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一17英吉沙

江南

<h3>27日乘5813次绿皮火车到英吉沙,十点开车,50分钟到达,火车票5元,住韵成宾馆25元一个人,餐费44元,的土费10元。</h3><h3>共4696元。</h3> <h3>最便宜的绿皮火车,却有着最正规的乘务员。</h3><h3>英吉沙,刚到时满怀的失望,刀店沒见着,博物馆地址是错误的,就是一个贫困县。</h3><h3>而当我们寻找到土陶村、维吾尔族巨大墓群、古城老街,感觉深深的融进原生态的维吾尔族的生活中。</h3><h3>会说普通话的人很少很少,即便会说,都不太流利,相互不明白对方的意思。</h3><h3>便宜的车费,便宜的住宿,便宜的餐饮,来一趟,住一晚,太值了。</h3><h3><br></h3><h3>如果你不会找,也真的难找,所有的景点地址都是错的,公交车沒有信息,交流不畅,你可能会后悔来到这里,没什么可看的。</h3><h3>网上可查资料很少,完全靠自己摸索。</h3><h3>但是如果你会找,如果你喜欢最原生态的新疆,就来英吉沙吧,所有的历程都将铭记于心。</h3><h3>新疆,我们真的到了!</h3> <h3>上车后不久,来了十多个列车员检查行李包。空荡的车厢几乎是一对一检查。</h3><h3>在进站口,我们刚经历过只有更严没有最严的安检,东西全部一一拿出,流云的药酒也被没收了,矿泉水瓶装的,带了一路,喝了一半。</h3><h3><br></h3><h3>火车开得很慢,66公里行程开了50分钟,还停靠过一个小站,让我们慢慢欣赏窗外南疆风景。</h3><h3><br></h3><h3>今天去英吉沙,提到这个名字,人人都会想到英吉沙小刀,是著名的“中国小刀之乡”、“中国色买提杏之乡”、“中国达瓦孜之乡”,也是创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高空王子阿地力的故乡。</h3><h3><br></h3><h3>400多年历史的英吉沙小刀,选料精良,做工考究,造型美观,纹饰秀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沒错,我们就是去观看它的手工工艺制作的,加上这个地方正好在我们行程的路途上,火车票才5元,感觉赚大发了!</h3><h3><br></h3><h3>今天的安检很到位,上车4次,车上一次,下车4次,连衣服边领口边胸罩裤头边,鞋底鞋边,头发里,贴身全摸,口袋里东西全部拿出来,手机什么的放机场一样的小塑料框里过安检,摸完再拿仪器探一遍,不知道后面还有沒有更严格的安检,还会有什么更新颖的方式,好期待啊!</h3><h3><br></h3><h3>火车站边沒有住宿,打的去市中心找,不错,100元一个4人间,带卫生间。</h3> <h3>每个店铺门口都有一道关着的防盗门,包括宾馆,沒上锁,推开可进,但必须关上。</h3><h3>这里的鸽子汤不错,吃饭倒是便宜点。</h3><h3>传说中的色买提杏之乡,杏干品种比较多,宣传片上春季的杏花粉红满天,那是英吉沙最美的季节。</h3> <h3>喀什到英吉沙,都有鸽子汤一条街,这里的味道更好一点。</h3> <h3>马蜂窝上景点排名第一的是英吉沙小刀博物馆,导航过去却是县人民政府,本地人说有个三馆,比较远,可能不开门,只能作罢!</h3><h3>公交车没有信息,也不知道哪站下,打车10元4个人也不贵,来到英吉沙小刀制作工厂,只有一排店铺开着门。</h3><h3>现在是严管时期,喀什的英吉沙小刀店不是关门就是转行,找不到一个刀店,卖牛羊肉的铺位上,刀是用铁链锁着的。我们以为时机不对,看不到手工厂和刀,能看到这几家已经很高兴了。</h3> <h3>这是鱼骨和银打造的刀,价格1600元。</h3><h3><br></h3><h3>新疆少数民族多是游牧民族,且"尚武",以佩戴好刀为显示男子气概的标志。