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北京《故宫》。(宋庆安编写)。

王久云

<h3>北京《故宫》,被有些人誉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这五大宫殿是中国《故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英国《白金汉宫》、法国的《凡尔赛宫》、美国的《白宫〉。</h3> <h3>众所周知,《故宫》是我历史上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位于北京老城中轴线的中心,南侧是《金水河》,北侧是《景山》公园。</h3> <h3>《故宫》又称《紫金城》,是中国古代宫延建筑的典范。</h3><h3>《故宫》是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的庞大建筑群。</h3> <h3>《故宫》占地面和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大小房间9千余间。</h3> <h3>《故宫》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四周城墙高12米,城墙全长3400米,城外有寛54米的护城河。《故宫》共有《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四个城门。</h3> <h3>《故宫》是全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h3> <h3>这张照片上的凹型建筑群,就是《故宫》著名的《午门》,俗称《五凤楼》。东、西、北三面用12米高的楼台相连,环抱一个四方广场。</h3> <h3>民间只有科举制度下,殿试中考中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可以享受一次穿越正门的待遇。文武百官从东门进入,宗室王公从西门进入。等级十分森严,违犯者杀。</h3> <h3>《午门》是皇帝下韶书,下令出征的地方。中问正门只有皇帝可以行走穿越,皇后一生之中只有大婚时可以享受一次穿越正门的待遇。</h3> <h3>永乐四年,明成祖下韶以南京城为兰本,修建《紫金城》。朱棣先派人到外面採购木材和石料。光是採购材料就准备了11年之久。珍贵的《金丝楠》木材,生长在南方崇山峻岭中,很多伐木农夫失去宝贵生命,为后代留下《进山一千,归来五百。》的惨痛谚语。</h3> <h3>《故宫大门》,突显尊贵。每扇大门上九纵九横,掛滿81颗金色大钉金光闪闪。九九81的数字只有皇帝可以享用,王、公、侯等使用大钉数字只能递减。</h3> <h3>《端门》是南门,城头掛有《故宫博物院》匾额。</h3> <h3>《故宫》平面图。在整体营造上不难看出,是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造原则修建。在布局上使用高、低错落手法,在达到艺术效果的同时,突显封建等级及皇权的至髙无上。</h3> <h3>巍峨壮观的《午门》两端,是庄严肃穆的《雁翅城楼》。</h3> <h3>《太和门》前的《广场》,雄伟壮观,气势恢宏。</h3> <h3>《太和门广场》中,波光磷磷的《玉帶河》与庄严肃穆的《熙和门》。</h3> <h3>《故宫》内由《外朝》,《内延》两大部分组成。</h3><h3>《外朝》以《三大殿》为中心,包括东边《文华殿》,西边《武英殿》,是朝延举行大典的地方。</h3> <h3>《外朝》后面是《内延》。</h3><h3>《内延》包括《乾清宮》、《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事务,及后宫的后、妃们居住之地。</h3> <h3>庄重雄伟的《太和门》,是通往《太和殿》大门。也是《紫金城》前三殿的正门。</h3><h3>↖</h3> <h3>《太和门》前镇守大门的,是威风凛凛的一对《铜狮》。</h3> <h3>走进《太和门》,《故宫》内举世闻的《太和殿》及其广场立即展現在人们面前。令人激动!更令人震撼!</h3> <h3>《太和殿》,也曾叫《奉天殿》、《皇极殿》、民间俗称《金銮殿》。它是《故宫》内地标建筑。它坐落在北京古城南北轴线的中心奌,及内城对角线交点上,是北京古城的中心。</h3> <h3>《太和殿》,是皇帝举行登基、册封、婚庆、命将士出征等盛大仪式的地方。</h3> <h3>《太和殿》,坐落在三层石基座组成的《丹陛》上。整体造型突显宏伟壮观,霸气凌人,牛气冲天的皇权不可一世。</h3> <h3>《太和殿》门前的《云龙石雕》,只有皇帝可以在上面行走。突显封建帝王,与众不同的尊贵地位。</h3> <h3>《太和殿》的《丹陛》栏杆,均由精美的白色汉白玉雕刻而成,设计美伦美唤,施工艺技精美绝伦。</h3> <h3>《丹陛》外侧探出的《龙头》各个做工精美,聪明的古人,将其设计成下雨时的排水口,《龙头》既增加《丹陛》美感及威严,又可以起到排水作用,每逢大雨时节,就会出現"千龙喷水"的壮观美景。</h3> <h3>《丹陛》,第二层基座上的人行步道。</h3> <h3>《铜龟》在默默守侯。</h3> <h3>《铜鹤》。</h3><h3>在中国古代《龟》和《鹤》,代表长寿延年,太平吉祥。</h3> <h3>《嘉量》,是中国古代重量计量标准器‘。</h3><h3>《日晷》和《嘉量》,象征着历代帝王一统天下的皇权标志。</h3> <h3>《日晷》,这是古代季节日向及时辰标准器。</h3><h3><br></h3> <h3>《故宫》内,最著名的《太和殿》。</h3> <h3>《太和殿》檐角有十个瑞兽,分别是龙、凤、狮子、海马、天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是中国宫殿最高形制。《太和殿》仅此唯一特例。全中国独一无二,可見皇权的无比尊贵。