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动物世界🌟

文 武

<h3> 安哥拉兔</h3><h3>安哥拉兔是源于土耳其的安哥拉省,因其毛细长,有点像安哥拉山羊而取名为安哥拉兔。安哥拉兔有四个品种,以英国安哥拉兔最受欢迎,其余分别是法国安哥拉兔、缎毛安哥拉兔和巨型安哥拉兔。</h3><h3>他们除了面部的一小部分之外,全身都长满浓密丝绸般的长毛,耳朵呈V型,在顶端带有像流苏的毛,需要常常打理,眼睛圆而大。身形圆碌碌的,性格温顺可爱。体型大是安哥拉兔的显着特点。</h3> <h3> 巨型椰子蟹</h3><h3>椰子蟹的体型硕大,外壳坚硬,配上两只强壮有力的巨螯,让它的模样看起来又凶又蛮横。它也是个爬树高手,尤其善于攀爬笔直的椰子树,而且它可以用强壮的双螯剥开坚硬的椰子壳,然后享用里面香甜的椰肉。所以它还有一个在国际上通用的名字――椰子蟹。</h3><h3>奇特有趣的是,椰子蟹本是海洋动物,但由于它鳃腔内壁长着众多血管,可以帮助呼吸,所以它能长期在陆地上生活,而并不经常生活在海洋里,只是到了繁殖季节才回到海洋里产卵。它生下来的幼体在海洋中生长发育成熟后便又爬上岸来生活。</h3><h3>这种蟹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地区。据记载,其中在印度洋的圣诞岛以及马来群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南海和台湾省都有分布。</h3> <h3> 星鼻鼹</h3><h3>星鼻鼹是一种长相奇特的动物,其个头大约是小鼠的两倍。和其它鼹鼠一样,它在土壤中寻觅蚯蚓,还会在丰富的泥巴与烂叶中取食多种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昆虫幼虫,也会潜游到池塘与溪流的浑浊水底,把猎物给揪出来。</h3><h3><br></h3><h3>星鼻鼹它属于哺乳动物的食虫目,这类生物新陈代谢极快,随时饥肠辘辘,所以这胃口奇大的小小星鼻鼹得找到足够的猎物才能度过寒冷的北国冬天。</h3><h3><br></h3><h3>如果要在动物王国中评选明星的话,星鼻鼹一定会以它奇形怪状的鼻子胜出,它那像章鱼触须一样的鼻子非常独特。它比较像是那种从飞碟里现身,向好奇的地球人代表问候的生物。</h3><h3><br></h3><h3>它的鼻子周围有22条肉质的附器环绕成一圈,当它在自家环境间穿梭时,这鼻子常因快速颤动而让人看不清楚。星鼻鼹不仅有一张好玩的脸,它还有着相当特化的脑,也许有助于解答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构成与演化这些长久以来的问题。</h3> <h3> 洪都拉斯白蝙蝠</h3><h3>洪都拉斯白蝙蝠在新大陆是最小的食蔬蝙蝠,而且在从洪都拉斯东部到巴拿马西部均有分布。这种小动物普遍栖息于林地之间,在被它们咬过的芭蕉或香蕉树的树叶中央部分休息(这种植物的叶子又大又宽,由中央向两端弯曲,从中间看,活像一顶小帐篷)。</h3><h3>洪都拉斯白蝙蝠</h3><h3>特点</h3><h3>洪都拉斯的白蝙蝠绝对是一种小动物;体长37-47毫米,重约5克,身披毛绒绒有光泽的白色“外套”覆盖,这件漂亮的外套只在靠近翅膀的地方混有微微的灰色。洪都拉斯白蝙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们的耳朵、腿和翅膀,包括脸、鼻子的部份全都是明亮的橘色。</h3> <h3> 飞狐猴</h3><h3>飞狐猴属于鼯猴科鼯猴属。目前已知只有两种,马来西亚鼯猴和菲律宾鼯猴,飞狐猴从脖子直到尾端有一层皮膜,连着它的前臂、前趾以及后腿和后趾。当四肢完全伸开时,它看上去就象一只风筝。</h3><h3>中文学名</h3><h3>飞狐猴</h3><h3>界</h3><h3>动物界</h3><h3>科</h3><h3>鼯猴科</h3><h3>属</h3><h3>鼯猴属</h3><h3>飞狐猴这个名字起得不好,因为它并不是真的狐猴,而且它也不会飞行,只能滑翔。按其在自身类别来看,这种动物的另一名称叫“猫猴”,另有一名“鼯猴”。</h3><h3>飞狐猴生活在雨林里,绝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树上。这些树林大多是很高大的,高高的树枝上有很多它要吃的食物。</h3><h3>它想从一棵树爬到另一棵树上去时,如果一不小心落到地面上来,就有可能被敌人抓住,所以飞狐猴总是在树与树之间滑行。