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青甘——青海甘肃包车自游行(上)

阿贵

<h3>2019年6月25日,“长长久久”群一行8人,从三明北乘坐Z128次厦门至兰州的绿皮火车,第三次踏上西去的列车。</h3> <h3>卧铺车厢</h3> <h3>6月26日11:30,列车经过25小时13分的运行,正点到达兰州火车站,12:32我们就在站内直接转车,下午3点多到达西宁。下榻宾馆后,我们就在西宁市区游览“东关清真大寺”,路上遇到一位热心的先生为我们带路和介绍相关情况,给我们带来了温馨。</h3><h3> 西宁城东区是西宁回族人的聚集地,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文化规定,女人蒙头,男人蓄胡,西宁街头随处可见蒙头的女人和蓄胡的男人。伊斯兰《可兰经》明确规定穆斯林不吃猪肉。</h3> <h3>东关清真大寺具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座融塔、墙、殿为一体的伊斯兰建筑,是青海省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与西北地区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h3> <h3>回族讲解员在讲解伊斯兰文化</h3> <h3>热情的回族姑娘带着我们穿街走巷</h3> <h3>手抓羊肉</h3> <h3>牦牛骨</h3> <h3>  今年去青海、甘肃旅游,是通过网上“丝路河西游”游记,联系的张掖河西行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经过比较和多次的探讨,决定尝试青海、甘肃环线6日包车自助游。我们一行8人,“长长久久”群6人,南平郑成功研究会张水源会长妻妹2人。包车费每人2800元,含车费、住宿费、景区门票、旅游意外险和3个早餐,60岁以上优惠退260元。</h3><h3> 主要景点有:西宁塔尔寺、拉脊山、青海湖、茶卡盐湖、翡翠湖、丹霞地貌、阳关、莫高窟、鸣沙山(日落)、月牙泉、嘉峪关关城、七彩丹霞、祁连山草原、门源万亩油菜花、大板山。</h3><h3><br></h3> <h3>这是我们这次青海甘肃6日环游的包车,9坐,航空座椅。开车师傅马云海,是个80后,热情善谈,青海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汽车是他自己买的,跟旅行社挂钩,在西宁有一个这类车的车队。马师傅说,包车自助游现在青海占据了半壁江山,主要是年轻人出游,他还是第一次接待退休的人。包车也可以直接找他,价格会便宜些。</h3> <h3>6月27日,行程:西宁—塔尔寺—拉脊山—青海湖。早上8时,天下着中雨,最低温度9℃,大家脚套防雨鞋套,身穿冲锋衣,但感觉还是很冷,南平气温好像是37℃。西宁市区到塔尔寺27.3公里,到了塔尔寺外围,还要坐区间车,区间车两边是敞开的,一路上冷风飕飕。</h3><h3>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该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是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全国及东南亚亦享有盛名,特别是塔尔寺艺术三绝:酥油花,堆绣,壁画。塔尔寺各殿内是禁止拍照的。</h3> <h3>塔尔寺全景图</h3> <h3>塔尔寺如来八塔,建于1776年,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八座塔从东到西依次是:莲聚塔、菩提塔、四谛塔、神变塔、降凡塔、息诤塔、胜利塔、涅槃塔。</h3> <h3>塔尔寺酥油花是一种用酥油塑形象物的特殊技艺,制作时僧人都要不断的手浸泡在刺骨的雪水中,让手指保持冰凉。酥油花的素材是各种佛像、人物、花卉、树木、飞禽、走兽以及宗教故事、人间天上生活及神话故事为主。(网络图片)</h3> <h3>堆绣是塔尔寺艺人们创造的藏族艺术品类之一,属于唐卡的一种。它以佛经故事为主要题材,将各种绸缎建成所需的形状,塞以羊毛或棉花之类的填充物使其鼓起,宛若浮雕,立体感十足。(网络图片)</h3> <h3>塔尔寺壁画属喇嘛教宗教画系,具有浓郁的印藏风味。壁画颜料采用石质矿物,色泽鲜艳经久不变。壁画内容广泛,多取材于佛经故事、神话故事、姻缘故事、释迦牟尼生平故事、宗喀巴佛院的业绩以及各种佛像、神像、阴间地狱画面、生死轮回和高僧大德的形象等。整幅画面构思巧妙,布置恰当,色调和谐,精巧细腻,层次分明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网络图片)</h3> <h3>天公虽然不作美,但不减游人游览的热情。</h3> <h3>金顶</h3> <h3>虔诚的信徒五体投地地顶礼膜拜</h3> <h3>游览完塔尔寺,中午在附近小镇上吃了牛肉面就去青海湖。