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6种谋略思维</h3><h3>抓大放小</h3><h3>识大体、知大局,弃细务,有所为有所不为。掌握关键,举纲带目,不必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更不必事事亲自过问,只要方向不跑偏,该放权时要放权。手伸的太长,不仅会限制手下人的发挥,而且会失去一个做领导的风度。</h3><h3>战略解码</h3><h3>了解行业形势,明白自身优劣,清楚对手得失,看准目标方向,坚持战略定力,不必急于求成。金字塔不是一天能够建造成功,战略实施要分阶段、分步骤,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定要了然于胸。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缺乏清晰的战略框架就如同行走在没有灯火夜路上。</h3><h3>正反思考</h3><h3>全面思考问题,不可偏执一端。正反利弊,长短优劣,兼顾得失。水火无情却孕育了生命,万物生长却最终归于衰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就会有不同的方向。<br></h3> <h3>与时俱进</h3><h3>世事无常,没有永恒不变的,唯有变化是永恒的,时代的洪流里人人都是泥沙,只能随波逐流。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时代遗弃,要么被淘汰,要么顺势而为。</h3><h3>权衡变通</h3><h3>没有一成不变的好,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坏,环境在变,人也在变。便国不法古,治世不一道,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h3><h3>居安思危</h3><h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尽知用兵之害者不知用兵之利,智者之虑必杂以厉害。顾头不腚是莽夫行为,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舍弃是为了更好的进取。<br></h3> <h3>二、6种识人之术</h3><h3>识人志向</h3><h3>用人必先知人,知人必先知其志向。有人无所追求,有人安于小康,有人向往大业。有人为名,有人为利,有人为情。知道人想要的,清楚我能给的,这是用人的基础。</h3><h3>识人品行</h3><h3>有人贪婪自私,有人公正干练。有人深藏不露,有人八面玲珑,有人哗众取宠。有人有才有德,有人有才无德,有人有德无才,还有人无才无德。德才兼顾,这是用人的原则。</h3><h3>识人所长</h3><h3>有人文采斐然,有人出口成章,有人长于计算,有人善于文艺,有人擅长娱乐,有人擅长策划,有人擅长组织,有人擅长公关。发掘人才特长,这是用人的技巧。<br></h3> <h3>识人所短</h3><h3>有人不善言谈,有人不善文章,有人缺乏理论,有人缺乏经验,有人不懂策划,有人不懂组织……规避人的不足,这是用人的方法。</h3><h3>试探考验</h3><h3>充分了解一个人,才能充分调动他的能力,深入了解一个人需要对他进行全面的考验,通过一些特点的工作安排,观察他的人品、能力,这是用人的前提。</h3><h3>察言观色</h3><h3>领导负责管人,员工负责管事。人就是领导的工作,员工状态好不好、有没有积极性、有没有能动性,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察言观色,根据情况调整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这是用人的过程。<br></h3> <h3>三、6种驭人方法</h3><h3>笼络人心</h3><h3>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通志于众。领导就是要笼络人心,让人为我所用。如何将自己的意志转化成团队的动力,首先就是要笼络人心,统一思想,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h3><h3>人尽其用</h3><h3>根据人的秉性特长,适配相应岗位。没有无用的员工,只有无能领导,要让每一个都能发挥应有的价值作用。古代有一位将军,让聋子当贴身侍卫,避免泄露军情,让瘸子守炮台,避免临阵脱逃,让瞎子在阵地前窃听敌军动静,瞎子的听力好过常人。</h3><h3>刚柔兼济</h3><h3>一手要抓文化建设,一手要抓制度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样重要,前者是人的精神归属,后者是人的行为约束,二者结合,相得益彰。