</h3><h3>男子佩戴一把好刀会引起别 人的羡慕。</h3> <h3>鹿角刀,800元。</h3> <h3>手工坊</h3> <h3>女人不懂刀,门外看热闹,完全是被名气吸引,到此一游。</h3> <h3>小刀村马路对面,突然出现了庞大的土洞山坡,以为是烧窑的,过去一看,才知道是维吾尔族人的墓群。</h3> <h3>这里是英吉沙麻扎,麻扎是尊贵的墓地的意思,但这些墓室四周没有竖长木杆,也沒有用作挂布条、马尾、羊皮、羊角、牛尾等物,远观近看,都只是一个个整齐的墓坑,绝大多数都无名无姓,应该是一片公墓。</h3><h3>这么大的维族墓群伫立在路也,视觉冲击力极大,十分震撼。</h3> <h3>墓群大到望不到边际,南疆的烈日下,我走进去,一条土路的两边都是土墓群,三个维族人在清理墓前的土块,我过去询问,只有一位大爷稍微懂点汉语,但是很热情,比划着给我讲解维族土葬风俗。</h3> <h3>维吾尔族实行速葬,一般情况下,人死后,尸体在家停放时间不长,早亡晚埋,晚亡午葬,若其子女在外,等在净身的门前替死者祈祷赎罪(小孩子不进行赎罪仪式)。净身后,将尸体放在“塔五提”(抬尸木架)里,并盖上布单,由亲友护送到清真寺举行葬礼(妇女不参加葬礼)。进寺后,首先做“伊斯卡特”,意思为最后一次施舍,将分好的钱及财物给寺里的阿訇和其他人。然后行“站礼”,由阿訇念经、祈祷。此后,即送往墓地土葬。</h3><h3><br></h3><h3>维吾尔族的葬礼是一件隆重而又严肃的礼仪。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后,葬礼仪式皆按伊斯兰教的礼仪进行,盛行土葬。维吾尔人认为在星期五、肉孜节、古尔邦节去世是死者的幸福。</h3> <h3>墓坑成长方形,长2米,宽1米左右,深近2米,象这样沒有堵上的墓都是备用墓。</h3><h3>大爷刚讲了几句,就停下来问我肚子胀不胀,我说不胀啊,他说那就好,那就好,然后继续讲解。估计是有什么风俗,肚子胀就是不适合这里,或是维族先人不喜欢你吧。</h3><h3><br></h3><h3>大爷说维族人死后穿长长的白布,身上全部用绳子捆好,头、身子、袖口、脚裸,入墓后解开绳子。</h3><h3>他无法向我们完全讲解清楚,手舞足蹈的比划,怎么捆,捆哪些部位,我能弄懂的只有这么多。</h3><h3>尸体放在土坑里,头朝北、脚朝南,面朝“克尔白天房”,把尸体安放妥帖后,由阿訇念经,所有参加葬礼的人各抓一把土,在念经后撒在尸体周围,之后用土块把洞口堵死。</h3> <h3>这是以前的老墓,用土泥堵死的,没有姓名沒有布条,旁边的小土堆是夭折的孩子墓。</h3><h3>壁开洞,置尸体于洞中面朝西。入葬前,由阿訇念经,所有参加葬礼的人各抓一把土,在念经后撒在尸体周围,之后用土块把洞口堵死,再填平直坑。</h3> <h3>现在的墓口是用水泥抹封的。</h3><h3><h3>葬礼结束后,要在人死后的第三天、第七天、第四十天和周年举行乃孜尔。乃孜尔是祭事的意思,是对死者表示缅怀的活动。</h3></h3> <h3>若大的墓群只看到这个合墓刻着名字,墓前摆放着两个塑料瓶,种着一棵小树。</h3> <h3>墓群十分庞大,望不到边际,这条土路也望不到头。我继续向前走,大爷说你去的时候要两边看看,记住回来的路,里面很大,容易迷路。</h3><h3>于是我登上小山坡,望了一下让人震撼的墓群,便回来了。我问大爷:这片墓地多少年代了,大爷说:我也不知道,我小时候它就在!</h3><h3><br></h3><h3>图片显示不出墓群的庞大,但扎扎实实的震撼了我。</h3> <h3>来英吉沙的旅游团一般都是来土陶村,在芒辛镇9村,因为离喀什才63公里,旅游团会安排半小时的到此一游,然后回喀什,很少有游客在这里停留,所以英吉沙一直保持着原生态。