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报纸

一叶舟

<h3>17年前的《什邡报》记者杨伟,在“八一”建军节前写了一个专题报道,即《越南硝烟中走来的什邡人》。报道中走访了四位参战人员,倾听了他们的战斗经历,了解了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发表在2002年7月30日的《什邡报》上。因这张报上有我,我便收藏了报纸,现整理成美篇,纯粹是为了回忆和纪念。</h3> <h3><b>宁治军男45岁(2002年),中国银行什邡市支行任出纳。</b></h3><h3>宁治军1976年12月在阿坝州黑水县入伍,服役于149师447团一连。和宁治军见面,是在中行的营业厅里,听说要采访打过仗的老兵,宁治军在家里就写好了一分回忆。(经过修改)</h3><h3><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敌穿插迂回</h5><h3></h3> <h3>1979年初,中越交恶,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士兵不允许书信、电话与外界联系。部队抓紧苦练射击、投弹、班排连进攻、防御战术。出征前连要求每个士兵都把暂时不用的个人物品打包,放进库房,每个士兵写好遗书放入包裹里。包裹外面拴上一个布条,写上自己的家庭地址和收件人姓名。你如平安归来就自行毁掉遗书,你如光荣了 ,就邮寄给你的家人,算作遗物了。人人表决心,写血书,奋勇争先上前线,渴望为国作战,杀敌立功。</h3><h3><br></h3><h3>2月15日,149师奉命赴云南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归昆明军区前指指挥。我团为师的先行团于2月21日下午越过红河,进入越境曼瓜地区待命。2月24日晚团首长在龙金接受任务,25日7点25分上级命令我团,在师进攻正面的右翼,沿龙江、班佛、格盖苗、甘荷毛一线迂回穿插至新寨北侧垭口,切断公路,断敌退路,阻敌增援,配合大部队歼敌316A师沙巴地区。<br></h3><h3><br></h3><h3>团接受任务后在团长王庆才,政委杜会友的率领下,于2月25日晨从龙金出发,向敌穿插迂回。龙金距新寨北侧垭口小路全长约55公里,均为羊肠小道,山势险峻,荆棘缠绕,气候多变,蚊虫叮咬。龙金至落水洞、格盖苗至新寨北山垭口路段,驮炮牲口勉强可以通行,落水洞至格盖苗路段,牲口必须卸下东西靠战士上拉下推才能通过,其中有些地段还须抢修后才能勉强通过,真的是举步维艰。</h3><h3><br></h3><h3>3月1日我连紧跟三营部队向前开进,接近新寨北侧垭口时,部队遭敌炮击,入伍不久的新兵,听见炮弹爆炸声,心里发慌,拔腿就跑,急的吴兴元连长大喊:“快卧倒,快卧倒”。下午13点左右,敌又沿着羊肠小道炮击,一发炮弹落在连部附近,连长吴兴元及通讯员宁治军,司号员曾继春,营部配属报话员不幸负伤。15点50分三营退出战斗,我连接受作战命令,指导员让全体士兵丢弃行囊,进入阵地,投入战斗。</h3> <h3>进攻方向直指公路,右侧是个山谷,形成V形垭口。战士们就地卧倒,云雾散去,敌先我开火,顿时枪声大作。机枪手樊武光为掩护1、2排进攻,对敌猛烈射击,吸引了越军火力,不幸中弹牺牲。三班战士卓呷,沉着果断六发子弹消灭六个敌人。炊事班的战士也不示弱,在火箭筒的配合下,打掉一个敌观察所。二排六班冲到距敌阵地60米处,遭到敌强大火力压制,进攻受阻。班长程申旺、副班长郑珣帮相继跃身而起,利用地形,互相掩护,边打边冲,击毙敌三人,炸毁机枪一挺。排长李宣继率领二排乘胜冲击,抢占了有利地形,进行防御。</h3><h3><br></h3><h3>3月2日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才发现,我连所处地形相当危险,全在敌火力范围之内,代理连长杜有廷下令回撤,战友们抓紧时间构筑工事,挖猫儿洞,与敌对峙。这时,连队已两天两夜断水断粮,加上气候多变,又饥又渴 ,当有战友拿出带血的压缩饼干分享时,大家传来传去舍不得吃,那场景令人感动记忆至今。</h3><h3></h3><h3>为改变从正面仰攻的不利态势,团于2日晨令2营6连沿甘荷毛东侧山脊迂回到敌山垭口东侧制高点,居高临下,协同正面部队攻歼垭口之敌。6连于9时30分开始行动,但因山陡林密,插不上去,又遭敌炮火拦阻,被迫于15时折回。