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老师讲作文】小小“动物园”——4年级上册二单元习作

马兰

<h5><font color="#b04fbb"><b>教学目标:</b></font></h5><h5><font color="#b04fbb"><b>1.借助绘本《我家是动物园》,观察书中人物和动物的相似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联想(类比想象)能力;</b></font></h5><h3></h3><h5><font color="#b04fbb"><b>2.感受绘本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和情感的温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b></font></h5><h5><font color="#b04fbb"><b>3.习得总分段式,学会围绕中心句将内容写具体,提高刻画描写的能力。</b></font></h5> <h5>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日本的小朋友。</h5><h3></h3> <h5>  他叫祥太。看了他的样子,你觉得祥太是个怎样的男孩?(调皮、淘气、贪玩、活泼)</h5><h3></h3> <h5>  这幅图,你读懂了什么?(祥太在森林里玩,爬在树上,像小猴子似的。)你们很会观察。</h5><h5>  我们看,祥太是这样来介绍自己的。(出示:<b>我叫祥太,是个小男孩。其实呢,我是只小猴子,最爱吃香蕉,爬树很拿手,也很会模仿别人。)</b>祥太把自己比作小猴子,像不像呢?哪儿像?(饮食爱好、本领)</h5><h3></h3> <h5>  这是谁?(祥太的爸爸)左边一<span style="line-height: 1.8;">幅谁看懂了?(把爸爸比作大狮子)</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祥太为什么这么比喻呢?哪些地方像?(饮食爱好、性格、样子)</span></h5><h3></h3> <h5>  你看出来了吗,祥太把妈妈比作什么了?(大浣熊)这个比喻从何而来?(和大浣熊一样,都爱清洁)嗯,爱好相同。</h5><h3></h3> <h5>  这幅图真逗,祥太说爷爷像长颈鹿。因为爷爷和长颈鹿一样,都是——个子很高。哈哈,他们样子很相像。</h5><h3></h3> <h5>  这是祥太的奶奶。祥太把奶奶比作了狐狸。她为什么这么比喻呢?(因为很善于变化)再进一步想想,奶奶有什么特点?(很会打扮)也就是说,本领相像。</h5><h3></h3> <h5>  这是谁?(祥太的妹妹)<span style="line-height: 1.8;">祥太觉得妹妹像只小白兔,他们哪像?(爱竖起耳朵听别人说话、天真、可爱)要这么看,还真像。</span></h5><h3></h3> <h5>  看到这儿,我们发现祥太很善于观察,也很善于联想想象。他不仅观察了每个家庭成员的特点,而且还进行了联想想象,把他们比作了相像的动物。祥太用这样的方式介绍他的家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秘诀?(抓住人物的特点)</h5><h3></h3><h5> 这个秘诀你真的学会了吗?那咱们小试牛刀,填写一个表格,写出你的家庭成员,并且还要学祥太,写出他们像什么。</h5><h5> (1.学生填写;2.分享部分学生填写结果,老师做出评价和引导,以启发更多的学生。)</h5> <h5>  刚才我们是通过屏幕来看的,这让人很不过瘾,是吧。现在我们打开书,将整本书齐声朗读一遍,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发现祥太语言上的特点。(学生齐读绘本。)</h5><h3></h3> <h5>  说说看,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每介绍一个人,都有一个“其实呢”。)真棒,很会读书!</h5><h5> 我们发现,“其实呢”这个语素在句子中是个分水岭,它的前面介绍了谁、叫什么、什么职业等等,它的后面用比喻的方式介绍了这个人的特点。对吗?</h5><h5> 那么,你能不能也学祥太,介绍一下你的家人。(出示:<b>1、我……其实呢……2、我的妈妈……其实呢……3、我爸爸……其实呢……</b>)</h5><h5> 你可以任选一个试试。谁要说?(请几个学生说口头表达,并进行语言引导,以启发更多学生。)</h5><h5> 还有同学想说,现在我不让你们说了,我要你们写下来,写在刚才的表格的第三栏里。<span style="line-height: 1.8;">(学生写句子,之后请几个学生朗读分享,老师适时修改。)</span></h5><h5><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你们真棒,很快就掌握了这种表达方式!</span></h5><h3> </h3><h3> </h3> <h5>  还记得祥太的妹妹茜茜吗?祥太觉得妹妹像小白兔,哪像呢?(天真可爱、爱竖起耳朵听别人说话。)</h5><h3></h3><h5> 我们一起再仔细看看那幅图,看看妹妹都竖起耳朵在哪听呢?(她还偷听别人在厕所拉粑粑呢。)你观察真仔细。</h5><h3></h3><h5> 我们一起看右下角那一幅。你看懂了吗?他在偷听什么?(哥哥考砸了,只得了十分,挨妈妈的批评。茜茜在外面偷听。)</h5><h3></h3><h5> 能说得具体一点吗,想象一下,她偷听时什么动作,什么神情?(学生口头讲述,评价指点。)</h5><h3></h3><h5> 马老师也来挑战一下。我已经把这幅图的内容写出来了,我写得快不快?(发片段,研读。)</h5><h3><br></h3> <h5>  读了我写的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秘诀?(写得很具体)围绕什么写具体的?(第一句话)那么,第一句话就是这段话的总起句,也叫中心句。</h5><h5> 我们来总结一下:介绍一个人的某个特点,不能光说空话,要围绕这个中心句通过一个典型事例去体现。在写这件事的时候,不用从头到尾都写具体,而是要把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环节写具体,她当时说了什么,怎么做的,什么神情,什么动作。这样,人物就写像了,写“活”了,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h5><h3></h3><h5>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看看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和要求。</h5> <h5>  一个人会写了,一家人会不会写?对,按照顺序一个一个依次介绍,用总分段式,围绕中心句将每个人的特点写具体。</h5> <h5>  你发现了吗,诙谐幽默的语言背后,蕴藏着对家人深深的爱。小标题的形式,可以使文章的内容眉目清楚。好了,拿起笔开始写吧,期待你的大作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翰林教育</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包头市东河区和平路麒麟口腔3楼</h5><h3></h3><h3><br></h3>

学生

什么

特点

比作

介绍

偷听

很会

具体

我们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