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 36358592</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青花瓷器的收藏,在世人看来高深莫测。秀美大气的元代青花瓷器是青花中的极品,能收藏到一件精美的元青花,就是收藏家一生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公元1279年,蒙古族统一中国,建立元朝,完成了欧亚大陆的政治贯通。元代青花出现于至元年间,或许更早,是宋代单色瓷向元代彩色瓷转变的过渡环节,在陶瓷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元明清六百多年,元青花竟无史可稽。笔者研读了有关文献,收集图片,将散落珍珠穿成项链,与诸位共享。文中所列的元青花藏品,均是传承有序的景德镇官窑器。</p> <p class="ql-block">首都博物馆的“青花凤首扁壶”,是国内元青花艺术的最高代表,中国元青花的标志。它1970年出土于北京(元大都)旧鼓楼大街的窖藏,那是元朝时,伊尔汗国使团的驻地。它高18.7厘米,足宽8.3厘米,凤首为流,凤尾为柄,形状仿制牧民用的皮制酒囊,是民族交流的见证。该壶出土时,碎成了48片,专家用了13个月才将它修复。</p> <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1998年,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里麻古城遗址,又出土一件凤首壶。它高18.4厘米,足宽8.2厘米,壶嘴和壶柄有损伤。这只壶的形制、大小、颜色与纹饰,和北京那只基本相同,只有壶身所绘凤尾不同。每件元青花产品都是手工绘制的,从风格来看,两壶也许出自同一工匠之手。</p> <p class="ql-block">修复后比较。壶身右侧,两只凤尾不同:北京壶是卷草纹,新疆壶是锯齿纹,锯齿纹尾在当时纹样中代表“鸾”。凤鸾天各一方:一个在元大都,一个在边陲古城。它俩本该携手同行,从江西景德镇出发,到元大都的使团驻地,沿丝绸之路到新疆伊犁,再一路向西——这是元青花瓷预定的旅途。</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的产地在江西景德镇。东晋时期,江西昌南镇开始烧造瓷器。北宋时,宋真宗喜欢这里产的瓷器,便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作该地瓷器底款,昌南镇也更名为景德镇。</p><p class="ql-block">元代至元十五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浮梁县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烧制卵白釉、元青花和釉里红,是为官窑。官窑管理非常严格,图案由官家确定,成品主要出口,不准流散民间,残次品一律就地砸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国家一级文物,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它通高42.5厘米,釉色青白浓郁,纹饰饱满,器物上有胎接痕,是青花瓷的典范。</span></p><p class="ql-block">元初,全国优秀制瓷工匠云集于“浮梁瓷局”,他们发明了“二次胎”烧制法,将瓷石掺入麻仓土,用西亚进口的钴料着色,烧出了漂亮的青花瓷。元青花是汉文化、蒙古文化和波斯文化融合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蒙古族很少用青花。他们“以白为吉,祭器尚纯”,就用卵白釉瓷。历次考古中,元大都范围内没发现青花,却有景德镇制的“枢府瓷”,即专供内廷的卵白色瓷。</p><p class="ql-block">西亚人崇尚蓝色,元青花多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波斯贵族的来料加工。驼队跋山涉水,从伊朗运来</span>苏麻离青,浮梁瓷局提供景德镇麻仓土,聘用能工巧匠烧成精品,有瑕疵的成品一律砸毁。驼队将优选的成品运回西亚,途中又损耗很多。为了元青花,西亚王室可谓不计成本。</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标准器——至正型大维德瓶。</p><p class="ql-block">人们过去说;“永宣之前无青花”,认为青花瓷在明朝永乐和宣德年间才出现。1920年,一对高63.8厘米的牡丹龙纹象耳瓶现身北平琉璃厂文物市场,它们用料<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考究,制作精良,瓶身绘有多种图案,瓶颈象首耳连接的衔环已缺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它们从江西的一处道观先流到北京智化寺,再</span>流入市场,被当时北京城的古董商们当作赝品。一位商人将其带到英国。戴维德爵士在1927年、1935年分两次买到这对瓷瓶,将其命名为“大维德瓶”,存于大维德基金会,现在大英博物馆展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一年至正瓶”上共有铭文62字,记录了1351年在4月,张文进向道观捐献香炉花瓶一事:“信州路玉山縣顺城德教里荆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捨香爐、花瓶一付,祈保闔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帥打拱”。这是元代即有青花瓷的铁证。</p> <p class="ql-block">戴维德爵士既是成功的古董商人,又是学识渊博的艺术收藏家,拥有海外最大的中国陶瓷收藏,藏品达一千四百多件,跨越了唐宋元明清五代,很多精品或带款识的标准件,仅北宋汝瓷就有12件。</p><p class="ql-block">他注重文物研究,翻译了明代洪武年间曹昭所著的文物鉴定专著《格古要论》和《续格古要论》,论述文物源流,鉴赏指要,品级优劣,真伪鉴别,还披露了作伪的手法。英文书名译成《中国式鉴赏》。</p> <p class="ql-block">1950年,他将图书馆和全部藏品捐给伦敦大学,成立大维德基金会博物馆。他还出资在伦敦大学开设首个在西方讲授中国艺术与考古的大学课程,为推介中国文化培养人才。他1964年去世,博物馆坚持到2007年。在香港商人何鸿卿赞助下,大英博物馆代管了戴维德基金会所有藏品,继续供人参观。</p> <p class="ql-block">“青花”,指用钴蓝着色剂对瓷器彩绘,再烧制,让彩料产生化学变化,附着于器物釉下,由暗墨微蓝变成优雅柔润的蓝翠。