛在非洲灼热的阳光下保持凉爽,还能防止讨厌的小昆虫叮咬。图为肯尼亚<font color="#010101">纳库鲁湖草原上的非洲水牛</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h3> <h3>非洲公水牛的体重可达920公斤,一对弯弯牛角的最大宽度可达100厘米。额头中间那两块像盾牌一样的角质,要到7岁后才能完全发育成熟。非洲水牛脾气很坏,尤其是在受到威胁时,被认为是非洲最危险的动物之一。图为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里的非洲水牛。</h3> <h3>非洲水牛是非洲唯一野生在自然状态下的水牛,从未被驯服过。非洲水牛是近危物种。上图也是在<font color="#010101">纳库鲁湖草原上的拍到的水牛群体。</font></h3> <h3>猎豹(Cheetah)是非洲游猎活动中很受欢迎的一种野生动物。猎豹头很小,眼睛长的很高,一条黑色的“泪痕”,从内眼角一直流到嘴巴,这是一般人用它来区别花豹(Leopard)的主要标志。</h3> <h3>猎豹的大长腿和流线型身体,使它能在2.5秒内从0加速到72公里/小时,最高时速能达110公里,它是陆地上短距离冲刺跑得最快的哺乳动物,但不能维持超过一分钟,否则它的内脏器官将会因快速发热而被烧坏。前后几张猎豹照片,都是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上所摄。</h3> <h3>成年猎豹有黄色的皮毛,黑色圆斑点,尾巴末端有四到六个黑环和一丛先黑后白的绒毛,这有助于它在灌木和草原上伪装。就像人类的指纹一样,猎豹的毛皮斑点图案是独一无二的。</h3> <h3>猎豹是食肉动物,包括羚羊、兔子等,主要是在清晨和傍晚捕猎,因为他们更依赖视觉而不是嗅觉,所以它们喜欢在一个小山包的顶部扫视四周。猎豹吃东西很快,因为常有狮子、鬣狗、大群的秃鹫前来争食。猎豹不吃腐肉,常常留下猎物的骨头和内脏。</h3> <h3>由于牙齿小,所以猎豹捕猎只是咬住猎物的气管,直至窒息而死。野生猎豹的平均寿命是8到10年。在马赛马拉大草原,人与猎豹已经完全可以和谐相处。<br></h3> <h3>在非洲游猎和观赏野生动物,除了“非洲五霸”之外,还有一些动物很常见也很受人们喜爱,长颈鹿(Giraffe)就是其中之一。长颈鹿有与众不同的长脖子,是所有陆地动物中最高的,身高可能超过5.5米,其中脖子长1.8米,腿长1.8米,尾巴长2.4米。上图为肯尼亚<font color="#010101">纳库鲁湖周边丛林里的长颈鹿。</font></h3> <h3>长颈鹿跑起来最快时速能达60公里,但它走起来可谓“仪态万方”,优雅至极。这张片子是否很有趣?我想象这个大家伙在篮球比赛中运球,是我在纳米比亚的埃托沙国家动物园西营地拍到的。为了拍好这张片子,我跟着长颈鹿跑了好长一段距离。需要留出足够的提前量,才能抓拍得恰到好处。</h3> <h3>长颈鹿有几个亚种,在东非肯尼亚常见的有三种,分别为罗氏长颈鹿,还有网纹长颈鹿和马赛长颈鹿,区分它们主要看身上的网纹。成年长颈鹿头上有一对角,雌长颈鹿的角上长有毛。虽然长颈鹿脖子长,但也只有7块颈椎骨,依靠背部强大的肌肉群所支撑。上图为<font color="#010101">安博塞利国家公园里的长颈鹿。</font></h3> <h3>长颈鹿的眼睛可以四周转动,加上脖子长,是个天生瞭望台。当一只长颈鹿凝视1公里外的狮子时,其他长颈鹿也会朝那个方向看,这些行为显然可以提高对捕食者的警惕,有时它们还充当附近动物发现捕食者的“预警”系统。长颈鹿在野外可以活到26岁。<br></h3> <h3>长颈鹿喜欢吃多刺的金合欢树的新芽新叶,它的舌头长53厘米,可以缠绕在离地面6米高的树叶上。长颈鹿的吃法是用柔软的嘴唇抓住树枝,再用长舌头缠绕树叶,甚至可以从一根树枝上用牙齿“梳理”树叶,然后用舌头卷走全部新叶。</h3> <h3>一头体型庞大的雄性长颈鹿,每天要吃掉65公斤的食物。长颈鹿从食物中获取水分,所以它们可以较长时间不喝水,因为它们低头毕竟很不方便。不过在旱季,长颈鹿至少每三天喝一次水。上图为<font color="#010101">马赛马拉草原的长颈鹿,很有趣也很难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观察长颈鹿低头喝水的全过程是令人难忘的。长颈鹿喝水的姿势看上去很艰难,甚至可以用痛苦来形容。因为脖子太长,所以它必须将前腿一点点的慢慢分开,整个身体还要协调配合,以便“顺利低下它那高贵的头”,整个过程是按部就班的,长颈鹿低头喝水,可以说是“摆足了架子”。上图是在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动物园营地所摄。</font></h3> <h3>长颈鹿的心脏很大,血压也比一般大型哺乳动物高一倍,这有助于它抬头在重力作用下,保持血液流向大脑。长颈鹿颈部上缘,有个复杂的压力调节系统“mirabile”,当长颈鹿低头喝水时,这个系统可以防止过量的血液流向大脑。