<br></h3> <h3>赏罚并用</h3><h3>有糖果、也要有戒尺。优秀就是糖果,糟糕就是戒尺,人人向往优秀而厌弃落后。</h3><h3>因人设事</h3><h3>孔子教学,因材施教,不同的人就用不同的方法。用人也是一个道理,不能千篇一律,喋喋不休。商品都有不同的标签编码,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h3><h3>矫枉过正</h3><h3>优秀的人也会有不合格的地方,纵然是不苛刻管理,但一定要及时纠正,以免小过错酿成大失误。防微杜渐,矫枉过正,良性成长,这是领导的职责。<br></h3> <h3>不管当官当领导,要想成就非凡,就要有才能,有谋略,还要会用人,会驭人。<br></h3> <h3>领导只做三件事:战略、资源、文化!<br></h3> <h3>我做公司这么多年,永远只管企业的战略、资源、文化这三件事,其余的事情都是下属去做。任何领导把这三件事情做好了,就能为企业带来极大的价值。</h3><h3>作为领导者,不是要你做更多的事情,而是你要做更重要的事情。因为领导者永远不是做紧急的事情,做越多紧急的事情,就越容易成为“救火队长”。因此,紧急的事情宁愿把它裁剪,宁愿损失,都要去做重要的事情。</h3><h3>如果一个领导者到处都是重点,说明他什么重点也没有,他什么事情都无法真正做到极致。我做公司这么多年,永远只管三件事,其余的事情都是下属去做。任何领导把这三件事情做好了,就能为企业带来极大的价值。各位读者,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哪三件事情呢?<br></h3> <h3>(一)做战略</h3><h3>战略是什么?</h3><h3>第一,战略是方向,是决策。战略是十字路口上的下一步选择,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一定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未来才会大有作为。</h3><h3>第二,战略是重点。有重点就意味着放弃其他不是重点的项目,没有放弃就没有重点;所以,战略的本质就是放弃,放弃某一部分,才能把另一部分做到极致。</h3><h3>第三,战略是全局。领导者的作用就是确保企业各部分相互协调,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即不能片面追求局部最优化,而应追求企业的整体最优化。既然是追求总体最优化,就意味着要牺牲某些局部利益。</h3><h3>第四,战略是定位。定位是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放大强势,找到空隙,制造概念,有效区隔。定位就是要放弃、牺牲一些东西,专门去做客户需要的、对手比较薄弱的、自己非常强势的,重复地去坚守的东西。<br></h3> <h3>通过上面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企业的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h3><h3>所以,作为领导者,必须清楚以下四个方面:</h3><h3>第一,做什么和不做什么;</h3><h3>第二,做什么才能实现未来,不做什么才不影响我们的未来;</h3><h3>第三,变什么和不变什么;</h3><h3>第四,变什么才有未来,不变什么未来才有力量。</h3><h3>没有战略的企业,不变是等死,变是找死!战略的本质是什么?战略的本质就是要舍得放弃。如果你没有学会放弃,就永远明了不了什么是真正的战略。<br></h3> <h3>(二)做资源</h3><h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企业能够直接运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有效地整合相关资源,才能保证企业立于不败。</h3><h3>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如何做好内部资源的配置和外部资源的嫁接?如何有效地嫁接和放大内外部资源?如何把资源变成资产?如何把隐性资源变成显性资产?这些都是领导者要重点去做的。可以说,资源整合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一家企业能够在多大范围、多高层次、多强密度去组织资源,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发展边界。<br></h3> <h3>(三)做文化</h3><h3>文化是什么?