</h3><h3>它爬上树顶,从那儿开始起跳,它能滑行至70米远,而其间高度仅下降12米左右。</h3><h3>一只飞狐猴和它的幼仔。它在树上能避开敌人,很安全,所以很少冒险到地面上来。它通过滑行从一棵树来到另一棵树。</h3><h3>一只幼飞狐猴贴着母亲的皮毛在吃奶。无论到什么地方,甚至在母亲滑行时,它也和母亲在一起。</h3><h3>飞狐猴是夜间活动的动物----白天休息,夜间吃树叶、花苞和花朵为生。它们的大眼睛有很好的夜视力。</h3> <h3> 鼯鼠</h3><h3>鼯鼠也称飞鼠或飞虎,是对鳞尾松鼠科下的一个族的物种的统称,称为鼯鼠族(Pteromyini)。全世界现存13属34种,中国有7属16种,其中中国特产的有3种:复齿鼯鼠、沟牙鼯鼠和低泡飞鼠。本类动物多数分布在亚洲东南部的热带与亚热带森林中,仅少数几种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的温带与寒温带森林中。</h3><h3>其飞膜可以帮助其在树中间快速的滑行,但由于其没有像鸟类可以产生升力的器官,因此鼯鼠只能在树、陆中间滑翔。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的热带与温带雨林中,已发现多达43个不同种类的鼯鼠。21世纪初以来,由于大量猎杀,鼯鼠很可能灭绝。</h3><h3>现在因容易驯化而常被人们作为通人性的小宠物。此外,鼯鼠不属于松鼠,它们是鳞尾松鼠亚目的小动物,常被部分人们搞混。</h3><h3>中文学名</h3><h3>鼯鼠</h3><h3>拉丁学名</h3><h3>RODENTIA</h3><h3>别称</h3><h3>飞鼠或飞虎</h3><h3>界</h3><h3>动物界</h3><h3>门</h3><h3>脊索动物门</h3><h3>外形特征</h3><h3>一般成年鼠体长约 25 厘米,尾巴几乎与身体等长。当它不开飞膜时,外形类似松鼠,背毛呈灰褐或黄褐色,腹面灰白色,四足背毛橘红色。鼯鼠头宽、眼大、耳廓发达,前后肢间有宽而多毛的飞膜,借此起滑翔作用,后肢略长于前肢。体型多为中等。小飞鼠属体长13厘米以上,大鼯鼠属体长50厘米以上;多数种类的毛色都比较艳丽;牙齿多为22颗。</h3><h3>生活习性</h3><h3>鼯鼠喜欢栖息在针叶、阔叶混交的山林中。习性类似蝙蝠,白天多躲在悬崖峭壁的岩石洞穴 、石隙或树洞中休息,性喜安静,多营独居生活。夜晚则外出寻食,在清晨和黄昏活动得比较频繁,它行动敏捷,善于攀爬和滑翔。素有“千里觅食一处便”的习性。有固定排泄粪便的地方。以坚果、水果、植物嫩芽、昆虫和小型鸟类为食。</h3> <h3> 海东青</h3><h3>  海东青常见于海滨及江河附近的广大沼泽地。据《契丹国志》记载:“五国(即黑龙江流域的五个部落)之东接大海出名鹰……”,名鹰海东青,多单独生活,但幼鸟常伴亲鸟飞翔。栖息时,停落在岩石或地面上,有时长时间地站在乔木枝上。主食野兔、鼠类等中小型兽类,夏秋时节,常飞行在水面上空,向水内俯冲以搜萦鱼虾;冬天捕食村里的小猫和小狗,并食腐尸肉。海东青捕食犹如闪电,扑扑凌凌人,煞是威严。它的食量很大,耐饱饿力较强,吃饱一次可20天不进食。</h3> <h3> 哈马黑拉</h3><h3>在印度尼西亚东部水域发现的一种71厘米的哈马黑拉,依靠鳍在洋底移动。</h3><h3>当哈马黑拉扭动它们的身体,它们用胸鳍和腹鳍推动。棕色带着深色斑点,哈马黑拉的颜色接近于海底的沙质和周围的岩石的环境。</h3> <h3> 貘</h3><h3>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基辛尼亚有一个有点像拉长的猪鼻子的长鼻子,但是它的下巴却很短。貘主要生活在南美洲和中美洲地区,东南亚地区也有分布。貘是一种具有较强攻击性的动物,它们和大型偶蹄类动物是近亲,例如马和犀牛等等。</h3> <h3> 白面粗尾猿</h3><h3>主要分为圭亚那粗尾猿和金面粗尾猿,这种长相怪异的动物生活在巴西、法属圭亚那和委内瑞拉等国家。白面粗尾猿主要以水果、坚果和昆虫为食。它们采食几乎所有的水果、坚果、种子和昆虫,拥有无可匹敌的消化能力,能对付各种各样的毒汁毒液。</h3> <h3> 鸭嘴兽</h3><h3>鸭嘴兽是澳大利亚东部特有的半水生哺乳动物。与四种针鼹相结合,它是五种哺乳动物中的一种,它产卵而不是生育幼小。这种产卵,鸭嘴哺乳动物的奇怪外表在最初被发现时困扰着自然主义者,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欺诈行为。