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总统府位于南京玄武区长江路292号,是中国近代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是南京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占地面积五万余平方米,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时期的建筑遗存,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清代被辟为江宁织造署、两江总督署等,康熙、乾隆皇帝南巡均以此为行宫。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在此基础上扩建为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以后又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h3><h3> 1948年,蒋介石政府将原两江总督署的辕门改建为欧式门楼,上书《总统府》三个大字。目前已建成为中国近代历史博物馆,总面积达九万多平方米,分三个区,中区(中轴线)主要是国民政府总统府以及所属的机构;西区是孙中山临时大总统时期的办公室、秘书处和西花园;东区主要是行政院旧址以及东花园。</h3><h3>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100多年历史里,这里曾经多次成为中国一系列政治军事或重大事件的相关之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h3><h3> 2019年5月21日我与老伴一起游览总统府时,由于时间很紧,只从中轴线一路北上,看了中区总统府及国民政府所属机构,以及部分清代历史展览,便原路返回,东西区根本没时间去看。</h3> <h3>总统府是人们来南京的必游之地,尽管门前人山人海,拍照留念是必须的。</h3> <h3>选个人少的时候很难,一但占领位置就得抓紧拍照。</h3> <h3>没几分钟又一批游客过来了,抓不住机会就得等很长时间。</h3> <h3>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占领南京,把红旗插上了总统府的门楼,这个情景我边照边想着在哪个角度照最好?但随着游客一拨拨到来我放弃这个想法,只要能照上总统府三个字就行了。感谢那位给我们拍照的女士。</h3> <h3> 进入总统府参观,持军人证件和70岁以上老人是免票的。在总统府前厅往北望去,一个门比一个门小,一眼望不到头,给我感觉是要过许多许多的门。印象中这是一排一排平房,通过中间走廊一直走到最后面那座三层楼。</h3> <h3>在一排东房内,有清朝两江总督署的史料展览,进去简要看了看。</h3> <h3>在一处西房内简要看了总统府史料展览。</h3> <h3>重点看了1936年建成启用的总统办公楼。这是一座三层小楼,二楼是总统办公处。蒋介石在二楼119房间办公,副总统李宗仁在对面118号办公。</h3> <h3>蒋介石的办公室有里外间,据介绍里间可休息與洗。办公室靠窗户处有一个巨大的办公桌,摆着电话文具文书等。台历仍翻在1949年4月23日,那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把红旗插上总统府门楼的日子,也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的日子。</h3> <h3>在这间小会客室里,蒋介石会见过许多中外名人,也密谋过如何消灭共产党,以及最后如何阻止解放军过江实现划江而治,但都失败了。</h3> <h3>在这间大会客厅里,老蒋曾给他的将领下死命令打败共军,但在英勇的人民军队面前,他的军队一败再败,连他也不得不逃离南京。为什么?因为他们不代表人民的利益,人民不满意,不拥护,不高兴!</h3> <h3>从总统府出来西行不远,路边有一块标示牌,标示上有南京博物总馆所辖若干展舘,其中《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博物馆》、《渡江战役胜利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是我最想参观的地方。梅园舘涉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国共合作,渡江战役舘可以了解我军当年如何作战,江宁织造舘涉及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可惜没时间,留下的只有遗憾。</h3> <h3> 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的中山陵及附属纪念建筑群,是带领中国人民推翻2000多年封建帝制,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一1925)的陵寝,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也是南京的一处地标性建筑。1926年春动工修建,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h3><h3> 整个建筑群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依山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所有的建筑以蓝白色为基调,让整个陵区更显庄严肃穆。</h3> <h3>进入陵区首先看到的是刻有中山先生手迹的"博爱坊"。</h3> <h3>游客纷纷在“博爱坊"前拍照留念。</h3> <h3>沿着林荫大道继续北行即可看到陵门。</h3> <h3>在刻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陵门前拍照留念是必须的。</h3> <h3>自拍的照片效果不理想,游客互相帮助拍照效果更好些。</h3> <h3>沿着台阶继续向上,即将到达纪念碑亭。</h3> <h3>终于爬到碑亭了!</h3> <h3>碑亭里耸立的巨大石碑上,撰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於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h3> <h3>在这里拍张照片作为对中山先生的追忆。</h3> <h3>沿着392级人台階继续向上攀爬,很快就能到达纪念堂。</h3> <h3>喘喘气,竭竭脚。</h3> <h3>要是腿脚不好,爬上来还是不容易的,现在证明我们还是可以的。</h3> <h3>来个合影鼓励鼓励,继续加油向上爬!</h3> <h3>再坚持一会儿就要到了!</h3> <h3>不简单啊,老伴不顾腿疼终于爬上来了!</h3> <h3>从上向下看好象山並不很高,其实还是挺高的,只是因为缓缓向上,爬一段还可以走几步平地而已。</h3> <h3>进入祭堂,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雕像耸立在盆栽绿植环绕的中央。他神态平静,似乎注视着成千上万前来拜谒他的后人,仿佛对今天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创造的伟大复兴早在他的预料之中。</h3> <h3><br></h3><h3><br></h3><h3>中山先生倡导的民主、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和”自由、平等、博爱"以及"天下为公"等思想,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不忘初心,努力踐行;孙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教导,一直在中国共产党我中华之遗志,努力把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创造更加辉煌业绩,告慰先辈英灵!</h3> <h3> 2019年5月22日,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h3><h3> 南京大屠杀是指1931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2月5日沦陷以后,在华中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 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六周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残暴杀害。</h3><h3> 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调查。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确认判定,日军集体大规模屠杀28案,屠杀人数19万余人;零散屠杀案858案,死亡人数15万余人;总计死亡人数达34万多,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h3><h3>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袍纪念馆,举行首次遇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史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h3> <h3>在纪念館一面墙上,雕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舘》。</h3> <h3>进入展舘,迎面是巨大的《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牌。</h3> <h3>关于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览的前言。</h3> <h3>在一块巨石上雕刻着《遇难者、遭难者300000》。</h3> <h3>日本侵略军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地理位置图。</h3> <h3>2014年12月13曰,习主席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h3> <h3>在南京大屠杀血雨腥风的苦难日子里,同胞相互守望,一些国际友人也冒险相助,中国人民会永远记在心上。</h3> <h3>在纪念舘外高耸的和平纪念碑和雕塑。</h3> <h3>我们今天和平安宁幸福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千百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h3> <h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国家贫弱,任人宰割。我们要知耻而后奋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各族人民,把国家建富裕,把军队建强大,让一切敌人不敢再对我轻举妄动。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