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二)转山转水转佛塔

孤鸿影

<h1><b>  西藏之旅是亲水之旅,是亲近阳光之旅,更是了解藏传佛教的文化之旅。我们在短短的几天行程中到了在藏传佛教中享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大昭寺,到了拉萨乃至西藏的标志布达拉宫,到了日喀则格最大的寺庙扎什伦布寺……还有幸看到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大昭寺</b></h1><h1><b> 大昭寺是我们进藏后到的第一个景点。</b><b>6月18日早上,我们往大昭寺沿途看到藏民从四面八方向大昭寺聚集,及到门前,香雾缭绕,无数的朝圣者在门外磕长头,场面令人震撼。导游说,你们不要以为他们是对着大门对着墙壁磕头,他们是对寺庙里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带来的12岁佛祖等身金相磕头呢!</b></h1><h1><b> </b></h1> <h1></h1><h1><b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2010年我去甘南,路上经常看到磕长头的藏民,他们从甘南川北一步一叩首,直到拉萨,将自己所有的积蓄供奉给大昭寺,给金佛度一层金或是给寺庙添加酥油,其虔诚令人敬佩。其中有的人未到达拉萨就病死在朝圣途中,其他朝圣的人就会把死者的一颗牙齿带到大昭寺镶在“牙柱”上。</b></h1><h1><b> 现在无论是火车进藏还是汽车在路上基本看不到一步一叩来拉萨的朝圣者,由于交通的发达,他们可能也是搭交通过来,在大昭寺门外磕长头,据说他们一生要磕10万个长头,才叫做功德圆满。</b></h1><h1><br></h1> <h1><b>   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是藏王松赞干布1300多年前建造的,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称,不仅是因为布达拉宫,更是因为有大昭寺。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土蕃时期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其中无数檀香木支柱的大殿极尽奢华。</b></h1> <h1><b>  大昭寺主要看点是佛祖12岁等身金像,这张照片来自网络,因为寺内严禁拍照。</b></h1> <h1><b>  金顶。</b></h1> <h1><b>  大昭寺有300多个经筒。</b></h1> <h1><b>  酥油灯都是来朝圣的信众供奉的。</b></h1> <h1><b>  藏传佛教认为莲花象征着最终的目标,即修成正果。</b></h1> <h1><b>  僧人们在做沙画。在甘南我总是把寺庙的僧人叫喇嘛,实际上导游说喇嘛是比较高等级的僧侣,一般的只是僧侣。</b></h1> <h1><b>  大昭寺内价值连城各有故事的壁画很多,但是禁止拍照。下图是释加牟尼殿外圈可以拍照的地方拍到的壁画。</b></h1> <h1><b><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span></b><b><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转经是信仰藏传佛教的人向神明祈求保佑的一种活动,</span></b><b><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西藏到处都可以见到转山转水转佛塔的信众。</span></b><b><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他们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所以绕着拉萨城转;</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他们认为冈仁波齐是神山,于是绕着冈仁波齐转;</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他们认为玛旁雍错是圣水之母,就绕着玛旁雍错转……</span></b></h1> <h1><b>  2010年8月11日我在夏河拉卜楞寺看到的藏民转经。</b></h1> <h1><b>  围绕在大昭寺外1000多米长的八廓街是拉萨著名的三大转经道(大转、中转、小传)之一,距今也是1300多年的历史,是随着大昭寺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拉萨,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有三条: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导游带我们转了。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我们参观了大昭寺后也转了一圈。最大的一圈是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藏传佛教教民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转经,表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像的朝拜。</b></h1> <h1>  <b>  在大昭寺外八廓街上转经的信众。</b><br></h1> <h1><b>  在八廓街磕长头的朝圣者。</b></h1> <h1><b>  大昭寺外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曾经与布达拉宫共为统治中心。</b></h1><h1><b> 陈列馆所在的藏式传统大院名为“冲赛康扎康”,是三层藏式楼房院落,位于古城拉萨八廓街北街,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朝政府曾在这里成立首座驻藏大臣衙门,供驻藏大臣办公和居住。由于驻藏大臣可以从大院南楼的窗户近距离欣赏八廓街的繁华景象,因此这里被称为“冲赛康”,意为“可以看到集市的房子”。</b></h1> <h1><b>  玛吉阿米是八廓街上一座很显眼的藏族风味餐厅。</b><b>玛吉阿米,藏语中即“未嫁娘”,</b><b>这个名字出自六世达赖喇叭仓央嘉措的情诗,相传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幽会的地方,正是玛吉阿米所在的那个土黄色小楼。</b></h1><h1><b>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b></h1><h1><b>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b></h1><h1><b> 那一世转山啊转水转佛塔,</b></h1><h1><b> 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b></h1><h1><b>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个奇迹,是个错误,他仅仅在世23年却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诗歌,像极了纳兰容若。