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8日3日将又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我们一行8人(刘洪希 刘石中 刘伟荣 刘世荣 刘连发 刘来添 刘志林 刘丽娟)带着希望、带着期待前往兴宁刘氏总祠参观学习,祭拜先人,传承祖德,以示后人。</h3><h3> 兴宁刘氏总祠,我们又一次临拜,上一次是四年前2015年的12月,为了南湖刘氏祠堂,我们寻根来到这里;这一次是为了学习,为了祠堂文化,为了祖德传承来到这里。</h3><h3> </h3> <h3> 图为四年前留影于兴宁刘氏总祠的宗亲</h3> <h3> 图为出发前在深圳松岗的宗亲</h3> <h3>图为前往刘氏总祠前河源宗亲参观龙川宗祠</h3> <h3> 留影于河源龙川刘氏宗祠</h3> <h3> 这次出外参观学习,理事宗亲们仍然坚守一种奉献精神,决不用宗亲捐款会员款,自掏腰包的惯例。</h3><h3><br></h3><h3> 图为宗亲们居住在兴宁联康酒店</h3> <h3> 图下为前往刘氏总祠参观学习时在居住的酒店合影留念</h3><h3> 在这次参观学习活动中,有两位理事很值得敬佩,一位(右三)年纪77岁刘连发老前辈(退休前是军工兵器系统的高级工程师、省部级劳动模范、八一村文革前毕业的三位大学生之一);另一位(右一)年过七十的刘伟荣,他是筹建南湖刘氏宗祠的功勋人物,从筹划刘氏宗祠的第一天起到今天一直都有他的身影,一直自费用自家的车驾驶服务于祠堂的一切需要。</h3> <h3> 在居住的酒店内留影</h3> <h3> 在居住的酒店内留影</h3> <h3></h3><h3> 图下为汉高祖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h3> <h3> 图下为三公像 </h3><h3> 华夏始王尧帝(中)</h3><h3> 刘氏大始祖源明(左)</h3><h3> 华夏历史上刘氏第一位名人</h3><h3> 御龙堂刘氏始祖刘累(右)</h3> <h3> 理事们到达兴宁刘氏总祠后准备着拜祭</h3> <h3> 准备拜祭工作</h3> <h3> 理事们拜祭刘氏总祠祖先</h3> <h3> 图下为河源南湖八一刘氏宗亲联谊会的部分理事顾问在刘氏总祠前合影留念</h3><h3> 左一刘来添(副秘书长);左二刘石中(副会长兼秘书长);左三刘世荣(主要理事);左四刘志林(副会长);左五刘洪希(会长);左六刘连发(顾问);左七刘丽娟(理事);左八刘伟荣(主要理事)</h3> <h3> 图下为在刘氏总祠内参观学习</h3><h3> 刘氏总祠,全称开七公派状元及第刘氏总祠,是中国目前已知占地面积最大的单姓宗祠建筑物,系为纪念入粤始祖刘开七而设立,由闽、粤、赣、桂、琼华南五省刘氏宗族合建,是刘开七2000多万裔孙,共同寻根问祖的朝宗圣地。每日由大江南北来总祠祭祖的后裔络绎不绝,逢每年正月十九、二十日合族联宗祭祖,更是香烟敞日,鞭炮轰鸣,盛况空前。状元及第刘氏总祠,金字门匾熠熠生辉,“状元及第”四字有所专指,特指开七公裔孙、道光十五年乙未科状元刘绎,和光绪十八年壬辰科状元刘福姚。</h3><h3> 刘氏总祠金碧辉煌,重檐翘角,雕龙画凤,美轮美奂,大量使用皇族象征的五爪金龙做为装饰,祠内供奉有刘邦、刘秀、刘备三位开国皇帝的神主牌,悬挂两汉二十四帝画像,因此被世人誉为龙廷帝殿。