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清涧县古名宽州,位于黄河陕晋峡谷西岸,榆林东南部与延安交界处及无定河、黄河交汇处。<br></h3> <h3> 包西铁路、210国道穿境西而过,渭清公路、210国道交汇于县城。全县下辖9镇。<br></h3> <h3> 清涧县是中国红枣之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享誉全国的“红枣之乡”、“道情之乡”、“石板之乡”、“粉条之乡”。<br></h3> <h3>清涧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清涧县除有小面积川台地和残塬地外,绝大部分是峁梁沟壑。地势西北偏高(海拔高度900~1200米),东南较低(海拔570~900米)。以无定河为界,可分为东西两部分。<br></h3> <h3>清涧红枣
清涧红枣为世界红枣原产中心之一,植枣历史3000年以上,有6个品种群17个品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1995年就被国家农业部等六部委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br></h3> <h3> 清涧起义、土地革命及党中央、毛泽东在此的战斗生活,留下丰富的革命文物。清涧县共发现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石刻及其他古迹328处,革命旧址22处。<br></h3><h3> 袁家沟旧居:白育才宅院5孔窑洞的中窑,占地20平方米。毛泽东在东征中于此工作和生活10余个昼夜。1978年12月毛泽东诞辰85周年时正式开放,陈列品有用具、地图、货币和照片等。其当年用过的书桌今展于延安革命纪念馆。毛泽东居于此时曾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雪》。<br></h3> <h3> 据《宋史》范仲淹、种世衡传记载,北宋王朝宋仁宗(公元1023年—公元1063年)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驻守陕西的名臣范仲淹采用大将种世衡的计谋,于延安东北二百里的故宽州地(宋夏交界的前沿阵地),利用其废垒筑城,以防备西夏的侵扰,认为“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这里地处要冲,右可屏障延州,左可得到山西的粮食,北可以进图银、夏二州)。“但据险无泉,难以固守,凿地至十五丈,为石所阻。种世衡命兵、工取石一畚,赏钱一百,终于获得清泉,官兵欢腾,城才筑成。朝廷获息,赐名青涧城”(派种世衡率兵前去修筑,夏兵来争,种世衡就一边作战一边抢修。城内缺乏水源,他出重金奖励凿井,终于从地下150尺处挖出了清泉,于是取名为青涧城)。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升青涧城为清涧县。<br></h3><h3> 文字自百度</h3>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gltdibb?share_from=self&amp;user_id=1455377&amp;uuid=5c51c43f95b357fb2edd5de76ee557eb&amp;share_depth=1&amp;first_share_uid=1455377&amp;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amp;share_user_mpuuid=03e6df1cafad2444e1cc99be8e63c779"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清涧是个好地方(二)</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