这些诗经过翻译的润色、后人的添枝加叶成为经典。他曾有“</b><b>住进布达拉宫,</b><b>我是雪域最大的王。</b><b>流浪在拉萨街头,</b><b>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的得意,但</b><b>始终纠结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最后被康熙赶出布达拉宫,不知所终。他凄美的传奇的短暂的一生证明:世间没有两全法,不负如来就负卿!仓央嘉措在达赖身份被废进京面圣的途中想明白了吗?</b></h1><h3><b><br></b></h3><h1><b> </b></h1> <h1><b>  布达拉宫</b></h1><h1><b> 18日中午我们来到布达拉宫。来之前我对西藏的全部认识就是布达拉宫、拉萨、珠穆朗玛峰。实际也是这样,布达拉宫就是拉萨的标志更是西藏的标志。</b></h1><h1><b><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眼前这座建在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高119米的巨大建筑是</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span></b><b>是藏传佛教的圣地,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朝圣者心中的圣殿,是旅游者一生的梦想。</b></h1><h1><b> </b></h1> <h1><b>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于公元7世纪(631年)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当时修建的宫殿有999间,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后因雷击和战乱遭严重破坏。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被毁于战火,1645年布达拉宫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1988—1994年再次大规模修缮。</span></b></h1> <h1><b>  打卡是必须的。导游说我们来西藏大多数人是“一生一次,一次一生”。</b></h1> <h1><b>  人民币50元面值背面是布达拉宫。</b></h1> <h1><b>  蓝天白云衬托下,绿树花草环绕着的布达拉宫格外壮丽。</b></h1> <h1><b>  在高原爬几百个台阶是很要气力的。</b></h1> <h3>  </h3> <h1><b>  在高高的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是拉萨最高的建筑群,海拔3750米。</b></h1> <h1><b>  转经筒。</b></h1> <h1><b>  转经。</b></h1> <h1><b>  朝圣的信徒。</b></h1> <h1><b>  年轻的僧侣。</b></h1> <h1><b>  6月24日我们从日喀则返回拉萨又到布达拉宫来看夜景。</b></h1> <h1><b>  借助于布宫对面公园地面很小的积水,我的同伴拍的布宫倒影。</b></h1> <h1><b>  扎什伦布寺</b></h1><h1><b> </b><b>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是我们行程的最后一站,它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总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海拔高度3950米米,超过布达拉宫,它与青海的塔尔寺(我去过两次)、甘肃的拉卜楞寺(我2010年去过)并称格鲁派三大寺庙。扎什伦布寺建于明代1447年,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后被追认为一世达赖喇嘛的根敦珠巴取名并主持兴建,四世班禅主持并加以扩建后,这里就成了历代班禅的“驻锡地”。</b></h1> <h1><br></h1> <h1><b>  扎什伦布寺全景,从左到右建筑分别为:<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寺内主要建筑强巴佛殿、第十世班禅大师灵塔祀殿、第四世班禅大师灵塔祀殿、班禅东陵扎什南捷殿(是五世至九世班禅大师合葬灵塔殿)、措钦大殿(大雄宝殿)等。</span></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1><b>  强巴佛殿。</b></h1> <h3>第十世班禅殿</h3> <h3>  第四世班禅殿</h3> <h1><b>&nbsp; &nbsp; &nbsp; 高处建筑是班禅东陵扎什南捷殿(是五世至九世班禅大师合葬灵塔殿),低处的金顶是措钦大殿(大雄宝殿)。</b></h1> <h1><b>  万字符(藏语称作“雍仲”符号)是雍仲本波佛教的吉祥标志。在藏区,雍仲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表示吉祥如意、抵挡邪恶、驱逐病魔、免除天灾……雍仲符号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的反映,而且是传统吉祥观念的艺术体现,已经深深地烙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迹,人们以此表达着对幸福、平安和吉祥的憧憬与追求。</b></h1> <h1><b>  这种树只有在扎什伦布寺才有,导游说没有相应汉语说法,发音zhua xin,因为藏民用它的枝条做灯芯,所以就叫它“灯芯树”。</b></h1> <h1><b>  转经的信众。</b></h1> <h1><b>  来朝圣的藏民。</b></h1> <h1><b>  洗头的老人。</b></h1> <h1><b>  估计你猜不到她是干什么的。我也不想说。</b></h1> <h1><b>  扎什伦布寺内的僧侣。</b></h1> <h1><b>  扎什伦布寺随拍。</b></h1> <h1><b>  缘,妙不可言。我们在西藏游最后一个景点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偶遇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的车队从寺内出来,他身着僧衣坐在副驾驶位置从敞开的车窗向近在咫尺的我们微笑招手,一如我们在寺内看到的他的照片。</b></h1><h1><b> 右一为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