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圆人团圆。</h3><h3> 风清月明山河壮,最美是中秋。</h3><h3> 9月13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恰值三秋之半,月满天心,因而它又被称为“仲秋”、“秋夕”、“夕月”。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h3><h3>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历经上千年的传承,早已凝聚成承载民族心理情绪的文化符号。 </h3> <h3>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有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h3><h3> 中秋节除了有赏月的风俗还有祭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等。这个可以寄托思念之情、共赏圆月的节日让许多文人墨客也感慨万千留下了众多诗篇。</h3> <h3> 时光的车轮展过一道深深的痕迹,留下金秋的收获。</h3><h3> 皎洁的明月传达一种深深的思念,思念中秋的团聚。</h3><h3> 2019年9月16日上午山西省实验小学中车分校举行了主题为“怀月望远 花满月圆”的主题校会。聆听诗歌朗诵,了解中秋故事,在歌曲中感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担任本次校会的班级是五年一班,同学们将在段老师的带领下成为爱运动、会阅读、善思考的好少年!</h3> <h3> 担任本次主题校会的主持人是李苏萌和吉秉儒,他们精神饱满,自信大方,让全校师生感受到了中国少年的朝气和阳光。</h3> <h3> 承担本次升旗手的同学分别是:勤于动脑的朱骁阳;热爱阅读的乔庆轩;喜欢运动的曲瑞敏和乐于助人的闫紫轩。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铿锵有力;他们随着国歌将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h3> <h3> 升旗仪式结束后,全校师生认真聆听山西省实验小学校歌《托起明天的太阳》,希望每一位学生走进这个为他们建造的环境优美的校园里都能感受到舒适和温暖,爱上运动,学会阅读,善于思考,做一个阳光向上的好少年!</h3> <h3> 秋浓了,月圆了。中秋最美是亲情;中秋最美是思念;中秋最美是感恩。曹睿姝同学的《庆中秋》演讲祝愿老师们、同学们月圆人圆事事圆满。尊敬师长,乐于助人,热爱生活,勤奋学习,才会拥有快乐和幸福。</h3> <h3> 秋空明月悬,此刻月圆满。无论在何方,看到夜空中的那轮圆月都会产生思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情。于子轩同学带来的诗歌朗诵《我的思念是圆的》这首诗是诗人艾青晚年所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诗中诗人借中秋之月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同时烘托了作者期望人们在中秋佳节团团圆圆的美好愿望。</h3> <h3> 中秋佳节有很多风俗习惯,其中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团圆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田梦语同学为大家讲了一个和爸爸制作月饼的故事,讲解了月饼的制作过程。</h3> <h3> 中秋佳节,让人促膝长谈的除了借明月诉思念,予月饼以团圆,还有那让人羡慕的古老传说。赵永康同学为大家带来了朱元璋起义用月饼传递消息的故事,让同学们了解了更多关于月饼的故事。</h3> <h3> 在主题校会之后,史主任还表扬了上周在学习、纪律等方面做得好的学生。在回班过程中每个班级都能够做到有秩序、快静齐,这就是榜样学习的力量。</h3> <h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使学生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品德高尚、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增强实践能力。</h3><h3> 深入挖掘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大胆融合和尝试,使主题校会不单单只是台上演讲而是真正关注孩子,吸引孩子,走近孩子,教育孩子,让不同思想的光芒照亮不同孩子的心。</h3> <h3> 每逢佳节倍思亲,望明月,淡淡思乡情,月夜明,愿人间相聚少别离,怀月望远,花满月圆。</h3> <h3>山西省实验小学中车分校</h3><h3>审核人:郝新媛 史慧</h3><h3>照片拍摄:高翔</h3><h3>美篇制作:高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