蓝白交织的“青花”,具有色彩浓艳,成色稳定的特点。这种矿料叫苏麻离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苏麻离青矿料来自伊朗,是元青花的“指纹”和“灵魂”。它含高铁低锰,有微砷,发色浓烈,吃胎凹陷,釉面常炸出串珠或网纹状“锡光”(铁结晶斑)。后期所用的平等青、石子青、回回青、浙料和云南珠明料,菲律宾青料,都无这种特征。.</span></p> <p class="ql-block">青花瓷是高温釉下彩,经1250℃到1350℃高温一次烧成,应称“釉下蓝”。但元代称之为“青白花瓷器”,明代有“青花磁器”之说,清代就叫“青花瓷”了。</p><p class="ql-block">元青花无法仿制。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尚能进口苏麻离青;但到成化以后,钴料断绝了,用苏麻离青作画的方法也随之失传。元代画师在弧形瓷面上悬腕走笔,酣畅淋漓,很有神韵,也有极大的随意性;后人未经打磨,根本无法仿制。这是伊朗国家博物馆藏的元青花缠枝花卉龙耳罐。</p> <p class="ql-block">元代青花瓷器不受蒙古贵族青睐,明代皇室却将其视为至宝,而满清皇室又将其误为明代器物,令人啼笑皆非。1929年,大英博物馆学者霍布森看到“至正瓶”,撰写了《明以前的青花瓷器》,却未得到中国学者重视。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北京故宫博物院才为元青花瓷器立项。此时,清宫的元青花旧藏已经流失殆尽了。</p><p class="ql-block">这是清末民初,中国文物流失场景,皮箱上有英文“Handle with Care”(“小心轻放”)。在政权更迭的特殊时期,有几个上层政客中会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研究元青花的文献很少,现代人认识元青花只是近几十年的事。1951年,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助理总监约翰·波普教授,以英国学者霍布森的研究为基础,分析了“至正型”的形制、胎质、釉色和图纹等特征,并以此为标准,将此类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产品定名为“至正型产品”。由此,那对“大维德瓶”,成为了元青花断代的标准器。.</p> <p class="ql-block">为了印证,1952年,他去土耳其托普卡帕宫认定了40件元青花瓷,撰写《十四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宫所藏中国瓷器》一文,指出元青花为中国艺术;1956年,他又考察伊朗阿德比尔清真寺,认定了32件藏品,写了《阿德比尔寺收藏的一组中国瓷器》一文,拉开了世界元青花研究的序幕,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表彰。他于1962年被任命为艺术馆长。</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早期题材多为花卉、鱼藻、飞禽走兽和龙凤,后期出现人物戏剧故事。这是汉族知识分子重视元青花的表现。</p><p class="ql-block">2011年,西安曲江的张达夫墓中出土了一件青花匜,芒口弧腹平底,描绘了“赵抃入蜀”故事,图中人物为汉人打扮。此件器物的烧成时间为至元五年(1339年),将元青花的历史推到了至正以前。</p> <p class="ql-block">元朝只存世98年。从明代起,人们认识到元代青花瓷的稀缺,元青花就一器难求,皇室和王侯甚至用它随葬。这是南京郎宅山叶氏墓出土的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碗,口径30厘米。叶氏的丈夫是明代永乐年的西宁侯宋晟,次子是驸马宋琥。她墓中有瓷器33件,白秞瓷,黄秞瓷和龙泉青秞瓷均为明代精品,唯独这件元青花碗是普品。</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云龙纹罐残器,通高34.2厘米。朱元璋第十子鲁荒王朱檀之戈妃墓出土。作为一件残器,竟然能和无数奇珍异宝一起进入王妃墓中随葬,可见有多么高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元朝存世不足百年,元青花存世也少。截至2016年底,全球博物馆共计有元青花完整器420件。国内(除港澳台)205件,都是1950年后出土:江西61件,内蒙31件,安徽30件,北京20件,江苏20件,河北13件。江西、江苏和安徽是产地或转运站,而北京、内蒙和河北是蒙古族集中地。这6个省(市)有175件,其他10个省加起来才30件,分布极不均匀。</p><p class="ql-block">民间元青花不多,仿品铺天盖地,专家不敢确认新出现的元青花;拍卖会上,藏品也须流转有序。不知民间有多少元青花真品处境尴尬?</p><p class="ql-block">这是观复博物馆馆藏,马未都的重要藏品——元青花鱼藻纹梅瓶。</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份不完整的国内博物馆的元青花鉴赏地图。只可惜遗漏太多,象扬州市博物馆藏的霁蓝釉梅瓶那样的国家重宝都未列入。</p> <p class="ql-block">最有名的元青花藏品,“鬼谷子下山图罐”,在国际市场上卖出“天价”。上世纪二十年代,荷兰人赫默德担任荷兰驻华使馆护卫队长,从北京买走了这个人物大罐。此罐高27.5厘米,腹径33.5厘米,居“元青花八大人物罐”之首。这是该罐四个面的视图。</p> <p class="ql-block">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伦敦古董商、经营东方古董的世界泰斗埃斯肯纳齐,以1568.8万英镑拍下这只大罐,合人民币2.3亿。近十几年来,全球拍出元青花大件二十多宗,都以千万甚至亿元为计价单位。2011年澳门中信秋拍,一件与南京博物馆藏品同款“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以8.4亿港元成交;2013年澳门中信拍卖,一对与大维德藏品同款的云龙纹象耳瓶以3.9816亿元成交。</p> <p class="ql-block">这是埃斯肯纳齐父子和他们的藏品。大学毕业后,埃斯肯纳齐进了堂伯的古董行,从学徒做起,摸爬滚打50年,成为了中国通。他积累资产5000多亿英镑,全球分店300多间,是世界最大古董商。他收藏了5000多件中国顶级陶瓷,有元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开光镂雕盖罐,北宋汝窑笔洗,北宋定窑牡丹刻花纹盅,南宋官窑八方瓶等,珍品不可胜数。