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有幸读得钱海峰先生所作《你没见过的,绿皮火车里的百态人生》文,受益匪浅。“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钱先生行了15万公里路,还照了那么多实景照片,当读了很多卷书。钱先生读了很多铁路人生的“书”,让读者从他那里也读了很多很多卷书…。</h3><h3> 刚好,今天我也正乘上“绿皮火车”。</h3> <h3> 由于感动,感触和曾经有过的体验,由于因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不仿对钱先生的“绿皮火车”故事作些延续补充以添足凑趣。</h3> <h3> “火车”,因发明之初,是靠煤炭或木柴升火烧锅炉,产生蒸气驱动蒸汽机带动机车运行,所以产生了“火车”。随后百多年,机车驱动方式发生不断变化,靠烧油的“内燃机车”,靠电力带动的“电力机车”,近些年“动车”“高铁”又大量出现,靠烧火驱动的“火车”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h3> <h3> 但是,人们还是习惯把不烧“火”在铁轨上跑的列车叫“火车”,有如美国陆军某些机械化师、旅仍自豪地沿用过去的“骑兵师”“骑兵旅”称号。</h3> <h3> 不过,官方的称谓却发生了变化,“北京站”“上海站”“重庆站”……而不再叫过去的什么“…火车站”,以颜色划分的客运列车也由“绿皮火车”称为“绿皮车”,“绿皮列车”了。</h3><h3> 钱先生在周游祖国大好河山时的“绿皮火车”确如他所述的情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如今的“绿皮车”已普遍非那时的“绿皮火车”状态。</h3> <h3> 那时,“绿皮车是草原绿色外表,中国铁路客车当中绿色涂装配黄条色带、无集中供电空调装置的车底的俗称,客车车身通常为绿色底色和黄色色带的涂装。”这是中国铁路大提速之前统一的客车颜色。后来为了区别车类,增加桔红等客车皮颜色,而保留下来的“绿皮车”便是钱先生描述的类型。</h3> <h3> 2014年底,新绿皮车涂装开始回归,全国各铁路局所辖的客车(除动车组、货运/行包列车、国际联运列车外)车体颜色重新刷上绿色,橄榄绿色涂装再回归大众视野。与老"绿皮车"不同,此次粉刷的车比之前隐蔽,且电力供应和速度比之前有较大改变。</h3> <h3> 铁道部门规定:这次列车外皮油漆涂刷改造包括所有普速客车的普客、快速(K字头)、特快(T字头)和直达特快(Z字头)列车车体。这以后,中国铁路客车颜色将只有两种:即普速客车的橄榄军绿色和动车组的白色。</h3> <h3> 所以,现在“绿皮车”已不全是钱先生笔下的“绿皮火车”了,现在的绿皮车包括普客、快速(K字头)、特快(T字头)和直达特快(Z字头)。</h3> <h3> 除了短途慢车(站站停)等少数“扶贫线”绿皮车外,大多绿皮车内普遍装有中央空调,暖气,列车中基本配有硬座,软座,硬卧,软卧,餐车。现在的绿皮车,车内卫生,设施,装饰,安全状况,舒适度已大为改观。只遗憾的是,由于装空调压缩了空间,硬卧中铺让人再也“抬不起头”了。</h3> <h3> “绿皮车”根据线路和停站需要,车速普遍提高,由重庆到北京的Z字头直达快车仅需18.40小时,而动车也需11.20小时,且卧铺票价仅是动车二等座的0.4倍,而且还有座与卧的差别。</h3> <h3> 近年、我国交通方式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出行方式可多种选择。如果你是为了旅行饱览山河为更接“地气”,如果你的时间不是太紧太急,如果你很在意旅途“安全”,如果你在经济上有所考量…,乘座绿皮车可能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h3> <h3> “绿皮车”,它是一种交通工具,在它身上承载了近两百年的“铁路文化”,它穿越着不同的线路,有不一样的山水和不一样风土人情。车匹颜色的回归,也许更预示着一种文化和理念的回归,如各地的古镇,古街,古庙,民宿的恢复和兴起……。</h3> <h3> 今年三月,我去了云南红河的建水,花了一百元钱,专程乘了一趟仅有20公里的百年“米轨”旅游专列……。</h3> <h3> 看来,现在看“火车”,还真不能“以貌取物”了。</h3><h3> </h3><h3> 再宏</h3><h3> 于重庆北——北京西</h3><h3> Z4次 绿皮车</h3><h3> 201911.20</h3><h3><br></h3> <h3>(注:文中部分内容参考选用了百度有关“绿皮车”资料及少许照片信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