文化是自然的影响力,是一种非制度的强大推动力,文化是渗透人心最重要的力量,它可以不断繁衍。你不需要雇佣同仁躯体,你只需要抢占同仁心智,而心智只有透过文化才能抢占。</h3><h3>文化和制度是企业管理的“两手”,一只手硬,一只手软。而且文化为制度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因此制度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形成独特的企业内涵。<br></h3> <h3>再者,通过文化的力量,可以消除同仁对制度的负面信念,增加正面信念,激发整个企业自动自发地去完成工作,拿到结果!所以,一个企业制度建设得再好,但如果没有足够吸引人的文化,下属也很难自动自发地工作,产生的结果也就不会很理想。<br></h3> <h3>企业的文化只有从第一领导者亲自践行,才能引领更多的人。</h3><h3>谁是企业的第一领导者?</h3><h3>当然是你。</h3><h3>你是整个企业的精神领袖,而精神领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h3><h3>就是他的精神能够引领团队,让团队心悦诚服地跟随,这就是企业当中最大的力量。<br></h3> <h3>管理不是服务,而是控制!狠抓6个“化”,员工打心眼儿里佩服!<br></h3> <h3>第一次做管理最大的忌讳便用员工思维去管理,其实管理者与员工是两码事。</h3><h3>有管理思维,这是站在更好的角度去思考战略性问题。</h3><h3>有员工思维,是从员工角度更好完成执行上面的问题!</h3><h3>由员工成为管理者,一般都会是一个非常体量人心的管理者,因为他们有着过往的员工经历,他们更懂员工,但是这往往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因为员工思维拘束住了他,他依旧采用的是员工思维。</h3><h3>怎么管理团队才会有凝聚力,怎么才能把握住员工的心?请记好这4点!<br></h3> <h3>1.细化</h3><h3>员工的本质其实就是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伊利董事长</h3><h3>把事情分解,分解到最小单位。让每一件事情更加清晰,让员工更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需要怎么做,需要那些支持,那些配合!</h3><h3>2.量化</h3><h3>员工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做什么,这不是员工的错,这是管理不到位——余世维</h3><h3>很多创业型公司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他们会把这周的任务罗列在黑板上,这样他们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怎么做,自己需要做什么,把事情量化之后才能很好的执行。<br></h3> <h3>3.标准化</h3><h3>二流的企业做产品,一流的企业做标准。</h3><h3>在小的事情也会有标准,即便是一加一,他的标准就是等于二,不等于二就是错的, 把员工的事情标准化,标准化着装,标准化工作流程。</h3><h3>效率就是在标准化中不断产生的!</h3><h3>4.扩散化</h3><h3>好的管理者,是四维的空间大脑——科幻小说作家:扎勒</h3><h3>员工可以只看到一点,把这一点做好,但是管理者需要看到整个面,全面化可视化整个事情,落子看三步,这才是领导要做的!<br></h3> <h3>5.透明化</h3><h3>我们把财务报表都公开,让所有员工看到,没有什么好怕的,我相信他们,他们才会相信我——京瓷创始人</h3><h3>一个越是透明的企业,走的将会越远。</h3><h3>不管是竞争还是薪水还是合作,要透明化。很多人同时竞聘一个岗位,把投票公开,即便是输了,输的人也不会有怨言!</h3><h3>6.人性化</h3><h3>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h3><h3>要是你的企业离职率高,那么一定是你的企业不够人性化。</h3><h3>谷歌的员工可以带着自己的宠物上班,可以在上班的时候给自己定一顿美味的大餐。看似企业的成本增加了,其实员工有了更好的工作体验,才会拿出更好的产品,客户才会更加满意,客户才会越来越多!<br></h3> <h3>管理是个技术活,无论是压力管理还是激励原则,都需要一套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br></h3> <h3>农村俗语:“劝赌莫劝嫖”,那么,劝嫖会怎么样呢?