</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高47厘米,又称“亚历山大瓶”,是英国的中国陶瓷大收藏家威廉-亚历山大(1840--1916)在“北美十年灵璧山居”的旧藏。2018年,保利北京春拍以5681万元人民币拍出。</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所藏的重器——元青花海水云龙缠枝莲花纹大罐。它直径33厘米,高27.5厘米,大罐分四层,颈部有水波纹,肩部有缠枝牡丹纹,腹部有主图案,足部是仰覆莲瓣加八大码纹饰,罐底有火石红。2001年,亚历山大委托保利公司上拍,所拍价格折合人民币3450万元(含佣金)。</p> <p class="ql-block">青花牡丹如意肩海马纹兽耳大罐,带狮钮盖,通高31.8厘米厘米,保存极为完好。2008年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以2272.75万港元成交。</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这是俄罗斯冬宫博物馆收藏的青花瓷蒙古包,高18厘米,底径18.5厘米,于丝绸之路上的金帐汗国出土。蒙古族统治者整合多种文化和科技,造就了青花传奇:有阿拉伯贵族对蓝色的偏好,有西亚优质的钴矿,有景德镇特产麻仓土,有中国制瓷工匠的技术,更有丝绸之路的贸易互通。</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花卉纹镂空器座,高28.9厘米,口径23.5厘米,底径27.4厘米。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游牧民族经常在户外野炊,他们将锅盆放置器座上,几人围坐进餐,类似如今的火锅。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青花莲池鸳鸯纹套盒,高23.3厘米,口径18.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这是伊斯兰艺术典范,据传在印度尼西亚出土。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在南洋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有一批元青花藏家。</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龙纹食盒,河北沧州南皮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花云肩折枝牡丹双孔雀纹四系扁壶。扁壶的造型来自游牧民族的皮质酒壶,便于在马背上携带使用。(伊朗).</p> <p class="ql-block">这是几件有着浓郁汉族特征的器物。青花缠枝花卉纹盏及盏托,形制仿宋代盏托,总高10.5厘米,1970年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东元代窖藏出土。首都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八卦纹筒形香炉,典型的道教文化,高9.5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12.5厘米。瓷器青花色发暗,铁锈斑明显。仰莲瓣纹较尖,莲瓣互不相连,有明显的元瓷“八大码”特征。(北京故宫)</p> <p class="ql-block">青花仿青铜器。</p><p class="ql-block">商周青铜器是汉文化特有的艺术传承。这是高安出土的仿青铜器酒具——青花蕉叶出戟觚,釉色鲜艳。高安市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折枝花纹鼎式香炉。高11厘米,口径10.1厘米,足径7.7厘米,器型模仿商周的青铜鼎,很少见。蒙古贵族以瓷鼎供香,说明汉地文化对蒙古族文化的影响。(北京故宫)</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莲塘鹭鸶纹匜,仿商周青铜匜,口径16.5厘米,1990年购于日本,香港天民楼藏。估价40万港币。</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老皇宫(托普卡帕宫),是研究元青花的圣地。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前会长冯先铭说:“研究中国陶瓷,不去看土耳其藏的中国瓷器,对一名陶瓷学家来说,是死不瞑目的事。”这里的藏品,应该都是从伊尔汗国等地获得的战利品。</p> <p class="ql-block">马未都考察托普卡帕皇宫。这是全球收藏元青花最多,档次最高的博物馆,元青花比明清青花更大气,更灵动,更明丽,恣意挥洒。它们来自一个中外交流,民族互动的时代。奥斯曼定都伊斯坦布尔,苏丹将40件元青花藏入深宫。这批瓷器硕大精美,通体满绘,带有浓郁波斯风格,有大碗,大盘,葫芦瓶,八棱梅瓶等。</p> <p class="ql-block">马未都研究元青花草虫花卉纹八棱葫芦瓶。此瓶图案繁复,符合伊斯兰审美。瓶高60.5厘米,与后图的瓷瓶正好配成一对。(土耳其)</p> <p class="ql-block">这件青花牡丹纹葫芦瓶高70厘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葫芦瓶,传世孤品。(土耳其)</p> <p class="ql-block">青花莲池鸳鸯八棱梅瓶,高40.5厘米。出口到中亚的瓷器多采用阿拉伯图案,繁缛密实,满绘花纹不留空白。(土耳其)</p> <p class="ql-block">这件青花海水云龙纹盘口梅瓶高44.5厘米,构图飘逸疏朗,有着典型的中国画风。(土耳其)</p> <p class="ql-block">青花牡丹纹梅瓶一对,高42厘米,比至正瓶小了一号,但同样精美。成对的精品器件极难保存。(土耳其)</p> <p class="ql-block">青花牡丹麒麟山石纹大盘,口径达到了46.5厘米。但这还不是最大的盘。(土耳其)</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留白缠枝牡丹飞龙纹满绘菱口大盘,直径45厘米。这个盘别具一格,有两种工艺:中心是青花留白,边沿是白地留蓝,图案疏密有致。(土耳其)</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蓝地白花莲池纹反色花口大盘。(土耳其)</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蕉叶竹石单凤纹大盘。