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让时针倒转,找回儿时的记忆。

老王头

<h3>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外景</h3> <h3>百业坊:各行业聚集的地方</h3> <h3>豆腐坊:过去人做豆腐不会作假,用卤水点出来的豆腐真好吃,现在制作技术提高了,豆腐却越来越难吃了。</h3> <h3>缠磨(修理石磨:石磨的沟磨平了再重新把沟凿出来。)</h3> <h3>笨扎豆油:这可是纯绿色食品,没有污染。</h3> <h3>铁匠铺:炉勾、铁铲、镰刀、锄头等各种农具和生活用具,铁匠铺里都能制作,因此铁匠铺里经常门庭若市,人来人往。</h3> <h3>挂掌:马是人的重要劳动帮手,为了延长马蹄寿命,人们便想出了为马蹄挂上铁掌。</h3> <h3>乡村货郎:过去农村没有小卖店,一些生活用品和小食品以及小孩玩具等都要等到货郎来了再买,货郎就象是一个小型的流动超市,很受农村大人小孩的欢迎。</h3> <h3>修理铺:过去人们生活贫穷俭朴,生产生活用品坏了舍不得扔,就去修理铺修好了再用。不象现在的人,有的已经成了败家子,物品好好的还没坏就扔了。</h3> <h3>皮货店:熟皮子,做皮活,皮鞋、靰鞡鞋等皮货加工。</h3> <h3>粉房:过去做的粉条都是用的好土豆,做出来的粉条晶莹剔透,吃起来回味无穷。现在我已经好几年不吃粉条了,因为实在太难吃了。</h3> <h3>当铺:虽然能救急,但是到了当期,没钱往回赎的时候,也只能忍痛割爱了。</h3> <h3>私塾:旧社会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上得起私塾,穷人家的孩子很少有读书的。</h3> <h3>算命先生:人生是个谜,真的能算出来吗?</h3> <h3>农户人家:这是一户普通农户人家,南北炕,西侧有小炕相连,南炕有烟笸箩、火盆,地中央西侧有小孩悠车,北炕有一只母鸡正在抱窝。母鸡抱窝前是有预兆的,先是咯咯叫并且四处找窝,这时家里女人便将用稻草编织的用于母鸡抱窝的鸡篓放在炕上,鸡篓底部放一层棉花,装上20多个经过公鸡踩过绒的刚下完的新鲜鸡蛋让母鸡抱窝,此时的母鸡成了家里的功臣,受到全家人的优待。抱窝期间母鸡会吃到优质食粮,经过21天的孵化,小鸡便可出壳了。</h3> <h3>果匣子:装点心的木盒子,旧社会普通人家节日里能收到一份果匣子那也算是大礼了。</h3> <h3>柳条筐:装蔬菜水果或点心。小时候我家有一个小柳条筐挂在房梁上,框里装着各种点心,弟弟妹妹一哭的时候,妈妈就把柳条筐摘下来拿出几块点心给弟弟妹妹们,哭声戛然而止。孩子们常常望着柳条筐发呆,因为那里装着令人流口水的点心……。</h3> <h3>柳条框以及量米用的升和斗。</h3> <h3>针线笸箩:里面装着针线板、袜底板、剪子、尺、顶针、锥子等做针线活用品。</h3> <h3>棒槌:把要洗的衣物放在井边或河边的石板上,浸水后用棒槌反复砸,被褥浆洗也要用棒槌反复砸,这是妇女过去浆洗衣物经常采用的方法。</h3> <h3>靰鞡鞋:满语音译,用牛皮加工制作而成,是过去男人们冬天普遍穿的一种鞋,把靰鞡草砸软后絮在鞋壳里,即使零下40度也不会冻脚。</h3> <h3>碾子:碾米用,将稻谷通过漏斗均匀漏到碾子上,毛驴拖动石滚子进行碾压脱壳,一般碾压三遍即可成米。小时候我们屯五六十户人家只有一个碾子房,一年四季碾子房没有闲时候,尤其是冬天夜里都不停,看到小毛驴累得汗水淋淋,有时主人嫌慢,还要遭到鞭打,怜悯之心油然而生……。</h3> <h3>磨:磨面磨酱用,俗称拉磨。春节临近时是淘米拉磨最忙的时候,因为屯里只有一个磨房,整天不闲着也忙不过来。</h3> <h3>水井:用柳瓜斗盛水,通过辘轳将盛满水的柳瓜斗用绳子提到井口,然后倒入水桶,刚打上来的井水清凉甘甜,喝一口心旷神怡。我们屯有两口井,早晚挑水的人多,需要等候排队,这时井台成了大家互相问候交流的地方,发生在井台上的故事许许多多,二人转"井台打水"便是其中一例。</h3> <h3>酱缸:每年二月二将黄豆煮熟用磨砬了,做成酱块包好存放,四月初八用盐水按比例往缸里下酱,然后每天早上要用酱爬子打酱,把酱块打细并把白沫撇出来,为了防止雨浇,酱缸上还要盖上酱帽,一个月后酱发好了就可以吃了。同样下酱,但酱的味道各不相同,由于做酱时酱块的大小,包装、储存环境、盐水比例等制作细节不同,有的酱香味扑鼻,有的酱顶风臭四十里……。</h3> <h3>这是过去东北农村比较富裕的人家,整洁的农家小院里各种过家用品一应俱全。</h3> <h3>农村人家</h3> <h3>嘎拉哈:猪或羊后腿中间活动的骨头,有四个面,按形状分为"针儿"、"背儿","驴儿"和"壳儿"。是满族人常玩的一种游戏,叫欻嘎拉哈,该游戏灵巧多变,乐趣无穷。</h3> <h3>独轮车:农村人上山、下地、赶集常用的运输工具,在狭窄的田间小路上,一个人就可以灵活操纵。</h3> <h3>织布机:从织布过程看到劳动的艰辛,过去的人们爱惜衣物,即使穿破了也舍不得扔掉,缝补之后继续穿,实在让人感动。</h3> <h3>轿车:有钱人家出行时坐的车。</h3> <h3>轿车:过去有钱人或当官人坐的车。</h3> <h3>梳妆台:女人梳洗打扮用的。</h3> <h3>淘米盆:过去的米里有很多沙子,用带有沟槽的盆淘米很容易将米里的沙子去除。</h3> <h3>捣米槽:将稻谷放入石槽里,用石器在里面反复捣,然后用簸箕把稻谷皮簸掉,如此反复,直至将稻谷皮完全去掉变成米为止。</h3> <h3>风车:是碾子房里的配套设施,把碾压过的稻谷倒入风车漏斗,通过手摇风车扇,将米和皮分离。碾子房里的大笸箩、箩筐、筛子、小簸箕等其它物品都是碾米的辅助设施。</h3> <h3>农户人家室内一角</h3> <h3>农户人家厨房</h3> <h3>这是农户人家的下屋,里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生产生活用品,摆放有序,井井有条。看来这家人已经进入小康生活。</h3> <h3>农具</h3> <h3>闸刀和喂马槽子</h3> <h3>马鞍子</h3> <h3>女人穿的绣花鞋</h3> <h3>马车</h3> <h3>轿车</h3> <h3>朝鲜族人家</h3> <h3>桦树皮器物</h3> <h3>桦树皮器物</h3> <h3>桦树皮器物</h3> <h3>木制炊具</h3> <h3>鄂伦春人的桦树皮制品</h3> <h3>鄂伦春人的鱼皮服饰</h3> <h3>鄂伦春人的鱼皮服饰</h3> <h3>用来犁地的铧犁</h3> <h3>欢欢喜喜庆新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