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长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周首日报道

长海耳鼻喉

2019上海长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周暨国家级继续教育系列学习班于11月2日在上海隆重召开。开幕式上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大会主席、上海长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郑宏良教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吴皓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廖专副院长分别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四位主任委员同时到会祝贺。 开幕式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吴皓教授介绍了耳内镜手术的拓展,从面神经手术、咽鼓管疾病、迷路上型胆脂瘤、耳内镜下听神经瘤切除、耳内镜显微镜双镜联合侧颅底手术方面详细阐述了在耳内镜领域我们能走多远。结合临床病例分析,详细介绍了耳内镜在临床诊疗中的优势。最后,吴皓院长指出耳内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预示出未来耳内镜的发展趋势。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高志强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目为“侧颅底岩骨次全切:原理与实践”的演讲,他首先给我们介绍了岩骨次全切除和颞骨次全切除的区别,深入的讲解了岩骨次全切除的适应症,系统地探讨了此术式的技术要点,通过岩骨胆脂瘤、颞骨良恶性肿瘤、脑脊液耳漏等案例来仔细分析了该技术体系,以及如何根据病变的范围和性质来制定具体的手术方式,为广大学员们解除疑惑,助力临床实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黄志刚教授为我们讲授的是“复发性喉癌的再治疗”。随着外科治疗手术技术的完善,喉功能保全认识及要求逐渐提升,综合治疗理念逐渐发展与完善,微创技术与一系列新技术也逐渐普及应用于喉癌的治疗,建立了喉癌的规范化治疗体系。喉癌复发是临床上困扰耳鼻喉科医生的一大难题。黄志刚教授以同仁医院喉癌治疗32年以来6193例病例的经验,从喉癌复发的因素,喉癌手术复发率,复发病变的评估,喉癌治疗后复发挽救手术方式等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复发性喉癌的治疗措施。并提出了对复发性喉癌的再治疗还应考虑的一些问题:如如何降低复发率,如何提高诊断水平,及时发现复发病变;适应症的选择应更严格;应充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选择趋向;对复发性喉癌的切除应当更激进,保证切缘的安全性等。为我们临床复发性喉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大量思路。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韩东一做了人工耳蜗植入相关问题的探讨,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人工耳蜗植入的发展历程。从残余听力保留的意义,残余听力的评估,何为保留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阐述了人工耳蜗植入的残余听力保留。同时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得出听力保留手术=标准手术(标准、微创)、使用标准长度的无创电极可保留残余听力、类固醇激素的使用、首选圆窗以及其他因素对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影响的结论。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杨仕明主任给参会者带来了“侧颅底外科之桥小脑角手术”这一热门话题,从经迷路手术径路,经乙状窦后径路等分别介绍了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肿瘤手术,舌咽神经副节瘤手术过程,杨仕明教授通过大量图片及影像学资料向学员们介绍了侧颅底桥小脑角手术中肿瘤切除中神经血管的保护技巧及策略,以及通过释放脑脊液来规避颅脑的损伤等,他从不同层面介绍了桥小脑角手术的发展现况和展望,带领学员们进入这一艰难先进领域。 “为什么有的鼻息肉鼻窦炎手术本身很成功但复发率高?”北京同仁医院张罗教授的精彩授课报告解答了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张教授分析鼻息肉鼻窦炎的内在型分型,从免疫病理角度提出影响鼻息肉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以不同类型细胞浸润为主的病理类型。张教授介绍了他和他的团队通过大量流行病学调查、长期临床和实验室研究,最新发表的国际首发的两项研究成果-预测术后复发的影像学指标和预测激素疗效的CLC检测,尤其CLC的研究与今年呼吸系统领域的国际重大发现同步契合。最后张教授展望了鼻息肉鼻窦炎的免疫治疗。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李晓明教授将他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数十年诊疗中的丰富经验带到会场与同仁分享,引起与会者的浓厚兴趣。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由于病理分型复杂,少数罕见肿瘤缺乏大样本例证,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李教授用实例比较了传统开放式手术方式和鼻内镜下手术效果,认为不同肿瘤病理类型鼻内镜手术疗效存在差异,提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鼻内镜手术分级和切除范围。李教授还在授课报告中生动展示了3段鼻内镜下手术视频剪辑:侵犯颅底筛窦恶性肿瘤、髓外浆细胞瘤、侵犯颅底、翼腭窝的鼻腔腺样囊性癌,并对鼻腔鼻窦颅底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等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邹静教授做了“梅尼埃病的自身炎症性失调机制”的报告,从自身炎症性失调机制的概念、发病情况、分子机制以及巨噬细胞极化角度介绍了梅尼埃病的自身性失调机制。结合临床病例分析,通过右侧内淋巴囊和砧骨表面投放高剂量激素,提出该新颖手术治疗的MD的分子机制假说,进一步验证了梅尼埃病的自身炎症性失调机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徐文教授给我们带来的题目是:环杓关节脱位诊断与治疗,针对临床上比较常见,处理起来又比较棘手的“环杓关节脱位”这一病症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喉镜检查、喉肌电图、环杓关节CT等影像学检查均对环杓关节脱位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治疗方面,首选局麻下手术复位。提倡早期复位,6-10周内复位均可获得良好的发音效果。晚期复位的话不能恢复关节运动,但是部分患者也可恢复较好的嗓音效果。 上海长海医院郑宏良教授,也是本次大会的主席,做了题为“头颈修复外科技术与原则”的报告,他从头颈部缺损重建的原则、修复方法的选择及组织瓣的设计和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经验介绍。对喉癌、下咽癌的喉功能保全手术方法、颅底肿瘤的功能重建、晚期肿瘤侵犯大血管的处理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高难度手术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图文并茂,紧密结合临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和高度赞扬。