这种形制和图案的大盘也极为罕见。(土耳其)</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盘。这种变形橄榄树纹极富想象力。(土耳其)</p> <p class="ql-block">青花云肩飞龙纹四系扁壶。四个系缺损且口沿损坏。苏丹王舍不得丢弃,用紫铜包住瓶口,可见对它情有独钟。(土耳其)</p> <p class="ql-block">伊朗国家博物馆,藏有32件大型元青花器物,是世界第二大元青花收藏处。这里的藏品来自阿迪比尔陵清真寺,器型硕大,盘子直径基本都在40厘米以上,其中,元青花凤凰杂宝纹大盘的直径达到了57.3厘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元青花瓷盘,烧制的难度极大。</p> <p class="ql-block">伊朗国家博物馆中国瓷器陈列室里,满是大型的元青花器物。</p> <p class="ql-block">伊朗霍尔木兹。伊朗汉学奠基人、德黑兰大学考古系主任唐内希普教授指导学生研究元青花瓷器,这是研学汉文化的必修课程。从图上可以看出,这里的元青花器型硕大,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盖皇家红印玺的元青花缠枝牡丹飞凤纹梅瓶。阿迪比尔陵清真寺是伊朗王室圣地,萨菲王朝创立者萨菲长眠于此。国王阿拔斯一世捐来1162件中国陶瓷,包括32件大型元青花,盖有波斯文印玺。后来,伊朗国家博物馆接收了这32件元青花。</p> <p class="ql-block">这是波斯工匠在元青花瓷器上留下的八思巴文签字。</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牡丹狮子纹大罐。狮子是西域诸国特别喜爱的图案。(伊朗)</p> <p class="ql-block">青花凤凰瑞兽穿花纹四系扁壶,另一面是一对孔雀。它高36.3厘米,造型模仿牧民携带的皮质酒囊,适合在马背上使用。(伊朗)</p> <p class="ql-block">为了迎合阿拉伯繁缛的审美情趣,工匠又在白底蓝花基础上,推出青花留白。这种工艺非常繁杂,绘制更费工时,用钴料也多,产量很少,精品和大器更是稀有。</p><p class="ql-block">这件青花留白的反色莲纹飞凤穿花大碗,口径37.5厘米,有小脸盆大小,适合多人围坐共食,符合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伊朗)</p> <p class="ql-block">蓝底白花满莲纹菱口大碗,直径40.5厘米,高18.5厘米,是老皇宫最大的青花碗,有一口菜锅大小。(土耳其)</p> <p class="ql-block">最大的蓝地白花反色大盘,真正的王者。这件四凤穿花纹菱口大盘,口径57.5厘米,整体满绘,体现了阿拉伯贵族的审美情趣。(伊朗)</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蓝地白花“满池娇”菱口折沿大盘,高7.3厘米,口径39.8厘米,足径22.8厘米。莲池水禽图案叫“满池娇”,是装饰盘和碗最常见的题材。(伊朗)</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青花蓝地白花反色牡丹纹麒麟飞凤纹菱口大盘,口径46.1厘米,画得很满,漂亮。(北京故宫)</p> <p class="ql-block">这一件也是蓝地白花反色雪狮菱口大盘。极富西亚的审美风格。盘上有制作者的阿拉伯文签名,说明西亚人也参与了设计与制作。(埃斯肯纳齐藏品)</p> <p class="ql-block">青花“满池娇”莲池水禽纹折沿大盘,口径40.5厘米。(伊朗)</p> <p class="ql-block">龙纹和凤纹。王室专用的装饰图案,平民不可僭越。这件元青花“波涛云龙纹”折沿大盘,口径45.5厘米,很威严庄重的皇家气派。(伊朗)</p> <p class="ql-block">“凤凰穿花纹”青花折沿大盘,与上面的云龙纹盘正好是一对。凤凰的飞翔姿态栩栩如生。(伊朗)</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春字“鱼藻纹”菱口大盘。大嘴鳜鱼相貌凶猛,鱼翔浅底也很形象。(伊朗)</p> <p class="ql-block">大嘴鳜鱼背上的“春”字非常清晰。说明这批器物是中国工匠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宫博物院原来没有元青花,1950年后,故宫博物院从各地博物馆调拨,入藏14件元青花。国内元青花基本出自前代墓葬或窖藏,散落在各地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的元青花藏品也不多。</p> <p class="ql-block">这是北京故宫的镇院之宝,缠枝牡丹云龙纹五层大罐,高28厘米。腹部上为云龙纹,下为缠枝牡丹纹,少见。“鬼谷子下山”罐名气大,但工艺水平和保存现状远不如这只大罐。清末民初,大量古董从王府流出,古董商很挑剔,东西要真,而且要新,没有或少有使用痕迹才是上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嘉德2022年,以253万元拍出的元青花凤穿牡丹图五层大罐,高34.5厘米,瑞士玫茵堂旧藏,记录在《玫茵堂藏中国陶瓷》一书中。</p> <p class="ql-block">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高27.5厘米,口径20.4厘米,底径19厘米,颈部为花卉纹。包头市博物馆有一件相似藏品。</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鱼莲纹罐,高31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21.5厘米。很有江南水乡的生活情趣。(北京故宫)</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地留白海水龙纹八方梅瓶,出土于河北保定。(北京故宫和河北文物保护中心各藏一件)</p> <p class="ql-block">青花云肩飞龙纹梅瓶,三爪龙,皇家的专用器物。高41.6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14厘米。云肩,是服饰的一种图案。(北京故宫)</p> <p class="ql-block">青花莲池鸳鸯满池娇菱口盘。高7.3厘米,口径46.4厘米,足径29.8厘米。(北京故宫)</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云龙纹高足杯,高10厘米,口径11.5厘米,足径4.1厘米。