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4月,我刚从湖南旅行归来,本没有打算再次出行,可好姐妹的一个电话想约我去新疆旅游,让我的心又活了起来。没有丝毫犹豫,我就答应了好姐妹的相约。</h3><h3> 新疆,最早留给我的记忆来自于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漂亮的古兰丹姆那迷人的大眼睛,让我对新疆这个西域古城充满了好奇与想象。</h3><h3> 恰逢乐途足迹户外旅行社组织去新疆旅游,我们姐妹三人加入了这个46人的大家庭,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新疆之行”。</h3><h3> </h3> <h3> 8月23日(第一天)</h3><h3> 8月23日早上7:52,我们登上了开往新疆的K1084列车,火车从齐齐哈尔始发,沿途要停靠40个站点,全程60个小时到达乌鲁木齐。我们从大庆上车,车厢里干净整洁,人又不是很多,给人很舒适的感觉。</h3> <h3> 天南海北的旅客聚在车厢里,丝毫没有陌生感,大家开心的聊着天,分享着各自美食,东北小哥带的煎饼,成了本车厢旅客最抢手的美味。大家用煎饼蘸着肉酱,卷着大葱,吃的不亦乐乎。</h3><h3> 几位实在的东北小哥,开心的吃着,聊着,喝着,几杯酒下肚有些微醉,便开始唱歌,逗哏,让这趟60小时的车程变得不再漫长而充满乐趣。</h3> <h3> 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来自五湖四海的快乐,走向四面八方的幸福。今日一醉,都是煎饼惹的祸。</h3> <h3> 8月24日(第二天) </h3><h3> 一路上难见晴天,都是小雨连绵,我在心里祈祷乌鲁木齐的天气不要这样,在石家庄北站要停车30分钟,我们都下车去伸伸腿,透透气,补充一下给养。</h3><h3> 火车进入山西地界,天气开始晴朗,蓝天白云下绵延不断的山脉逐渐清晰。心情也随之变好。</h3> <h3> 趁着好天气,一路上沿途观景,美不胜收。进入陕北定边,远远的看到粉白相间的荞麦花海和苜蓿花。这也是我第一次领略这样的美景。</h3><h3> 陕北定边素有“荞麦之乡”的美誉,盛放着的荞麦花,那一抹靓丽的色彩改变了黄土高坡的容颜,让黄土高坡这个硬汉有了少女般的柔情。</h3> <h3> 8月25日(第三天)</h3><h3> 经过5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火车进入著名的“卫星发射之地—酒泉”。</h3><h3> 走进甘肃酒泉,就能看到路两旁茫茫的戈壁滩,让我瞬间想起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都说戈壁滩上寸草不生,但我却在这广袤的戈壁滩上,看到顽强生长的植被,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h3><h3> 朋友的一首诗《过酒泉》“一眼晴空一穹蓝,尽览黄滩尽无言。不觉围栏闪闪跳,点点碧草过酒泉。” 最符合此时的意境。</h3> <h3> 8月25日20:50分我们到达了新疆乌鲁木齐。新疆跟大庆的时差相差两个小时,在大庆,这个时间天已经黑了,而乌鲁木齐刚有点发暗。</h3><h3> 乌鲁木齐古准噶尔蒙古语的意思是“优美的牧场”。乌鲁木齐属于北疆,新疆很多的美景都在北疆, 去新疆一定要去北疆看看。来到乌鲁木齐最大的感受是这里治安好,检查严,身份证必须随身带。乌鲁木齐每500米就有一个警务报警亭。在这样好的治安环境下,我们可以安心放松的去游玩。</h3><h3><br></h3> <h3> 8月26日(第四天)</h3><h3> 早8:00我们乘坐大巴去克拉玛依魔城,沿途上,团队的大姐姐们也入乡随俗的戴上新疆帽,围上花头巾,唱起新疆歌,真切的感受到一路风雨一路行,一路欢歌一路情。</h3><h3> 大庆的陪同导游回眸浅笑妹妹,幽默风趣,歌声优美,给大家带来了无穷的乐趣。</h3><h3> 导游小张在新疆读研究生,年纪不大却知识广博,她给我们讲了很多新疆的历史,通过她的解读,我了解到新疆的“疆”字的含义。</h3><h3> “疆”字的左半部,“土”代表着新疆的土地辽阔,拥有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中国领土的六分之一。“弓”说明新疆有着5600多公里漫长的陆路边境线。“弓箭”也是古代戍边的重要武器之一。