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下午5:30分,飞机准点降落在泰格尔机场。经过9个半小时的飞行,我们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柏林。</b></h1> <h3>飞机上俯瞰柏林一角。</h3> <h3>泰格尔机场实在有点小,与想像中的首都机场相差甚远,心中不免有些失望。</h3><h3>柏林,你到底是个啥样的城市?</h3> <h1><b>出发前曾恶补了一下有关柏林的知识:</b></h1><h1><b>1.德国首都,第一大城市</b></h1><h1><b>2.诞生于1307年</b></h1><h1><b>3.1451年首次成为勃兰登堡侯国首府</b></h1><h1><b>4.1701年成为普鲁士王国首都</b></h1><h1><b>5.1871年成为德意志帝国首都</b></h1><h1><b>6.纳粹德国的首都</b></h1><h1><b>7.二战后被分为东、西两区</b></h1><h1><b>8.1991年重新成为德意志联邦首都</b></h1> <h1><b>甫到柏林,先去哪?当然是打卡勃兰登堡门啰。</b></h1><h1><b>和凯旋门一样,勃兰登堡门也是纪功的。它依雅典卫城城门的造型而建,前后各有六根立柱,顶上是站在驷马车里的胜利女神,雄伟壮严,散发着德意志国都的风采。勃兰登堡门见证过太多的兴衰荣辱:普鲁士军队从门下凯旋;拿破仑将胜利女神雕像当作战利品拿走,而七年后又让德国军队带回;还有1945年苏联红军的炮火、东西柏林的分界以及柏林墙被推倒时人们的欣喜若狂……</b></h1><h1><b>勃兰登堡门,当之无愧的柏林象征!</b></h1> <h3>晨光中的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Tor。</h3> <h3>夕阳下的勃兰登堡门。</h3> <h3>夜色里的勃兰登堡门。</h3> <h3>多立克式的立柱。</h3> <h3>立柱旁的美女。</h3> <h3>胜利女神雕像,1945年被炮火摧毁,1958年修复并重铸。</h3> <h3>战后的勃兰登堡门。</h3> <h3>柏林墙边的勃兰登堡门,几十年间无人通过。</h3> <h1><b>穿过勃兰登堡门,沿街行走100多米,便来到了国会大厦。它顶端半圆形玻璃屋顶,是最大的亮点。</b></h1><h1><b>参观穹顶,要先在网上预约。</b></h1> <h3>国会大厦,历史书上说的标志着希特勒独裁开始的“国会纵火案”就发生于此。</h3> <h3>正门门楣上书“Dem Deustschen Volke”,意为“献给德意志人民”,1916年写上去的。</h3> <h3>半圆形穹顶。</h3> <h3>新旧交融,让人对设计师Lord Norman Foster直竖大姆指。</h3> <h3>采用玻璃和轻钢为建材,螺旋锥形的骨架,艺术观赏性极高,采光一流。</h3> <h3>锥形体上大胆贴上玻璃反照四周景物。看到玻璃镜中的我们仨了吗?</h3> <h3>如果以为这锥形体只是用来装饰反照的,那还真错啦。它的重要功能是收集雨水(漏斗形的顶部敞开),并转换成生物能源,百分百的绿色环保设计!</h3> <h3>沿圆顶边缘斜坡缓缓而上,体验完美的360度空中环游柏林,在语音导览器的解说里,认识柏林,了解柏林。</h3> <h1><b>从国会大厦出来,回到勃兰登堡门,向东,一条笔直的林荫大道,这是和香舍丽榭大道齐名的菩提树下大街。大街的行人道上有许多长椅,走累了可随时坐下歇歇;大街的两旁是著名的建筑。</b></h1> <h1><b>我们顺着菩提树下大街走了不远,就见到了洪堡大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将科研和教学融合在一起的大学,称得上是“现代大学之母”,这里曾留下爱因斯坦、黑格尔、叔本华、马克思、恩格斯、海涅……的身影与足迹。</b></h1><h1><b>大学对面是一小广场,广场中央地面有一方玻璃,透过玻璃望下去,只见一排排空空的书架,女儿向我们解释,这是为1933年纳粹在此焚书事件而立的纪念碑。