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碰撞中融合,在交流中成长一一南通市第四期初中数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邂逅武汉市蔡甸区骨干教师团队

楼兰

<h3>  2019年10月31日、11月1日,第四期南通市初中数学乡村教师培育站学员们来到通州平潮,与武汉市蔡甸区骨干教师研修团队在这里邂逅。老师们一起借班上课,切搓磨课,共同成长,留下一段难忘的经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复习课:以题理知,一例多变</font></b></h1> <h3>  培育站的学员刘红霞老师与平潮实验初中的刘惠云老师共同执教《整式的加减章复习》。两位刘老师都通过几道小题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构建本章知识网络,再引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学分享例题的思路。</h3><h3> 刘红霞老师课堂结构紧凑,学生自主探索与分享交流活动充分,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关键点、易错点进行分析,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学习氛围热烈。</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公式课:引导发现,揭示本质</font></b></h1> <h3>  丁剑锋老师和武汉来的骨干教师易文华同课异构,执教《完全平方公式》。两位老师精心设计公式的形成和发现过程,无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不一样的是两堂课的导入方式,丁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拼图,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易老师从故事入手通过面积比较,引导发现乘法公式,异曲同工,效果都很好。</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章首课:整体建构,学材重组</font></b></h1> <h3>  吕钢老师执教《一元一次方程》。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从算式到方程》第一课,教者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从数的运算到式的运算,将前两章《有理数》和《整式的加减》融合,为得到方程作了铺垫。再从学生小学已有学习《简易方程》的经验迁移过来,揭示本章我们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本课的主要任务。</h3> <h3>  钱袆老师执教《平方差公式》也是《乘法公式》这一小节的第一课。</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研讨&amp;碰撞</font></b></h1> <h3>  上课的学员逐一汇报自己备课的设想,课堂的应对及教后的反思。</h3> <h3>  听课的老师们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听课体会,所思所想,并提出中肯的建议</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导师点评:高屋建瓴,引领升华</font></b></h1> <h3>  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培育站导师的朱昌宝主任借捂、焐、晤、悟,逐一点评,引领各位学员关注课堂生成,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建构的过程。朱主任从数学阅读的视角,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醒学员们要有研究学生、研究学材、研究学法的意识,在研究中促进学生学程的改良与重构。</h3> <h3>  听课的老师们和学生一样专注。</h3> <h3>  情不自禁,将自己融入课堂。</h3> <h3>  两天的研学短暂而充实,来自祖国腹地的蔡甸骨干教师团队与培育站的学员们在专家的带领下,积极投入,思想碰撞,共同成长。这里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东部沿海与中部腹地的教育资源互相共享,两地互相促进,扬长避短共发展。</h3>

老师

学生

骨干教师

学员

公式

课堂

培育

执教

初中

南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