新疆与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八国接壤。在边境线以外,还有被列强夺走的大部分土地。这也是国人心里永远的痛。</h3><h3> “疆”字的右半部代表着三山夹两盆。“三横”是指三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新疆有句俗语是:三山都产宝,盆地聚煤油。阿尔泰山盛产黄金,全国产99.99%的黄金之地就在阿尔泰山。阿尔泰山蒙古语是“金光闪闪”的意思,又被称为“金山”。天山有两宝,一个是冰川,一个是在海拔5000米高山上顽强生长并开花的雪莲,所以被称为“药山”。天山不仅是药山也被当地人成为“母亲山”,因为天山冰川融化之水养育了天山儿女。昆仑山盛产和田玉,被称为“玉山”。“两田”是指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那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煤炭。</h3><h3> 通过张导精彩的讲解,“疆”字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h3><h3> </h3> <h3> 经过8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15:30来到魔鬼城,饥肠辘辘的我们终于吃到丰盛的午餐。</h3> <h3> 8月26日16:00,我们来到了克拉玛依世界魔鬼城。</h3><h3> 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乌尔禾矿区,距克拉玛依100多公里,是一片与世隔绝的荒蛮之地。因为方圆十余公里无人居住,被维吾尔族称为“魔鬼出没的地方”, 一种诡异神秘的色彩笼罩在这里,也让我对魔鬼城充满了好奇。</h3><h3> 据说魔鬼城曾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由于地壳运动,形成沙岩和石板岩,经过上亿年的风蚀,变成了如今独特的雅丹地貌。每当夜晚大风呼啸而过,风沙与岩石摩擦产生的巨响,犹如鬼叫狼嚎一般,让人们对这里望而生畏,不敢踏进半步。</h3> <h3> 魔鬼城的沙石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沉睡的巨人,有的像狮身人面像,有的像展翅飞翔的鸟儿,惟妙惟肖,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神秘的地方,我也留下了自己的脚印。</h3> <h3> 晚上22:00多,我们来到布尔津县,去具有俄罗斯风情的布尔津夜市,品尝当地的特色美味,烤狗鱼,红柳烤羊排,新疆大烤串,烤羊肉包子,大盘鸡和羊汤面。这里的烤肉滋滋冒油,满口留香,回味无穷!从不吃羊肉的我也经不住大串的诱惑,美美的吃了起来。</h3> <h3> 8月27日(第五天)</h3><h3> 8月27日早7:00,我们乘大巴车去喀纳斯。在《秘境追踪》栏目中,我曾看到过对喀纳斯水怪的解密,可我想:深不可测的喀纳斯湖里不仅仅只有大红鱼,也许还有我们未知的水怪呢,这次到新疆就是为喀纳斯湖而来,我对喀纳斯湖充满期待,盼着与水怪的不期而遇。</h3> <h3> 中午12:00,我们终于走进喀纳斯湖,由于天公作美,神秘的喀纳斯湖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冷,我们乘坐观光船在湖面上穿行,与喀纳斯湖来个零距离接触。</h3> <h3> 喀纳斯,蒙古语意思是“美丽而神秘的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布尔津县北部,喀纳斯湖是座落在阿尔泰山密林深处的高山内陆淡水湖。喀纳斯湖水量丰富,湖水来源于这里充足的降水和高山冰雪融化之水。喀纳斯的湖水会随着四季变换颜色,春天,冰雪融化,湖水变得幽暗,呈现出青灰色。夏天,喀纳斯四周生机盎然,天蓝水暖,山上郁郁葱葱。湖水在绿植的衬托下,时而呈现浅绿色,时而又变成碧蓝色。秋天,由于上游来水充沛,所含矿物质丰富,受之影响,喀纳斯湖水又变成了蓝绿色中略带乳白色。冬天,湖面结冰,喀纳斯呈现给我们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在这美丽的秋天里,置身在油画般,有着梦幻色彩的喀纳斯湖水中,满眼的诗意,满心的感叹!</h3><h3> 喀纳斯湖因“水怪”而闻名于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这里一探究竟。