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济南市,山东省省会城市,简称“济” ,别称“泉城”,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副省级市、新一线城市。</h3> <h3>(一)解放阁。 解放阁位于原济南旧城城墙东南角,“黑虎泉”东侧,隔护城河与“黑虎泉”相望。阁址为1948年9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济南时的攻城突破口。济南人民在此旧城城址上,建起了巍峨壮观的“解放阁”,以纪念济南解放。</h3> <h3>“解放阁”,山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泉城”济南十大景观之一 。 “解放阁”高24.1米,连台基通高34.1米,占地1637.2平方米,建筑面积617.2平方米。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形式,金黄琉璃瓦,外用花岗岩贴面。 “解放阁”三字系济南解放总指挥陈毅所书 ,“解放阁”主层建有“济南解放纪念馆” “解放阁”巍峨壮观、金碧辉煌。站在解放阁上,人们既可凭吊先烈英雄业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又可俯瞰“黑虎泉”景致 ,饱览泉城风光。</h3> <h3>“解放阁”碑。</h3> <h3>济南战役攻城突破口遗址、泉城十大景观。</h3> <h3>解放阁修建碑记。</h3> <h3>解放济南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h3> <h3>济南解放纪念馆</h3> <h3>纪念馆前言</h3> <h3>济南战役攻城突破口纪念展览。 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国民党重兵、工事坚固的省会大城市济南,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大城市的先例,“济南战役攻城突破口”对整个“解放战争”具有“里程碑”意义,故设“济南战役攻城突破口纪念展览”,并立“攻城突破口纪念碑”。</h3> <h3>突破口浮雕</h3> <h3>“解放阁”与泉城“黑虎泉”为邻。</h3> <h3>风景秀丽</h3> <h3>(二)黑虎泉。 泉城济南市市区有最著名的四个泉群: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泉泉群,泉水汇集于大明湖。</h3> <h3>黑虎泉是四个泉群泉水涌水量最大的泉,平均涌水量为2.13万立方米/日,最大涌水量达4.1万立方米/日。 黑虎泉泉水水温常年18度,泉水清纯,可以直饮,当地人经常来黑虎泉取水,有常年取水处,但每日规定时间才能取水。 黑虎泉是一天然洞穴,内有一巨石盘曲伏卧,上生苔藓,显得黑苍苍,犹如黑虎深藏,而泉水从巨石下涌出,“水激柱石,声如虎啸”,故称此泉为“黑虎泉”。</h3> <h3>黑虎泉出水口,泉水从三个石雕虎头中喷涌而出,泻入池内。</h3> <h3>“黑虎啸月”是出水口,是黑虎泉一景。</h3> <h3>游人从美女雕塑手中接水,可以直接饮用。当地人取水处不在这里,取水处有“水龙头”控制。</h3> <h3>黑虎泉景区,环境优美、景色宜人。</h3> <h3>(三)大明湖。大明湖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是济南众多泉水汇流而成 湖面面积58公顷,“大明湖风景区”面积103.4公顷,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达4.5米。</h3> <h3>“”大明湖”是繁华都城中难得的天然湖泊,“大明湖风景区”与“趵突泉”“千佛山”并称济南三大名胜,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誉。</h3> <h3>大明湖风景区,景色秀丽、荷花满塘、游船穿行、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如织。亭台楼阁与远山近水融为一体。</h3> <h3>(四)趵突泉。 趵突泉,天下第一泉,是以泉为主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特色园林、国家首批重点公园。</h3> <h3>“趵突泉”位于济南历下区,占地面积158亩。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是最早见于古代文选的济南名泉。</h3> <h3>清乾隆御笔“趵突泉”。 乾隆御书“趵突泉”,位于趵突泉景区公园的南大门 ,大门上的匾额“趵突泉”红底金字,系清乾隆御书,故有人将趵突泉景区公园“南大门”誉为“中国园林第一门”。</h3> <h3>富丽堂皇、雍容华贵。</h3> <h3>合影留念。</h3> <h3>“泺源堂”原系宋代建筑,现保存的为清代重建。 堂厅两旁楹柱上悬挂有“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对联。</h3> <h3>“万竹园”。 “趵突泉景区公园”的“园中园” ,“万竹园”内石雕、砖雕、木雕被称为“万竹园”的“三绝”。</h3> <h3>“激湍”石碑。 相传清康熙南游时曾观赏了趵突泉喷涌而出的泉水,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h3> <h3>石碑反面。</h3> <h3>“蓬山旧迹”坊。 此桥面上,是观看“观澜亭”、“第一泉”石碑、“趵突泉”石碑、三股喷涌而出的“趵突泉”泉水的最佳处。</h3> <h3>“观澜亭”。 “观澜亭”建于明代,取《孟子—•尽心上》的“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意。亭前两旁分立“趵突泉”“第一泉”石碑。</h3> <h3>拍照留念。</h3> <h3>鸢飞鱼躍</h3> <h3>“漱玉堂”。 “漱玉堂”在趵突泉景区公园内,趵突泉泉群之一的“漱玉泉”旁,“漱玉”源于《世说新语•排调》中的“漱石枕流”。 “漱玉堂”内是“李清照纪念堂”。门上的匾额“漱玉堂”及门前柱上的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均系郭沫若题写。 此幅对联概括了女词人李清照的身世和作品。</h3> <h3>“李清照纪念堂”。 “李清照纪念堂”系郭沫若1959年建纪念堂时题写。山东济南章丘是一代词人李清照的故里。在词人故里建纪念堂是“名至实归”。