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前 言</b> <p></p><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div><br> 从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到今天已经七十年了。<p></p><p> 七十年来,从困难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民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将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今天的辉煌,真乃换了人间。<br> 我们长寿街道的居民都经历了这辉煌的七十年。现在,我们居住在这人间天堂的长寿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禁不住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并歌颂我们美好的今天,同时深感父辈的艰辛努力。这里记录着的是在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上曾经的历史和新建的成果。并以此歌颂我们祖国的七十周年。<br> 本次摄影展的作者,有新湖明珠城社区摄影沙龙的成员、逸流社区、长寿社区学校摄影达人坊的成员。展出的照片也都取材于长寿路街道范围。七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对于共和国的同龄人来说,就是一生!我们这些参与者绝大部分都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摄影人。为展示七十年来的变迁,寻找这块土地上的历史旧貌,我们这些人几乎是以“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精神,证明七十年来,原先的苏州河、三湾一弄被建成“长寿福地 人间天堂”;居住在这里,不仅是换了人间,也是换了一种活法。正因为如此,值得我们这些摄影爱好者穷毕生之精力记录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这些事和变化。尽管成员中年龄不等、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我们都怀着一腔赤诚之心,同声讴歌我们的祖国。<br><br></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长寿社区学校</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长寿社区文化中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p></p> 长寿街道是普陀区境内横跨苏州河两岸的唯一一个街区,苏州河的流淌给交通运输带来便利,使得当年的资本家纷纷在沿河开厂。<br> 十九世纪末,面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蚕食,中国民族资本开始萌芽。一八七八年李鸿章郑观应创办了上海机器织布总局。不久后的一场大火将其烧成一片白地。 一八九四年由盛宣怀重建,是为华盛总厂。到了一九三一年,由荣氏家族接收,更名为申新纺织九厂。所以申新九厂即是中国最早的纺织企业,也是中国民族工业自强不息的历史见证。<br> 我们长寿街道的变迁就从申新九厂——上海纺织博物馆开始,以此来反映七十年的变迁。<br> <h3 style="text-align: right"></h3> 上海造币厂(前六一四厂)近百年前的中央造币厂,已经被注入了新的血液,焕发了新貌。 大自鸣钟是耸立在西康路、长寿路交点地面上的一座大钟,因会到点报时而得名,是当年的中外企业工人上下班的信号。它的每一响钟声都是资本家对工人敲骨吸髓的记录。<br> 现今的大自鸣钟早已被拆除,其周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记录了大自鸣钟的前世今生。<br> 长寿路历史上称劳勃生路,是一条曲折并有多处瓶颈的道路。解放后经多次改建,拓宽路幅,拉直道路,引进商号,长寿路迸发出新面貌。 长寿社区境内苏州河畔有多座桥,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桥我们无法获得当年的老照片和资料。如西康路桥当年是摆渡口,根本没有桥。我们现在只能有对比就对比,无对比则显示现状。 <p> 苏州河历来以污黑腥臭闻名,多少年来河中没有鱼、虾、蟹等生物的生存条件,水鸟也无一只。经过多年治理,苏州河现已是</p><p> <b> “飞鸟光临河水清,亲水平台两岸行;</b></p><p><b> 一桥一景气象新,河边空气天天新”。</b></p><p><b> </b></p><p><b> </b></p> 宜昌路消防瞭望塔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同类塔中最高的一座。原因在于当年建造该塔时,名义上是日商为周边的纺织厂防火警而建,其实也包含监视隔河的当年的中央造币厂之用。由于造币厂内有中国驻军,故此塔也兼监视中国军队。造币厂驻军由此加高围墙,那么人数丶装备丶训练等就可因围墙阻挡视线而防窥视。<br> 日方所控制的救火会就加高瞭望塔。中方隨之也再加高围墙。接着,救火会以瞭望塔的观察距围墙不得留有多少米以上的死角为由,在再次加高瞭望塔的同时,责令中国的中央造币厂及驻军不得再加高围墙!<br> 在中国境内,中国的中央银行和中国军队,竟要受日本指令的约束,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br> 这两次加高的瞭望塔,就成了当年全上海最高的瞭望塔了。<br> 看到这日本侵略者为他们的中日共荣而建的这个塔,心中的痛……现在,面对周边刺破天的高楼,这瞭望塔的高度犹是巨人面前的侏儒! <br> <p> 宗教信仰充分自由,民族风俗得到尊重, </p><p> 传统习俗继承保留, 苏河民俗发扬更新。 </p> <h5> 长寿街道之昔日,紧靠着的苏州河素以河水黑、臭、污染严重到水中找不到活物,且是以三湾一弄闻名。其中的一弄就是大名鼎鼎的药水弄!还未走进药水弄,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药液散发出来的刺鼻的气味,就把人熏得头昏眼花。</h5><h5> </h5> 抒发我们的家国情怀<i></i> 澳门路660弄,当年是日商老板和职员等管理人员的居所,算是高级住宅。我们一直保留至今。但现在我们的民居远优于日商的别墅和居所。<br> 七十年来,整个长寿社区,经过各级政府和市民的努力。苏州河水清。药水弄内所有污染源都已迁出……居民可以在苏州河上划船,河边戏耍,尽情歌唱,充分享受快乐的童年、精力充沛的壮年和金色的黄昏……通过这七十年的努力,这“三湾一弄”被建成了我们宜于居住、乐于居住的“长寿福地,人间天堂”。 澳门路660弄内的小公馆和民居 长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历史保护建筑 长寿社区学校秋雨楼——前身曾是华童公学 现在是历史保护建筑。 苏州河民俗文化——端午节中的孩子们 绿色家园 <p> 我和我的祖国 </p><p> </p><p><br></p><p><br></p><p> 长寿社区摄影团队图<br> 姜增祚文 </p><p> 长寿摄影达人工作坊制作</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