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早晨五点二十起床,开车接上三位同伴,于七点整在运城南驶上高速公路。路过古城西安,穿越绵亘秦岭,中午在京昆高速宁强段遇交通事故,堵车一个小时左右。入川后,又遇广元至绵阳段正在修路,只好在广元出口下了高速。广元到剑阁大约三十公里,可是没走多远,又遇山体滑坡,不得已绕道而行。本应十七点到达剑阁,而实际到达已是十九点,整整延误了两个小时。呵呵😊颇有“蜀道难”之味道。</h3><h3> 全天行程七百七十公里,当晚入住剑阁县蜀汉春秋大酒店。这里距剑门关景区已经很近了。</h3> <h3>⏸剑门关景区南门广场</h3> <h3> 剑门关,位于四川剑阁县城南十五公里处,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其状如门,故称“剑门”。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七十二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底部最窄处仅五十米的天然隘口,是自然天成的天下第一关隘,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之一。</h3> <h3> 剑门蜀道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两千三百年前先秦的“五丁开道”。这条蜿蜒的蜀道南起成都,北上经广元直达西安。剑门蜀道的精华部分主要集中在广元市境内,它像一条金线,把沿线独具魅力的美丽风光和散落的历史文化珍宝一一串联起来,升华为闻名遐迩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它还是全国首批风景名胜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 古老的剑门蜀道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留下了许多传奇的历史故事。像《三国演义》中有八十多处提到这里,这里保存下来的遗址、遗迹更是多达一百四十余处。</h3> <h3>⏸《蜀道难》壁题——《蜀道难》系唐代诗人李白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影响极大,写于盛唐天宝初年。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h3> <h3>⏸细雨廊——剑门细雨系蜀中一佳景。南宋宗乾八年(1172年)11月,诗人陆游从抗金前线陕南到成都赴任,冒雨途经此地,吟成《剑门道中遇微雨》这首纪行诗,成为其代表作。</h3> <h3>⏸壁刻陆游诗《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h3> <h3>⏸古蜀道示意全图</h3> <h3> 据史料记载,古代川北有三条蜀道: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剑门蜀道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金牛道。金牛道全长两千余里,在广元境内的一段约有二百里,其间山重水复,栈道相连,沟壑纵横,蜿蜒崎岖,最为奇险。这也是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那条古道。</h3><h3> 关于金牛道,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一直流传了几千年。相传战国时期,秦国欲征服蜀国,但关山万里,道路险阻,秦王命人造了五头石牛送给蜀王,谎称石牛能日泄千金。贪财的蜀王于是命五个大力士开路,迎接石牛。道路修通了,蜀王迎来的不是能日泄千金的石牛,而是秦国的万千铁骑,蜀国就此灭亡。这就是“五丁开道”的故事。后来人们就把这条路称为“金牛道”或“石牛道”。</h3> <h3>⏸“五丁开道”石雕</h3> <h3>⏸李白雕像</h3> <h3>⏸杜甫雕像</h3> <h3>⏸子规桥——子规即杜鹃鸟。相传春秋初期,蜀国望帝杜宇失国身死,化作杜鹃,哀声啼叫。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h3> <h3>⏸雷鸣桥</h3> <h3>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大小剑山之间修筑栈道三十里,见大剑山中断处壁高千仞,天开一线,便依崖砌石为门,修建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又称剑阁关。后来诸葛亮五出祁山,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原,都曾经过此地。</h3><h3> “剑门天下险”与“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九寨天下奇”并称四川“四绝”。这里是数百里大剑山中段的一个缺口,七十二峰形若利剑,俨然一道天然屏障。因此,历史上有个说法叫: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h3> <h3>⏸剑门关楼雄踞关口,气势恢宏,周围山峦绵亘,植被葱笼,景色秀丽。