</b></h1> <h3>向洪堡大学行注目礼。</h3> <p class="ql-block">“空书架”,记录着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铭牌上是海涅1820年写的一句诗,大意为:</p><p class="ql-block">"Where they burn books, they will in the end also burn people"</p><p class="ql-block"> </p> <h1><b>告别广场继续走,又来到一个广场。不大的广场上有三座建筑,超美!</b></h1> <h3>中间这座是柏林音乐厅,先后由两名著名设计师设计,二战中遭毁坏,1979年开始修复工作。</h3> <h3>在音乐厅前合影的这一大家子,洋溢着幸福,让人羡慕,生活在和平年代真好!</h3> <h3>音乐厅两侧各有一座教堂,长得极像,我们最终也沒搞清楚哪座是法兰西大教堂,哪座是德国大教堂。这是在左侧那座。</h3> <h3>美女偏爱右侧这座。</h3><h3>女儿说,圣诞节前,这广场上的圣诞集市热闹非凡,灯光闪烁,木马旋转……</h3><h3>脑补一下!</h3> <h1><b>菩提树下大街漫步,远远看到三个椭圆形的绿顶,然后是施普雷河,再然后,柏林大教堂就完全出现在了我们眼前。</b></h1> <h1><b>施普雷河流到这里,河中出现了一个小洲,德国人把柏林五座顶级的博物馆集中在了这小洲上,就叫博物馆岛。柏林大教堂也在该岛上。</b></h1><h3><b><br></b></h3> <h1><b>《柏林历史文化之旅》一书这样介绍柏林大教堂:“十三世纪开始成为王室家族的宗教场所和最后归宿。十六世纪到现在,历经4次重建,从文艺复兴式变成哥特式,改为巴洛克式,又成为新古典式,直到20世纪初的新文艺复兴式,二战后遭破坏的大教堂又挺立了几十年,等待它的命运。1975年至1993年,经过缩减修复,经成现在的模样”</b></h1> <h3>柏林大教堂Berlin Dom</h3><h3>地上有四层,地下层为王室陵墓,参观完出口必经,八、九十口石棺,挺吓人的。</h3> <h3>高74米的穹顶,富丽堂煌,四周是耶稣登山传福音的镶嵌画。</h3> <h3>参观完一层,顺楼梯上2、3、4层,再继续登近200阶台阶,便到了顶部,柏林城就这样一览无余地尽收眼底,和在国会大厦顶上看又有不同的角度。</h3> <h3>一河两岸</h3> <h3>建于1969年的电视塔,德国第一、欧洲第四高建筑。</h3> <h3>绿色圆顶上的黑色印记,是炮火硝烟的痕迹。</h3> <h3>在顶上近距离观赏各种雕塑。</h3> <h3>静静地欣赏它的壮严与美,再和它合影一张,带回家,足够矣!</h3> <h3>大教堂外的广场,喷水池中惊现彩虹!都说见到彩虹的人是幸运的,顺着我的手指,你看到了吗?</h3> <h3>柏林大教堂旁的这个建筑是老博物馆,在专业建筑师眼里,大教堂只是个模仿品,这老博物馆才是艺术品,但对于柏林大教堂,我仍然喜欢一个作者的这祥一句话:“因为它是德国传统的一部分,是历史的回响……尽管它不是杰出的作品,但至少是美的”。</h3> <h1><b>勃兰登堡门之南,闹市中,是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2711块高低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水泥混凝土块,高的将近五米,低的不及半米,代表着二战中逝去的600万犹太人的生命。站在这片异常简洁冰冷的水泥碑林中,心情是异常的沉重,压抑,不安,紧张,恐惧……</b></h1><h1><b>世人感受到了德国对以往历史的反省与正视。</b></h1> <h3>水泥碑,无字,无言。</h3> <h3>一群年轻人,在认真听着导游的介绍。</h3> <h3>通道里一个人影倏然闪过,吓一跳。</h3> <h3>走在里面,有一种迷失感。</h3> <h1><b>未完,敬请关注第二辑喔。</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