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烟厂的变迁</font></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宣群部 吴春鸿</font></h5> <p> 每到周末,我便习惯性地回到离单位20多公里之外的老家--“中国雪茄之乡”什邡。小城虽小,但却拥有亚洲最大的雪茄烟生产基地,由川渝集团什邡分公司生产的“长城”雪茄更是被誉为世界三大名牌雪茄之一。这些荣誉,对于一个两代烟厂职工子女、从小在烟厂长大的我来说,是十分骄傲而自豪的。</p><p> 时光回到40多年前。那时,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烟厂,到处还贴有大字报,上班铃声用手摇通知,厂门是木制的,很小,仅有一个小车宽,整个厂里仅有几百人。生产出来的烟草运输工具是架子板车,而且是由人肩上背着粗壮结实的绳子拉着板车走。后来引进马车,也是由人驾着马车走。70年代的某天,听邻居们兴奋地说厂里有了第一辆四轮车,当时,几乎整条街的人都涌到厂门口去看稀奇。而今天,厂里拥有了几百辆各种车型的现代代化运输车队,回家途中常常看到满载货物的车队驶出厂外。<br></p> <h5><font color="#9b9b9b">80年代中期的卷烟车间(图片来源于网络)</font></h5> 从我记事起,我就一直喜欢和隔壁邻居的小朋友们在厂生活区玩耍,每周四晚上,早早地扛上长条板凳,风雨无阻地看坝坝电影,《铁道游击队》《苦菜花》等经典电影至今记忆犹新。后来,又时兴看电视,当时厂里买了几台电视,分放在几处,一吃完晚饭,就拿上小板凳去占有利位子。记得有一年电视上演香港明星朱虹主演的恐怖片《画皮》,看完还沉浸在恐怖之中,紧紧拉着妈妈的手,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家。当时不仅是物质匮乏、生活条件简陋,工厂设备也很简陋,虽有一部分机械化设备,但大多数还是依靠手工制作。 <h5><font color="#9b9b9b">位于什邡师古镇的烟叶种植基地(拍摄于2019年5月)</font></h5> <p> 我老妈所在的车间是手工卷烟的最后一道工序车间,即手工将制作好的裸烟贴上晶莹剔透金纸般漂亮的标签,工人们俗称“腰花”,贴上“腰花”的雪茄烟再装盒就全部完工。听老妈讲,烟厂成立之初叫益川工业社,成立于1918年,我外婆是第一批员工,在这工作了40年。70年代,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当时什邡大部分农村有这样的政策,种植烟草的农户,按会抽烟的确定每户自己留存烟叶数,于是,什邡烟草种植户不分男女,都抽上了叶子烟。至今,在什邡这座小城,还会时不时透过深深的小巷,看见坐在门前的小凳上,抽着卷烟的老婆婆,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p> 我上小学时,有一天老妈回家兴奋地讲,她们制作的特制雪茄烟,是要运到北京去的,是专门为毛主席、贺龙、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产的。作为一名无产阶级工人,老妈是骄傲和自豪的,直到老妈退休,老妈一直都是一名熟练的手工雪茄烟制作工。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厂里派员工赴英国工厂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90年代末,成功地完成对原中江、光明烟厂的资产重组;再到2003年,顺利实现并入川渝中烟工业公司四川烟草工业有限公司,工人达上千人。从益川工业社,再到如今的川渝集团什邡分公司,几经蜕变,如今的烟厂已变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充满浓郁现代化气息的烟草制作企业。<br></p> <h5><font color="#9b9b9b">工人正在流水线上操作(拍摄于2019年4月)</font></h5> 在历史的洪流下,川渝集团什邡分公司80余年的发展,充分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强国。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国际工业大环境的不断探索及前进,我们还将朝着高科技与现代化完美结合的智能工厂发展,也许不久的将来,在工业高度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普及的今天,或许有机器人来帮助我们,我坚信,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浪潮,智能工厂将会加入崭新的智能化,烟厂将会越来越先进,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h5><font color="#9b9b9b">现代化的厂房和设备(拍摄于2019年4月)</font></h5> 这也是我,一个烟厂职工后代为烟厂、为祖国献上的最深沉的祝福和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