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李清照是封建时代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中最优秀的一个,她的诗词文赋无所不通,尤以词闻名于世。</h3> <h3>门楼迎面屏风“一代词人”系郭沫若题写。</h3> <h3>蜡像“词坛绽绣”。</h3> <h3>蜡像“志同道合”。</h3> <h3>蜡像“流寓江南”。</h3> <h3>“龟石”,原来有四座“灵石”,后被日本鬼子的飞机炸毁,四座“灵石”仅存的只有这一个“龟石”。龟石尤如直立的二龟相抱,是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太湖石,是“趵突泉”的一宝、一景。</h3> <h3>(五)宽厚里。宽厚里,又称“济南宽厚里”、“世茂宽厚里”。位于济南市泉城路核心地段、老济南的“宽厚老街”。“宽厚里”是“世茂集团”为延续老济南建筑,打造的“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齐鲁大地百年历史街区。</h3> <h3>宽厚里,中国商旅文产业发展示范街区、传统文化主题实践基地、孔子学堂。</h3> <h3>宽厚里街市。</h3> <h3>(六)山东博物馆。 山东省博物馆建于195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1992年新馆落成开放,改名为“山东博物馆”。</h3> <h3>山东博物馆新馆的馆名系郭沫若题写,但山东博物馆五字并不是郭沫若“一气呵成”写的,而是从郭沫若文稿中找的,拼凑而成的五字。 平心而论,此五字确实不咋地,潦草得不像样,也说不上什么体,以致许多人念成“山东情妇馆” ,“博物”倒也蛮像“情妇”二字。郭沫若是才子不假,但他的人品很差,尤其是婚姻上的事很乱,选择貌似“情妇”作为“博物”来作为“山东博物馆”馆名是不是有人“有意而为之”,对郭沫若的“讥讽”,不得而知。要知道才子郭沫若写得端庄大气的字有的是。</h3> <h3>正值共和国七十华诞,山东博物馆举办“奋进的山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成就展”,因而“山东博物馆”大厅“金碧辉煌”,“中国红”的主色彩夺人眼球。</h3> <h3>山东博物馆,富有地方特色,是拥有历史、自然、艺术等多门类的新型省级博物馆,是全省文物的收藏中心,馆藏极为丰富。</h3> <h3>山东历史文化展——史前。</h3> <h3>旧石器时代的山东。</h3> <h3>细石器时代的山东。</h3> <h3>新石器时代的山东。</h3> <h3>“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历史,确立在我国古代历史学、考古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龙山文化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因而称“龙山文化”,山东境内发现“龙山文化”遗址千余处。</h3> <h3>蛋壳陶。 “蛋壳陶”,山东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蛋壳陶”通常是指一种陶胎极薄的特制黑陶高柄杯——仅见于山东龙山文化的一种薄胎陶器精品。是典型的龙山文化的特征性器物,代表了中国远古时期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世界绝无仅有。</h3> <h3>蛋壳黑陶杯。</h3> <h3>孙膑兵法竹简。 《孙膑兵法》竹简和《孙子兵法》竹简,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失传1700多年的《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同时于1972年4月发现于“银雀山汉墓”,解开了历史上关于“孙膑”“孙子”其人其书有无的千古之谜,是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h3> <h3>孙子兵法竹简。</h3> <h3>编钟和编磬。 编钟,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就有了编钟。 编磬,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石或玉制作,十六枚为一组。春秋战国时期是编磬的高峰期,到了汉代,逐渐走向衰落。</h3> <h3>编磬</h3> <h3>编钟</h3> <h3>秦泰山刻石(复制品)。 秦泰山刻石立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刻石均为李斯所书,现仅存秦二世诏书10个残字,即“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又称“泰山十字”,真品存于泰安岱庙内。</h3> <h3>唐代铜钟</h3> <h3>梁山漕船。 1956年山东梁山出土。明代(公元1368——1644)。 船由杉木制成 全长21.8米,船身中部宽3.44米,高1.4米,有船舱13间,各自独立分割。船舱内遗留兵器、马具、货币、生活用具、船修工具等,应为明代军运漕船。是了解和研究明代水上运输情况的重要实物资料。</h3> <h3>九缝皮弁</h3> <h3>九旈冕</h3> <h3>戧金云龙纹朱漆木箱。</h3> <h3>山东曲阜是孔子故里,山东博物馆特辟13号馆“万世师表”,纪念孔子。</h3> <h3>万世师表,楷木雕孔子像。 像高2.561米,由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阜楷雕”代表传承人——工艺大师颜景新先生,以孔林内巨大的楷木雕刻而成。雕像运用圆雕技法,上半部是人们常见的“孔子行教像”的形象,下半部保留树根遒劲有力的自然状态,寓意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h3> <h3>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 然心向往之</h3> <h3>孔子年谱</h3> <h3>儒之源起。</h3> <h3>孔子与弟子的“问答”</h3> <h3>明代孔子后裔“衍生公”穿过的“赤罗朝服”。</h3> <h3>明代孔子后裔“衍生公”穿过的“赤罗裳”</h3> <h3>与山东博物馆毗邻的山东美术馆。</h3> <h3>济南西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