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古道徒步纪实及攻略

金陵独行侠

<h3>  10月26-27日,我参加了运版的吴越古道徒步活动。</h3><h3> 因为对古道徒步的热爱,使我放弃了同样26和27日的另一场受邀去盱眙参加一个免费吃玩的诗人聚会活动。</h3><h3> 五年前的徽杭古道跟团徒步以及今年暑假的衢州江山市的仙霞古道的独自一人的徒步,都让我有着不一般的体验和感触,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期待这次吴越古道之旅。</h3> <h3>进入云山村村口</h3> <h3>吴越古道起点标志</h3> <h3> 一开始我以为吴越古道是春秋吴国连通越国的通道,26日到了才知道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氏南唐国通往钱氏吴越国的皖浙通道。古道全长约35公里,现完整保存了15公里,以山顶江南第一池----浙西天池为中心,分为安徽宁国段和浙江临安段。安徽段的入口准确地址是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县万家乡云山村大塔脚庵组。我们一大早就上了运版的大客,由于天气阴沉夹杂小雨,到中午11点半左右才到达预定的云山村脚庵组的宏秀农家乐黄师傅家。安顿好后一起午餐。</h3> <h3>农家乐房间钥匙</h3> <h3>古道入口处的慈云寺</h3> <h3> 中午十二点半,黄师傅做免费向导,带我们徒步古道西南侧的雨头湾峡谷。也算是第二天吴越古道的热身吧。</h3><h3> 顺古道(古木老桥处)小路进入峡谷,峡谷内泉水纵横,大小相连,瀑布飞溅,大大小小瀑布相连组成了完全的瀑布群了。缘溪而上,巨石高耸,惊心动魄。问当地村民,此处已经属于天目山范围了。途中,有不少石壁需要攀爬,体验手脚并用的快乐。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水潭,可惜现在已是深秋,寒意渐浓,否则水性好的伙伴可以泡到水潭里捞鱼捕龟,尽享湿身的乐趣。其中黄石岩瀑布最为壮观,整个石壁呈现金黄色,金光闪闪,顺溪而上、巨石高耸。攀石岩、惊心动魄。饮泉水,滴滴润喉。尽管如此,我们一行也有有失足落水者,有磕破腿者。更有上拉下托的互帮互助的暖人镜头。运版强驴华硕大哥还因为助人,整个身体落水,手机入水,但毫不在意,令人感动。</h3><h3> 原来溯溪探访峡谷也是多么的不容易。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沿着山间小路,只走个小环线,因为回程再也不敢缘溪回返了。</h3><h3> 根据黄导的指引,我们从一条山道回到了民宿中休息。晚饭聚餐后,由于雨越下越大,计划中的篝火晚会没来进行。大家只得回房休息,养精蓄锐,以待第二天徒步古道。</h3> <h3>遗憾的是大山深处,手机信号断断续续以至于完全没有,啥事都做不了。由于白天玩水,觉得寒冷,想开空调吧,还得交10元钱。这点,老板显得忒小气了。</h3><h3>需要说明的是,大山深处农家乐不等同宾馆,洗漱毛巾设施一概没有,没来而又想来的朋友们得注意带齐了。</h3> <h3>云山村纯粹是农家乐为特色,政府修建了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每家都挂满了户外旗帜。</h3> <h3>这是雨停后,另一家以小青年为主体的徒步团生的篝火。</h3> <h3>徒步前合影</h3> <h3>27日早上七点半,经过领队缤纷的动员后,吴越古道徒步正式开始。因为队员体质不一,分为不同组别。我报的是12点半回返AA制聚餐的组,领队把时间定在下午三点全部回返结束,时间应该很充裕了。我带的外挂易水寒第一次参加徒步,这对他是个考验。</h3><h3>顺吴越古道石板路台阶而上,一路溪流陪伴,瀑布轰鸣,曲径通幽,跌宕起伏。一开始咨询,都说吴越古道相对于徽杭来说,强度不大,但走起来才知道大谬。今年暑假我冒着近40度高温独自徒步仙霞古道也没今天累,太辛苦了。整个去程都是30度到45度爬坡山路,没有平道可走,整个人都在汗水蒸腾中。途径磕头寺、古老木桥、观溪、五里休闲洞、红花树瀑布、风车手、千顷关、天池。驴友们都似乎在画中游走一般,虽然觉得辛苦。我是八点半到达五里休闲避雨洞,九点十分到达千顷关的。攀登用时100分钟。千顷关吴越古城墙,为1100年前吴越国建筑,依山势而建,由大小石块垒成,属军事性建筑。由两块巨大而光滑的花岗岩构成,像门一样挡在眼前,这一处天然石门,高近4米,厚约3米,宽可两人并行,其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千顷关与千秋关、昱岭关合称为浙北三关,是当年拱卫吴越国首都临安的重要关口。登上石门,拔开石墙上面的杂枝,曼延起伏的两翼石墙,是古城墙防守工事 。