拉脊山是我们此行要翻过的第一座高海拔山,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山名是藏语的音译,翻译成汉语是“鹰飞不过去的地方”。但是,这个山上有很多尕拉鸡栖息,所以民间就把它称做“拉鸡山”了,除夏季外,山坡常常白雪覆盖。拉鸡山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多种生态类型相间。既有高山草甸,又有高山湿地,还有高山灌木和山腰乔木,山下农田生态,山上出产著名的冬虫夏草。</h3> <h3>天空下着雨,拉脊山一片白茫茫,什么也看不见,只能下车匆匆忙忙拍个照,留个纪念。70后黄小妹在林大姐的督促下,急忙在路边店购买冲锋衣,以御寒冷。</h3> <h3>从塔尔寺到了青海湖的二郎剑景区(门票90元),雨已经停了,天空偶尔泄出一线阳关,青海湖的湖水、天空,远处的山都是一片灰蒙蒙的,“水天一色”。马师傅说,今年青海的雨水也偏多了些,天晴时的青海湖浩瀚飘渺,波澜壮阔。你们下一次来,我带你们从牧区下到湖边,每人只要10元,最美的景在路上!</h3><h3> 青海湖古称“西海”,距离西宁市区150多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最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3196米,湖岸线长360公里,面积4583平方公里。景点有鸟岛、二郎剑、仙女湾、金沙湾、沙岛。二郎剑是青海湖的核心景区,现已经建成了以观鸟台、观鹿园、观海桥、观海亭为组合的观赏区,以码头广场、“吉祥四瑞”雕塑为组合的休闲区,以水上摩托、自驾游艇为活动内容的水上娱乐区。它的前身是我国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始建于1964年,1984年光荣退役,在服役的20年间,共完成试爆了3600多枚鱼雷,为我国海军的建设和装备的改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h3><h3><br></h3> <h3>在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写着“青海湖”的碑有好几块,每块碑前都有秩序地排着长龙,游人们拍照留念,“到此一游”!</h3> <h3>远处的楼房就是我国海军鱼雷发射基地大楼,现在是海军鱼雷博物馆。</h3> <h3>这是我们此行经过的第二座高海拔山橡皮山,海拔3817米,在青海湖去茶卡盐湖之间。</h3> <h3>6月28日,行程:茶卡盐湖—翡翠湖。因为天气原因,昨日我们在青海湖见不到日落,也无缘今晨中国最美的日出——青海湖日出了。无奈之下只得于傍晚6点多住到220公里外的茶卡镇,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h3><h3>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旅行者称之为“天空之镜”。从茶卡镇到茶卡盐湖不到半个小时的车程。“茶卡”是藏语(有的说是蒙语),意即盐池,盐湖总面积105平方千米,湖面海拔3100米。该盐湖为天然结晶盐,晶大质纯,盐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盐,初步探明储量达4亿4千万吨以上。茶卡盐湖,放眼望去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景区以盐为主题,道路上,湖里面都是白色的盐体,这些白色半透明的晶体,有的直接铺洒在道路上,做成盐体路面,有的做成形态各异的白色雕塑。景区还有小火车,从起点老礼堂到湖心终点,全程3.8公里。</h3> <h3>一行人在茶卡盐湖大门口巨大的“茶卡大青盐”塔楼下合影</h3> <h3>盐体路面</h3> <h3>盐体雕塑</h3> <h3>天空很低,湖平若镜,云朵触手可及,湖面在白色盐晶体之上,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天空之镜,亦梦亦幻,如同童话世界一般。许多人不惧寒冷,光脚站在盐水里,摆出各种姿势,留下在茶卡盐湖的影像。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茶卡盐湖不是说来就能来。</h3> <h3>年纪大了,光不了丫,下不了水,站在盐体路面上,领略下“天空之镜”!</h3> <h3>在早期的茶卡盐湖开发中,小火车在盐湖铁轨上行驶,用来运输盐和采盐工人进出盐湖,后茶卡盐湖使用大型采盐船采盐后,盐湖铁轨和小火车一起退出盐湖工业历史舞台。如今在茶卡盐湖旅游中,乘坐小火车进入盐湖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旅游体验项目,乘坐小火车进入湖内,可以眺望美丽的湖景,特别是对于体力不支,走到盐湖深处的人群来说是值得的。