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经过三天的长途路程,我们进入甘肃省平凉市了。上海市民对全国的地名多少晓得一点,杨浦区有条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叫做平凉路。但是,平凉在甘肃,我也是刚刚晓得来。</h3><h3>平凉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平凉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和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而且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h3><h3>进入平凉,我们先去崆峒山游玩。</h3> <h3>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自1994年以来,崆峒山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旅游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中国十大道教文化旅游胜地”和“中国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等等桂冠。</h3> <h3>游客服务中心离开山门有好几公里来,先上环保车,再换乘索道,单程交通费50元。索道非常特别,三节揽车一起走的,每一节可乘15位,与一般的索道一节间隔一节,每节坐4~8人完全不一样的。碰巧了,我乘坐在第三节揽车,仅有10位游客,相当宽舒,因此,抓住机会,大拍特拍,拍出了航拍的味道。</h3> <h3>一会儿到了山腰,开始徒步了。不少道馆在修缮,一位尼姑在筹款,可以微信功德的。</h3> <h3>5A级崆峒山风景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古迹众多。不巧的是天气太好,烈日当头,我们午时进入园区的,安排了3个半小时,因为炎热,杠不住啦,两个钟头就回撤了,下山的车费25元一位。</h3> <h3>我拍到一个与长白山天池形状相似的照片后,也赶忙下山来。</h3><h3>深切体会到,游山玩水的季节和时段尤为重要呀!碰到落雨天,真咯死蟹一只来。</h3> <h3>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平凉,我们住在市区。查阅地图,附近有座清真寺,我马上独自去参观并拍摄了。与土耳其的清真寺不同,这是西洋式的。平凉清真北大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北寺巷。是陇东地区影响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是中国伊斯兰教陕西学派的名寺之一。</h3> <h3>请教了寺内的工作人员,说是可以拍照并且随意参观,我就放开手脚,逐楼参观,专注拍摄了。建筑物真有特色,在夕阳斜射下,如同西式的宫殿,金碧辉煌。</h3> <h3>平凉清真北大寺于1917年以前由坊民禹共、马进昌等人倡议负责修建,以后又进行了几次扩建,原寺大殿12间,卷棚9间,附设建筑有讲经堂、沐浴室、宣礼台、南北厢房和碑林等,共同组成了雄伟严整的建筑群落。 许多著名阿訇如苏太平、兰秀斋、王善明、安秀吉等曾到平凉清真北大寺任教长。据相关资料显示,平凉清真北大寺有坊民250户,共1800人。</h3><h3>这个规模按比例来算,超过人民大会堂了。</h3> <h3>清真寺1958年被关闭,1972年被拆除。1986年7月重建,1989年秋建成。原来是这样的啊!</h3> <h3>离开了清真寺,就打的赶往柳湖公园。</h3><h3>柳湖公园是陇东的自然山水园林,它以“柳中湖,湖中柳”形成独特的景观。清乾隆时(1736—1795),辟“百泉书院”,后改为“高山书院”,增建石桥牌坊和南北学舍。同治十年(1871年)毁于兵燹,十二年陕甘总督左宗棠修复,更名“柳湖书院”。因此,左宗棠功绩巨大。</h3> <h3>赶到柳湖公园,太阳快要落山,正是拍摄光影的极佳时刻,机会难得呀!</h3> <h3>天色已晚,我就依照的士师傅的推荐,去”小蒙铜锅”吃火锅了。平凉是回族自治州,牛肥羊壮,68元一米(一个铝合金大圈),价廉物美,味道好极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