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减负”是多年以来的社会热点话题 ,晋中市教育局为将“减负”落地生根 ,为一线教师指出多种可行性操作 ,其中之一就是前置性作业。</h3><h3> 前置作业要催生课堂变革和作业改革,到底如何设计前置作业呢 ,我对《周长》一课的前置性作业设计进行研究 。</h3> <h3> 《周长》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我的前置作业设计如下:</h3> <h3>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测量活动 ,体验什么是一周的长度、感受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并把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直观感受相结合 ,为感悟和理解周长做铺垫。</h3> <h3> 前置作业过程中 ,大多数孩子们选择软尺进行测量 ,也有孩子选择卷尺测量 ,课堂上孩子们对比了两种测量工具 ,指出卷尺比较硬 ,弯曲处会导致误差大。</h3> <h3> 量一量爸爸妈妈的腰围 ,亲自体验测量过程 ,这样的作业让亲子关系更融洽✌</h3> <h3> 有的同学家里没有尺子 ,她选择用“身体尺”进行估计测量 ,她说:“我的一拃大约是15厘米 ,我的腰围大约是四拃 ,60厘米”</h3> <h3> 也有这样测量的 ,他解释道:“把裤腰放平 ,量出裤子腰部有多长 ,再乘2 ,就是腰围”👏👏👏</h3> <h3> “老师 ,我家里没有软尺 ,我先用绳子在腰上绕一圈 ,做一个标记 ,再测量这段绳子有多长。”😇</h3> <h3> 了不起的孩子们 ,自己研究并运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解决了问题。👍</h3> <h3> 这个同学先用卷尺测量 ,发现绕一圈不方便 ,又想到借用绳子进行测量 ,经历优化方法过程。</h3> <h3> 课堂上,老师分三次使用前置作业 ,尽量让学生的已有经验发挥到最大化作用。</h3> <h3> 孩子们在寻找周长在生活中的运用时 ,一个孩子说:“测量腰围就是在测量周长 ……”“是了,测量头围也是在测量周长……”同学们眼神中透露出恍然大悟。</h3> <h3>当孩子们探究出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不规则的封闭图形时,前置作业中已有过实际测量经验的同学亲自上台演示、讲述他使用过的办法,神情中透出的是自信,台下也满是跃跃欲试的欢喜,那是孩子们真正体验后的快乐与收获。</h3> <h3>第三次呈现前置作业 ,把学生测量的多边形各边的数据用来计算周长,让学进一步明确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h3> <h3> 孩子们对操作性作业兴趣盎然 ,作业完成率和质量均有显著提高😊平时写作业拖拉的孩子也露出开心的笑容。</h3> <h3>看看家长们的评价吧</h3> <h3>是的,当前置作业真正驱动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就会在实践体验中经历数学的发现与研究,他们就会在快乐分享中形成高层次的思维品质。</h3> <h3> 此刻 ,对本课前置作业我有新的想法 ,作业内容:要给五角星镶上金边 ,需要多长的金线?</h3><h3> 同学们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对周长的概念会有初步感知 ,并会探究出周长的测量方法 ,是否可行 ,还需要实践研究。</h3> <h3> 改变传统作业模式,紧密结合新课标要求 ,充分关注学生年龄特点 ,精心设计前置作业 ,突出其探究性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的提高 ,让学生从探究性作业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感受数学魅力,真正实现减负提质的作用。</h3> <h3> </h3><h3><br></h3><h3> 编辑:晋中师专附校 李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