</h3> <h3>⏸行至关楼前,已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遥想当年英勇的红军战士靠仰攻拿下剑门关,是多么艰难与顽强!</h3> <h3>⏸剑门关是入蜀咽喉、军事重镇,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冷兵器时期,剑门关是中国少有的不曾被从正面完全攻破的关口。</h3> <h3>⏸一千七百多年以来,剑门关关楼屡建屡毁,又屡毁屡建。原古关城楼是三层翘角式箭楼,阁楼正中悬一横匾,上书“天下雄关”。这座历经沧桑的雄伟关楼,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1992年在关口东侧崖底重修了关楼。2006年2月,关楼被大火烧成灰烬。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关楼严重受损,现在的关楼是2010年4月仿照明代关楼而新修建的关楼,全木结构,气势恢宏。它是剑门关旅游景区的标志性景点。</h3> <h3>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打破国民党军的“川陕会剿”计划,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并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境地区的作战行动,决定发起嘉陵江战役。</h3><h3> 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在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兼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的指挥下,一路击溃国民党军,兵分三路直插剑门关。川军守敌凭借精良武器装备和险要地形,在多个据点与红四方面军主力展开了拼死血战,经过反复厮杀,红军终以全歼川军守敌的辉煌战绩,取得了红四方面军渡江北上的一次重要胜利。</h3> <h3>⏸孔明立关——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字孔明,率军北伐曹魏,在剑门关楼处垒石为关,驻尉守险,从此剑门关设关成为历代军事要塞。</h3> <h3>⏸刘备过关——刘备,字玄德,三国蜀汉先主。建安十七年(211年)入蜀北上,首次途经剑门关赴紧邻的葭萌关,即昭化,建立攻取成都的大本营,后多次往返剑门关,取成都,谋中原,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h3> <h3>⏸姜维守关——三国时期,蜀汉景耀六年(263年)9月,汉中失守,大将军姜维自沓中撤兵,与廖化、张翼、董厥退守至剑门关,列营守险三个月,以三万之师拒魏将钟会十三万大军。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后主刘禅投降,守关将士怒而拔刀劈石,姜维设计诈降钟会。</h3> <h3>⏸传说姜维镇守剑门关饮水困难,亲自带领将士掘泉,石錾刚刚举起,突然闪出一道金光,山泉水流出,无论多旱,从不枯竭,人们称其为姜维泉。</h3> <h3>⏸相传战国中期,五丁开通金牛道后,金牛行径此地,忽一牛受惊狂奔入此峡隐没,故名金牛峡,金牛峡栈道全长一千五百米。</h3> <h3>⏸金牛桥</h3> <h3>⏸北伐军行图——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到景耀六年(263年),为巩固政权兴复汉室,蜀汉丞相诸葛亮、大将军姜维先后十六次北伐魏国。剑门关成为北伐大军的主要通道和粮草供给的重要基地。</h3> <h3> 3月31日,红军攻占剑阁县城后,按计划迅速向剑门关进发。</h3><h3> 4月2日拂晓,红军对剑门关守敌形成了东、南、西三面包围。国民党第二十八军军长邓锡侯对这一战略要地极为重视,把它作为江防部署的重要支撑点,派三个团据守,并以四万银元作为犒赏,妄图凭借险要地势,将红军堵截在雄关之下。</h3><h3> 为攻克天险剑门关,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把这一艰巨任务交给了王树声。王树声仔细察看地形后认为,剑门关北面是悬崖绝壁,关口上又修有坚固的城楼。南面则是比较平缓的山坡,山头呈阶梯形,剑门关位于其最高峰。据此,王树声决定,由南往北打,避开正面,打敌侧后,以奇兵突袭。随后,他指挥红军兵分三路对川军各个工事实行逐个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很快扫清了剑门关外围据点,将守军逼迫至主峰阵地。</h3><h3> 只要拿下主峰,剑门关就攻破了。为啃下这块硬骨头,王树声决定把主攻任务交给有着“夜袭常胜军”称号的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二师二七四团二营。</h3> <h3>⏸剑门关北门牌楼</h3> <h3>⏸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遗命姜维次于魏延断后。