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王懿荣纪念馆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原坐落在福山城区城里街中心,后搬到福山城区民阜路盐场村附近,现已搬到福山青龙山河滨南路、英特尔大道交会处福山文博苑内。馆内分为六大部分即:“光辉生平、甲骨之父、忠烈千秋、风范长存、佳作传世、甲骨文书法”。展示了王懿荣的遗物,手札书信、著作、书法等300余件。</h3> <h3>来到福山王懿荣纪念馆,与中国古老文字约会,感受了甲骨文的魅力。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知道了中国书法艺术是世界上最具传承性的艺术系统,中国汉字文化发展非常独特,他们决心写规范字,做正直人,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h3> <h3>王懿荣(1945-1900),山东福山人。字正儒,号廉生,我国清末著名金石学家。《清史稿.王懿荣传》云“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和、潘祖荫并称其学”。他1899年第一个认识并有意识地购藏殷墟甲骨文(关于甲骨文发现年代和它的第一个发现者,学者间存有有争论。经王宇新的全面考证,1999年为甲骨文被认识和有意识购藏之年,王懿荣为它的第一个发现者无疑。见王宇信:《关于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殷都学刊》1984年第4期;崔志远:《关于殷墟甲骨文发现的通信》,《殷都学刊》1985年第2期)被誉为甲骨文之父(吕伟达:《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山东画报出版社,1995年)。</h3> <h3>排好队准备我们今天的学习</h3> <h3>认真听老师讲解</h3> <h3>王懿荣铜像前留影</h3> <h3>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福山博物馆、王懿荣纪念馆、甲骨学发展史馆等精品场馆。大家穿越古今,感受到福山福地亘古永恒的魅力,体验到甲骨文的精妙神奇,更为王懿荣崇高的民族气节折服感叹。</h3> <h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在研学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将看、听、思、写结合,放飞心情,快乐学习,收获成长的喜悦。</h3> <h3>同学留影纪念</h3> <h3>展馆部分剪影</h3> <h3>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是正确的。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本人因通晓医术在鹤年堂抓药时,买到一种叫龙骨的药材,对其上面的图形文字进行研究,并通过山东古董商人范维卿大量收购,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并将其断为商代。该发现轰动中外学术界,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代,成为甲骨文研究的奠基人。</h3> <h3>福山规划图</h3> <h3>研学活动中,同学们乐在其中,充分展示了我们军民小学的少年风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我们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