</h3> <h3>《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和《保和殿》,此三殿就是扬名世界的《故宮三大殿》。</h3> <h3>《故宫》建筑很多,使用功能不同,建筑高低大小均不同。但设計井井有条,施工艺技精湛。因此大手笔的设计,使《故宫》内建筑错落有致,美覌大方,突显大国都城的霸气雄风。</h3> <h3>《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休息的地方。也是接受司礼官朝拜的地方。</h3> <h3>《中和殿》在《三大殿》中面积最小,正方形殿堂三角殿脊被黄琉璃瓦托起,鎏金屋顶闪闪金光,突显气派卓立不凡。</h3> <h3>《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蕃王公大臣的场所。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h3> <h3>从《乾清门》看《保和殿》后面,壮观无比。《三大殿》排山倒海的气势,冲击着人们的視覚感受。这就是至高无尚皇权的表現。</h3> <h3>这是《故宫》内《保和殿》里,皇帝的《宝座》。</h3> <h3>这是《保和殿》后面,巨大的《云龙石雕》。上面刻有九龙戏珠浮雕,由整块巨石雕成。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约250吨。</h3> <h3>此块汉白玉石料,产于距《故宫》百里之外的現在北京房山区。当年据说动用上万民夫,每隔一里打一口井,在隆冬腊月,取水泼道,用冰道将其运到《故宫》。这充分显示出浩大的工程,及古人的聪明才智。</h3> <h3>远望《故宫三大殿》及《景山》公园《万春亭》,层层叠叠,历历在目,突显皇城的帝王霸气雄风。</h3> <h3>历史悠久的中国古典建筑彩绘,在《故宫》建筑中被展現的淋漓尽至一覧无余,突显中国特色。</h3> <h3>《乾清门》是《故宫》后三宫的《宫门》,门两侧是一对铜制鎏金的巨狮,其形态怒目圆睁,髙声怒吼,威武的守卫着皇宮内延。</h3> <h3>《故宫》内著名《乾清门》前两侧,摆放的鎏金《大水缸》格外引人注目。</h3> <h3>《乾清宫》,从明永乐年间至清康熙年间,一直都是皇帝处理政务及居住的寝宫。</h3> <h3>《乾清宫》在清代早、中期,过年是最大的话功之一,每逢过大年都要立《万寿灯》。</h3> <h3>《交泰殿》处于《乾清宫》(天),和《坤宁宫》(地)之问,意为天地之交,阴阳协和,形势与《中和殿》略同。</h3> <h3>《交泰殿》是皇后在生日、春节、冬至三大节曰时,在此接受朝贺。这里是明代《皇后寝宫》。清康熙、同治、光绪、溥仪在此大婚。左侧是《乾清宮》,右侧是《坤宁宫》。</h3> <h3>《坤宁宮》一隅,突显巍峨壮丽。</h3> <h3>《坤宁宫》可以隔着玻璃窗,看室内寝宫陈设。因是皇后寝宫,所以年画都是侍女图。</h3> <h3>《故宫》内《坤宁宫〉的,《坤宁西院》标识。</h3> <h3>《故宫》内《坤宁宫》的,《坤宁东院》标识。</h3> <h3>《御花园》中,用石块堆砌的漂亮洞门。</h3> <h3>《御花园》,在中轴线《故宫》最北端。是帝王、后、妃们休息、游赏、颐养、读书的地方。</h3> <h3>《御花园》中漂亮的景覌,令人心醉!</h3> <h3>《御花园》内亭、台、楼、阁、山、石、叠、筑,布局紧凑。突显小而精,美而雅的格调。</h3> <h3>《御花园》中,秀美的假山及亭。</h3> <h3>《御花园》布局对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花、木、山、水一应俱全。闹市之中营造了一片小中見大,舒适快乐的空间。</h3> <h3>《御花园》中的假山及瀑布,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姿!</h3> <h3>《故宫》的北门《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大门。也是明清两朝后妃及皇室人员出入的专用大门。</h3> <h3>《神武门》在明代叫《玄武门》,"玄武"是古代传说中的四大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因康熙叫玄烨,故改为《神武门》。</h3> <h3>《角楼》在《故宫》共有四个,分别在紫金城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角,它们既增加了《紫金城》城墙巍峨壮丽的美感,又是保卫《紫金城》的暸望哨卡。</h3> <h3>《多角楼》建筑精湛巧妙,四面多角交错的几何图形,凹凸有致,比例协调,造型别致。突显没计构思奇特精妙,审美取向的独到。</h3> <h3>《多角楼》是《故宫》建筑群中的精品之作。《多角楼》不但是《故宫》的标志物,它也还是北京城的标志物之一。</h3> <h3>《故宫》建筑中,屋顶颜色各不相同,主要殿堂以黄色为主。绿色为皇子居住房屋,其它的兰、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兰筹五彩缤纷的流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h3> <h3>1924年,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紫金城》。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并将《紫金城》改名《故宫》。1925年10月10日宣布成立《故宮博物院》并向人民开放。</h3> <h3>从空中鸟瞰整座《紫金城》,从南向北《三大殿》历历在目,壮观无比,看了令人无比震撼!</h3> <h3>再见了《故宫》!再见了传说中的《紫金城》!</h3> <h3>.</h3> <h3><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