<br></h3> <h3>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过农村的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h3><h3>在这里,世世代代聚族而居,熟人社会的游戏规则,就是通过感情连接起来的。</h3><h3>因此在人和人相处的过程中,前人也总结了很多的经验教训,流传下来了很多俗语,供后人借鉴和学习。<br></h3> <h3>那么农村俗语:“劝赌莫劝嫖”,是什么意思?劝嫖会怎么样呢?<br></h3> <h3>俗语“劝赌莫劝嫖”,字面的意思是说,情愿劝一个人让他不要赌博,也不要劝他去嫖娼。<br></h3> <h3>人常讲“赌则败家,嫖则伤身”,既然赌和嫖同样是不端正的行为,为什么老祖宗让我们“劝赌莫劝嫖”呢?<br></h3> <h3>1.为什么要劝赌呢?<br></h3> <h3>赌出贼。</h3><h3>赌在西方社会中,它有一个经济的定义,是指对一个事件与不确定的结果,下注钱或具物质价值的东西,其主要目的为,赢取得更多的金钱或物质价值。</h3><h3>也就是说赌博就是一种投机主义和懒惰的表现。</h3><h3>赌博的人常常渴望以小博大,用很小的成本,赢得很大的回报。</h3><h3>但哪有从天而降的好运?</h3><h3>往往是十赌九输,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家败人亡,很多人甚至为了捞回赌本,沦落为盗贼。<br></h3> <h3>因此赌博是大家非常愤恨的一种行为,身边的朋友有了赌博的恶习,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都会尽心规劝,希望他能够回头是岸,连法律也有明文规定,不允许赌博。</h3><h3>劝一个人不要赌博,即使他一时想不开,事后他也会想到你是为他好,而发自内心的去感谢你。<br></h3> <h3>2.为什么莫劝嫖?<br></h3> <h3>嫖则不同,嫖虽然也是一个不能跨越的道德底线,但毕竟嫖娼是一个人的隐私,受道德的谴责,在农村,对于这件事是上不了台面的,更容易造成尴尬,有时多说一句话,还容易造成破坏他人夫妻感情的情况,很影响朋友之间的感情,因此对于这件事,大多数人都不会说破。<br></h3> <h3>而且,有时候你也没有真凭实据证明对方在嫖,万一你劝说的时候隔墙有耳,以讹传讹,没有都被说成有了,给大家带来麻烦。<br></h3> <h3>老祖宗通过“宁劝赌,莫劝嫖”这句俗语也是告诫后人要学会说话的智慧,在不同的情况说不同的话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br></h3> <h3>“赌”和“嫖”都不是什么好习惯,只要稍微沾染上就再也戒不掉。<br></h3> <h3>老祖宗可能也是预想到了这样的结果,所以在“劝赌不劝嫖”后加了一句“嫖赌两不交”,整句话连接起来就是“劝赌不劝嫖,赌嫖两不交”,指的就是沾染上这两样不好习惯的都一定要尽量远离,避免被缠上最后连自已也搭上去。<br></h3> <h3>上品男人看格局,上品女人看气质?<br></h3> <h3>1.上品男人看格局</h3><h3>格局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更是男人与男人之间最大的差距。</h3><h3>有一句谚语说,“再大的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类似的还有一句,“天大的馒头,也是蒸笼蒸的”。</h3><h3>一个男人的成就,他的人生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完全取决于烙“饼”的那口“锅”;</h3><h3>一个男人的未来,能蒸出多大的“馒头”,和“蒸笼”的大小有关。</h3><h3>格局太小的男人,世界里只有自己,只有眼前。</h3><h3>维护不了一个家庭,更当不了孩子的榜样,不仅自己看不清未来,家庭的未来也不明朗。</h3><h3>对男人来说,格局是什么?</h3><h3>格局就是心胸/大志向,就是对未来的筹谋。</h3><h3>做人有包容心,做事大气,能够把握大方向。</h3><h3>大气之人淡定从容,遇事沉稳中又积极果断,老练里却又重视有佳,胜不骄,败不馁。<br></h3> <h3>2.上品女人看气质</h3><h3>夸奖一个女人时,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形容词。</h3><h3>而有气质是对一个女人最高级的评价、最综合的评价。</h3><h3>善良、大方、有自信、有活力、有修养,这是做气质女人的基本内涵。</h3><h3>气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美,是一种不施粉黛而的妖娆和魅力;是一种气韵、气场。