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响着,无人接听

木石

<p>那是暑假入户走访的最后一个学生家庭(今年珍珠班新生)。当天下午,气温38摄氏度,我和同事为期二周的走访接近尾声,于是就再次拨打了最后这位学生的联系电话。电话接通却迟迟无人接听,又拨打了几次仍是如此。其实在这之前,我也曾多次拨打过这个电话,最后都是以系统语音:“你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候再拨”而结束。</p><p><br></p><p> </p><p>我望着车窗外蓝瓦瓦的天空,白花花的阳光,不大情愿的说:“算了吧,看来人家并不重视,何必还要苦苦相求?”</p><p> </p><p><br></p><p>同事并不着急,缓缓的说道:“从这位学生报名填写的登记表上看,其家庭情况堪忧,还欠着十几万外债呢。”</p><p> </p><p><br></p><p> “家庭情况不好,难道能成为不接电话的理由,有这样的吗?”我有些不忿。</p><p> </p><p><br></p><p>“爱心基金会等着要评估结果,以确定资助对象。联系不上不要紧,路在嘴上,我们可以问着过去。”同事很有耐心。</p><p> </p><p><br></p><p>按照学生报名时留下的家庭住址,我们边走,边停车打问。车里有空调还好,车外烈日炎炎,暑气逼人,同事每下车问一次都是汗水淋淋。</p><p> </p><p><br></p><p>现在的村村通修建的水泥路平整光洁,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们走的这一段路却没有修,道路逼仄,尘土飞扬,两边的青草、树丛争先恐后的把头伸向路心,车身不断的与它们磨砂着。因为天热,路上行人稀少,有时问路得下车走几十米甚至百十米到庄户上才行。好不容易找到人,有的还不知道。</p><p> </p><p><br></p><p> 走走、停停、问问,一个小时后,终于来到了学生家门口。</p><p> </p><p><br></p><p> 这是一个典型的农家院落,几间平房已经很旧了,白灰粉过的墙面严重斑驳脱落,两扇棕灰色铁皮蒙面的院门早已褪去了当年的光泽,大面积锈迹斑斑。</p><p> </p><p><br></p><p>我上前敲门,铁皮热得烫手。院子里的狗听见异响狂吠起来,敲了一阵子,除了狗叫声别无反应。同事顺着门缝向院里看去,晾衣绳上有晾晒的衣物。应该是有人的呀,为什么没人开门呢?</p><p> </p><p><br></p><p> 我俩退回来,走到对过路边的树荫下。我耐不住性子:“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户人家怎么能是这么个态度呢?”</p><p> </p><p><br></p><p> 同事沉默了,停了一会,声音低沉:“再打一次电话试试吧!”</p><p> </p><p><br></p><p> 我摸出手机,正准备按键,同事突然兴奋的压低声音喊:“快看,开门了。”</p><p> </p><p><br></p><p>我抬眼望过去,右边的一扇门慢慢的往内旋转开了一条缝,随着这条缝的逐渐扩大,一张女人的脸终于露了出来。</p><p> </p><p><br></p><p>我和同事赶紧走过去,那女人40岁左右,一张瘦黄脸上满是惊愕,“你们这是……”</p><p> </p><p><br></p><p> 同事急忙解释:“我们是某校老师,做贫困学生家访的。”</p><p><br></p><p>明显的,女人转忧为喜,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嘴里说道:“辛苦老师了,这么热的天,快进屋坐。”</p><p> </p><p><br></p><p>这女人正是学生的母亲。谈话中得知,她一家六口人,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两个孩子。公公脑梗偏瘫卧床四五年了,去年婆婆双侧股骨头坏死,置换假体花去了八万多。因为家里有生病老人需要照顾,夫妻俩都不能外出打工,只在附近找些零活干,收入甚微,家境困难。银行里欠了十万元贷款也无力偿还,孩子上月报名交学费还是找亲戚借的。</p><p> </p><p><br></p><p>“我们家访,就是帮助你减轻困难和压力,一时联系不上,很是焦急呢。”同事语气一向平和舒缓。</p><p> </p><p><br></p><p>女人没吱声,神色黯然下去,停了一会,像是下了决心似的:“不怕老师笑话,我就实话实说了吧,这几天银行贷款又到期了,孩子爸因事不在家,我怕人家催债不知该如何回答,所以就没有接听电话。”</p><p><br></p><p>女人又说:“要知道是老师的电话,我肯定第一时间接听了。”</p><p><br></p><p>听罢,我一声长叹!</p><p><br></p><p><br></p><p> </p><p> 2019年8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