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泗泾古镇

george

<p class="ql-block">  北宋(960~1127年)时期,农民、渔夫以有鱼蟹稻麦之饶,取外波、通波、洞泾、张泾等四水之利,傍顾会浦(即今通波塘)筑屋定居,形成村落,名“会波村”,为泗泾镇之开端。南宋(1127~1279年)时期,因地理条件的变化,从华亭县城通往上海镇的主要水道,由原来的通波塘变为洞泾港,会波村逐步东移,形成新的村落,名“七间村”。</p><p class="ql-block"> 元代中叶,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七间村的基础上,发展为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小集镇。但仍属雏型阶段。因通波泾、外波泾、洞泾、张泾等四泾之水汇集于此,故取镇名为“泗泾”。</p><p class="ql-block"> 泗泾古镇位于松江区泗泾镇泗泾塘两侧,西起江川路,东至沪松公路,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整体格局保留完好,现存文保建筑54处,其中《申报》创始人——史量才的故居也位于此。</p> <p class="ql-block">云间草堂地处泗泾古镇文化艺术区,建筑面积近四百平方米,临街倚河,为两层三进明代砖木建筑,环境古朴优雅,与安方塔、马相伯故居比邻而居,文化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泗泾历代流传着“三弓一箭安一方”的民谚,“三弓者”即泗泾武安桥、福连桥、普渡桥三桥,“一箭”则指安方塔。安方塔园入口设置在响,颇有几分野趣。庭院内主要种植罗汉松、黑松,配以鸡爪槭、紫薇等小乔木,还在每块绿地区域种植了杜鹃、绣球等开花植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