尽管这次没有看到水怪,但喀纳斯的美已经醉了我的眼,迷了我的心。</h3> <h3> 喀纳斯是一个上苍偏爱的地方,它的周边美景无处不在,被称作“人间仙境,神的花园”,也被外国人称为“东方瑞士”。</h3><h3> 在喀纳斯湖的不远处,有一个“神仙湾”,顾名思义,应该是神仙喜欢居住的地方。初秋时分,一湾清澈的湖水被树影映衬的五彩斑斓,光彩照人。“神仙湾”水面平静,流速悠缓,水色碧透,来到这里让人感受到一种平静,难怪神仙也会喜欢居住在这里,不仅是她的“美”还有她的“静”。</h3> <h3> 欣赏完神仙湾的美景,跟好姐妹坐上区间车,来到传说中的“月亮湾”。月亮湾从低处看像一弯月牙,从高处向下看更像一个“S”形。</h3><h3> 月亮湾迂回蜿蜒于河谷间,两侧苍松翠柏,古木参天,翡翠色参杂着奶白色的湖水穿林而过,在上下河湾处形成两个酷似“脚印”的小河滩,传说是当年西海龙王收复河怪时用来踩住河怪经脉的大脚印,这样河怪就会永世不得翻身。感叹月亮湾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h3><h3> </h3> <h3> 在喀纳斯湖月亮湾的公路旁,有一圣泉流淌千年,圣泉里的水,是从高山石缝中流淌下来的冰山融水。圣泉里流水潺潺,清透冰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图瓦人一直将此处奉为圣地。</h3><h3> 听导游说,捧点圣泉里的水洒在身上,人会一生幸福平安,据说,在圣泉里洗手不能甩手,这样会把财富甩走,我们纷纷俯身鞠一捧圣泉里的水,轻点额头,沾点吉祥灵气。</h3> <h3> 来到喀纳斯,我们的美女灿烂微笑姐姐也被这“三湾”美景所陶醉。一路上索图寻景不亦乐乎,真是美人赏美景享受在其中啊!</h3> <h3> 卧龙湾是一段因喀纳斯湖长期冲刷河岸形成的河湾,此处别有特色,风光独秀。河湾中心有一沙洲,酷似一条霸王龙🦖醉卧于绿波之上。相传,一条巨龙腾云驾雾到此地寻找宝珠,因沉迷于这里秀丽的美景,在河中戏水玩耍,不愿离开,哪知喀纳斯气候变化无常,被一场大雪冰封在河里无法脱身,“卧龙湾”也因此成名。</h3> <h3> 到喀纳斯,如果不去图瓦人家看看,那将是此行的遗憾。喀纳斯不仅有着自然之美还有其独特的人文之美。</h3><h3> 在喀纳斯生活着2000多名图瓦人,他们的来历就像喀纳斯的湖怪一样众说纷纭。 图瓦人据说是成吉思汗西征横扫欧亚大陆时,遗留下来的老弱病残士兵的后裔,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h3><h3> 早前的图瓦人生活方式比较原始简单,延续了蒙古人的特点,以游牧狩猎为生,图瓦人勇敢强悍,善骑马,喜滑雪,能歌善舞,纯朴勤劳。他们住在用圆木搭筑而成的房子里,图瓦人建房子不用一根钉子,木屋完全是用圆木直接搭建起来的。房子上面有一个空心屋顶,是避雨,保暖的。这样的房子冬暖夏凉,也体现了图瓦人的智慧。</h3><h3> 图瓦人的家里都有“成吉思汗”的画像,在他们的心目中成吉思汗就是“神”。墙上还挂着狍子,狐狸,狼等动物的皮毛,图瓦人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古式皮毛滑雪板,苏尔乐器。</h3><h3> 图瓦人非常热情,为我们准备了他们自制的奶茶,奶酒,奶旮瘩,奶糖,大家围桌而坐,喝酒品茶,欣赏图瓦人吹奏的“苏尔”和“呼麦”以及民族歌曲演唱。他们的演出精彩,震撼!让人久久难忘。</h3><h3> 家访结束后,我们还跟图瓦人互动学习了他们的舞蹈,大家开心的跳着唱着,那种愉悦无法言表。</h3> <h3> 8月28日(第六天)</h3><h3> 来新疆旅行,就像张导说的:“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不来新疆不知新疆有多大,不来新疆不知新疆有多远,尽管有心理准备,但每天至少四,五个小时的车程,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新疆旅游的不易。昨天去喀纳斯的疲惫还没有褪去,今天我们又开始了五彩滩,白沙湖和185团的行程。新疆之旅已将我们变成了战士,美景面前我们已无惧疲累。</h3><h3> 上午10点多,我们来到了“五彩滩”。五彩滩毗邻碧波荡漾的额尔齐斯河,一河两岸是五彩滩独特的气质风貌,由于水流长期冲击以及狂风侵蚀,形成了五彩滩北岸悬崖式的雅丹地貌和南岸绿树成荫,黄沙尽显的独特风光。两岸景不同却遥相辉映,各显风采。