</h3><h3> 刘氏总祠揉合了皇家、中原、闽、粤、赣、客家、潮汕等建筑艺术元素,充分体现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以庄严气派、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集潮州之石雕、木雕、彩绘、壁画、嵌瓷等多种传统装饰于一体,融合潮汕(闽南 、河洛 、福佬 、学佬 、鹤佬)和客家(赣南、 闽西、粤东北、桂南、台湾桃园、新竹、苗栗)二种建筑风格之大成,规模宏大,建制庄严,布局对称,气势雄伟,尽展皇家气派。</h3><h3> 刘氏总祠是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夏宗祠文化基地、华夏汉文化研究基地。</h3> <h3>在接待室询问有关河源南湖刘氏分支情况</h3> <h3> 寻找有关族谱资料</h3> <h3> 拜祭开七公</h3><h3> 开七公为客家刘氏入粤开基始祖,开字辈,刘氏总一百三十四世祖,一说146世祖,潮循梅肇基始祖,讳开七公(1180?~?),字必高。妣黄氏、龚氏;生一子:广传。江西谱载生4子:广传,广德,广信(倩),广宝。台湾谱载:刘开七生4子:广龙、广传、广庆、广信。明朝状元(开七公江西嗣孙)刘统升撰刘氏历代流传宗谱总序中载:开七公“生二子,长讳广天,乏嗣;次讳广传,前名广川。公生于南宋孝宗庚子岁,即公元1180年;由福建宁化石壁洞迁居宁化县城。官授宋末(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任潮州都统制(总镇)。朝廷直辖军将领,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带兵往兴宁剿匪(平乱),殁于营。葬于广东兴宁岗背黄彦嶂下土墩岭村高车头行山象形鼻穴,巽山干向。裔孙蕃衍,英才辈出,遍布五湖四海。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1700)十一月廿三日子时重修墓地,并在岗背榕树下村将本宗私屋由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四省宗亲联合捐资改建为刘氏总祠一座。寅山申向为金蟹游江形。每年正月十九祭祠,二十日扫墓,永为定祀。公元1983年二月十三日寅时泰国刘氏宗亲总会鼎力捐资重修祖墓、祖祠。祖祠、祖墓、灵气重光、千秋祀典、长发其祥。面对开七公墓,妣黄氏葬右上角,妣龚氏葬左上角。(有些谱开七公世系为135世)“近代祖系”由开七公列为刘氏由闽入粤开基始祖。(开七公、广传公和14个孙子皆为仕,83个曾孙中有40多人为仕)。</h3> <h3> 开七公(粤客开基始祖)</h3> <h3> 开七公墓</h3> <h3> 理事们拜祭开七公</h3> <h3> 拜祭后放鞭炮</h3> <h3> 拜祭广传公</h3><h3> 广传公(1208~?),又名弁,号清淑。妣马氏、杨氏,为客家刘氏开基二世祖,广字辈,刘氏总一百三十五世祖,一说147世祖 。生14子次第如下:巨源、巨湶、巨汌、巨渊、巨海、巨浪、巨波、巨涟、巨江、巨淮、巨河、巨汉、巨浩、巨深。(人称“一脉宏开十四房”,又称“二七男儿”)。广传公南宋嘉定元年戊辰岁(公元1208年)出生,生于福建宁化,进士出身,仁宗延佑乙卯二年(公元1235年)27岁登进士第,官授江西瑞金知县从六品(注:一说为任赣州太守),因筑城建学、平洞寇有功,擢迁为秩(即朝官)奉议郎(即元代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的议郎官,正四品)。广传公出生在福建宁化县,卒于京职。广传公与杨氏夫人原葬于江西瑞金县金鸡圩三角塘,龙形眼穴,狮子望月形。是座名坟古穴,在“文化革命”期间建水库时已平整被毁无存,(现江西瑞金建有广传公纪念馆一座)。