在6连行动的同时,8连一个排向左上方迂回亦未成功。这样,我团力避仰攻的企图未能实现。</h3><h3></h3><h3>当天晚上,指导员雷世元召集副连长、各排长、司务长开了连支委会。传达了上级作战意图,要求党员干部再这紧要关头,要起模范带头作用,灵活指挥,英勇战斗,坚决完成战斗任务。</h3><h3><br></h3><h3>3月3日,一营奉命向新寨北侧垭口发起进攻,二连为尖刀连,一连助攻,三连为预备队,采取偷袭不成转强攻的战术,不惜代价一定要拿下垭口。&nbsp;凌晨两点,二连开秘密接敌,突然枪声大作,二连被越军拦腰切断,两侧山头的越军向垭口小路上的二连倾泻了大量弹药。早有准备的越军从两侧高地向垭口中行进的二连实施了伏击。一连迅速从二连左侧投入战斗。代理连长杜有廷率领二排攀峭壁向左侧防守之敌攻击,六班长程申旺在攻击时,身负重伤,仍向前爬了二十多米,不幸胸部再次中弹光荣牺牲。11班长张智辉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用火箭弹摧毁敌两个火力点,然后背起烈士的报话机,不停的给营炮兵指示目标,不幸中弹光荣牺牲。八班长周进忠,身先士卒,英勇无畏,那危险就往那冲,轻伤不下火线,在和敌人的战斗中身负四处重伤,牺牲时手上还紧紧握着两枚手榴弹。三排夺下第一道战壕后,敌人疯狂反扑。</h3><h3><br></h3><h3><br></h3> <h3>天开始放亮,越军为了抢回丢失的阵地立即组织反冲击,子弹似雨点洒向山脊一线,炮弹在四处炸响,成群的越军在火力的掩护下向高地冲来,九班长韩瑞光首先腹部中弹负伤,因伤重不久牺牲,九班副班长机枪手谷德方也不幸中弹牺牲。战斗进入到白热化,战士们都杀红了眼,表示人在阵地在,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战斗到底。战士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打退了敌人多次疯狂反扑,最终夺下了垭口,保住了阵地,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战后被昆明军区授予一等功臣连的光荣称号。</h3><h3><br></h3><h3><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昆明军区授予的一等功臣连锦旗</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最后:</h3><h3>向我连在黄连山垭口战斗中光荣牺牲的二十八位烈士致敬!</h3><h3>为祖国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永垂不朽!</h3> <h5>张正华(左一)和战友们胸戴红花在坦克旁留影</h5><h3></h3> <h3><b>张正华38岁,现两路口镇党务办主任、武装部长。</b></h3><h3><br></h3><h3>1982年11月,18岁的张正华应征入伍,在云南某坦克服役。1985年2月时任排长的张正华随作战部队进入麻栗坡平寨。他们部队的任务是配合某步兵师防御。让他印象最深的战斗场面是7月12日那次。早晨部队接到命令,攻打小青山。此高地被称为“八十年代的上甘岭”。在这之前还没有经过真正战斗的张正华和许多战友的心情一样,即兴奋又紧张。他们早早擦亮炮弹在坦克里待命。凌晨时分空中亮起进攻的三发信号弹,张正华和战友发动坦克向敌阵地猛冲,原来寂静的山林此刻刀光剑影,张正华和战友们向敌人发出一发发怒吼的炮弹,坦克势不可挡的冲向敌阵。天空中火箭弹、85炮弹、高射机枪子弹像流星飞来否去,嗖、嗖、嗖在头上呼啸而过,火力交叉成一条线,那场面过去只有在电影里看的到。张正华从坦克嘹望孔看到许多战友在进攻中壮烈牺牲,但他们前赴后继仍像猛虎下山扑向敌阵。经过二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最终拿下了小青山。后转入防守一月有余。</h3><h3>1997年张正华正连职转业回家乡,转业时就暗暗要求自己,到地方要好好工作,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要对得起牺牲的战友们。转业被安置在云西镇政府当组织干事,后任镇党务办主任、武装部副部长。