该器撇口弧腹,下承竹节状高足,足内中空。(北京故宫)</p> <p class="ql-block">元代霁蓝釉描金云朵折枝花纹匜,河北保定出土(北京故宫)</p> <p class="ql-block">江西省高安市元青花博物馆,是世界上唯一用元青花命名的博物馆。该馆的元青花藏品数量位居世界第四,排位仅在土耳其老皇宫、伊朗国家博物馆和香港天民楼之后。</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最大元青花窖藏。1980年江西高安元代窖藏出土了239件不同窑口的瓷器,有19件元青花。窖藏的主人是伍兴辅,元朝皇帝的驸马都尉。</p> <p class="ql-block">出土元青花种类多,有牡丹如意纹带盖梅瓶2件,云龙纹带盖梅瓶4件,云龙纹荷叶盖罐2件,云龙纹高盖罐1件,蕉叶纹花觚1件,高足杯9件。</p> <p class="ql-block">六个青花梅瓶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标注,瓶身瓶盖配套。“礼“和”乐”为牡丹梅瓶(左),其余四只为龙纹梅瓶(右);龙纹梅瓶中,有三条龙头向前看,有一条龙回首后看。这组梅瓶通高都是47厘米,如此大套的梅瓶组合令人震撼。(高安)</p> <p class="ql-block">一对青花荷叶罐通高36厘米,也保存得极完好。(高安)</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兽耳盖罐通高46厘米,三爪龙,很气派,个头也不小。(高安)</p> <p class="ql-block">九只青花高脚酒杯,高9.5厘米,口径11厘米。其中八只杯底画花,一只杯底写字:“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厉害了!(高安)</p> <p class="ql-block">更可喜的是,此处还出土了几件极为珍贵的元代釉里红瓷器。</p> <p class="ql-block">釉里红也是元代陶瓷装饰史上重要发明。囿于工艺不成熟,传世的元代釉里红完整器少,历史价值、艺术价值都极高。这是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釉里红彩斑贴塑蟠螭龙纹高足转杯。通高12.6厘米。</p> <p class="ql-block">江西高安出土的元代釉里红线绘开光花鸟纹罐,高25.4厘米。当时,釉里红烧到如此水平,实属难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花釉里红”,又称“青花加紫”,是釉里红与青花瓷的奇妙结合。这件元青花釉里红花卉八棱玉壶春瓶,是首都博物馆藏品。尽管它身上红色不多,却红蓝交相辉映,有独到的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性质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要集青花和釉里红为一体,使两者都呈艳色,对烧成温度要求极高。当时的技术不成熟,成品率极低,故有“千窑一宝”之说。</p> <p class="ql-block">国宝,青花釉里红极品。1964年,河北保定出土一处元代窖藏。有一对青花釉里红开光镂雕花卉纹贴塑盖罐,高41.2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18.5厘米。它造型丰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绘、雕、镂、塑、贴、模印等技法,用了多种纹饰,有青花的清雅,又含釉里红的热烈,具有花团锦簇效果。它存世四件,两件由河北省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还有两件在英国。一件由古董商埃斯肯纳齐购得,另一件由大维德基金会收藏。</p> <p class="ql-block">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对青花拔白模印凸花的龙纹带盖梅瓶,也是特色珍品。它高51.5厘米,采用了浅浮雕工艺,立体感极强。六百多年前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河北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同样采用浅雕工艺的青花拔白模印凸花蕉叶瓜果飞凤纹菱口大盘,口径47.3厘米,用了两种装饰手法:中心是白地蓝花,周边是蓝地白花,还用了印花工艺,白色牡丹花纹饰凸起,别有风姿。(伊朗)</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拔白模印凸花缠枝花卉四凤纹大盘,口径44厘米。(香港徐展堂旧藏)</p> <p class="ql-block">霁蓝釉是一个元青花的特殊品种。</p><p class="ql-block">这件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高43.5厘米,最大腹径25.3厘米,塑貼工艺。1976年扬州市文物商店用18元从市民朱立恒处购得。蓝秞白花梅瓶存世仅三件,北京颐和园和巴黎吉美博物馆的比它小,且有损坏。扬州市博物馆为它专设了一间200多平米的展厅。</p> <p class="ql-block">霁蓝釉塑貼白麒麟飞凤菱口大盘。口径41.5厘米。这种元代蓝秞白花瓷盘传世仅三件,而这一件内容最丰富,颜色最纯正,口径大,是难得的孤品。(土耳其)</p> <p class="ql-block">伊朗国家博物馆藏的霁蓝釉塑貼白龙图案菱口大盘,口径有46厘米,是这类盘中口径最大的一件。(伊朗)</p> <p class="ql-block">霁蓝釉留白龙纹盘(大英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元代霁蓝釉塑貼白飞龙盘,口径16厘米。这种小盘只有北京故宫有收藏。(北京故宫)</p> <p class="ql-block">北地人爱牡丹纹,而南方人爱莲花纹。缠枝牡丹纹象征富贵美满,是元代官窑最常见的纹饰。缠枝牡丹纹大罐多为贵族享用,国内仅有四家博物馆有,都是镇馆的重器。这是上海博物馆的元青花牡丹纹罐,高27.5厘米,口径20.7厘米,底径18.6厘米,颈部为海水纹,很少见。</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博物馆藏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高28厘米,腹径32厘米,口沿也是海水纹,与上面上海博物院的大罐几乎一模一样。这可能是宫廷最标准的纹样吧?