</h3> <h3>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她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兴起,其间不断发展创新,一直流传至今。</h3><h3><br></h3><h3>英吉沙土陶是以手口方式传承,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在旅游资源未开发前,其制品全部是生活用品,随着其他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土窑熄灭了窑火,土陶艺人走出了土窑。从父亲手里接过土窑的依拉木·卡吾力在无奈中坚守着祖辈的手艺。</h3><h3><br></h3><h3>2006年英吉沙县手工土陶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依拉木家被列为非遗传承人。</h3> <h3>我们是拿着马蜂窝景点图来的,送我们的的士车就停在河边,叫着依拉木的父亲,说图片上就是他家。</h3> <h3>依拉木的家,小伙子很帅气。</h3> <h3>这就是宣传图片上的样子,终于找到了。</h3><h3>这里仅供拍照</h3> <h3>作品陈列室,依拉木的妈妈带着我们参观,是一位标准的维族妇女,不懂汉语,只是浅浅的笑着。</h3> <h3>英吉沙维吾尔土陶技艺主要分为'素陶'和'琉璃陶'两大类,其中以'琉璃陶'最富特色,其原料取材于当地河岸特有的细质黄胶泥。</h3><h3><br></h3> <h3>全村房屋的墙壁上都涂满这种泥。</h3> <h3>村里到处都能见到土陶艺术。</h3> <h3>口代相传的英吉沙土陶在旅游资源开发后,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魅力,也重新焕发活力。</h3> <h3>从土陶村走回,沿途小店的食品很美味很实惠,烤包子一元一个,牛肉的,肉也多多,我们只买一个尝尝,还不敢多吃,留着肚子去夜市。</h3> <h3>英吉沙古街就在我们宾馆对面,刚进去时十分潇条,还有异味,感觉是一个失败的人造古街。</h3><h3>我做功课时不是这样的啊,劝大家坚持走下去,越深入越有味道,一条维族民俗小巷就藏在这里,住着大量不会汉语的维人。</h3> <h3>他们在自己家门口自然的生活着。</h3> <h3>每一条巷子都是粉红色的,他们喜欢坐在巷口晒太阳拉家常。</h3> <h3>两楼之间还有空中过道。</h3> <h3>坐在爬满红叶的家门口,跟邻居说说话,很美很幸福。</h3> <h3>床搬在外面,让人想起小时候放街口乘凉的竹床。</h3><h3>暮光渐起,一片暖和的夕阳余辉。</h3> <h3>民俗工艺品一条街,就是香喷喷的夜市,是我们入新疆后最美味最便宜的地方,4个女人又吃撑了。</h3> <h3>火爆的当地人夜市,飘渺着新疆的烟火。</h3> <h3>4元一串的羊肉串,一跎跎扎实的羊肉,不吃才是傻子。</h3><h3>2元可以买半袋子新疆葡萄,英吉沙很便宜啊</h3> <h3>烤鱼的方式好特别!</h3><h3>另一家鱼更好吃,一大块鱼一碗非常鲜美的鸡肉鱼汤,才8元。</h3><h3>英吉沙的汤都很鲜美,胜于广东。</h3> <h3>馕的另一种吃法,放在羊肉串上稍微烤焦,再把羊肉串放在馕里夹着,油流进香脆的馕里,好不好吃你说了算!</h3> <h3>维族娃儿,一直萌萌的望着我,抱着也很安静。</h3> <h3>终于在这家干果店下手买干果了,纸皮巴旦木55元一公斤,手一搓,皮就掉了,果肉肥实。大大的黑加仑和香妃葡萄干40元一公斤,买了直接寄回家。</h3><h3><br></h3><h3>美妙的英吉沙之行结束,明天绿皮火车上叶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