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陪妈妈回老家(副本)

珊瑚玉树

<h3>  我的祖籍是山东省德州市陵县糜镇,我妈妈的老家在双井李前村,现在都称为前李村,我爸爸的老家在前赵村,两个村距离不远。这次能陪同妈妈回老家看看,也让我想象中的老家真实再现了,因为自我记事起,还从来没有回过老家。我姥姥和姥爷原来有五个孩子,我妈妈上边有个哥哥十几岁时得病夭折了,我妈还有三个弟弟。我们小的时候姥姥和姥爷都分别来过我们东北的家里住过几个月,我的大舅、二舅和三舅一家也都来过东北,见过的亲人我都印象深刻,没见过的老家亲人也经常听妈妈念叨起一些熟悉的名字…</h3><h3> 我们家姊妹六人,只有我大姐是在山东老家出生的,大姐三岁的时候,奶奶和妈妈带着大姐从山东老家来投奔先前闯关东的爷爷和爸爸,全家人就在东北安家落户了,这一晃就六十年了。在这六十年中,妈妈每次都是老家有事来电报才撇下我们这一帮孩子回老家看看,那时无论经济条件还是交通都不允许妈妈想回老家就能回的。</h3><h3> 2018年2月7日(农历2017年腊月二十二)是我女儿女婿结婚的日子,女婿的老家在山东菏泽,我们要去菏泽参加女儿女婿的婚礼,老妈也要求去送外孙女,完事后想回老家看看,于是老妈也高高兴兴的加入了我们送亲的行列。女儿女婿办完婚礼的当天晚上老妈就在我弟弟和弟妹的陪同下回了老家,并在老家过的年,那是时隔大约十六年又回到老家。那次从老家回来后老妈又有一个愿望,等农历七月十五后还要回老家去给我姥姥和姥爷的坟立个墓碑。去年农历七月末,我的弟妹又第二次陪同妈妈回了老家。回到老家后,弟妹开始跑前跑后的张罗,同增堂舅舅反复商量立碑的事宜,农历八月初三,在老家众多亲人们的帮助下,非常顺利的完成了我妈妈的心愿,她老人家惦记了大半年的心事终于如愿以偿,妈妈别提有多高兴了。</h3><h3> 这次回老家是我妈妈这两年来的第三次回家。我有个今年91岁的大舅是我妈妈的亲叔伯哥哥,今年农历十月十五是我大姥爷的忌日,大舅也要为他的父亲和母亲立碑。大舅现在住在威海,大舅的妹妹(是我的二姨)今年88岁了,现在住在河南,为这事也回到了山东老家,还有我自己的亲娘大舅一家也从大连赶回了山东老家,因为农历十月十五也是我亲娘大舅母的忌日。赶上这个特别的日子,老妈就想回去和老家亲人们聚一聚。老妈和威海的大舅还有河南的二姨从小感情深厚,因为威海大舅和二姨还有去世的大姨从小因为家庭变故,是我姥爷和姥姥把他们带大的,他们和我妈妈从小就在一起吃饭,一起长大,如同姊妹一般,这次能回老家相聚真是很难得的机会。</h3><h3> 11月6日晚,我和弟妹陪同妈妈乘坐K50次列车从齐齐哈尔直达山东德州,历经23个小时于7日下午三点多钟顺利到达德州,小敏妹妹和增水妹夫已经在出站口等候我们了…</h3><h3> 这些年虽然旅行去过很多地方,但最让我动情的是这次陪妈妈回老家的经历。老家的居住环境在我的脑海中有了清晰的轮廓,老家亲人的们更是给了我深深的感动。俗话说“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血脉相连,亲情浓浓,是我最真实的感受,无论身在多远,老家都是离不了的根,老家的亲人们纯朴热情,乐观善良,老老少少都很重情重义。看到老家亲人们生活都比以前富裕了,老人们知足常乐,生活幸福快乐,青壮年们勤劳朴实、都很踏实能干,家家小日子过的都很好,家中应有尽有,真为亲人们高兴。</h3> <h3>  11月9日,大收弟弟带我们去了我爸爸的老家前赵村,正赶上前赵村拆迁,全村就剩几户人家暂时不拆,其中就包括我学龙弟弟家,这几户是养殖户,政府已经承诺给养殖户在适当的地方每户划出一亩半地用于养殖业。学龙弟弟的父亲是我爸爸的亲叔伯弟弟,在家族同辈中排行老六,是我的六叔,六叔和六婶两位老人都是八十多岁,身体都很好,我们老牛家的家谱就供奉在学龙弟弟家里。学龙弟弟和弟妹不但踏实能干,一对儿女教育的也很出色,女儿在上海理工大学读博士,儿子在山东的一所大学读本科。