</h3><h3> 五彩滩有“天下第一滩”之称,以雅丹地貌闻名,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多种色彩,如梦如幻,非常壮观。</h3> <h3> 午餐过后,15:30左右,我们来到了被称作“沙漠绿洲,沙漠之眼”的白沙湖。</h3><h3> 白沙湖是自然形成的原生态沙漠湖,它形似月牙,独立于浩瀚的沙漠之中,就像镶嵌在185团的一块翡翠。白沙湖位于185团东北部的三连境内。这里的景致独特,湖的四周白沙环抱,湖边苇草丛生,湖水波澜不惊,偶见水鸟嬉戏,野鸭游弋,远处的鸣沙山隐约可见,走进白沙湖就像走进了塞外江南。</h3><h3> 看过了很多大江大湖,白沙湖不是最大,最美的,但是它是最神奇的。 白沙湖有一现象让人不得其解,沙漠里一般蒸发量都比较大,但这里的水位多年来却没有变化,更不因季节变化而增减,是让人感到很神奇的地方。</h3><h3> 站在白沙湖边,面对眼前的美景我脱口而出吟诗一首:</h3><h3> 碧水蓝天一线牵</h3><h3> 白沙绕水醉无言</h3><h3> 抰湖秋苇淑两岸</h3><h3> 错把塞外当江南</h3><h3> </h3><h3> </h3><h3><br></h3><h3><br></h3> <h3> 白沙湖的美景还没有欣赏够,又要去下一个景点“西北边境第一连”。我感叹时间太短,来不及把白沙湖风光尽收眼帘。</h3><h3> 在去西北边境第一连的路上,张导给我们脑补了一下有关185团的故事。</h3><h3> 185团西北边境第一连是距离国境线最近的一个团场,这里在几十年前是地图上没有标注过的地方,是离祖国最远的地方,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仅隔一条界河。</h3><h3> 185团的存在与1962年初夏发生的“伊塔事件”有关。当时,有几万新疆人集体非法越境前往苏联,导致伊犁和阿尔泰草原等边境地区人口锐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此开始进驻边境农场和牧场从事生产活动,并随后在中苏边境建立了国营农场,将其作为国防屏障。 </h3><h3> 走进边境第一连,远远的看到高高升起,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走近再看,两块巨石上分别写着“割不断的国土情,难不倒的兵团人,冲不破的边防线,摧不垮的军垦魂”。和“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放羊牛”。这是西北边境第一连的真实写照,当年的兵团人就是一手握枪一手扶犁,守卫并开垦着这片比西北更北的广阔土地。他们住在地窝子里,战酷暑,战风沙,防外侵,顽强的坚守在边境线上。他们以“我为祖国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的伟大壮举为祖国的安宁,人民幸福安康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h3><h3> 西北之北的界碑上,镌刻着兵团人不朽的功勋,也让我们把感动之情留在了这里。</h3> <h3> 8月29(第七天)</h3><h3> 由于去那拉提草原的行程取消了,张导决定带我们去看胡杨林。</h3><h3> 杨树在我们北方是常见的树种,它与沙漠胡杨有什么不同我还不是很清楚,今天正好可以近距离的了解一下沙漠胡杨。</h3><h3> 上午11:30 多我们来到胡杨林场,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胡杨林。</h3><h3> 讲解员告诉我们:胡杨树不是种出来的,它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它的养分是天然雪水和雨水。胡杨有极强的生命力,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环境,对盐碱有很强的耐受性。</h3><h3> 胡杨能从根部萌生幼苗,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它会生长出不同形状的叶子,所以又被称为“异叶杨”。树龄短的胡杨,它的叶片狭长如柳,树龄稍长的胡杨,它的叶片呈椭圆形,类似榆树叶,年长的胡杨,它的叶片像心形,边缘有锯齿,胡杨的幼树隔十年变一次叶子,大胡杨树要30~50年再去换叶子。