</p> <p class="ql-block">包头博物馆这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高28.1、口径20.5、腹径34.5、底径19.3厘米。1972年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征集。与北京故宫的大罐极其相似。</p> <p class="ql-block">云龙纹饰——皇家的标志。</p><p class="ql-block">龙纹器件是皇族用品。元代龙形极易识辩,五爪龙,四爪蟒,细颈飘发,伸爪弓背,张口吐舌,身形飘逸,形象凶猛。</p><p class="ql-block">1985年江苏句容房家坝,农民挖鱼池时发现窖藏,出土三件元青花瓷器,瓶口皆向下。这是两件青花龙纹梅瓶,高39.8厘米。</p> <p class="ql-block">一同出土的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龙三爪细身,龙头造型特别。通高31.5厘米,口径20.5厘米,底径18.6厘米,造型浑厚,形象端庄。罐盖呈荷叶状,顶纽缺失。</p> <p class="ql-block">青花赶珠云龙纹罐,高26厘米,口径22.2厘米,龙为四爪,等级很高。1966年江苏金坛元代窖藏出土,与句容出土的龙纹罐相似。镇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五爪龙,这是最高级别。此画笔触轻灵,一气呵成,非常有动感。河南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青花云龙纹盖盒,通高10厘米,2002年沧州南皮县出土,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收藏。</p> <p class="ql-block">龙纹”寿”字高足杯,河北兴县出土,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收藏。</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云龙纹碗(一对),高8.8厘米,口径18.2厘米。三爪龙,两只碗的图案略有不同。中国陶瓷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人物故事罐,认定的仅有八只,采用宋元话本题材,民族元素浓郁。此类瓶罐很少,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高,价格昂贵。“鬼谷子下山”罐就是典型。元青花在元代末才成熟,这种产品可能跨越到明代,引出人物瓷的断代问题。有观点认为,这些器物应为明初洪武年后的产品。</p> <p class="ql-block">青花“三顾茅庐”罐,高27.6厘米,由美国波士顿艺术馆收藏,它与“鬼谷子下山”罐、“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并称“元青花人物三绝”。</p> <p class="ql-block">这件“尉迟恭单骑救主”大罐,高30厘米,是国内博物馆中收藏的唯一人物故事罐。它在广西横县农机所出土,在杂物间沉睡七年后,才被文物普查人员发现,现藏于横县博物馆。美国也有一件同款,高27.8厘米。</p> <p class="ql-block">日本出光博物馆收藏的青花“昭君出塞”荷叶盖罐,高28.4厘米,是存世唯一带有完好盖子的元青花人物罐。</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图”罐,高27.7厘米,现藏于日本安宅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锦香亭”罐,高26.7厘米。原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收藏。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出4716万元人民币,落户于美国仙妮蕾德董事长的陈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除上述元青花人物罐外,在国外拍卖会上,还有一些传承有序的藏品出现。这件“四爱图”故事罐,参加澳门中信拍卖,拍出了2.54亿元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这是几件元青花人物梅瓶。“三顾茅庐”带盖梅瓶,元青花人物故事器物中的重器,由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p><p class="ql-block">带原装盖子的梅瓶,太珍罕了!</p> <p class="ql-block">青花人物“西厢记”人物故事梅瓶,英国阿尔伯特与维多利亚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道教全真七子梅瓶,与上图英国所藏梅瓶的装饰纹样一致,只是主图不同。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青花人物“蒙恬将军”玉壶春瓶,是存世唯一标有文字的元青花人物瓶,湖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它高29.5厘米,1956年湖南桃源出土,湖南省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明代大墓——地下的宝藏。明初的王侯常用元青花随葬。江苏,湖北和安徽曾先后发掘出10座藏有元青花的王公贵族墓葬,有精品也有普品。</p><p class="ql-block">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是元青花王者,中国瓷器三绝之一。它高44.1厘米,1950年于江宁县黔宁王沐英墓出土。沐英是朱元璋义子,明朝著名将领。</p> <p class="ql-block">背面。这个元青花梅瓶传承有序,所反映的题材正是汉儒学文化核心思想,国际市场估价已超过十亿元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这件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高41.9厘米。1959年从江宁县将军山黔宁王沐英之子、驸马沐晟墓中出土。父子都用元青花精品随葬,可见主人地位显赫。南京市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青花云龙纹梅瓶,五爪龙,高35.4厘米,2006年出土于湖北钟祥的朱元璋第二十三子郢靖王朱栋与郭夫人合葬墓。郭夫人是开国元勋营国威襄公郭英之女,丈夫死后殉情而亡。