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太子湾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隅,南屏山荔枝峰下,面积约1200亩。</h3><h3>太子湾原是山峦风雨冲刷,泥沙淤积的沼泽洼地。据载南宋皇室庄文,景献两太子葬此而得名,是杭州最早的婚庆公园,有“忠心不渝”、“比翼齐飞”等项目。</h3> <h3>太子湾原为西湖疏浚淤泥的堆积场,其精到之处在于得用引水工程和明渠改建的平面形状多样化的水体,园之生动灵活赖以全出,因山就势,巧妙地挖池筑坡使其地形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追求“自然拙朴”的个性特点。</h3> <h3>太子湾入口风格低调风格,入口大门材质是运用现代工艺仿照植物树干来组成造型,材质越旧与周围植物融合得越好。入口处有一个小广场,利用障景来吸引游人。背光的阴冷区种植大乔木乐昌含笑,大乔木一定程度上修理形成单薄墙体,底下桂花,樱花,桂花飘香,樱花树干飘逸,而最底下的地被植物色彩不是很强烈,因为在阴暗处,颜色强烈容易凸现出来打破一整片植物组团的和谐性。</h3> <h5>入口的左边的望山坪是大草坪区,大草坪开阔,视线广,阳光灿烂,与入口的背光阴冷形成对比,欲扬先抑。<br>草坪中的植物组团有鹅掌楸,变色叶,柳叶马鞭草,鼠尾草,时花等,颜色丰富不单调。<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风车后面尖塔形是银杏,春秋款变色,春天樱花,秋天黄叶。樱花与红继木组合,高低起伏。秋天樱花没有叶,树干的通透感很强。</span></h5> <h3>大草坪的参与性很强,是太子湾公园中拍摄婚纱照的一大场地,背景的风车与植物高低错落的天际线组合在一起,只是后面的山天际线比较平整,而且颜色与风车植物的颜色很接近,没有很明显的区别出来。</h3> <h3><font color="#191919">草坪后面的小卖部服务设施区,后面的山体天际线,原有基础上因地制宜,空间开口跟服务型设施相接,功能上满足游人的需要,在空间上呈现一面的封闭感,与大草坪的广形成对比,引导游人往大草坪游览。</font></h3> <h3>园中水体大的折弯,分叉,聚合许多。水道或与路同行,或绕丘而轩,或平铺如泊,曲折回环,聚散有致。</h3><h3><br></h3> <h3>此次游览太子湾,主要是观察其水系的处理手法。太子湾的驳岸处理得很好,有4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是自然草坡连接水体,从自然的草坡过渡到水体,是一种简洁有自然的做法。这种从草坡连接水体简单直接,能看出明显的水岸边缘结合水面的宽广,独具特色。</h3> <h3>太子湾第二种驳岸处理是与置石结合,置石或单独一个成为亮点,或组合搭配。这种处理方法是的水岸边不单调,增加水岸的边际感,结合岸边的植物处理,韵味十足。</h3> <h3>第三种驳岸处理是利用水生植物过渡,水生植物能弱化水岸边际,个人感觉比从草坪过渡到水体更有内容,只是这种驳岸方式需要多加打理与养护。</h3> <h3>第四种驳岸方式是从亲水平台过渡,园路延伸至亲水平台,在功能上,游人行至亲水平台观赏,又可以休息;在空间上,亲水平台是水岸边上的一大亮点,结合背景水面与对岸的景色,也是视线焦点与主要景色。</h3> <h3>特定场合特定形态,偏头的植物形态有特色。后面有一定的天际线,整体区域设计层次,植物配置成折线。</h3><h3><br></h3> <h3>太子湾的园路节奏韵律,同时也有考虑图案。园路与水岸有近有远,临水空间有收有放。</h3><h3>周围植物大多以上中下三个层次组合,上层高大的乔木形成背景,遮阴效果好,空间维合感强,中层是形态优美但鸡爪槭与桂花,桂花飘香,行走在园路上能感受到阴凉与清香。下层多是沿阶草,沿阶草在下层遮挡露出的土地,与园路铺装结合,同时作为连接沿阶草延伸至后面的其他景观区。</h3> <h3>水道两岸多呈自然式缓坡延伸入水状,随意点缀石坎。临水坡岸密植宿根花卉和水生,湿生植物,野趣盎然。带皮杉木坯料筑就的小桥,造型,构架各异,跨水而立,不仅连接了两岸的园路,而且又是极佳的赏景点。</h3> <h3>在地形方面,结合地势起伏,基本上是从草坪到植物组团,草坪起伏肉眼可观,后面组团整体,作为亮点吊坠起伏草坪。</h3> <h3>在小教堂处,前面的大草坪增加空间的尺度感,小教堂,后面有无患子作为主景植物,前面樱花对植,后面银杏形成天际线,在草坪留出空间加深空间深度的同时增加内容,使得小教堂在内容上不单调。</h3> <h3>我此次游太子湾主要是观察其水系的处理,而在植物配置上,个人感觉太子湾的植物跟其大门风格一样,低调,又不单调。无论是在水系处理方面还是在植物配置方面,太子湾都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