</h3><h3> 胡杨高达30米,当树龄开始老化时,它会逐渐自行断脱树顶的树杈和树干,降低到3,4米高仍然枝繁叶茂,直至老死枯干,仍旧站立不倒。所以人们称赞胡杨是“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h3><h3> 北方的杨树虽然不像胡杨那样叶子多变,但它们有共同的特性就是挺拔,坚毅,能战胜艰苦环境,是孤独的守望者。</h3><h3> 面对眼前的金色胡杨我感叹道:“大漠胡杨,生得无声,活得静默,耐得干旱,守得寂寞。千里荒原因为有了你们才变得生机盎然,你们是大漠真正的守护者”。</h3><h3> </h3> <h3> 很像山羊的胡杨枯枝</h3> <h3> 胡杨林场里生长的铃铛草</h3> <h3> 胡杨林场偶遇的小蜥蜴</h3> <h3> 游牧民族居住的冬窝子</h3><h3><br></h3> <h3> 8月30日(第八天)</h3><h3> 今天我们要去的景点是被称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位于伊犁地区和博州之间,它的归属曾引起两地相争。赛里木湖按行政划分属于博州,但使用权却是伊犁,两地都花费了很多的物力财力,开发赛里木湖的旅游资源,两地的重视,对赛里木湖也是一件好事。可对游客来说,赛里木湖归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景色足够美就行了。</h3><h3> 在去赛里木湖的途中,伊犁旖旎的风光是最让人赏心悦目的。时而出现涓涓细流的小溪,时而出现连绵起伏的山丘,时而出现碧草茵茵的牧场,时而出现绚丽多彩的山花,肥硕成群的牛羊,高大奔跑的骏马,星星点点的毡房,苍劲挺拔的云杉,每一道风景的出现都让我们大声的惊呼赞叹,就像张导说的,不来新疆不知祖国有多大,不来伊犁不知新疆有多美!的确如此。</h3><h3> 上午10点多,我们终于来到了赛里木湖。下了车,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这里清新,润爽的空气,便迫不及待的拿着手机奔向赛里湖。</h3><h3> 听说过赛里木湖很美,但眼前的湖光山色还是惊艳了我的眼。这里,自由的草原与虔诚的雪山对望,深情的湖水与豪放的蓝天一色,健硕的牛羊与俊俏的野花共舞。这里,天空蓝的纯粹,湖水蓝的彻底,蓝的纯净,那是一种只看一眼就会夺你心魄的美。清澈的湖水可见里面的石子,水鸟在湖中嬉戏,天鹅在水中游弋。湖边牧草如毯,毡房星星点点,五颜六色的野花点缀其中,肥硕的牛羊美美的吃着青草,牧人在湖边放马饮水,如织的游客摆着各种照相姿势,勾勒出一幅和谐美好,诗情画意的绝美画面。</h3> <h3>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蒙古语称其为“赛里木淖尔”意为“山脊梁上的湖”,湖面海拔2071米,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453平方公里,湖水的透明度可达12米。是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淡水湖。</h3><h3> 湖里目前生长着从俄罗斯引进的高白鲑和凹目白鲑两种冷水鱼。</h3><h3> 面对如此湛蓝纯净的湖水,随行的哥哥姐姐们都拿出自己的“装备”,在不同位置,以不同姿势纷纷按下快门,留下倩影。</h3> <h3> </h3> <h3> 8月31日(第九天)</h3><h3> 8月31日早上10:00我们出发去巴音布鲁克草原。生在北方的我还没有去过真正的大草原,今天我可以圆了自己的草原梦,跨上骏马,奔驰在草原上。</h3><h3> 巴音布鲁克草原仅次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是中国第二大草原,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山草原。它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我很好奇这些蒙古人怎么会跑到新疆天山草原上来定居呢?</h3><h3> 途中张导的“东归”讲解让我了解了其中的缘由。</h3><h3> 历史上,土尔扈特族是我国蒙古族中的一个分支,当时实力最弱小的土尔扈特族首领因不满实力强大的准噶尔部落的欺凌压迫,率领族人一路向西,寻找新的生存之地。他们离开新疆塔尔巴哈台故土,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了尚未被沙俄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的阿斯特拉罕,在那里拓土开疆。