龙的形象十分凶猛,正是元代皇权的象征。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同时出土的还有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青花人物“四爱图”梅瓶。四个菱形主体开光,内绘“四爱图”:王羲之爱兰,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鹤。</p> <p class="ql-block">武汉市文物商店于1987年10月,用600元征集到一只“四爱瓶”。湖北省博物馆和武汉市博物馆所藏的两件“四爱图”梅瓶,在湖北省博物馆联展。隔江兄弟相会,是当时江城文物界一大盛事。</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一级甲等文物,造型规整,器型硕大,画风精美,烧制发色成熟。高47.5厘米,口径15.6厘米,1973年出土于安徽蚌埠曹山明朝东欧王汤和墓。它出土于明代开国元勋墓中,品相完好,有明确墓葬纪年,又未流传于世,标准器中极其罕见。奇怪的是,此墓被盗掘后,它竟然被遗弃。现由蚌埠市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牡丹铺首耳盖罐,盖带兽纽。1980年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凤凰墩陶升夫妇墓出土。淮安市楚州区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外龙纹内菊花纹印花高足碗,高10.8厘米,口径13厘米。明东胜侯汪祖兴墓1940年出土。</p> <p class="ql-block">香港“葛氏天民楼”是中国官窑瓷器最大的私人收藏。半个世纪来,葛氏父子两代悉心打理博物馆,只藏不卖。他们有超前的眼光,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收藏元青花,主要藏品来源于香港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会上前辈收藏家的旧藏。这是葛师科先生和他的藏品。</p> <p class="ql-block">天民楼有大量陶瓷精品,最大直径达49厘米以上,仅元青花就达27件之多,仅次于土耳其老皇宫和伊朗国家博物馆。这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是葛士翘1985年以100万在伦敦苏富比拍得。这种带盖的梅瓶极为罕见,如今的价值无法估量。</p> <p class="ql-block">”天民楼”收藏的三件玉壶春瓶。这里的陶瓷藏品全部都有明确的传世记载。</p> <p class="ql-block">这是天民楼的藏品,元代蓝地白花反色花卉八宝纹大盘。</p> <p class="ql-block">香港天民楼藏品,元青花花果竹石纹大盘。蕉叶纹也是常见的纹饰之一。</p> <p class="ql-block">徐展堂先生(1941—2010),香港著名商人,全国政协委员,港事顾问,世界五大收藏家中唯一中国人。20年来,他斥巨资从苏富比、克里斯蒂等大拍卖行购买文物,又委托专家在英、美、日等国搜寻,积累文物4000多件。1991年,他建立香港徐氏艺术馆,展出藏品2000多件。</p> <p class="ql-block">1988年,他参观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见到大批中国珍贵文物被胡乱堆放,无资金整理,他当即斥资125万英镑,建立“徐展堂中国艺术馆”,展出600件珍品。他又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多家博物馆中捐物捐款,建立徐展堂中国艺术馆,弘扬中华文化。</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缠枝牡丹孔雀纹梅瓶,高45厘米。估价1800万元。(香港徐展堂“在望山庄”旧藏)</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蕉叶竹石狮子纹大盘。(香港徐展堂旧藏)</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回头龙纹玉壶春瓶,发色浓艳。2019年中鸿信徐展堂先生旧藏拍卖专场。</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高士图玉壶春瓶,高26厘米,北京拍卖会(徐展堂旧藏)</p> <p class="ql-block">千姿百态的器形。</p><p class="ql-block">几个青花罐。元青花云肩缠枝牡丹纹兽耳罐(修补),天津市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牡丹凤穿花卉纹兽耳罐,高38.5厘米,口径14.2厘米,足径17 .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青花开光”岁寒三友”八棱罐,高39.7厘米,罕见。辽宁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凤穿花纹执壶,高23.5厘米,口径4.7厘米,足径7.3厘米,腹径13厘米。(北京故宫)</p> <p class="ql-block">这件青花折枝牡丹纹执壶高26.5厘米,腹径18.3厘米,富含南方的柔美,又有赏心悦目的动感。1998年安徽太湖县牛镇阮氏墓出土,太湖县文管所藏。</p> <p class="ql-block">河北保定出土的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棱执壶,通高23.6厘米,线条刚劲流畅。纹样除了颈部的蕉叶纹外,其余是西亚的传统纹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p> <p class="ql-block">玉壶春瓶是常见的器形。这件青花莲池纹玉壶春瓶是湖北省博物馆的藏品。</p> <p class="ql-block">还有这件双狮戏球纹八棱玉壶春瓶,高32.5厘米,侈口细颈,上瘦下鼓,圈足微侈。有八层图案,主题纹饰为双狮舞球,还有蕉叶纹、变形莲瓣纹、杂宝纹、卷草纹和钱纹。多层构图和多棱角,是元青花特点。(河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凤穿花纹玉壶春瓶,这是极为典型的凤凰图案(国家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几个青花盘。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双鱼纹折口大盘,口径45厘米。