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美术家协会联合漳平市农民画院、漆画院开展第十二期“百镇千村”文艺服务活动

严密新

<h3>  2019年6月27日,漳平市美术家协会联合漳平市农民画院、漆画院组织第十二期“百镇千村”文艺服务活动,小分队赴双洋镇东洋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写生采风活动,瞻仰宁洋革命烈士纪念碑,接受红色教育,同时向当地群众发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基础知识”宣传单。<br></h3> <h3>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接受红色教育</h3> <h3>参观宁洋革命烈士纪念亭</h3> <h3>扫黑除恶宣传</h3> <h3>发放扫黑除恶宣传单</h3> <h3>写生中</h3> <h3>作品欣赏</h3> <h3>李光河国画作品1.《古镇风情》</h3> <h3>2.《麟山塔下香满园》</h3> <h3>刘文英碳笔画作品1.《江边的小楼》</h3> <h3>2.《东洋小景》</h3> <h3>严密新钢笔线描作品1.《清香》</h3> <h3>2.《雨后荷塘淡兰香》</h3> <h3>3.《祥荷》</h3> <h3>陈长杰国画作品1.《青云桥》</h3> <h3>2.巜午后荷塘》</h3> <h3>郑德奎国画作品1.《宁洋溪边旧屋》</h3> <h3>2.《夏荷》</h3> <h3>王秀珍钢笔线描作品:《荷趣》</h3> <h3>吴兴乐国画作品1.《清韵》</h3> <h3>2.《宁洋古韵》</h3> <h3>蓝艳萍油画作品:《廊桥上的风景》</h3> <h3>蓝艳萍铅笔速写作品:《河边的古厝》</h3> <h3>吴培才国画作品1.《化龙桥风光》</h3> <h3>2.《麟山塔下风光秀》</h3> <h3>吴雪妹油画作品:《荷花》</h3> <h3>林妹国画作品:《清韵》</h3> <h3>赖秀兰钢笔线描作品:《六月荷花别样红》</h3> <h3>乐志康油画作品:《东洋西照》</h3> <h3> 依山傍水古韵城——漳平市双洋镇东洋村<br></h3> <h3>  从漳平市区驱车前往双洋,沿路伴着宁洋溪,两岸青山密林,呼吸天然氧吧。一出山口,扑入眼帘的是两个景观:近的是古廊桥,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化龙桥;远的是山顶上的古塔,是建于明代的麟山塔。而在古桥与古塔之间,就是宁洋古县城的浓缩版——东洋古村。<br></h3> <h3>  东洋北面的麟山上耸立着一座白皑皑的古塔,名“圆觉塔”,也称“麟山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是当前最完整的古建筑遗物。塔高七层,呈八角形,砖木结构。塔内设扶梯可循级登至塔顶,登塔顶可纵览双洋全景,这种明代的砖构佛塔闽西仅此一座。</h3> <h3>  双洋是原宁洋县城所在地。宁洋县存县389年。宁洋溪两岸山水奇特,风景秀丽,为旅游胜境。徐霞客曾两次乘舟游览考察,并在《徐霞客游记》中作了记述。2003年双洋镇被评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东洋村是双洋镇的一行政村,古村落保存完好,历经数百年历史熔铸,处处闪耀着民族文化的光彩,既有风景秀丽的田园风光,更留有诸多名胜古迹及古建民居。 东洋村群山环抱,村子周边是宽阔平坦的良田,一直绵延至山脚下。东洋村保存有几十处富有价值的古民居,形成古建筑群,包括民居、祠堂、寺庙、古井、店铺、古巷道等,古建筑上的木刻、泥塑、石雕、彩绘、人物、花鸟、山水等栩栩如生,工艺精湛,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br></h3> <h3> 双洋有四座古廊屋桥,是古县城的历史遗韵。东洋村水尾的化龙桥是其中最古老的,建于清乾隆年间,横跨宁洋溪。桥顶上覆盖屋瓦,可遮阳避雨,桥上设栏杆、屏椅,既方便行人通行,又可供人歇息,更是夏日乘凉的好去处。桥墩来水方向呈舟形,洪水来时可分开水流及木头等杂物,不至正面遭撞击。古人在此修桥名“化龙”,有“鱼跃龙门”之意。<br></h3> <h3>成德堂</h3> <h3>景德堂<br></h3> <h3>聚德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