一九八七年新加坡、泰国、波利尼西亚、香港、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宗亲代表研究决定:在兴宁县岗背榕树村“刘氏总祠”后山和广西贺县各建“广传公纪念墓”一座。(于1991年正月、1990年11月分别竣工举行祭祖庆典)供裔孙祭祀。马氏夫人原葬瑞金县南门岗黄牛挨磨形,后经程乡(今梅州市梅县区)兴宁,五华、龙川四县裔孙,将马夫人金骸移葬龙川县潭汶约拳头村田垅里,蛤蟆伏井形。壬山兼亥分金。2003年12月重修马夫人墓举行隆重的竣工庆典仪式,议定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合族祭拜。裔孙为纪念广传公,在兴宁黄陂陶古走马岭下龙归洞建广传刘公总祠一座,并在兴宁岗背榕树村刘氏总祠背后建一座广传公纪念墓,正月十九、廿日一并祭拜。后裔分居全国各省市,分布世界各国创建业绩,成为世界刘氏最重要、最宠大,最具开拓精神的宗族。</h3> <h3> 广传公墓在江西瑞金,此处是纪念墓</h3> <h3> 理事们拜祭广传公纪念墓</h3> <h3> 拜祭后放鞭炮</h3> <h3> 我们河源南湖刘氏后代是出自开七公之孙巨源公的后裔 ,为了不负此次的远道而来,我们一行又驾车前往几十公里的地方寻拜巨源公。好不容易找到巨源公所处的地址,但发现此处不是墓,是一处纪念祠。因纪念祠的捐款,修缮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至今不近人意,有愧祖先,纪念祠正走在没落。</h3><h3> 巨源公是刘氏近代三世祖、江西南康知府官,生于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已亥岁冬月十七日辰时,官授江西南康知府、山东济南府中宪太夫。追赠参三郎,卒于元泰定四年(1327)丁卯岁九月初九日戌时,享年88岁。妣冯氏、林氏、杨氏,生八子:大万、福二郎、俊三郎、宗远、明远、仲六郎、暂九郎(千七郎)、三十三郎。</h3><h3> 文献记载:饶平县三饶国平家谱载:长房念一郎,讳云,号巨源公,妣林氏、苏氏,住兴宁县北厢土名罗岗半径罗浮司,官庄龙归洞石马各处立业。生六子:大万妣温氏、梅二妣杨氏、俊三妣谢氏、迁四妣黄氏、宗远妣陈氏、暂九妣黄氏。丰顺县黄金镇《刘氏族谱》载:巨源公派下万一郎公之后裔,一部份由广东嘉应州迁渡台湾,住新竹、苗栗、嘉义等县;又有从惠州、陆丰迁台湾,居台中丰原。公原住兴宁北厢龙归洞(今兴宁黄陂陶古村)走马岭下广传公祠。巨源公葬梅县大坪温湖尾龙牙村黄龙寨下竹叶扫地形,坐西向东。每年九月十六日扫墓,永为定祀。后裔分居兴宁罗浮、罗岗、大坪、坪洋、黄槐、黄陂、岗背、龙北、龙田、石马、合水、叶塘、新陂、兴城、宁中、宁新、刁坊、坭陂等镇;梅县、五华、丰顺、大埔、平远、蕉岭、潮安、龙川、河源、紫金、惠阳、惠东、博罗、龙门、和平、乐昌、湖南、四川、江西兴国、寻邬等处。</h3> <h3> 图下为刘连发老前辈在河源请理事们吃鱼宴,同时非常感谢刘丽娟夫妻破费在兴宁请大家吃饭,并给我们联系安排了非常舒适而又便宜贵宾价的住宿。</h3> <h3> 非常感谢洪希会长组织了这次很有意义的活动,使我们首次见识了兴宁刘氏总祠及三位祖先墓祠的情况;非常感谢这次活动全程驾车不辞劳苦的伟荣、志林兄弟(两天驾车上千公里);非常感谢老前辈连发宗亲以及一行的所有理事,有了你们的支持才有希望与美好的未来。</h3> <h3>附:河源南湖刘氏宗祠内挂上十一位像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