虽然离开祖国客居他乡,但土尔扈特人始终心心念念着祖国,并一直与当时的清朝政府保持着联系。</h3><h3> 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的100多年里,也正值俄土战争,逐渐强大的沙俄帝国,强征土尔扈特人去当兵打仗,使得土尔扈特人大量减少,再加上沙俄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上的打压和控制,再也无法忍受的土尔扈特人,于1771年,在27岁的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开始了义无反顾的悲壮东归。</h3><h3> 历时半年, 经过浴血奋战,行程上万里,土尔扈特人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的围追堵截,付出了巨大的牺牲(17万人只剩下近7万人)终于回到西陲边境伊犁河畔。最终他们在和静这片土地上安营扎寨并与其他各民族和睦相处,幸福的安居乐业。</h3><h3> 悲壮的东归之举,是历史上最后一次民族大迁徙,也是漂泊在外的图尔霍特人的寻根回家之路。它成就了现在的土尔扈特人美好幸福的生活。</h3><h3> 看到如今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山环水抱,风光秀丽,水草丰茂,花团锦簇,漫山遍野的奥巴马黑头羊,像一粒粒硕大的珍珠镶嵌在绿色的地毯上,给草原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我想,东归的土尔扈特人不会后悔他们的选择的!</h3><h3> </h3> <h3> 巴音布鲁克这片广袤的草原湿地,是我国最大的野生天鹅保护区,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大天鹅就在天鹅湖繁衍生息。</h3><h3> 天鹅湖其实不是湖,它是由分布于巴音布鲁克草原千余眼泉涌与冰雪消融的涓涓细流,汇集盆地形成的沼泽湿地。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水生植物,湿润凉爽的气候成为天鹅理想的栖息地,每年都有大批的天鹅来到这里。</h3><h3> 要想一睹天鹅的芳容还真不容易,要坐40分钟的区间车才能到达天鹅湖,来天鹅湖的路上还是晴朗的天气,这会儿乌云密布,阳光退却,我暗自担心如果下起雨来,天鹅会不会躲藏起来。</h3><h3> 下午13:50左右,我们走进了天鹅湖,还好天公照顾我们,雨没有下,太阳也绽放了笑脸。伴着调皮多变的云朵,欣赏天鹅戏水,鸟儿追逐也是蛮有趣的。</h3><h3> 湖面上波光粼粼,燕鸥,水鸟三五成群的在水面上戏水觅食,两只白天鹅悠闲自在的结伴同游,像一对情侣不离左右。我正疑惑这些鸟儿为什么不飞?旁边一位年轻的爸爸挥舞手中的食物撒向湖面,伴着他的口哨声和女孩的呼叫声,燕鸥们像打了鸡血似的,煽动翅膀,跃出水面上,划出漂亮的弧线。此刻,我看到女孩投向爸爸的崇拜的目光,她很享受鸟儿展翅飞翔的时刻。不只是女孩儿,鸟儿高飞的那个瞬间,我也陶醉其中。</h3> <h3> 下午15:30分,我们乘坐区间车前往下一个景点“九曲十八弯”,下车的地方到观景台还有3公里的距离,从这里可以选择步行,坐电瓶车,骑马到达观景台,张导给了我们3个小时的自由时间,为了早点到达景区,我和同伴选择坐电瓶车去观景台。</h3><h3> 电瓶车风驰电掣般的直奔山顶,很快我们到达了九曲十八弯景点。沿着木栈道来到观景台。登高望远,天地开阔,古老的开都河从天边缓缓的向我走来,轻舞身姿,在这里蜿蜒迂回成九曲十八弯,这就是西游记里的通天河。它日日夜夜,无声无息的缓缓流淌,滋润着巴音布鲁克这片让她依恋的草原。</h3><h3> 九曲十八弯不愧是巴音布鲁克的精华之地,它蜿蜒如蟒,又像美丽的女子舞动的水袖,更像一条随风飘落在草原上的银色绸带。她美的飘逸,美的自然,美的让你有无限的想象。</h3><h3> </h3> <h3> 沿着木栈道往回走,经过一片起伏不平的开阔山丘,有很多供游人照相的马聚在那里,我和同伴兴奋的跑过去询问价格,马主人告诉我们,自己骑马到另一个山坡照相是50元,我们欣然接受,我选了一匹白色的高头大马,好友选了一匹棕色大马,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在草原上放缰奔上一程了。 </h3><h3> 我手握缰绳,跨上白马,独自在草原上驰骋,感觉自己就像影片中的草原女侠。风儿伴着我和白马在起伏的山坡上奔跑,感受那种在马背上的无忧无虑和在草原上奔驰的快感。此时此刻,马背上颠簸起伏的节奏就好比美妙动听的音符。</h3> <h3> 9月1日(第十天)</h3><h3> 9月1日我们的行程是去吐鲁番的坎儿井,由于路途遥远,早上4:55分我们就出发了,早饭也是在大巴车上吃的,尽管旅途很长,但我们对吐鲁番还是蛮期待的。因为那一串串甜掉牙的葡萄在诱惑着我们。</h3><h3> 都说吐鲁番的葡萄最甜,地势最低,气候最干,气温最高。果不其然,一进入吐鲁番就能明显的感受到那里的热浪。</h3><h3> 下午14:00分我们来到吐鲁番的坎儿井。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集水建筑,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坎儿井的存在是新疆各族人民自古以来在与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作斗争的过程中,根据本地区的地理情况和地下水的特点,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创造应用,找到的最好解决缺水灌溉的办法。古人的智慧让我们由衷的敬佩。</h3><h3> 在吐鲁番有1000多条坎儿井,它与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齐名,是我国古代非常伟大的水利工程。</h3> <h3> 吐鲁番的葡萄沟是这次新疆之行的重要一站,来新疆旅行不只是看景,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最正宗的新疆葡萄干带回去给亲朋好友们品尝。</h3><h3> 初秋的吐鲁番仍然热情似火,我们汗流浃背地跟随张导走进葡萄沟。沿途看到路两旁一座挨一座带有蜂窝孔的葡萄干晒房,独有的气候成就了吐鲁番的葡萄干。</h3><h3> 下午 15:10分,我们来到一个整洁干净的院子里,维吾尔族大叔热情的接待我们,大家围坐在长条桌旁,品尝正宗的吐鲁番葡萄,大叔的女儿为我们跳起了欢快的新疆舞蹈。</h3><h3> 随后,大叔又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起吐鲁番的葡萄干,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功效,幽默风趣的语言点燃了大家的购买热情,纷纷掏出手机微信支付,大包小包的满载而归。</h3> <h3> 去木卡姆葡萄庄园,是张导极力推荐给我们的,一次享受维吾尔族风情的水果盛宴的自费项目,喜欢美食的我是绝对不会拒绝美味的诱惑的。</h3><h3> 18:55分,我们走进木卡姆餐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大的水果花篮,让人看的垂涎欲滴,这里新疆美食品种繁多,目不暇接。烤骆驼,烤全羊,羊肉串,鸡肉串,啤酒,饮料,马奶酒,各色水果应有具有,我拿着餐盘都不知从何下手……</h3><h3> 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被称为“维族史诗”般的木卡姆表演。木卡姆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深受波斯—阿拉伯音乐文化的影响。都说新疆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无鼓不歌,无舞不乐是木卡姆的艺术特色。他们用鼓,用音乐,用舞蹈来描述他们的古老故事。精彩的演出赢得阵阵掌声。随着充满维吾尔族风情的蛇舞表演,演出进入高潮,台上台下开始了互动,我们也被现场气氛所感染,纷纷走上台与演员们一起载歌载舞。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的魅力和维吾尔族人奔放的热情。 </h3> <h3> 9月2日(第十一天)</h3><h3> 伴随着火焰山的滚滚热浪,今天我们去探访新疆西部最神秘的一个古老村落——吐峪沟。<br></h3><h3> 吐峪沟,位于鄯善县境内,东距吐鲁番市约55公里。据说这里曾经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h3><h3> 上午9点多,我们走进被称为“中国第一土庄”的麻扎村,它座落在火焰山下的一处峡谷之间,村子不大,却因了一座古墓而扬名。