它是为数不多的有毒哺乳动物之一; 雄性鸭嘴兽的后足有刺,它会产生一种能够对人类造成严重疼痛的毒药。鸭嘴兽的独特特征使其成为进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可识别和标志性的象征; 它在国家赛事中作为吉祥物出现,并在澳大利亚20美分硬币的背面。</h3> <h3> 褶边颈蜥蜴</h3><h3>褶边颈蜥蜴因为皮肤的大皱褶通常折叠在头部和颈部上而被称为褶边龙。长长的软骨刺支撑颈部褶边,当蜥蜴受到惊吓时,它的嘴张开,呈现明亮的粉红色或黄色衬里,褶边突出,呈现明亮的橙色和红色鳞片。他们经常在地上四条腿走路。当受到惊吓时,他们开始四肢着地,然后加速到后腿。澳大利亚褶边龙的褶边被用来吓跑潜在的掠食者,以及嘶嘶声和刺痛。</h3> <h3> 小熊猫</h3><h3>(学名:Ailurus fulgens(F. Cuvier,1825),小熊猫科小熊猫属的一种动物。外形像猫,但较猫肥大,全身红褐色。圆脸,吻部较短,脸颊有白色斑纹。耳大,直立向前。四肢粗短,为黑褐色。尾长、较粗而蓬松,并有12条红暗相间的环纹;尾尖深褐色。蹠行性;前后足均具5趾;无性二型。头骨高而圆;听泡相对扁平;眶后突不完全发育或缺失;矢状嵴低;具翼碟骨;上腭高耸拱形,中间凹陷;中翼骨腭缢缩;冠突明显呈钩状。</h3> <h3> 熊猫蚂蚁</h3><h3>熊猫蚂蚁属于一类长相颇似蚂蚁的独居性蜂类——蚁蜂,它们不是真正的蚂蚁,而是一种没有翅膀、毛茸茸的蜂类。这个几毫米长的家伙因为长相有几分熊猫样,所以被俗称为“熊猫蚂蚁”。</h3> <h3> 角蝉</h3><h3>角蝉颜面垂直,前胸背板畸形扩展,越过头部向前形成一个棘,并向后盖过腹端。绿、蓝或古铜色,常有斑纹。角蝉是一种喜欢生活在树上的虫。当高冠角蝉停栖在枝条上时,它头上的那顶“高冠”,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截枯树杈。而三刺角蝉落在长有棘刺的树木上时,它那根向后伸出的刺混在其中,更让人难以分辨真伪。难以置信的是,当几只、十几只角蝉停栖在同一根枝杈上时,它们还会等距排开,使人看上去就如同真正的小树杈一样。用这样逼真的拟态伪装,模仿周围环境,角蝉就可以轻易地骗过敌害,保存自己了。</h3> <h3> 叶角蛙</h3><h3>这种两栖动物精心伪装成树叶,如果不仔细分辨,很难把它与它潜伏的地面区分开来。这种蛙很少四处走动,它会守株待兔,等到螃蟹、蜥蜴、小型啮齿动物和其他蛙类靠它特别近时,突然发动攻击,把猎物整个吞下。这种蛙生活在亚洲东南部的丘陵林地。</h3> <h3> 鲸头鹳</h3><h3>鲸头鹳是一种像鹳的鸟类,体型高大,大小似白鹳,头尤其巨大,也是现存头最大的鸟。长有一张非常有趣、可爱的面部。它那巨大、斑驳的喙部使其显得更具魅力。这种大鸟也是凶猛鳄鱼的天敌。</h3> <h3> 长鼻猴</h3><h3>长鼻猴的主要特征是其又大又长的鼻子,其用途并不是很清楚,有可能是性选择的结果。公猴要比母猴大许多,一般为72厘米长,尾长75厘米,体重24公斤。母猴则只有60厘米长,体重12公斤。</h3> <h3> 嘀嘀斑纹马岛猬<br></h3><h3>嘀嘀斑纹马岛猬马岛猬身上长满刚毛,并有颜色鲜艳的黄褐色条纹装饰,它会进攻想要攻击它的动物,把脖子周围的致命毒刺刺入攻击目标体内。</h3> <h3> 水熊</h3><h3>水熊也称水熊虫(Water Bear),人送外号“小美”,这是对缓步动物门(Tardigrata)生物的俗称,有记录的约有900余种,其中许多种是世界性分布的。</h3><h3>水熊体型极小,最小只有50微米,而最大的则有1.4毫米,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清,身体表层覆盖着一层水膜,该水膜用于避免身体干燥,同时可呼吸水膜中的氧气。</h3><h3>水熊是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强的生物,可以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在外太空生存,在喜马拉雅山脉(Himalaya mountains)(6000m 以上,曾在5546米处发现过)、温泉、南极和深海(4000m 以下)都能生存。[1]在-272℃和151℃的条件下均可存活2分钟,低温-200℃能活上几天,-20℃的环境中起码能存活30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