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穷北关,富南关,有钱都住户部山”,这是徐州人都知道的一句民谣。自打宋朝黄河改道以来,徐州水患不断,而户部山是那时候徐州城区唯一的高地。于是,一些达官贵人、乡绅富贾为躲避水灾,不惜重金在户部山周围择地建宅,中等富户也争相效仿。从明末至民国初年的几百年间,户部山周围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鳞次栉比。</h3><h3>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清道光年间翰林崔焘的私宅(崔家大院),清康熙年间徐州状元李蟠府邸,有号称户部山八大家的郑家大院、翟家大院、余家大院、刘家大院、张家大院、李家大楼等。这些民居历尽沧桑,建国后还保留完整的有古民民院落17处,分院54个,比较完好的民居近600间。</h3><h3> 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br></h3><h3> 徐州民俗博物馆,就把余家大院、翟家大院连同郑家大院、刘家大院、权谨牌坊这五个明清时期古院落,打开墙壁,形成了院院相连通的美景。</h3><h3> 我是从北边的刘家大院进入的。</h3> <h3><br></h3><h3><br></h3><h1><b>刘家大院</b></h1> <h3><br></h3><h1><b>权瑾牌坊</b></h1><h3></h3> <h3><br></h3><h1><b>郑家大院</b></h1> <h3><br></h3><h1><b>翟家大院</b></h1> <h3> 翟家大院里最有特色的是鸳鸯楼,这是翟家大院独有的建筑风格,据说也是国内仅有的一座结构形式。在山势落差大的地方,要形成两个不同高低的院落,就用了鸳鸯楼的形式。</h3><h3>一层在第一进大院,门朝东面,二层在第二进大院,门朝西面,但从哪面都看不出是二层楼。</h3> <h3>这是第一层</h3> <h3>这是第二层,在山上高一层的院子里。</h3> <h3><br></h3><h1><b>余家大院</b></h1> <h3> 户部山附近还有一些古民居,有的已经修复,但原住户没搬走,无法开放,如崔家大院。有些正在修复中,如李蟠状元府、李家大楼等。待到全部修复开放时,必定是古香古色,美轮美奂。</h3><h3><br></h3><h3> (文中借用了几幅网络图片,致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