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孔维佳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梅尼埃病鼓室注射治疗进展》的报告,回顾了国内外梅尼埃病的治疗现状、方案和策略,提出了以药物、手术和康复治疗相结合的个体化、阶梯化的综合治疗策略。与参会同道们分享了他在梅尼埃病诊治中的深刻研究和独到见解。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梁教授介绍了“T3喉癌的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通过对国内外临床试验文献的复习以及他既往在喉癌方面的诊治经验,向我们介绍了T3型喉癌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喉癌治疗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是喉癌治疗的基准,但需与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对于晚期喉癌患者,应强调MPT多学科治疗,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并且展望随着免疫治疗临床试验研究越来越多,免疫治疗有望在晚期喉癌保喉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绍严教授为我们做了“甲状腺癌全程规范管理”的报告。他从甲状腺癌的发病原因、病理类型、B超的特点及影像学检查手段、细针穿刺等方面对甲状腺癌的诊断进行全面阐述,同时对甲状腺癌的规范化手术(手术范围及旁腺功能保护等),术后处理及术后规范化随访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为我们开展甲状腺癌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董频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下咽癌的综合治疗”的报告。他从下咽癌目前的诊疗现状,结合最新的NCCN指南介绍了术前诱导化疗在下咽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诱导后采取激光,保留喉功能的梨状窝及环后癌等部位的切除,采用带状肌瓣、残喉粘膜等进行缺损修复,同时对晚期的下咽癌的手术切除及采用游离空肠及胃上提等修复手段进行修复,为我们开展下咽癌的手术及综合治疗策略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业海教授给我们讲授的题目是咽漏的预防和处理关键技术。咽漏是喉癌、下咽癌手术后处理起来较为棘手的并发症之一,刘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图文并茂,结合具体病例,利用手术视频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大小、不同部位的咽漏的修复方法,并向大家传授了处理咽漏的独到经验:精心换药是治疗咽漏的好方法。 山东齐鲁医院院长潘新良教授针对下咽癌的手术方式进行了详细系统的报告。他首先分析了当代下咽癌的治疗难点,认为下咽癌手术难度大是造成这些治疗难点的根本,提出了下咽癌的治疗方向应是保证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留喉功能,并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这是下咽癌的最佳治疗方案。随后他详尽介绍了下咽癌保留喉功能的手术方式,包括声门旁间隙梨状窝癌切除等,为提高临床下咽癌治疗效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殷善开教授作了题为《OSAHS遗传研究新进展》的精彩演讲,详细阐述了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遗传、环境等多方面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在基因水平进行了深刻剖析;同时综合了多篇研究论文的点评、分析,以及基于其团队20多年来积累的大样本数据,分享了他在睡眠医学,尤其是在OSAHS领域的专业水平和成功经验,并展望了OSAHS的后续研究方向。思路严谨、分析透彻,参会代表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周水洪教授介绍了U形胸大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环周缺损方面的内容,他首先介绍了U形胸大肌皮瓣的应用历史及由来,并且通过具体的病例展示了U形胸大肌皮瓣在复发的喉癌及下咽癌切除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并通过和游离空肠和胃上提修复等手段的对比,展示了该修复方法在这类晚期病人中修复的优势。 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邱建华主任为学员们带来了名为“疑难人工耳蜗植入”的报告,通过“左侧共腔畸形”,“内耳并六指畸形”等经典案例,为我们阐述了如何明确术前诊断,该选择怎样的术式,何时是合适的手术时机,如何预防术中术后可能的并发症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邱教授结合他的临床工作经验,展示了自己独特且深入的见解,让各位学员代表们对于该疑难人工耳蜗植入有了很好的理解,使大家收获颇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王家东教授做了题为甲状腺外科与喉不返神经及神经监测的报告。他从喉不返神经的发生率、右侧喉不返神经的分型等方面介绍了喉不返神经可能会导致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增加,建议通过术前喉不返神经的影像学检查(右侧锁骨下动脉走行异常),喉返神经术中监测等方法来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我们在开展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保护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陈世彩教授为大家做了“声带麻痹的神经修复治疗”的报告。声带麻痹的喉返神经修复手术是长海医院耳鼻喉科的一大特色,陈世彩教授为大家全面地介绍了声带麻痹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神经修复手术的不同术式的选择,使大家对声带麻痹这一疾病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时海波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嗜酸性中耳炎这一临床相对少见且难治的中耳疾病类型。时教授通过对一系列临床病例的详细分析,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做了全面而精彩的讲解,提高了大家对此种相对特殊的中耳炎的认知,在场参会者纷纷表示不虚此行。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陈兵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中耳炎的外科处理”的报告。他详细地阐述了中耳炎外科诊治的手术适应症,主要的手术步骤,重要的结构如面神经的保护,人工听骨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陈教授用他的丰富经验和专业见解使得与会同道们对中耳炎这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编辑:李孟、张才云、朱敏辉、唐海红、王伟、刘菲等。

手术

喉癌

治疗

教授

下咽

耳鼻咽

外科

附属

内镜

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