</h3><h3>善良是气质的底色。善良是女人的天性。</h3><h3>女人们总是好心肠,对人对事很容易表现出同情、悲悯。</h3><h3>善良是女人的底色,没有这个底色,就不会有真正的好气质。</h3><h3>任何化妆都抵不上一颗善良的心。宽容大气是气质生长的土壤。</h3><h3>其实不仅男人需要大气,女人更需要大气,现实中,大气的女人非常难得。</h3><h3>“大气”就是大方之气。不琐碎,不唠叨,不斤斤计较;不抱怨,不牢骚,不怨天尤人。</h3><h3>大气的女人善解人意,一定是最贤惠、最可爱的,在家庭里她懂得站在丈夫的角度思考问题。</h3><h3>夫妻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我懂你的不容易”。</h3><h3>精致是气质的细节。女人天生就爱重视细节,也因此更懂精致生活。</h3><h3>精致,不一定就需要高档的衣服、首饰或其他道具来塑造,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h3><h3>精致的女人,注重品质、细腻,让男人觉得高尚。</h3><h3>精致的女人,美好、珍贵,让男人感觉到来之不易,必须好好珍惜。</h3><h3>精致的女人,更懂得享受生活。<br></h3> <h3>俗语“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后2句才是精华,老祖宗的智慧!<br></h3> <h3>秦朝末年的诸侯争霸期间,项羽曾经一度拥有崇高的声望,取得了绝对的霸主地位,能够分封天下诸侯,甚至于连刘邦的“汉王”都是由他所封。然而项羽的声望什么时候开始下滑的呢?那是在项羽于前206年攻占咸阳以后,人们劝他在咸阳定都,但是项羽极为干脆地拒绝了。<br></h3> <h3>而且拒绝的理由相当让人无语,项羽的原话是“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富贵之后不回到家乡,就好像是穿着漂亮的衣服却在夜里行走,又有谁能够看到呢?于是项羽终究没有定都咸阳,逐渐失去天下人心,最终败亡,同时也衍生出了“衣锦夜行”这样一个成语。<br></h3> <h3>后世人们在说到“衣锦夜行”这个词语的时候,往往是持有否定意味的,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与项羽一样想法的人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就是人们在富贵发达之后,就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家乡,盖起一个相当庞大的房子,让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这户人家很富有的那种,所谓“富贵归乡起大屋”。<br></h3> <h3>然而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可取,老祖宗们甚至还因此而将其与其它的事件并列,称其为“人生四忌之首”,并且总结提炼成为了极其简单的俗语,前两句我们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br></h3> <h3>之所以说“富不住大屋”,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与项羽这种“衣锦夜行”的思想对立起来,毕竟历史已经证明那一些不能够接受“衣锦夜行”的人,结局往往不算太好。具体来说,就是要奉行“财不露白”的原则,不要体现出自己的富贵,更不要让自己体现得比旁边的邻居乡亲们生活得更好,否则就会多出很多无缘无故的恶意以及莫名其妙的烦恼。<br></h3> <h3>至于“穷不行远路”就更加简单了,现代人的交通方式已经非常便捷,千里之遥也不过就是几个小时,人们对于出远门、行远路已经没有太多的感觉。但是在古代,出远门、行远路那确实还是一件很让人痛苦的事情,一方面舟车劳顿的到处奔波,会让人身体吃不消,另一方面又容易遇到各种意外,而且还容易水土不服生病,当初秦琼之所以沦落到卖马的地步,就是因为“穷行远路”。<br></h3> <h3>在古人总结出的“人生四忌”之中,“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的知名度很高,但其实后2句才是真正的精华,那更加能够体现出老祖宗们对于生命生活的智慧,那就是“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前者说的是人在到了一定年纪以后,就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善加保养自己的精神与身体,而后者则是说的人在年轻时也不能够贪图一时之快,一旦过犹不及便会反受其苦。