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富豪村之猎德村

灵谷峰人

<h1>猎德村</h1><h3> 如今猎德村,是广州市天河区街属下的行政村,位于珠江新城南部,南临珠江。现村址范围:东与誉城苑社区居民委员会为邻,南与临江大道紧靠,西与利雅湾接壤,北与兴民路及花城大道相连,村址面积470亩。另外还有发展经济用地约350亩。猎德涌从村中流过,将村庄分为东、西村,一河两岸景色秀美。</h3><h3> 猎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网交错,土地肥沃。祖辈以农业耕种为主,少部分人经商,极少数人海外谋生。猎德盛产杨桃、甜橙等水果,是有名的水果产地和集散地。猎德村民风淳朴崇尚礼仪文化,猎德人勤劳、爱国、爱家园。猎德先辈从粤北珠玑巷南迁,最后落籍猎德村,从宋朝开村,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民族是汉族。经历代繁衍生息,至今,猎德村巳发展至七千余人,姓氏有李、梁、林等共81个。</h3> <h1>历史沿革</h1><h3> 猎德,取自西汉著名思想家杨雄《法言义疏·学行》中“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的句子,是追求完美道德的意思,已有900多年悠久历史。村内水网交错,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猎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村里曾经出过2个进士、2个解元、9个举人以及86个秀才。经过近千年的积淀,猎德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村内保留着大量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石板街等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建筑。</h3> <h1>民俗风情</h1><h3>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猎德村的龙舟招景日,兄弟村游龙都会在这一天到猎德涌趁景。</h3><h3> 龙船景是龙舟的大集会,也是一个宗族的盛事。所谓龙船景的“景”,其实并非摆设装饰,而是指一个供“老表”(兄弟村村民之间常以“老表”相称)相聚的地方。“招景”是向兄弟村发出邀请,兄弟村接受决定参加,就叫“应景”。龙船景当日,如约派龙船前往主办龙船景的村落探访,就叫“趁景”。</h3><h3> “趁景”有一套默认的礼数。趁景龙船在即将进入龙船景时,船上的长老会示意船员放鞭炮,这是要告诉对方:“老表,我们来了”。此时,主人会擂鼓回应,然后派一年长男性在渡头或岸边挥动草帽,示意龙船上的“老表”上岸“饮啖茶,食块饼”。每条村的特色不同,我们可以从鼓、旗、船等地方辨别出来。有的船上也会写上村名或者旧时的宝号,猎德的宝号就是‘神龙’和‘飞龙’。</h3><h3> 另外,按传统,探访的龙船要先在主人家的水域来回划三趟表示“感谢”后,才能靠岸。趁景龙船来到了对方的村,船上的扒仔(桡手)可以选择不上岸,但船上护着神斗的人——长老(陪神)则一定要拿着红纸,写一封柬送给对方,而且还要上香。对方会回赠饼、香烟、茶水等,而且还会回一封柬,让趁景的龙船拿回去贴在祠堂,告诉村中父老“已经探过亲”了。猎德大祠堂外便贴着几百封回柬,上面有写着各兄弟村落的名字。</h3><h3> 沿袭以往的习俗,龙舟招景当天会大摆龙船饭,招呼本村和友村的村民。对于村民来说,划龙舟是对神的敬仰,龙船、龙帽、龙船衫、龙船饭都被视为神圣之物,寓意一种好意头。吃过龙船饭,一年都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除了比赛者外,村中老少都可以到祠堂领取龙船饭。在吃龙船饭的时候,村民们都是平等的,不论贫富贵贱,但条件是一定要自己亲自来领取。拿了一定份量的龙船饭,回家后让家人一起品尝,可以结交好运。</h3><h3> 在靠近猎德牌坊处,村民早早便备好龙船饼和茶,供前来串门的“老表”补充体能,喝茶歇脚。龙船饼很像平时我们吃的核桃酥,味道很甜,个头很大。不过龙船饼和核桃酥不同,这种饼是给划龙船的龙舟健儿们带到船上的,是龙舟节的一项重要食品。据称,由于龙船饼被龙舟健儿带到船上后,被划龙舟的大汉们用手摸过,于是产生了重要的意义。龙舟健儿们把这些龙船饼带回家中,分发给小孩子们品尝,希望小孩子们吃了以后会像这些龙舟健儿一样健康勇敢能干,一年到头不会感冒生病,而且还更加聪明伶俐,更会读书识字。</h3> <h1>旧城改造</h1><h3> 具有900多年历史的猎德村,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石板街、古树木等,承载着颇具区域性代表的古村落民俗文化和建筑文明,并形成了独特的龙舟文化。</h3><h3> 为了延续岭南古村落特有的文化气质,猎德村整体改造并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而是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文化的传承,为猎德村传统民俗文化的延续留足了空间。完整保留了龙母庙,并以龙母庙为中心,将村内重要的祠堂、庙宇和代表性的民居沿猎德涌两岸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异地复建保存,打造岭南古建筑博物馆,让猎德的建筑文明、纯朴民俗、龙舟文化重放异彩。同时,猎德村还建设了村史博物馆,里面陈列的都是猎德改造前的物品。最令人瞩目的是上世纪80年代使用过的旧龙舟龙头,此外,还有沾着黄泥的犁耙、木桶、水排等,这些旧物都在静静诉说着猎德的文化,展现了猎德村的历史变迁。</h3><h3> 2008年1月15日,作为广州首个整体改造的城中村———猎德城中村改造工程正式动工。历时三年后,在经历了搬迁安置、工程建设、摇珠分房后,7000多猎德村民迁入新居,村民从此住上了高楼大厦。猎德村虽然还是个村,但是跟一般的村是不一样了,村里面都是林立的高楼,已经成为广州城市的一部分了。</h3><h3> 猎德村现在虽然是高楼林立的地方,不过,还是完整保留了龙母庙,村内重要的祠堂、庙宇和代表性的民居沿猎德涌两岸进行重新规划布局,这些建筑是猎德村的历史记忆,让后来人能够见识到猎德村的变迁历史。</h3> <h3>  猎德回迁的村民最少的分得5套房,400多平方,多的10多套、20多套都有,一下子个个成了富豪。当然,现在村民的房子大都是出租,基本一年光收租金就差不多几十万元了。</h3><h3> 村民们的生活比较优闲,五六十岁的村民基本不用工作,也不用做什么了,靠收租可以过得不错了,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打发在喝茶聊天打麻将上。年轻的村民还是有点想法的,不是做生意,就是在村内的岗位上工作,他们还是不甘于生活在安逸中。</h3><h3> 富了的猎德人,每年从农历正月初十之后到元宵节,村里按不同姓氏举办宗亲宴,摆几百席,从村口的路一直摆到村尾,好几百米长,数千人一起吃饭,席间亲友相聚、热闹非凡,非常壮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