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黄山、千岛湖、华东五市游——(一)</h3> <h3> 灵山大佛位于无锡市滨湖区马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h3><h3> 相传千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唐僧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归来前往江南传法时,特去马山拜访长安时的旧友航恽将军(航恽在朝中为官多年,解甲归田于马山)。唐僧见此地景色非凡,大加赞赏曰:"无殊西竺国灵鹫之胜也!"(灵鹫山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地方),因此为此地起名为"小灵山",并嘱咐大弟子窥基在此地主持开法。而航恽将军又笃信佛教,于是捐出马山田地建造"小灵山寺",从此香火相传,延续不断。当下,在此建造灵山大佛,灵山大佛梵宫(博物馆)、九龙喷灌等佛教建筑群,并称此地为"灵山胜境"。这即是对唐僧、航恽功德的纪念,又表示此地与西天灵鹫山一脉相承。</h3><h3> 2019年4月22日我们吉林雾凇22吉祥旅游团来到灵山圣地感受佛教文化、佛教建筑、佛教艺术的博大精深。</h3> <h3>灵山胜境导游图</h3> <h3>正门入口处假山瀑布</h3> <h3>从灵山大佛平台处向正门入口方向拍照</h3> <h3> 灵山大佛于1994年奠基,1997年11月落成开光。是在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鼎力支持下建造而成的。</h3><h3> 赵朴初先生为"灵山大佛"题诗:湖光万顷净琉璃,返照灵山正遍知。身与云齐施法语,目垂悔众示深慈。从慈圣迹留无锡,随顺群情遇盛时,喜见朋友师子国,和平世界共心期"。</h3> <h3> 灵山大佛的通高为:88米 、佛体高:79米、莲花瓣高:9米。大佛的佛体是由1560块铜板焊接而成的,其焊缝总长达30公里,铜板展开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大佛总重量为725吨。大佛整体可抵御14级台风或8级地震。</h3> <h3> 山下的大佛高度仅为山上大佛高度的0.1倍——7.9米</h3> <h3>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灵山大佛"</h3><h3><br></h3> <h3> 这里有电梯供游客或信众通往大佛莲花座去"抱佛脚"。</h3> <h3> 来到大佛脚下,发现自己的身高仅同大佛的大母脚趾高度相差不多。游客在此纷纷"抱佛脚"祈盼平安以表达对大佛的亲近与崇敬。</h3> <h3> 来到佛手广场的"天下第一掌"前,游客排队争先恐后的去摸摸佛手沾沾福气,并在此焚香祈福。</h3> <h3> 下面这这副图文资料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大佛梵宫的建筑艺术特点、工艺美术之精湛、采用材料的奇特,艺术效果之精美、使用功能的广泛,等等。</h3> <h3> 查阅百度百科得知:2006年12月经60多位全国文化、艺术、文博、工艺美术界知名人士和佛教界大德高僧、佛学专家集思广益,博采众方智慧为灵山大佛梵宫定位于:"永不落幕的中国当代佛教文化艺术博览会"。经过两年多各方建筑精英的努力,终于将一座集文化、艺术、旅游、会议功能于一身的"灵山大佛梵宫"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于2008年11月23日正式开放!</h3> <h3> 进入梵宫宫门,首先看到用缅甸汉白玉雕制的白象 ,白象在佛教中是代表神的圣物。</h3> <h3> 穹顶壁画——《天象图》</h3><h3> 依据唐代不空法师所译《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以炽盛光佛、九曜星全图、十二宫等为主要元素,构成圆心是祈福消灾的炽盛光佛,内园是九曜星,外圆是十二宫分三个层次排布在整个穹顶之中,二十八宿的图案散布期间,并将佛教文化特有的飞天、莲花、葡萄纹等图形与整体画面有机结合,穹顶四角各有一个飞天守护四方。《天象图》彰显了东方佛教文化魅力,继承、发扬、创新了唐代壁画艺术,是一部精美绝伦的艺术魁宝。</h3> <h3> 灵山大佛梵宫内的厅、廊充溢着浓厚的佛教文化艺术气息,通过佛教精湛传统制作技艺:东洋木雕、敦煌手工壁画、扬州漆器、琉璃巨制、油画组图、瓯塑浮雕、景泰蓝彩绘等等,充分展现东方佛教艺术魅力,宫内珍宝荟萃光彩四溢,充满了佛教的博大精深艺术气息,堪称"东方卢浮宫"。</h3><h3> 大型油画按时间顺序,以展现佛教历史、交流、传播、发展为主题,展现出一组鲜明、壮丽的佛教历史画卷,是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的鸿篇巨作。</h3><h3> 宫内大型木雕群采用东洋木雕技艺 ,以金丝楠木为主材,融入花卉、云纹、回型等元素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祈福、诉求。使建筑艺术与佛教文化完美结合。