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为始,不忘初心——《解码道德经中的生命说明书》

<h3>《道德经》,对大多数人而言可能都是熟悉又陌生。在我的印象中,老子只是一个符号,那流传了几千年的教导在我看来更是不知所云,我甚至一度因对“无为”之曲解而疑虑重重。</h3> <h3>张三愚老师,我是从天心禅舞的“舞言之爱”中得知舞经出自老师之手,继而“闻名传说”加“网络补习”,对老师略有初步印象。</h3> <h3>借由2019年10月19日的公益课,我首次得见三愚老师,第一眼,春风拂面般,沁入心脾,温润的话语如涓涓流水,让我心中那个空洞的符号开始丰满鲜活,方知原来经典可以离我如此之近。</h3> <h3>11月15日到17日,有幸在文登“金雨品茗驿站”心爱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参加了三愚老师的正式课程,三天下来,已是云深不知处恍如隔世。</h3> <h3>课程中,老师以道德经为轴线,从生命、健康、关系、事业和财富等各个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我时而清醒时而混沌,时而若有所悟时而了了欢笑,我全然接受着这高频的场域对身心的全面洗礼,感受着身体的时痛时麻时堵时通……忍不住感叹,这堂课,是如此的稍纵即逝,而又余音绕梁……</h3><h3>课程结束已近一周,对于老子和道德经,我从之前的无知和误解,到课程中的抽丝剥茧层层感悟,再到课后的实践反思点点领会……终知原来老子智慧如此浩瀚无边无际,深感语言之贫乏,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字——“大”</h3> <h3></h3><h3>“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之运行,“周行而不殆”,然自古以来,道之难解,难悟,更难行,而三愚老师的道德经新译,不讲服务于头脑的“道理”,而是讲服务于心的“道”,大道归来,支持于行动,以实践出真知,由此,至简大道,带我们迈向崭新的生命旅程。忍不住重返课堂——</h3><h3>“问道”,一场不见焰火却璀璨夺目的心灵盛宴,这里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与老师目光相对的刹那间,温暖席卷了孤独,安宁湮灭了恐惧,在老师耐心的解答中,内心的疑虑渐渐消逝。</h3> <h3>“七碗茶”,早在多年前已落地于全球,三愚老师提出的“以茶为师”,让我们更好的感知身体,支持生命。“七碗茶”的巨大功效,我和很多朋友都已在心爱老师的“金雨品茗驿站”里有过很多次的体验,如今有缘相遇三愚老师亲自带的静心茶会,何其幸运。此刻无语静默,杯,在手中,我,在杯中……</h3> <h3>回首这两年走过的成长之路,心生感慨。听过那么多教导,却总感觉迷茫无助,也曾十分努力的说服自己“听话照做”就好,可事实总是身不由己,因为各路教导之间有太多矛盾,我始终是雾里看花顾此失彼。曾经有老师问我,你到底想要什么,可我连这个问题也回答不了,是啊,我想要什么,看到周围那么多眼花缭乱的面相,有人渴望健康,有人追求财富,有人攀比神通,有人执着开悟,也有很多以助人为己任的大爱传播者……而我却无从选择。</h3><h3>兜兜转转一大圈,我终于从三愚老师的一句话中回归到自己的位置——“张三不比李四,当归不比人参”,是啊,这个世界本就千姿百态,每个事物都因上天之“好生之德”而合理存在,无所谓黑白分明的是非对错。那我到底想要什么呢?我想要自己无所桎梏的本然状态,我想看到这个世界花是花,树是树,我想以最轻松最顺流最合乎道的方式去存在……</h3><h3>再次问自己,回到生活中,我该如何做?我为自己做答:“我是谁?我想成为怎样的存在?我现在在做什么?这样做是不是有助于我成为自己理想的样子?”我将从每一次自我定位的问答中,循始觅终,以终为始,让初心常驻,中心不改。前路虽漫漫,我亦将一往直前,谨以此文自勉,感恩所有🙏</h3>

老师

三愚

道德经

时而

课程

想要

初心

教导

七碗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