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渠首 • 丹江口水库

山路如歌

<h3>(一)南水北调中线渠首</h3><h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是丹江口水库,渠首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丹阳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渠首"。</h3> <h3>在河道的适宜地点建造的由几个建筑物共同组成的水利枢纽,称之为取水枢纽或着叫引水枢纽。因其位于引水渠道之首,所以又称为渠首或渠首工程。</h3> <h3>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一一南阳丹阳</h3> <h3>航拍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网上下载)</h3> <h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约1432公里,调水量一期工程完成后年均为95亿立方米,是世界上最为宏伟的引水工程之一。</h3> <h3>渠首位于淅川县九重镇丹阳村,进水闸修建于1969年,以"远景南水北调,近期引丹灌溉"为蓝图规划设计,有5孔函洞式大型水闸,每孔宽6米,高6.7米,底板高程140米,坝顶高162米,有"天下第一闸"之美誉。</h3> <h3>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渠首人民,为了让沿线人民喝上放心水,南阳市还倾全市之力,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绿色南阳,打造秀美山川,先后关停了100多家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h3> <h3>2013年年底,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完工,丹江水如一条巨龙,蜿蜒北去,直达京津,给沿线群众送去甘甜纯净的饮用水,也送去南阳人民的一腔深情。</h3> <h3>(二)丹江大观苑 • 丹江口水库</h3><h3>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分布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水域横跨鄂、豫两省。丹江口水库 ,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有"亚洲天池"之美誉,是汉江的天然水位调节器、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h3> <h3>去丹江口水库的路上小了一阵小雨</h3> <h3>丹江大观苑风景区,立足亚洲第一库的天然资源,借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巨大的影响力,景点突出"药文化、水文化、楚文化、佛文化、商文化"五大文化特色,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和谐统一,努力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文化旅游、水上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名胜景区,吸引着海内外大批游客慕名而来,现已成为中原旅游业跃起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河南省旅游业的一张珍贵名片"。</h3> <h3>凤凰岛</h3> <h3>楼内景观</h3> <h3>沿江文化长廊,集长、美、秀、丰为一身,令人目不暇接。该廊全长5公里,尊称"丹江第一廊"。沿江文化长廊综合了各种廊式建筑为一体,有游廊、曲廊、回廊古代长廊、近代长廊、现代长廊和生态长廊等,蜿蜒于丹江河岸。把如画的景区、景点串联一线,为旖旎的风光镶上画框,使山水之间层次更为分明,古朴自然。沿长廊漫步,穿花透树,芳香四溢,沁人心脾,尚画吟诗,惬意尽生。</h3> <h3>刘秀手</h3><h3>廊边是“刘秀手”和“王莽脚”。它们可是有的来历的。南阳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发迹地,有“南都”、“帝乡”之称。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不断追杀当时被民间称为“真龙天子”的刘秀。当时,刘秀势力弱小,因此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于是在南阳到处都流传着王莽撵刘秀的各种故事。据说,在王莽的穷追不舍下,刘秀率军出西安,越秦岭,经武关,到淅川。来到这里,刘秀面对滔滔江水无舟可乘,于是弃马攀崖,用力攀爬时留下了这只手印。</h3> <h3>王莽脚<br></h3><h3>待王莽追来时,不见刘秀踪迹,气急败坏,捶胸顿足,此地便有了这只深深的脚印,留下了“王莽脚”。</h3> <h3>范蠡阁</h3><h3>这里的范蠡阁,讲诉着一代商圣的风范:范蠡在楚国位居宰相后,急流勇退,弃官从商,成就一代儒商,富可敌国,他积善贫苦、乐善好施,其在商业上的创见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h3> <h3>范蠡阁</h3> <h3>西施</h3> <h3>雷锋塔</h3> <h3>世纪龙(网上下载)</h3> <h3>因时间紧,只能远望一下。</h3> <h3>(三)船游丹江口水库</h3> <h3>走过凤凰桥就到码头乘游船畅游丹江口水库。凤凰桥是玻璃桥,这桥上往下看心惊肉跳 ,就赶快抬起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