1956年湖南桃源出土。</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博物馆近来又展出一件元青花双鲤大盘,非常漂亮。该盘是从澧县征集而来,第一次在观众前露脸。</p> <p class="ql-block">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青花莲花纹花口盘,口径16.2厘米,荷花沿口非常特别。1977年于安徽安庆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花莲池杂宝纹莲瓣形盘,口径29.6厘米,上绘“八宝”图案:有火焰、火珠、双角、银锭、犀角、法螺、双钱、珊瑚,在中原地区少见。上海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现在,有两百多件有记录可循的元青花瓷器流散在世界各地。其中,英国大英博物馆有14件元青花,英国其他的博物馆也有收藏。</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藏的青花缠枝花卉飞凤云肩纹带盖梅瓶,高44.5厘米,云肩图案来自伊斯兰服装,缠枝牡丹是中国纹样,底座莲叶来自印度宗教。</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藏的青花孔雀纹罐,高30.2厘米,四面有四只孔雀,姿态各异,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牡丹纹龙耳罐,大英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缠枝菊花纹玉壶春瓶,高30.2厘米,这种图案是丝绸织物的纹饰。大英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青花莲池水禽纹罐,高30.5厘米,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青花开光花鸟水禽六棱瓶,高45.5厘米,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的藏品同一工艺,只是图案稍有不同。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莲花鸳鸯纹高脚碗,高17.8厘米,口径18厘米,形状很西亚化。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藏的元青花鱼藻盘,与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大嘴鳜鱼春字盘很相似。</p> <p class="ql-block">元青瓜果山石麒麟纹折口大盘,是笔者最喜爱的藏品之一,大英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缠枝花卉纹菱口大盘,口径48..5厘米。大英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蓝底百花反色如意花卉纹盘,口径46厘米,图案极富立体感。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日本。公私博物馆至少有37件元青花。这件青花孔雀牡丹四系扁壶,高38.9厘米,日本东京松岗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云肩双龙戏珠纹四系方扁壶,高40.8厘米,日本东京千代区出光美术馆藏品。</p> <p class="ql-block">青花莲池鱼藻纹罐,高28.2厘米,日本大阪市立东洋美术馆藏。</p> <p class="ql-block">青花莲池鸳鸯纹大碗,高13.9厘米,口径达到了29.7厘米,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牡丹卷草纹盘。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双凤杂宝纹菱口盘,日本东京松岗美术馆藏。</p> <p class="ql-block">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也藏有14件元青花。这是青花云肩水波莲花纹玉壶春瓶,高26.5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元青花藏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青花鱼藻纹折沿大盘,口径45.7厘米,由布隆伯格1951年捐给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除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外,美国其他博物馆也有元青花藏品。这件青花云肩龙纹罐,高37.2厘米,为美国波士顿艺术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孔雀牡丹纹盘,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这是荷兰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麒麟纹折沿大盘。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藏有中国元代青花瓷器。</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鱼藻纹大盘,俄罗斯冬宫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世界各地都有元青花拍卖。这是东京中央2018春拍的元青花模印人物盘,为瑞士玫茵堂旧藏。</p> <p class="ql-block">东京中央2018春拍,元青花海水缠枝花卉纹折沿菱口大盘,直径46厘米。估价1700万日元。</p> <p class="ql-block">香港佳士得春拍,元青花拔白蕉叶竹石花卉纹凸花菱口大盘,口径48厘米,拍出了2988万港元的高价。</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元代青花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多种文明融合的见证。元青花中的精品良多,囿于篇幅只能择要介绍。本文中的图片资料全部来自网络。如有桀错,请不吝指正。(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