在大草原上拍到长颈鹿喝水很不容易,所以到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动物园,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大家伙来水坑边喝水的珍贵镜头。</h3> <h3>长颈鹿是所有哺乳动物中睡眠时间最短的动物之一,据统计在24小时内,长颈鹿只睡10分钟,最长时间也就2小时。据说长颈鹿不能躺下,否则就会死。长颈鹿也是极少数根本不会游泳的动物之一。这是我在肯尼亚纳库鲁湖草原上近距离拍到的长颈鹿画面。</h3> <h3>在非洲游猎,看到斑马(zebra)的几率很高。斑马以有许多黑白条纹而与众不同,也很容易被发现。上图是我<font color="#010101">在纳米比亚苏丝斯黎红沙漠里拍到的正在奔跑的斑马群。</font></h3> <h3>斑马有三大种类,Grevy's Zebra,平地斑马和山地斑马。据说辨别这三种斑马,主要看它们身上的斑纹宽窄和颜色变化。虽然斑马与家养马、驴是同一种动物,但斑马却从未被真正驯化过。图为<font color="#010101">马赛马拉草原上的哈特曼山地斑马(Hartman's Mountain Zebra)。</font></h3> <h3>斑马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而且斑马经常与其他哺乳动物如角马和长颈鹿形成混合群体,通过各自特有的感官警觉系统,来保护它们不受捕食者的伤害。有一种说法是,斑马只有在大量靠近同伴时才会睡觉,据说十头斑马在一起喝水时,必有一头负责“望风”。上图为<font color="#010101">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开普山地斑马(Cape Mountain Zebra),也叫非洲山地斑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有一项科学研究证明,长期以来,斑马身上条纹皮毛的形成,是为了扰乱马蝇的视线,可避免和减少马蝇对其的叮咬。我的感觉是,一两头斑马看起来确实很显眼,站在非洲大草原,斑马是最先被辨认出来的动物之一,也就像法国海军发明带条纹的“海魂衫”一样,一旦有人落水,容易被发现。但如果一群斑马紧挨在一起,而你偏偏睁大眼睛盯着看,真的会有“密集恐惧”的感觉。</font>上图为纳米比亚苏丝斯黎红沙漠里的斑马。</h3> <h3>在到非洲以前,我并不喜欢鸵鸟(Ostrich),总感觉它脏兮兮的,而且一点儿也不好看。这次到非洲,尤其在肯尼亚博格里亚湖我们驻地的房后近距离观赏和与鸵鸟周旋了一阵子之后,我的看法改变了。鸵鸟小头大眼睛,棕色的眼珠子,浓密的黑睫毛,扁扁宽宽的嘴,在盯着你看时,特别地呆萌可爱。上图就是在<font color="#010101">博格利亚湖我们驻地的房后,我近距离拍摄的鸵鸟</font>。</h3> <h3>鸵鸟是一种不会飞的鸟,也是现存身体最大的鸟。成年雄性鸵鸟身高达2.75米,体重超过150公斤。鸵鸟蛋平均长约150毫米,直径约125毫米,重约1.35公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蛋。鸵鸟在人工圈养环境下,寿命能达50年。上图是一只在<font color="#010101">南非开普敦好望角海滩的鸵鸟。</font></h3> <h3>一只受惊鸵鸟,奔跑时速可达72.5公里。如果走投无路,它还会用腿踢你。但只要你不是故意侵扰它,鸵鸟对人类是很友好的。上图为博格利亚湖我们驻地里的一对鸵鸟。</h3> <h3><font color="#010101">我曾在三个地方有机会近距离观赏和拍摄到河马(</font>Hippo),先是在埃塞俄比亚南方的查莫湖(Lake Chamo),据说那里聚集了大量的鳄鱼和河马,结果近距离拍到了鳄鱼,但只看到了河马的一点点额头。上图是我在马赛马拉三角洲的马拉河边守候角马渡河时,拍到的大河马张嘴打哈欠的片子。</h3> <h3><font color="#010101">后来我们在肯尼亚途经奈瓦沙湖(Lake Naivasha)时住了一晚,我们的驻地是个度假村,就在奈瓦沙湖边,园区白天有许多猴子,湖里有许多河马,据说白天它会在湖的深处,傍晚时河马会逐渐靠近岸边,到了夜里,它还会上岸觅食,甚至闯进园区。图为我在湖边拍摄的游客在湖里欣赏河马的情景。</font></h3> <h3>河马是一种大型的半水栖食草哺乳动物,是继大象和犀牛之后的第三大陆地哺乳动物,也有认为仅次于大象。河马的皮肤最厚处达5厘米,它那大嘴张开时有半米宽,可以张开150度露出牙齿,河马下部犬齿长达30厘米,且锋利异常。上图是我在马赛马拉三角洲的<font color="#010101">马拉河边拍到的河马(Hippo)。</font></h3> <h3>据说河马不会出汗,所以它必须经常趴在水里保持凉爽。河马的耳朵、眼睛和鼻孔位于头部上方,这使得身体的其他部分就可以保持在水中。河马的耳朵和鼻孔可以合拢来防水,在水下它们可以屏住呼吸5分钟。图为<font color="#010101">马拉河上的河马群。