<br></h3> <h3>在古人总结出的“人生四忌”之中,“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的知名度很高,但其实后2句才是真正的精华,那更加能够体现出老祖宗们对于生命生活的智慧,那就是“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前者说的是人在到了一定年纪以后,就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善加保养自己的精神与身体,而后者则是说的人在年轻时也不能够贪图一时之快,一旦过犹不及便会反受其苦。<br></h3> <h3>俗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后半句才是精华!<br></h3> <h3>俗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后半句才是精华!</h3><h3>作为当代历史保存最为完整的文明古国,从一开始的周公制礼到现代的精神文明,“礼仪之邦”这四个字在咱们国家是名副其实。不管是维护道德底线的法律,还是咱们内心的最后一道道德防线。遵循教诲和品德的要求是一代代中华儿女都在做的事。</h3><h3>所以有一句老话“人在做,天在看”,而化用这句老话诞生的俗语便是“举头三尺有神明”,想来很多人都知道,但你知道这句俗语的下半句吗?<br></h3> <h3>一开始听闻此俗语还是在孩提时代,当时就有一个疑惑,“举头三尺”真的有神明吗?曾经有古人将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称之为“神迹”,久而久之人们创造出来的神越来越多,最后组成了一个神仙宇宙,不说西方的古希腊神话,咱们国家的古代神话就异彩纷呈。<br></h3> <h3>当时能够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矩不多,试想法家诞生到今天多少年,而在法家之前是什么来约束人类的自身行为呢?自然便是玄之又玄的神,人在做坏事的时候迟早要遭报应,这是很多人的共识。这种因果报应有点类似佛家学说,倒不是说佛家的文化的影响有多深,而是在于寻常生活中人们都这么认为。<br></h3> <h3>很可惜,在寻常生活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好人命不长,坏人活千年”的景象,舍己为人有时候听起来甚是壮烈,让人敬佩,但以最后的结果来看,做了好事的人真的得到了他应有的回报吗?或许太过强求回报,有点显得太过市侩。<br></h3> <h3>比如,一天你走在河边看见一个孩子落水,你会游泳但不是很好,恰逢寒冬,你会下去救人吗?如果你下去就要想考虑到自己水性并不是非常出众,一旦腿抽筋河里必然多一具尸体,又或者你成功地把孩子救了上来但自己却没爬上来。最后一种可能,你成功地把人救了上来,孩子的爸妈找到你想要以金钱表示自己的感谢,你会接受吗?<br></h3> <h3>如果把善意当作一种交易,这个世界将充满铜臭味。以前不理解这句话,现在懂明白了,做不做与当时的自己而言肯定想不了太多,若视而不见事后必然内心难安,因此便引出了“举头三尺有神明”的下半句:“不畏人知畏己知”。<br></h3> <h3>千万不要以为,骗人是一种简单的事儿,要不然为何娱乐圈的金马影帝就那么些个呢,能够演得好让人相信是有难度的,就算成功了,骗得了别人也骗不了自己,尤其是在亏做亏心事这方面。<br></h3> <h3>做与不做因人而异,最后的后果也要因人而异,有的人天生就是一个坏胚,哪怕做了亏心事心里也没有任何芥蒂。但有的人不行,做了错事,捂着自己的良心感觉心脏隐隐作痛,这都是人之常情,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后者,毕竟在现代社会咱们接受的是一种大众教育,其中传递的善恶观念,深入人心,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事实就是如此。<br></h3> <h3>因此,当我们做了一些违背我们所接受教育的这些事情之时,内心很难发生共鸣,自然而然地产生抗拒心理,久而久之,就成了心病。<br></h3> <h3>最后,“心安”是一种很难得的境界,就拿现在的咱们来说,怎样才能心安?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负担越来越重,很多人都在想怎样才能又轻松又能搞钱?在当前这个粉丝经济崛起这年代,一些网红每天日进斗金让人眼红不已,嫉妒让人面目全非,心态也是如此,因此追求心安我们不妨做些好事,少做坏事,正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