</h3> <h3>  吃完午饭,学龙弟弟把我带到后院供奉家谱的房间,耐心细致的为我讲解我们牛家的家谱。</h3> <h3>  我们的家谱里记录着我们牛家历代的前辈,到我们这一代已经是第十五代了,人活一世,到哪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h3> <h3>  这还是我老爷爷当年住过的房子</h3> <h3>  这张老照片是我爷爷奶奶和我爸妈(左边的两位)还有我大爷大娘(右边的两位)照的唯一留存下来的全家福,那时只有我大姐,爸爸他们是兄妹三个,我爸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我还有个姑姑,在家排行第二。我爸年轻时将近一米八的大高个儿,聪明能干还帅气十足,我妈心灵手巧还温婉秀气。听我妈妈讲,当年我爷爷为我爸说媳妇时就相中前李家的我妈妈了,才拖媒人找我姥爷上门提亲的,所以说无论什么年代,孩子找对象一定要看对方的家庭,并不是看家庭条件怎么,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家的家风。这次回老家我四姥姥就对我说:“咱老李家人到哪都有好名声。”这就是家风传承吧。能回到爷爷、爸爸生活过的地方,走一走爷爷、爸爸曾经走过的夹道,我心里也有一种幸福感。</h3> <h3>  前面这块空地上原来有个房子,就是我妈妈和爸爸结婚时住过的房子,我大姐就是在这间房子里出生的,如今早已拆掉了。八十年代初,家庭条件好的人家开始有了电视机,我家的老邻居于娘家第一个买了电视,左邻右舍们每天都到她家看电视,我们这些孩子们也挤到她家去看,那时候是多么盼望自己家里也能有一台电视机啊,我们就央求爸爸给我们买电视,我爸说:“等电视两毛钱一个时,给你们一人买一个”,一听爸爸说这话,我们谁都不敢奢望了。记得1982年我妈妈回过一次老家,那次回老家来就把家里的这所老房子卖给了我长义大爷,卖了1200元钱,妈妈为了表达对长义大爷平时给照看房子的感激之情,只收了长义大爷1180元,妈妈留下180元零头在身上,把那1000元钱寄回来了,爸爸收到钱后还没等我妈妈从老家回来,就花了500元钱给我们买了一台日本银星牌黑白电视机,把我们姊妹几个高兴的不得了。现在想一想,我爸爸该有多爱我们,他嘴上绕着弯儿的说不给我们买电视,那是因为家里钱紧买不起,他才让妈妈把老家的房子卖掉,用卖房子的钱给我们买了电视机。</h3><h3> 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了,农村也都富裕了,乡镇规划建设,拆迁户都分到了楼房,学龙弟弟家分到了三套90平米的楼房,只是现在还没开始动工建筑,不管政府什么时候能把楼盖好,相信不久的将来全村的人家都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h3> <h3>  这是我86岁的四姥爷和85岁四姥姥,两位老人家身体健康,精神状态特别好,尤其是我四姥姥特别有亲和力,老人家走路步伐轻盈矫健,性格开朗乐观,每天都有一些老友们聚到四姥姥家的大门口晒太阳、聊天、打牌,生活其乐融融。四姥姥家院子里有三棵枣树,四姥姥常年喜欢喝粘粥(玉米面粥)吃红枣…</h3> <h3>  在我三舅家的大收弟弟家里,大收弟弟为我们准备的丰盛午餐。</h3> <h3>  这是我妈妈和我大舅、二舅母、三舅母的合影。</h3> <h3>  </h3> <h3>  我三舅母家院子里的柿子树结的大柿子,甜甜的,一点儿都不涩嘴。</h3> <h3>  妈妈的侄女和侄子们家家过的都很好,事业的蒸蒸日上,都是靠他们的勤劳朴实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都在城里或县里买了楼房,有自己的私家车,老家还都有大房子和土地…</h3> <h3>  中间的是我91岁的大舅,现在住在威海,背不驼,耳不聋,眼不花,读书看报都不用戴花镜,每天坚持走路锻炼,而且还是快步走,下雨天也要打伞坚持出去走。