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一一雨花台

罗哥--绍兴

<h3>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h3> <h3>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h3> <h3>孙中山生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中山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厝(cuo)在西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平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已入殓半个多月,由于当时技术原因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h3> <h3>中山陵陵墓选址</h3><h3>​早在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几次到过紫金山。1912年3月10日,孙中山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之后,与胡汉民等人到紫金山打猎。他看到这里背负青山,前临平川,气势十分雄伟,笑对左右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抷土,以安置躯壳尔。”</h3> <h3>先生逝世<br></h3><h3>1925年3月12日上午9点30分,孙中山先生因胆囊(nang)癌在北平(今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与世长辞,举国悲痛。逝世前一天,孙中山提出效仿列宁保留遗体,并要求葬于南京。临终前对宋庆龄、汪精卫等人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lu),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h3><h3>孙中山在北平逝世</h3><h3>其实早在1912年3月,孙中山在紫金山打猎时就曾对胡汉民说:“等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h3><h3>孙中山逝世后,遵照孙中山的遗愿,遗体在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后,暂厝在北平香山碧云寺,待陵寝建成后再安葬南京。在守灵人尽职护卫下,才免遭不测。</h3> <h3>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丘陵中岗,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面积1.13平方千米。</h3><h3>陵园包括雨花台主峰等5个山岗,以主峰为中心形成南北向中轴线,自南向北有南大门、 广场、 纪念馆、纪念桥、革命烈士纪念碑、北殉难处烈士大型雕像、北大门以及西殉难处烈士墓群、东殉难处烈士,纪念亭等。</h3> <h3>历史背景</h3><h3>据史料记载:南梁初年,高僧云光法师曾在此设坛说法,因内容十分精彩,感动佛祖,顷刻间天上落花如雨,因此得名"雨花台"。</h3><h3>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叛变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这二十二年中,约有近十万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的志士、爱国人士在此被杀害,壮烈牺牲,这里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1950年,南京人民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在这里兴建了达1.14平方千米的雨花台烈士陵园。</h3> <h3>筑分布</h3><h3>从陵园北大门步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型烈士雕塑群像。群像由179块花岗石拼装而成,像高8米,宽8米,重达1400多吨。我仔细地数了一下,这组群像共塑造了9位烈士的光辉形象。雕像周围松柏常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h3><h3>沿群雕环陵大道而上,即可到达矗立于雨花台顶的烈士纪念碑。该碑高42.3米,寓意为1949年4月23日南京城获得解放。整个纪念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个部分组成。碑额形如红旗和火炬,碑身正面为邓小平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北面为当代书法名家武中奇先生书写的碑文。纪念碑前方为纪念广场,建有倒影池、纪念桥等。倒影池两端用花岗岩砌造了二面形似红旗的壁面,壁面上分别以汉、蒙、回、藏、维吾尔5种文字镌刻着《国际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h3><h3>纪念碑的南面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这是一组"凹"型两层的白色古典型建筑,长94米,宽50米,主堡高30米,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层面为乳白色琉璃瓦,外墙是花岗岩贴面,正门上有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横额的上方用花岗岩雕凿出日月同辉的图案,象征烈士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馆内陈列有1000余件烈士遗物、450幅珍贵图片和恽代英、邓中夏等127位烈士的事迹和文献资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