</font></h3> <h3>河马经常在河岸上晒太阳,或在河流、湖泊和草地旁边的沼泽里睡觉。由于其庞大的体型和水生习性,它们不受大多数捕食者的伤害,只有人类才对河马构成威胁。</h3> <h3>几乎所有秃鹫(Vulture)都是光头,据说这是当它把整个头都伸进猎物尸体内部觅食时,不至于沾到更多的血而弄脏了自己的羽毛。非洲的秃鹫很大,身高1米,翼展可达2.7米,它捕食的能力首屈一指。图为<font color="#010101">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秃鹫。</font></h3> <h3>秃鹫可以在空中长时间盘旋,由于嗅觉发达,通常是最先发现尸体。但在觅食时,秃鹫只会等几乎所有哺乳动物捕食者包括鬣狗和狼吃饱后,才开始动嘴。然后是最大的秃鹫最先吃,再根据体型和喙的力量顺序排队,最小的秃鹫只能“拾人牙慧”。上图为<font color="#010101">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秃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秃鹫是食腐动物,它特有的胃液能帮助它消化和消毒腐烂的尸体肉。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秃鹫对健康的生态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通过清除腐烂的尸体,帮助防止疾病的传播。图为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秃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非洲游猎,可看见各种各样的羚羊,除非动物学家,一般人很难区分清楚,我有一张英文图文对照的图,以此来辨别各种羚羊,但也不全。上图是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黑面狷羚(Topi)。</font>这种大羚羊浑身红透,但脸和腿部有“淤青”,两个角的环状凹凸很深。</h3> <h3><font color="#010101">图为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里的瞪羚(G</font>erenuk<font color="#010101">)。</font>之所以叫瞪羚,是因为它两只眼睛特别大,眼球向外凸起,看起来就像瞪着眼一样。瞪<font color="#010101">羚有</font>长脖子和长腿,有浅棕色或茶色的皮毛,腹部是白色的,尾巴的末端有一簇黑毛。瞪羚头上有两个黑色的弯刀形的角。<br></h3> <h3>图为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跳羚(Springbok),它是一种雨季食草旱季食树叶的羚羊类动物。跳羚奔跑时速最快可达88公里,但它们仍会在短距离内被猎豹追上。</h3> <h3><font color="#010101">上图为肯尼亚纳库鲁湖草滩上的黑斑羚(Impala)。</font>黑斑羚有长腿长脖子,全身覆盖着红棕色的毛发。黑斑羚的特征是两条腿上各有一条垂直的黑条纹,加上黑尾巴,臀部呈一个“川”字。黑斑羚是跳跃能手,能原地跳跃超过3米,在奔跑时能跳跃10米远。</h3> <h3><font color="#010101">上图为我在马赛马拉大草原上拍到的大角斑羚(Eland),是属于牛角科牛角羚属的一种,是世界上第二大羚羊,</font>天生机警,奔跑时速高达70公里,以来抵御捕食者。</h3> <h3>图为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动物园里的捻角羚(Greater Kudu),是以头上的一对大角扭转向上而得名。灰褐色皮毛,身上有白色条纹,眼间有一道白色斑纹。捻角羚一般不怎么活跃,白天会躲在林地中,早上及黄昏时会出来觅食。</h3> <h3>上图是在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动物园拍到的剑羚(Oryx),也叫南非剑羚(Gemsbok)。这种大羚羊体重可达200公斤,面部和腿部黑白相间,尤其脸部似“京剧脸谱”,两角直立呈刺刀状,长0.6~1.2米。</h3> <h3>上图是在肯尼亚奈瓦沙湖我们驻地的园区里拍到的水羚(Waterbuck),多生活于沼泽等潮湿地带,体型属中型羚,毛色呈褐红色,尾巴处、眼睛和嘴周围有白圈或白斑。水羚有一股难闻的味道,食肉动物如果不是饥饿难耐,一般不会捕食它们。</h3> <h3><font color="#010101">上图为埃塞俄比亚查莫湖</font>(Lake Chamo)<font color="#010101">里的尼罗鳄(Crocodile),是非洲最大的鳄鱼,体长可达6米,重达1吨。