廊、厅、塔、柱布满雕刻的吉祥花纹和佛教故事,弧形天花板尽显飞天图案</h3><h3> 据记载梵宫內木雕装饰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耗用原木1400立方米。动用能工巧匠千余人,历时一年半工期,其雕装工程量仅次于清代北京故宫。</h3><h3> 在中国佛教中,琉璃的地位非常特殊,称为佛家七宝之冠,契合佛教的"明心见性"、"形神如琉璃"都被视为佛家修养的最高境界。"华藏世界"大型琉璃作品的内容展现及艺术价值是国内绝无仅有,在世界琉璃工艺史中也极为罕见。"华藏世界"意指从莲花中生出的功德无量,广阔无边的世界。</h3><h3> 灵山大佛梵宫内金碧辉煌 ,呈现的佛教艺术珍品意境高远、技艺精湛、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用怎样的华丽语言形容都不为过 。</h3><h3><br></h3> <h3> " 地涌宝塔"位置正好在梵宫中庭穹顶之下,采用传统的"铸胎掐丝珐琅"工艺,融合中国佛教传统造像艺术,制作精美绝伦。再结合当代先进的光学、声学、力学技术,通过宝塔旋转、升降,配音、光色幻变,同时塔身四个方向的莲花瓣型小窗慢慢开合,使得宝塔内、外佛菩萨形象交替呈现。此时中庭灵光闪烁、佛陀妙音回荡、婆娑世界宛如眼前、游客静心合掌、祈福平安吉祥。</h3><h3> "地涌宝塔"每次演绎约15分钟,每日演绎6~7次。</h3> <h3> 据传,这组十二生肖彩雕是依照圆明园海燕楼郎世宁(意大利人,清朝十大画家之一,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绘制的掐丝珐琅十二生肖铜像的原版图像制作而成的,十二生肖拟人化设计,极其生动、惟妙惟肖、精彩纷呈。</h3> <h3> 这是一座规模宏大,装饰豪华的集会议、演出于一体的多功能超大剧场。总面积达3500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1500多人,剧场上方高30多米,其巨大穹顶安装了1500盏金光灿烂的莲花灯。</h3><h3> 每日演出关于佛祖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经历的大型情景剧《吉祥颂》。</h3><h3> 周一到周五:每日4场</h3><h3> 周六到周日:每日6场</h3> <h3> 梵宫三楼的"五观堂"即是素食自助餐厅,每日开放时间:10:30~14:30,</h3><h3>38/人。</h3> <h3> 这是室外的转经筒</h3> <h3> 此阿育王柱是用整块花岗岩石手工雕刻而成,通高16.9米,总重达200多吨。阿育王柱是古印度宣传佛法的象征。</h3><h3> 相传阿育王晚年间自感罪孽深重,受僧人点化后皈依佛门,为了弘扬佛法他在各地竖立石柱,柱头上有四只石狮子,分别面向东、南、西、北,象征将佛法传向四面八方。</h3><h3> 柱身两面分别刻有中文、梵文的"阿育王柱"四个大字,两种文字均由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题写。</h3><h3> </h3> <h3> 这是著名书画家启功先生为阿育王柱广场照壁题字</h3> <h3> 据佛教典籍《本行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就会说话、走路,他分别向东西南北各走七步,每走一步就开出一朵莲花 ,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到:"天上天下,唯吾独尊",此时花园里突然出现两个水池,空中出现九条巨龙,口吐水柱,为其沐浴净身。</h3><h3> 灵山胜境九龙灌浴广场的大型音乐动态群雕"九龙灌浴、花开见佛"再现了这个故事的绚丽场景。</h3><h3> 在九龙灌浴广场圆形大理石水池中矗立着一尊含苞待放的巨大莲花铜雕,九条巨龙和八个行态各异的供养人等距分布在水池边。</h3><h3> 《佛之诞》音乐奏响,巨大的莲花瓣徐徐绽开,一尊全身鎏金的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太子佛像(7.2米高)从莲花瓣中缓缓升起,此时九条巨龙一齐喷出数十米高水柱为太子佛像沐浴净身,九龙喷出的水柱随着音乐的变化也在高低起伏。太子佛像在水幕中作顺时针360度旋转,象征着"花开见佛"、"佛光普照"。随着声乐减缓、减弱 ,莲花瓣开始裹着太子佛像慢慢合拢,音乐逐渐停止。此时喷泉水池外围的八组凤凰口中流出净水(按佛教说法叫做"八定水"即佛教圣水),游客可以用水瓶接水带回家。传说用"八定水"沐浴或供奉佛像,可以开起智慧、护佑全家吉祥平安。</h3><h3> "九龙灌浴,花开见佛"每日演绎五次:</h3><h3>10:00 11:30 13:00 14:45 16:45</h3><h3><br></h3> <h3> 尽管我们是随团游览,只能走马观花,不可能看全看细,但是仍然感觉不虚此行。通过参观大佛、梵宫、地涌宝塔、九龙灌浴亲身感悟到中华历史、文化、艺术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中国佛教文化、高深莫测,艺术表现登峰造极。</h3><h3> 在本次制作美篇时多次查阅百度百科,受益匪浅,本篇美篇也引用部分资料、数据和部分微友可以交流的照片,在此一并表示感谢!</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