</h3><h3> 进入麻扎村,面对眼前清一色的土黄色世界。你瞬间就能感受到它的古老与沧桑。这里的房屋都是用黏土建成。能看出来,当地人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建设自己的家园。房屋的结构,门窗都很古朴,自然环境与民俗风情融为一体,蕴藏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内涵。小巷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错落有致,紧密相连。站在这里有种与历史对话的感觉,让你想探知它的神秘过去。</h3><h3> 在街边巷口,偶尔能看到叫卖葡萄干和当地特产的村民,她们的脸上洋溢着平静,自足,幸福的神情,给人以纯朴,悠闲,与世无争的美好印象。 </h3> <h3> 探访完吐峪沟,大巴车一路高歌猛进地来到库木塔格沙漠。库木塔格是离城市最近的沙漠,多少年来,它安静的守在这里,与城市相安静好,从不打扰。原因是风向的交汇点在鄯善老城的南端,从未向北移动过,故没能把鄯善淹没,才有了今天沙海与绿洲相伴相依的景象。</h3><h3> 有一种孤独很美,只因眼前的壮阔和宁静,站在这里会让你放下所有的纠结,享受内心的自由。库木塔格沙漠就让我有一种放飞自己的冲动。</h3><h3> 走进沙漠,坐上沙地越野车在起伏不定的沙丘上狂奔冲浪,车子在沙漠里仰冲俯跃,左转右拐,划出道道弧线。两边飞沙漫舞,里面的人前仰后翻,尖叫声声。沙漠冲浪带来的疯狂与刺激让你抛掉所有杂念,放纵自由。这种感受也让我的同伴欲罢不能,还想再坐一次冲浪车。</h3><h3> 到达坡顶,眼前一望无际的沙海绵延起伏,开阔的视野,有种天地任我行的感觉。可今天的天气有点火上浇油,走在沙漠上,双脚就像踩在炭火上,让人灼痛难忍。尽管如此,我依然陶醉于浩瀚的沙海之中。</h3><h3> </h3><h3> </h3><h3><br></h3> <h3> 库木塔格沙漠无与伦比的线条,绝对的黄金品质!在阳光下,只想静静地坐着看着它,就觉得很美!</h3> <h3> 从库木塔格沙漠出来,头晕晕的有点痛,有种中暑的感觉,我头重脚轻的跟着团队来到了“西游记中的火焰山”。</h3><h3> 火焰山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让人炙热难耐。这里是全国最热的地方,初秋时节,气温仍高达36℃,从孙悟空的定海神针金箍棒上显示的地表温度65℃,就知道这里有多热了。</h3><h3> 烈日当空,炽热的气流滚滚升腾,赭红色的山体像燃烧的烈焰。炎热的高温加上有点中暑的我,已无心赏景,只想借一把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用用。</h3> <h3> 很感谢美女微笑姐姐的一路温暖相伴,由于轻微中暑,头痛难忍,在车上姐姐一直给我按摩头颈,缓解了我的头痛。新疆的美景醉了我的眼,可姐姐的那双手暖了我的心。</h3> <h3> 9月3日(第十二天)</h3><h3> 走进天池,远山近水相依相伴。这片纯净的湖水,隐居在高原雪山深处,远离喧嚣,与世无争。</h3><h3> 若隐若现的博格达雪山,苍劲挺拔的云杉翠柏,飘来飘去的朵朵浮云,匆匆而过的游船卷起的浪花,湖边盛开的各色小花,让昔日的瑶池多了几分妩媚!西王母不会想到她梳洗打扮的瑶池仙境成了今日游人趋之若鹜的旅游胜地。</h3><h3> 游天池是在新疆的最后一景,晚上就要离开了,阴沉的天气,就像此刻的心情。不想离开,又不得不离开。</h3> <h3> 在新疆旅行的9天里,团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最让我佩服,他们互助友爱,有年轻人的热情,有对生活的热爱。走到哪里,笑声就在哪里,很开心与他们一路同行。</h3><h3> 最应该感谢的是司机张师傅,他每天早出晚归,以高超的驾驶技术,保障我们的出行安全。每天张师傅都默默地打扫着车上的卫生,没有丝毫怨言,良好的职业素质让我们敬佩!希望以后再去新疆还能坐上张师傅的车。</h3> <h3> 在新疆,我们陶醉于它的美丽,向往着它的神秘,却又感叹于它的广袤和遥远。但只要在路上,我们就是快乐的,幸福的。</h3><h3> 就要回家了,但远去的那片水,那座山,那广袤的戈壁,绿色的草原会久久的留在记忆中。都说人生是一场盛大的旅行,而我们永远在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