过千顷关就从宣城界进入浙江临安界了。再前行400米到江南第一池~天池。这也是从安徽宁国入口的徒步终点。因为再深入徒步下去,会走到著名的老碓溪景区和浙西大峡谷景区。可那不是一天之内能完成的事了。虽然直线距离十几公里,但若要大客车绕道过去接人,但不跑个百八十里是不可能的。</h3> <h3>徒步正式开始</h3> <h3>此避雨洞大致是徒步的半途位置。</h3> <h3>山顶景色,秋色渐浓</h3> <h3>千顷关</h3> <h3>我们到达天池,可惜,大雾弥漫</h3> <h3>天池(浙西天池)位于海拔1100米的千顷山巅,湖水清洌幽蓝,水天一色,山峦缓伏,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的主要栖息地。遗憾的是从初登阴天,到蒙蒙细雨越下越大,到了山顶天池,视野一点不开阔,白色浓雾罩着天池,视线不清。天池四周低山环列,唯独中间形成一坦荡的盆地,呈山山朝千顷,水水往池流之势。浙西天池水面面积达900亩,是目前江南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湖泊之一。可谓“神池浩渺,天镜浮空”。</h3> <h3>有人天池垂钓</h3> <h3>这是后续到达者到天池时,大雾散开了,天池真容显露。</h3> <h3>梅花鹿基地大门未开</h3> <h3>江南第一池碑</h3> <h3>接着,我和红枫、自由者和政委四个,按顺时针转湖花了40分钟。整个湖边布满了黑色大小不一如海边的礁石。可见千万年之前,这里还是浩渺的大海。到江南第一池碑,到千顷塘大坝,再一圈过来,然后结束前进,根据常规,按原路下山。下山途中,陆陆续续见到我门的团员。下山好走,速度也快,就是觉得伤膝盖。我们四个回程到达起点“吴越古道”石刻处是11点25分。整个徒步共用时3小时55分钟,比预定提前整一个小时。虽然我们四个是第一批回到起点的,但我们不是最强的。最强的12点刚过就胜利回归的是以武神天空等八个强驴,他们走了只有泥路野道的大环线,据他们说,不断的上山下山,一公里的泥路花了他们58分钟。要知道他们平时在平地徒步,一小时可是七八公里的速度,而且和他们同走大环的另一批硬是下午三点整才走回来。可见难度之大。遗憾的是今天冒雨徒步,天池一点也看不清楚。而在我们后面到天池的同道,却遇到了大雾消散,天池全露真容的好运气。</h3> <h3>宣传画中的天池</h3> <h3>山坪塘大坝</h3> <h3>环湖起止点牌子</h3> <h3>运版四位超级强驴。</h3> <h3>待明年宁宣高速全线通车,我决定带队再来走一次。因为当你完成了整个行程,那份喜悦完全取代了攀登的辛苦。非常值得。</h3><h3>之后,我们返回者自由活动,等待全体同行回返。下午三点整,最后一批安全回返。整个吴越古道徒步胜利结束。</h3> <h3>大环是走左边的雨头湾岭和塘岭。右边直线是原路来回。</h3> <h3>天池的浙江临安段直通浙西大峡谷。</h3> <h3>三点半,正式回程。经芜湖马鞍山,晚上八点半,安全到家。行程中的经历,途中的遇见,都值得我们今后长久的回味。感谢运版的组织。</h3><h3>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外挂易水寒,第一次参加野外徒步,而且是走的野道大环,也是在预定三点时胜利往返。经此一役,易水寒的徒步学校初级班已顺利毕业。</h3> <h3>我的外挂易水寒</h3> <h3>五彩大神</h3> <h3>爱飞的美女徒友</h3> <h3>美女领队缤纷</h3> <h3>雾散后可以看见秋日村庄。可惜我们上去雾气正浓,一点没看到。</h3> <h3>大神秋枫</h3> <h3>回返途中</h3> <h3>随行摄影家刚子的照片,真的太美。</h3> <h3>回到慈云寺,行程就即将结束。</h3> <h3>这里的田不知是否还属于慈云寺?</h3> <h3>诗人瘦马的诗上了路标牌。</h3> <h3>顺便说一句,如果夏天或任何时候来此徒步,饮用水无需带多。因为整个途中都是清澈泉水相随,周围不用说工厂,即使连村庄也难见到,生活垃圾也没,泉水完全随时可以直饮。</h3> <h3>我自己也有感作诗一首,如下:</h3><h3>徒步吴越古道有感 &nbsp;&nbsp;</h3><h3>桃熟流丹</h3><h3>身入连绵秋色里,氤氲丝雨净尘寰。</h3><h3>杖鸣磴道成量尺,涧泄清泉润绿山。</h3><h3>百代雄关千顷立,四围碧水一池闲。</h3><h3>情倾天目忍回顾,心向苍茫吴越间。</h3><h3>&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9年10月28日</h3><h3>&nbsp;</h3> <h3>【美篇选用了不少群友发的照片,不周到之处,敬请谅解。如若有意见,请告知,我会删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