</h3><h3><br></h3><h3><br></h3><h3><br></h3> <h5><b style=""><u style="">美篇发出后才知道张正华战友因病已去世了,战友一路走好!</u></b></h5> <h3><b>曾令安男38岁,现隐丰水泥厂做临工</b></h3><h3><br></h3><h3>走进隐丰镇忠元村曾令安的家,明显感觉他现在过的不如意。当记者说明来访目的时,曾令安的脸上顿时有了朝气,因为那段难忘岁月是他永远的光荣。</h3><h3>刚满20岁曾令安就和战友们一起上了前线,他是35303部队炮4师5团的一个炮兵侦察兵。1984年4月26日在老山的那场总攻战,让他第一次看到了战斗的激烈场面。想到平时训练的知识要用到战场上了,曾令安和其他几位战友心情不免有些紧张,但随着攻击发起,已来不及想得太多。曾令安的主要任务是测算敌阵方位,以便给炮兵提供准确的发射座标,同时还要防止我军炮兵阵地被敌发现。他和战友们在枪林弹雨的阵地上穿梭着,不断用测量仪计算着敌方炮兵阵地的方位,用无线电向我军炮兵提供准确的数据。当时敌我双方的炮弹、子弹相互对射,爆炸声不绝于耳,把天都映红了半边,在我军炮兵部队强大的火力掩护下,步兵以摧枯拉朽之势讯速夺取敌阵。阵地攻下后,由攻转守。由于我方阵地被敌破坏,战士们吃的是发黄的蔬菜,变馊的猪肉,这段时间过的非常艰苦。战斗总结时曾令安荣立三等功。</h3><h3>曾令安说:他记得最深的是贵州藉连长在守卫1175.4高地时,带领全连战士英勇作战,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不幸身中数弹,光荣牺牲。后来听说他妻子在他牺牲前两天,生下了他的儿子,父子俩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想到令人鼻子发酸。</h3><h3>1986年曾令安退伍回家乡,在社办企业(肉联厂)做临时工,后来厂破产了,又在隐丰水泥厂做出料工,收入一直不稳定,家里的2.7亩责任田只能解决吃饭问题,当时全家年收入不超过3000元,再加上父亲有病,小孩要读书,经济上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但曾令安对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他说,只要有了条件还是要努力改变目前的状况,因为能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他还特意让记者拍了一张戴军功章的照片。</h3> <h3><b>洪传万男38岁,现在隐丰镇自营鸭场。</b></h3><h3><br></h3><h3>第一次见到洪传万的人都会被他风风火火的性格所感染。听说要他回忆打仗的情景,他从柜子里翻出两个笔记本和军功章。笔记本前言保家卫国的豪言壮语,日记记载了他当兵岁月的点点滴滴。</h3><h3>1982年10月31日入伍,1984年1月上前线。记忆最深的是7月28日那次老山、者阴山战役。当时他在35303部队炮4师三营指挥所当通讯传令兵。凌晨5点部队接到进入战斗准备命令,5点56分部队开始跑火准备,只见跑弹嗖嗖的向敌阵地打去,炮声隆隆,地动山摇,数不清的炮弹在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洪传万说这是他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壮观的场面。天亮时看见130加农炮的炮管都打变形了,原来青翠的草木已被炮火薰的焦黄。在后来的防御战中,几天几夜断粮断水,每个士兵的嘴唇起泡,吃压缩干粮都难以吞下。受伤的战友在阵地上缺医少药,疼痛难当。</h3><h3>1985年11月,洪传万挂着三等功的军功章退伍了,工作上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经商的经验。1997年他借款办起了自营鸭场,经过5年的经营,鸭场已有六、七千只鸭子,形成种、孵、抱一条龙管理。虽然在经营中遇到许多困难,有几次瀕临倒闭,但洪传万凭着打仗时的那股拼劲和韧劲硬是熬过来,他说:想想当年的“猫儿洞”的生活,现在的困难不值一提。</h3><h3><br></h3> <h3>这是2002年7月30日刊登的报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