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济南到曲阜</h3><h3>从济南到曲阜的动车,三十分钟就到了。有了前些天的前车之鉴,在曲阜这样的县级市走一走逛一逛,一天时间足够的情况下,能不住宿就尽量不在那里过夜。也成为这些天我游走山东的经验积累。</h3><h3>我在济南的宾馆续了一天房租,买了济南到曲阜东G315早晨十点的高铁,再买一张当天十八点由曲阜东返回济南的G1856高铁,票价都是五十玖块五。</h3><h3>早晨起来,时间尚早,在当地的快餐店吃完早餐,坐车到济南火车站,坐上G315高铁,只一站路就到了曲阜。</h3><h3>曲阜东是新建的高铁火车站,同过去的曲阜火车站不在同一个地方。到了曲阜东站,站内有旅游三孔的旅行社,给到曲阜来旅游又急着赶时间的游人提供方便。我有的时间,还想实地感受一下礼仪之邦的风土民情,也就弃旅行社而直奔出口而去。</h3><h3>出了火车站,我随着前面一同出站的两人竟直朝着站前广场往前走,竟错过了在火车站旁的公交车起点站。</h3><h3>曲阜东的站前广场修建得很气派,在广场中间还有一尊站立的孔子塑像。</h3><h3>走过这个广场,远远的望见前面有公交车站,但修葺一新的车站却基本上看不见等车的人,那两人还竟直前往公共汽车站方向走。我拿着手机边照周边景色边走,让那两人和我的距离拉得很远。他们头也不回的竟直朝前走,我疑心两人是本地人,他们是直奔回家的路。我这样跟着他们下去,说不定离三孔地界越走越远。来曲阜时我百度了一下,曲阜除了三孔,好似还没看到此地有其他值得一看的地方。这样跟着他们走下去,岂不是要走冤枉路。</h3><h3>这段公路有几幢新建的高层楼房,但从外观上就可以感知还没有人住。此路段宽而洁净,但车很少,公交车也不像其它地域的火车站一样,不停地穿梭其间,路面基本上看不到行人。再往前走,发现路边有位长者,支一独凳坐在人行道上,旁边停放着一辆自行车,像似冥思。这让我想起姜太公来,竟直上前打扰他一下。说了半天,好似他没听懂似的,最后他对我说:“我现在耳朵不好,听不清。”是听不懂我这变味的川普,还是没听清,也不得而知。</h3><h3>继续前行,碰一中年夫妇,在一岔道口歇气,旁边一辆三轮车上装着一些时令蔬菜。再次上前问道打扰,开始他们可能也没听清我说的话,我放缓节奏,他们才听清了我问的话,他们对我说对面车站K1可以到达,还挺热心的问起我是哪里人。不知什么原因K1在这个站没有挂上站牌,要不是当地人,你无法知道这路车要在这里停,还会经过哪些站点。</h3><h3>坐车到孔庙南,沿着迎宾大道往里走,就是孔庙。孔庙前的迎宾大道栽满树木,一些枯干的古木夹杂其间,颇有历史苍桑感。</h3><h3>走过迎宾大道,一座高大城池凸见眼前。城池前面有护城河环绕,护城河两岸绿柳掩映,遮阳蔽日,在烈日酷照的季节,坐在柳树下可以感觉一些清凉。</h3><h3>高耸的城墙在城门口前方有石拱桥相连,走过石桥穿过城墙的城门洞,城墙里面沿城墙是宽敞的石板路。</h3> <h3>穿过“万仞宫墙”的城门洞可以直达孔庙。三孔文物景区门票价都不一样,孔庙最高单张票八十元,孔府六十元,孔林十元。可买三景连票一百四十元。三孔之中孔庙最大,孔庙前有多重牌坊,第一层匾上写着红字“金声玉振”,第二层匾上黄字“棂星门”,第三层匾上是绿色字“太和元气”第四层匾上红字“至圣庙”。</h3><h3>进孔庙可以看到古木参天,没有一片枝叶和树皮的古木直插云天。这里腰大十围的树也不少。孔庙里的树以柏为主,记得我们过去常把松柏连在一起,我寻找松,我转了一大圈,却不见。</h3><h3>进孔庙的大中门,有介绍说始于北宋,明弘治十三年重修,清乾隆时,高宗御书匾额。后面的同文门,始建于宋代,也在清代重建。</h3><h3>在孔庙里以明清碑刻为主,清题匾也有好几处,还有金和元的碑刻。可独不见尊孔吼得最凶的宋代留下的字迹。翻看历史,宋代不仅有程朱理学,还有一直声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太宗赵光义。</h3><h3>孔庙里高大乔木下有茵茵的绿草,有麻雀在草坪上蹦蹦跳跳,跟游人咫尺距离也没有畏缩的迹象。它们在草坪上来回穿梭,如入无人之境。</h3> <h3>从孔庙侧门出来,是一条文化商业街。这条街上聚集得最多的是刻石章,石章刻字大多五元一个,加上印章的售价,刻一枚印章二至三十元左右。这些刻章的摊点上,也有刻好的闲章,一般常规的二十元一枚。</h3><h3>孔府紧挨着孔庙,从入口处可以看出孔府规模要小一些,孔林可能更小,所以收费也就更低。</h3><h3>曲阜三孔一带,据说是曲阜的商业文化中心,在围绕着城墙头的公路上,还有载人马车,这些马车现在已经不是作为交通工具,而是成为一种旅游观光工具。</h3><h3>在三孔墙外,绕着城墙的公路旁有“五马祠街”,这也是曲阜的商业中心之一,这里的房屋都建得低矮,但在装修风格上都以古建筑为蓝本。</h3><h3>在这群仿古建筑的商业街上,主要分片经营着百货和服装,在这两条街的旁边,还有一条餐饮街。这条餐饮街比迎宾大道旁的餐饮街人气要旺得多,经营的食品主要以凉皮炒面之类为主。我到这街时,正值正午。走了一上午,此时已有饥饿感。正好面前一小店,经营炒面,当街现炒。我到店里坐下,要了份炒面七元。在这店来吃炒面的,我看有不少是打包带走的。炒面的伙计给打包带走的做面时,将一塑料袋罩在碗上,做好之后取下塑料袋直接带走。</h3><h3>我看进店坐下吃炒面的,炒面的伙计也是直接将做好的面装到罩在碗上的塑料袋内,让食客直接就餐。这省去了他们洗碗的麻烦,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是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我怕塑料袋遇高温会分解释放出有害物质,便对炒面的伙计说:“我就在这里吃,你不要垫塑料袋。塑料袋烫了有毒。”伙计满口应承,但做好之后还是给我装在罩着塑料袋的碗内。</h3><h3>在曲阜,孔子的故乡,曲阜商人早已人心不古,他们只图自己省事,依然不顾及食客的心理感受和环卫安全。孔子倡导的“忠恕之道”及其诚信准则,在这座城市被市侩的商业涂得面目全非。</h3><h3>曲阜在人文精神上虽然远离了古人,但在拟古的形式上还继承着古人,在这里不但有厚实城墙,在城门口还保留着明代建的城门式样,在三孔城门城墙头上写着“曲阜明故城”的城门,门洞宽而高大,汽车可以直接从门洞穿行。</h3><h3>距曲阜古城不远处的“五福金街”,有现代大型“中盛购物”商业入驻,虽然电梯超市一应俱全,但整个建筑依然保持着宽大低矮的结构。</h3><h3>曲阜的高层建筑,我在公交车上见过。都离三孔地带较远,跟曲阜东的高铁站更近一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