盐湖深处游景色最美,是拍“天空之镜”效果最好的地方。然而,我觉得景区小火车运营方式有待改进。小火车全程3.8公里,单程票价50元,往返联票90元,价格不菲。可一坐上去,只能从起点坐到终点,中途下车要想再上车,就要再买票了。在我们武夷山,进了景区,坐景区区间车,那是随上随下,不要再买票的。</h3> <h3>小火车湖心终点站</h3> <h3>和崔氏姐妹俩在小火车上合影</h3> <h3>林大哥利用在小火车上的时间翻看美拍效果</h3> <h3>茶卡盐湖的大青盐还在源源不断地用卡车运出</h3> <h3>翡翠湖,原本是青海大柴旦化工厂盐矿的采矿区,海拔3148米,面积240平方公里,湖泊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是多年采矿留下的坑洞积水而成的湖泊群。盐湖由卤化物(水)和矿物质(结晶物)组成,因含钾镁锂等金属元素和卤化物,盐床或淡青、翠绿或深蓝交替,与湖里盐花辉映调色成碧绿焕彩的翡翠田园,当地人称翡翠湖。目前,翡翠湖尚处在开发阶段,不要门票。</h3> <h3>6月29日,行程:丹霞地貌—阳光。今天的行程从昨晚住地青海大柴旦前往甘肃敦煌,有600多公里,是此行路途最远的一天,并要经过柴达木盆地的无人区。柴达木盆地东西长约8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平均海拔2600~3000米,属于标准的高原型盆地,四周分别是举世闻名的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阿尔金山脉。</h3><h3> 穿越300多公里的无人区和无人居住区,感受一份宁静,一份沧桑,感受大西北的辽阔与空旷,欣赏这大气磅礴的荒凉之美。大柴旦100余公里后,在那遥远的地平线上,若隐若现的天幕中出现一些奇形怪状、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由土和沙形成的山林群,这就是著名的“雅丹”自然雕塑群。“雅丹”本是维吾尔语“风化土堆群”的意思,柴达木盆地的雅丹林是中国分布面积最大的雅丹地貌区。此种地貌为世界所罕见,仅在新疆罗布泊和柴达木盆地分布。她的原始神秘,她的千姿百态,她的粗旷荒蛮让人恍惚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又仿佛面对一个远古的梦幻....</h3><h3> 翻越此行第三座也是最后一座高海拔山当金山就到甘肃境内。当金山垭口海拔3800米,是青海、甘肃和新疆三省(区)的交界处。当金山层峦叠嶂,山势陡峻,植被稀疏,沟谷纵横,弯道特别多,先爬坡后是长下坡,一上一下60多公里。<br></h3><h3><br></h3> <h3>雅丹地貌</h3> <h3>欲与天公试比高</h3> <h3>最美公路</h3> <h3>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h3><h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h3><h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h3><h3>唐代诗人王维《渭城曲》:</h3><h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h3><h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h3><h3> 我们对甘肃玉门关和阳关的认知,最初源于这两首唐诗。这两首唐诗千百年来被人们咏唱不绝,广为传颂,蜚声古今中外。真可谓“关以诗名,诗以关名”。</h3><h3> 玉门关和阳关,都是西汉武帝开辟河西之后建立的雄关要隘,为河西走廊西端的大门。自西汉以来,许多朝代都把这里作为军事重镇派兵把守。多少将士,曾在这里戍守,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多少商贾、僧侣、使臣、游人在这里验证过关;又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对两关写下了不朽的诗章。然而……</h3><h3> 出行前,旅游公司说玉门关只剩了一个土墩,很少有人去,建议我们去离敦煌市75公里的阳关故址。</h3> <h3>阳关,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这里残存部分房屋、农田、渠道等遗址,当大风过后,这些遗址清晰可见,引人瞩目。</h3> <h3>阳关</h3> <h3>张骞骑马出阳关塑像</h3> <h3>唐代诗人王维塑像</h3> <h3>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依靠这座墩墩山,远近百里尽收眼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