</font>它们会捕食羚羊、斑马、水牛等,甚至可以猎杀河马、狮子,有时会袭击人类。鳄鱼因其强盛的生命力而成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活化石”之一,是两亿多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最古老爬行动物。 鳄鱼的寿命可长达70-100岁。</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里的黑脸长尾猴(Black-faced Vervet Monkey),主要在树丛活动,多晨昏觅食,以树叶和野果为食,偶尔也会吃小昆虫。</font></h3> <h3>这是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疣猪(Warthog)。疣猪是野猪的一种,因面部有疣而得名,其嘴角长有獠牙,身上有稀疏的毛,头很大,甚至可占身体的三分之一。</h3> <h3>此为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斑鬣狗(Spotted Hyena),肉食动物之一,通常成群活动,扑食斑马、角马和羚等大中型草食动物,甚至能和狮子和猎豹抢食吃。斑鬣狗进食和消化能力极强,一次能连皮带骨吞食15公斤的猎物。</h3> <h3><font color="#010101">上图是在肯尼亚马赛马拉三角洲马拉河沼泽地里拍到的东非冕鹤(Grey Crowned Crane),</font>是一种小型鹤类,主要栖息于沼泽地和热带大草原。它因其精巧的冠羽,华美的面部斑纹而被称为“冕鹤”。<br></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肯尼亚博格利亚湖我们驻地树上的非洲秃鹳(Malabou Stork),在内罗毕市中心的很多大金合欢树上,都能见到这种大鸟,它们飞起来很慢,笨重,吃动物腐尸,也食老鼠,甚至翻食垃圾,所以当地人管它们叫“垃圾鸟”</font>。秃鹳颈下部的肉垂(喉囊),在求偶期会膨胀变红。</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在南非开普敦国家植物园拍到的珍珠鸡(Guinea fowl)。在其裸露的头和颈部处,皮肤颜色深而粗糙,还有皱折,头顶有羽冠或角质突起。据说珍珠鸡肉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都比家养鸡高,具有特殊的营养滋补功能,对神经衰弱、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妇科病均有一定的食疗作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纳米比亚十字角海滩海豹保护区(Cape Cross Seal Reserve)的</font>海豹(Seal),那里聚居了据说有十万头海豹,是个奇景。<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南非开普敦好望角自然保护区里的狒狒(baboon)。从开普敦开车去好望角,大约只要一个多小时,保护区生活着南非羚羊、鹿、斑马、猫鼬、鸵鸟、狒狒等动物,本地最著名的“居民”,应该就算狒狒了,它们是一种地面生活、群居的灵长类动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不过好望角的狒狒似乎已被游客惯坏了,它们</font>学会了从游客那里索取食物,在公路两旁纠缠游客的车,甚至会大胆地自己拉车门,据说还喜欢拥抱女士,这给自然保护区带来许多管理上的麻烦,所以最好不要给狒狒喂食。上图是在路边玩耍的小狒狒。</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南非开普敦巨石海滩的企鹅(Penguin)。那里因为有一些圆圆的大石头而得名,天气好的时候,石头和海水的色彩很漂亮,又有不少可爱的企鹅聚居在那里,使之成为人们观光的一个景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在南非开普敦南海岸赫曼纽斯(Hermanus)海域拍摄到的南露脊鲸欢游时露出的尾巴。每年冬季和初春,南露脊鲸母鲸带着宝宝洄游到这一海域,最多时甚至在陆地都能看到。</font></h3> <h3>最后我还是想写个结束语:在编撰这集《动物世界》前我纠结了好一阵,因为在非洲游猎观赏野生动物,照片拍了不少,有意思的故事不多,经过精挑细选后,怎样把这100张照片有机地串联起来,配上些什么文字素材,能有助于自己今后回忆时翻阅,确实颇费思量。几经修改,最后是通过整理介绍我们到过的几个主要国家自然保护区,加上集中重点动物并选择自己感兴趣、以前又知之甚少的内容来配图,才编成现在这个模样,自己看来,这既可算是个小结,其实也是个再学习的过程。(全文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