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 海 》

然 趣

<h3>  我写这篇《赶海》的文章,需要向您介绍一下,什么叫赶海。 赶海旳意思是指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 几千年来,人们依据潮汐变化规律,按阴历总结出赶海时间表儿。现代科枝更方便,只要上网查,就能查出那一天是大潮。这大潮是指海水在退潮的时候,水面儿退得很远。这样,就更利于人们在沙滩或浅水区域拣拾海产品。一般来讲,逢五,逢十的阴历日子是大潮。</h3> <h3>  我们这次赶海活动,主要得益于老战友王克成的张罗组织。王克成当兵比我们晚,在独一团干过,在北京海军总部也工作过。他按军队团级干部转业,后来,到秦皇岛市工商局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后来任市工商局工会主席。前几年,他退休了。他退休后,特意买了离山海关很近的房。他买房主要是为了玩儿,在这儿,可以出海打渔、钓鱼、赶海。他买辆摩托车,又置办了各种渔俱。我到他家仓库一看,整个一整间房,货架上全是渔俱。</h3><h3> 前些日子,他给我打电话说:如果北京来客人,可以带大家来赶海。这不,刘纯、刘清江、张燕华和老张来秦皇岛了。我打电话给克成,他说,待看一下退潮时间表。他查了表以后来电话说,大哥咱们定星期五吧,星期五退大潮。</h3> <h3>  我们约好时间,早晨五点在白鹭岛门口儿集合。这样,早晨四点就起床,我们准时五点汇合在白鹭岛。汽车绕到白鹭岛后面,一片大海呈现在我们面前。圆圆的,红色的太阳从云层中露出了红脸儿,云彩被染成红霞。我想起了《沙家滨》戏词儿:朝霞映在大海面儿上,我们的战士们活跃在海上。</h3><h3> 我原来以为,赶海是在沙滩上挖海货。没想到,这儿赶海跟山东不一样,这儿赶海是人一定要汤入海入中,走着,走着,海水己经齐腰深。一个海浪打过来,我们的上身衣服也湿透了。</h3><h3> 我想起一九七二年,我当兵在山东莱阳。因我脸上长了一个包儿,不断流水儿,一个月也好不了。参谋长跟我说:你去威海市四O四医院住院,那儿可以洗温泉。我在四O四住院,就在海边儿,经常可以赶海。早晨五点钟,我们带上脸盆儿来到海边沙滩上,护士们教我们挖海蛤蜊、小螃蟹,海蚌子。我学会了在沙滩上拣海鲜。退潮以后的沙滩上,如果发现一个小沙包,中间还有眼儿,顺着眼儿向下挖,保准儿有海货。我们挖呀挖,没有一会儿功夫,就挖了一盆儿。这时候,只见病号们给起“航空母舰"的某护士,从盆儿里拿出海蛤蜊,包开皮儿,用海水一涮,吸溜一声儿,就吃到了嘴里。那边儿那个叫“麻杆"的廋护士,吃海蚌子,也一样生吃。我现在回忆起近五十年往事儿,我都佩服那些女兵的铁胃,同时也留恋那年代洁净的海。</h3> <h3>  我们在克成的带领下,趟着海水,艰难地向前推进。</h3> <h3>  张燕华和先生不方便下水,站在岸边儿,我们回头向他们挥手。</h3> <h3>  王克成像一个熟练的老渔民,他身着一身儿橡胶皮衣,手上有专门挖海底蛤蜊的工具。这工具是他自己制做的,一个长长的木把柄,头儿上用钢网焊结成一个漏空小斗儿,长方形,约五十公分长,三十公分宽,一面儿是空斗壮,前面在口儿部位靠底部是钢齿儿。王克成推着这钢漏斗儿在海底铲着走,走几步,他把钢漏斗儿提岀海面儿,倒入他准备好的浮网。我们在浮网内挑选,挑出蛤蜊,放入网兜儿,其他小石子儿倒入海中。</h3> <h3>  肖燕和刘纯托着收获的蛤蜊欣赏。</h3> <h3>  张燕华俩口儿拣好看的贝壳。</h3> <h3>  这是早晨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谭大蕾一家仨口儿。说来也巧,早晨四点半,一切收拾妥当,乘电梯下楼。这时,这个叫大蕾的姑娘主动向肖燕问好,她向肖燕打听到什么地方能赶海。肖燕善良并好心眼儿,她说:我们就是去赶海。大蕾说:能带我们一块儿去吗?肖燕说:上车吧。这样,她们一家仨口儿上了我们的汽车,一块儿去赶海。大蕾在长春司法局工作,女儿小学毕业升初中,为了奖励女儿,带母亲和女儿来秦皇岛玩儿。</h3> <h3>  在后期阶段,大家在海水里太冷,只有王克成一个人带着工具向深处走去。这可是个力气活儿,等到八点多钟,王克成浑身冒着大汗,拖着网兜儿回到岸上。他自己一点儿也没留,全都送给了我们。整整四大盆儿,少说也得有六十斤。</h3><h3> 张燕平和老张又到市场买了一些别的海鲜产品,老张操显厨艺,弄了一大桌子菜。我们说,吃海鲜必须喝点儿酒,那就喝黄酒吧。我们举杯,欢庆在北京四十度高温时,我们有幸在山海关避暑。我们庆祝今天赶海的伟大成就。我们感谢老战友王克成的热情组织接待和辛苦的劳动。</h3> <h3>  刘纯、刘清江、张燕华、老张四个人,是星期二到秦皇岛的。我开车带着他们参观了开埠地文化产业园,玻璃博物馆,燕山大学等地方。</h3> <h3>  晚上,我和肖燕请客。在这楼顶上,点些海鲜,再喝些黄酒,怎么那么爽!正在吃饭过程中,有北京朋友来电话,人家问秦皇岛热不热。刘纯说:一点儿也不热,现在有点冷,海风嗖嗖,想穿毛衣。</h3> <h3>  这就是由赶海,引来的诸多小故事。到秦皇岛来避署,还真得多穿些衣服,晚上睡觉也不能开窗迎着风。这里昼夜温差大,晚上很冷。刘清江不小心,感冒了,我也着冷了。看来,真不能大意。</h3><h3><br></h3><h3>王立和 (笔名:然趣)</h3><h3> 欢迎您在百度找然趣新浪博客,目前有四十万人在网上阅读。</h3><h3> 您也可以在美篇软件上,找《然趣美篇文章》,目前有近二十万人在网上阅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