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式微</h3><h3>东躲西藏露湿衣,</h3><h3>烂泥沾脚腹中肌。</h3><h3>问君此况何时了?</h3><h3>正正堂堂娶我归。</h3><h3><br></h3><h3>【原诗及词句注释】</h3><h3>原诗:</h3><h3> 式微</h3><h3>式微①,式微!</h3><h3>胡不归②?</h3><h3>微君②之故③,</h3><h3>胡为乎中露④!</h3><h3><br></h3><h3>式微,式微!</h3><h3>胡不归?</h3><h3>微君之躬⑤,</h3><h3>胡为乎泥中!</h3><h3><br></h3><h3>词句注释</h3><h3>①式:作语助词,无实际含义。微:隐蔽,藏匿。一说衰微,黄昏或天黑。此处宜取"藏匿、隐蔽"之意。式微:东躲西藏。</h3><h3>②归:返回,回还,归属,出嫁。</h3><h3>③微:非,无。君:你,夫君。微君之故:若不是因为你(夫君)的原因。</h3><h3>④中露:露中。倒文,以与"故"字协韵。</h3><h3>⑤躬:身体。</h3><h3><br></h3><h3>【解读与评析】</h3><h3> 本诗两章八句32字,是《诗经》"邶风"篇最短的一首。本诗虽短,而关于诗的主题,却古今歧说纷纭。最早的《毛诗序》认为:黎侯被狄人所逼,逃难到卫国住了下来。他的臣子们劝黎候设法回国。说:"国家已经哀微落败得很了,为什么还不回到自己的国家去呢?若不是因为你,我们也没有必要在这里受辱受苦呀?"这种说法是实是误,已无从考证。尔后的《诗经》注者,多取此说。朱熹在《诗集传》说:"此无所考,姑从旧说"。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有"田园将芜胡不归?"句,"胡不归"也是取了《式微》诗的原意。今人元江在《(类)风诗新解》中也"采纳旧说"。</h3><h3> 今人也有新解。高亨在《诗经今注》中说:"奴隶们在野外冒霜露,踩泥水,给贵族干活,天黑了还不能回去,就唱出这首歌"。此为新解一说。刘毓庆、李蹊在《诗经评注》中则说:"这是一篇男女幽会时互相戏谑的小诗"。"每章的前两句是男子发问,后两句是女子回答"。此为二说。我赞同本诗主题是"男女幽会"说,但对诗的内容不认同是"问答"式。</h3><h3> 我在解读和评析《采蘩》一诗时曾写到:"诗眼,是诗中的关键之词句。诗不论长短,不能没有诗眼。诗情诗意,需要通过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核心的辞或句去显现,其余的辞或句只是铺垫陪衬"。《式微》的诗眼是什么呢?窃以为是"微、露、归"三字。</h3><h3> 关于"微"字,前文引述的"旧说",都将"微"注释为衰败、衰弱等含义;"新解"则将"微"注释为天黑、天未亮等含义。我以为,在此诗中,依据《辞海》,“微"字的释义为隐蔽、躲藏、藏匿之意,更符合本诗的主题。</h3><h3> 关于"露"字,本意是指露水、霜露、夜露等。在本诗中,"露"字当有此义。但仅限于此解还不够,过于浅显。在《诗经》中,凡是用到"露"的诗句时,多与男女幽会、相聚、相恋、相约、婚姻有关。如《行露》的主题表现的是一位女子对强迫婚姻的抗争;《野有蔓草》中的"零露 漙 兮"、"零露瀼瀼"是用以表现男女幽会。《蒹葭》中的"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是用以表现男女爱情。因此,对《式微》中“露"字的释义,也不能仅限于字面的含义,而应理解为是用以表现男女幽会相聚的意思。</h3><h3> 关于“归"字,《诗经》中有多首诗用到它。其中,有的是取其本意"归来"、"回"、“还"等,但在有关婚姻、爱情的主题诗中,"归“则取其出嫁、归属于等含义。如《桃夭》、《鹊巢》中都用了三句"之子于归";《汉广》中用了二句"之子于归"。而这三首诗的主题所表现的都是婚姻、男女情爱。</h3><h3> 阐释了《式微》中"微、露、归"三个诗眼,本诗的主题当是十分清楚了:它是一首表现男女幽会时,女子对男子发泄的怨言诗。一对有情男女幽会(或偷情)又怕家人、世人知晓,只能东躲西藏的跑到野外去,沐夜露,踩泥水。这样的日子久了,女子有些厌烦了。因厌烦少不了要发泄几句怨言,埋怨起男子来。也可能是此女子在与此男子谈条件,希望男子能堂堂正正的迎娶她呢。于是,她说:</h3><h3> 总是这样的这里躲,那里藏,天黑了也不回家。若不是为了你的缘故,我怎么会被露水淋湿了衣裳呢?你为什么不堂堂正正的迎娶我呢?(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④!</h3><h3> 总是这样的这里躲,那里藏,天黑了也不回家。若不是为了你的缘故,我怎么会双脚沾满了泥土呢?你为什么不堂堂正正的迎娶我呢?(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