回到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h3> <h3>⏸剑门关平襄侯祠自古有之,曾用名伯约庙、姜公祠,现祠复建于2009年。</h3> <h3>⏸姜维墓</h3> <h3> 4月2日十一时许,红军向主峰发起进攻。守卫主峰的川军团长杨倬云依仗险要地势和精良武器,在红军仰攻道路上组成密集火力拼命顽抗,并下令“凡见溃兵就枪毙”,威逼士兵向红军反扑,而红军突击部队经过长途奔袭和一天一夜苦战也渐渐显得力不从心,加之雨越下越大,导致山体湿滑,红军战士在向山上攀爬时极易摔倒,营长陈康率领指战员与敌进行了两次冲击没能成功,反而付出较大伤亡,营政委鲍英不幸牺牲。</h3><h3> 王树声见状,立即命令红九十一师同时进攻西侧牵制敌兵力,红九十三师迎面做掩护性攻击。二营吸取了前两次失利的教训后,充分利用各种地形掩护,开始了第三次冲锋。当红军的迫击炮弹准确地打中了制高点上的集团工事时,二营战士抢在敌人预备队到达山顶之前冲上了山顶。川军向山下逃窜,挤到一个不足三百米宽的山沟里。红军居高临下,用手榴弹将残敌消灭。战斗至下午四时,全歼守敌三个团约三千余人,川军团长杨倬云被击毙,红军胜利攻克了所谓“插翅难渡”的剑门关要隘。</h3> <h3>⏸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于2009年12月22日落成,包括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将帅雕塑和石刻标语。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一百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h3> <h3>⏸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h3> <h3>⏸徐向前元帅和王树声大将雕像</h3> <h3> 红军占领剑门关后,川军江防彻底崩溃,沿江川军纷纷溃逃。次日,红军主力乘胜攻克昭化县城,歼敌一个团。至此,红四方面军控制了北起广元、南至南部县约二百公里的嘉陵江西岸地区,渡江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h3><h3> 攻克剑门关之战,成为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五大经典战役之一,谱写了红军战争史上进攻战的辉煌篇章。当地百姓至今流传着这样一首赞誉红军渡江胜利、嘲讽四川军阀的民谣:红军过了河,羊子奔索索(羊子指杨森,奔索索,四川土话,意思是欲逃不能),冬瓜遍地滚,猴子摸脑壳(冬瓜指田颂尧,猴子指邓锡侯),矮子挨鞭打,刘湘怕活捉(矮子指李家钰),请问委员长,看你又如何?</h3> <h3>⏸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h3> <h3> 在剑门关还有一句话非常流行: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所以,来到剑门关必须要品尝一下豆腐。在剑门关镇古朴的小街上,随便走进一家餐馆,菜单上全是豆腐菜品,一串串菜名看得人眼花缭乱,没饱口福先饱眼福。</h3><h3> 相传剑门豆腐始于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姜维在汉中被魏将钟会、邓艾打败后,退到剑门关。当时姜维营中兵疲不能战,马乏不能骑,眼看蜀北屏障剑门危在旦夕。剑门一地方官忙向姜维献计:闭关三日不战,号今百姓家家磨豆浆,以豆腐犒赏士兵,以豆渣喂战马,待兵马体力恢复再战。此计确实很灵,使士兵和战马体力迅速得到恢复。三日之后,姜维仅引五千兵将杀下关去,大败钟会,使魏兵倒退数十里下寨,解了剑门危急。</h3> <h3>⏸我们享用的豆腐宴,呵呵😄大饱口福~</h3> <h3> 还有一种传说:唐玄宗李隆基因避安史之乱从洛阳到成都,路经剑门关时,因思念杨贵妃得下重病,医药无效,当时剑门一地方绅士给玄宗献上豆腐,玄宗连食数日病体即愈,龙颜大悦,便赐名制作豆腐的豆子为“皇豆”。姜维和唐玄宗在剑门吃豆腐的故事广为流传,剑门豆腐名声远扬,历代相传至今。</h3><h3> 剑门豆腐很讲究烹调方法,有炒、炸、烤、烧、蒸、煎、炖和凉拌等八十多个品种。近年来,随着剑门三国文化的开发,又制作了灯笼豆腐、怀胎豆腐、草船借箭、水淹七军、八阵图等十多个新品种。剑门关仅千余人口,但经营豆腐的店家就有一百三十多个。人们一进入这个古老的小镇,就仿佛到了“豆腐之乡”,只见店内桌上摆着豆腐,锅里烹着豆腐,笼里蒸着豆腐,来剑门旅游的中外游客也无不在吃着豆腐。</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9ffud1x?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重走长征路之川西甘南行攻略</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9rv2kce?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重走长征路之阆中篇</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