之前听妈妈说威海91岁的大舅要回家给他父母立碑,91岁的老人有这个愿望就让我很佩服了,见到威海大舅的那一刻让我更加敬佩了,老人家看上去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无论精神状态,还是体貌方面,看上去跟七十多岁似的,右边的是我86岁的四姥爷,左边74岁的六舅是91岁大舅的亲弟弟,现在住在大连。</h3> <h3>  这是农历十四那天四姥姥和四姥爷请我们吃的中午饭,这一桌有六位耄耋老人,威海大舅91岁,河南二姨88岁,我四姥爷86岁,四姥姥85岁,我妈妈84岁,我亲娘大舅81岁,在这一桌上我感觉自己好像是小孩子一样。</h3> <h3>  这是农历十月十五那天威海大舅为立碑仪式招待的午宴,老家亲人们老老少少54人聚在一起,亲情浓浓,气氛祥和。中午吃完午饭,下午三点多钟家族人集体去为已故的亲人上坟,我还是第一次体会到家族四十多人集体上坟的场面,找到了过去大家族的感觉,姥爷家这个大家族真是人丁兴旺啊。在南地里就集体上了六个坟,南地上完坟后,我们自己家的人又到北地为我已故的二舅和三舅还有三舅家的弟弟上坟,回来都快黑天了。</h3><h3><br></h3> <h3>  这是我妈妈的一个婶子,今年已经98岁了,妈妈每次回家都要去看看这个婶子,98岁的老人家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清晰,十几年没见到我妈妈了,还是能认得出并记得我妈妈的小名,说话慢条斯理的,儿女们都很孝心,伺候的非常好,轮流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两人一班,五天轮一次,老人看上去很幸福。</h3> <h3>  看看这对高声说悄悄话的娘俩,四姥姥85岁,我妈妈84岁,两人都是有点儿耳朵背,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说悄悄话呢。</h3> <h3>  走在村里的街道上每逢遇到过去老邻居总要聊上一阵子。</h3> <h3>雪白的棉花桃</h3> <h3>  农历十月十七是二姨88岁的生日,二姨的儿女又把老辈的亲人们邀请到一起,共同分享幸福的时光,祝二姨生日快乐!祝福所有的长辈们身体健康,幸福到永远!</h3> <h3>  这是我们在德州与二舅母及大寨弟弟和弟妹的合影。</h3> <h3>  离别了老家前李村,妹夫开车把我们送到德州我弟妹的二侄女燕子家里,感谢燕子和维维姐妹俩对我们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与盛情款待,欢迎燕子和维维有机会到东北来玩儿。</h3> <h3>  十几天的老家之行愉快结束了,但那份浓浓的亲情已经深深的铭刻在我的心里,和老家亲人们在一起聊天,喝着茶水,听长辈们讲昔日的往事,畅谈着现在的好生活,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幸福不在于你有多少钱,你当多大官,看看我老家亲人中的七位耄耋老人就找到答案了,老了能有个好身体,有个知足常乐的平和心态,想走就能走,这就是幸福。感谢老家亲人们这些天来对我们的热情款待,我也从长辈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人生道理,长辈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与人为善的处世之道,会一直激励我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祝福长辈们健康长寿!祝亲人们生活永远幸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