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漫游辽宁篇(中)——沈阳故宫、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北陵公园

北风吹

<h3>■ 5月21日</h3><h3> 早晨在汉庭酒店吃早餐,每人18元,饭后步行去沈阳故宫博物院。故宫正门对着沈阳故宫博物馆,系办公地方,不对外开放。</h3> <h3>  博物馆两侧有钟楼和鼓楼。故宫东西两端分别是“文德坊”和“武功坊”。</h3> <h3>故宫东前方有广场,周边是巨幅浮雕,描写满族生产生活、拓土开疆的场景。</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u><font color="#ff8a00">□ 沈 阳 故 宫 </font></u></h1><h3>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的格局和面貌。</h3> <h3>由大清门进入故宫正院,迎面是崇政殿,俗称“金銮殿”。</h3> <h3>大清门建于清太宗年间,是故宫的正门。</h3> <h3>崇政殿建于清太宗年间,是理政、接见外国使臣之处。清迁都北京后,皇帝东巡亦会在此举行盛典。</h3> <h3>殿外琉璃彩绘,尊贵非凡。</h3> <h3>殿内雕梁画柱,奢华无比。</h3> <h3>  正院东侧是东七间楼,内有《清前历史陈列》,有后金建国、攻占辽沈、汗位传承、改元称帝、迁都北京五个单元内容,详细介绍了前清历史,是清朝大一统历史的序篇,也是满族人历经磨砺挥就的开国史。</h3> <h3>三仙女孕育了满族第一人布库里雍顺【详见<a href="https://www.meipian.cn/25q46wy7?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东北漫游吉林篇(中)</a>】,后代的后代到了爱新觉罗·孟特穆(猛哥帖木尔),比较厉害,壮大了建州女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清朝肇祖原皇帝,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h3><h3>努尔哈赤更是有雄心,建立八旗,建元称汗。占据沈阳建都,萨尔浒一战定乾坤。</h3><h3>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继位,拓建盛京,定族名满族,文治兴国,定国号大清。为入关做好了准备。</h3> <h3>皇太极第九子福临6岁继位,多尔衮攻陷山海关直捣京师,大清迁都北京,开启了一统天下的新纪元。</h3> <h3>  正院的西侧是西七间楼,原存放殿版书籍和内务府档案之处,现内有《镂月裁云——院藏清代宫廷雕刻精品展》,展品以清宫廷内务府造办处的制品为主。</h3> <h3>清桦木雕牧童像</h3> <h3>清竹雕荷叶洗</h3> <h3>清七角透雕人物船</h3> <h3>  崇政殿东侧是东所,是清帝东巡盛京时皇太后的行宫。进东所由南向北依次是垂花门、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h3> <h3>颐和殿,是皇太后行宫中举行典礼和召见王公大臣女眷之处。</h3> <h3>介趾宫,是皇太后随皇帝东巡盛京驻跸期间的寝宫。</h3> <h3>清乾隆年间的冰箱。小的时候奶奶家也有个类似的木头冰箱,外表雕花,不似这种掐丝珐琅般贵气。冰箱有一米高,上面三分之二是柜,下面三分之一是抽屉,之间有透孔隔板,抽屉内放冰块。据说,家境好的那会儿,有专人到山洞采冰,后来的后来,我见到时就当做碗柜了。</h3> <h3>敬典阁,盛京皇宫内存放玉蝶之处。玉蝶是爱新觉罗皇族的族谱,每十年纂修一次,自乾隆起修好后抄送一份至此收藏。</h3> <h3>敬典阁中的皇太极御用鹿角椅,上有乾隆题诗曰:“弯弧曾逐鹿,制器以乘龙。七宝何须羡,八叉良足供。库藏常质古,山养胜新茸。那敢端然坐,千秋示俭恭。”</h3><h3><br></h3> <h3>  从敬典阁出东门到东院,院中心靠北有大政殿,始建于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之初,是皇帝大典御临之处,也是八旗诸王议政之所。殿南东西两侧坐落左右翼王及八旗王共十个亭子,是他们办公之处。院最南端两侧是奏乐亭,南端的中部是故宫的东大门,平时关闭。</h3> <h3>大政殿,沈阳故宫最早的建筑。</h3> <h3>  东院最北端是銮驾库,存放銮驾卤薄和宫廷乐器的仓库,现开辟为沈阳故宫文物展,有书画、织绣、珐琅、漆器、雕刻、玉器、瓷器等清早期和中晚期的皇家御用之物。</h3> <h3>清·乾隆款剔红飞龙宴盒</h3><h3>清代漆器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为鼎盛,品类有朱漆、黑漆、彩漆等,工艺则有堆漆、雕漆、戗金漆、描金漆、嵌螺钿、脱胎器等。</h3> <h3>清·黑缎嵌点翠凤戏牡丹女帽</h3> <h3>清·王翚等设色《康熙南巡图》第十一卷稿本</h3><h3>清崇尚宋代画风,初期以“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和“四僧”(石涛、朱耷、髡残、弘仁)以及“金陵八家”(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为代表;中期以“扬州八怪”(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以及郎士宁、高其佩为代表;后期以海派(虚谷、赵之谦、任颐、吴昌硕等)和岭南派画家为主流。</h3> <h3>清·碧玉雕“海晏河清”烛台</h3> <h3>清·乾隆款象牙透雕群仙笔筒</h3><h3>清宫廷雕刻品根据材质主要包括玉器、竹木牙角器、玛瑙、水晶、珊瑚和各类石料。雕刻技法有圆雕、透雕、浮雕、线刻等。</h3> <h3>清·雍正款斗彩龙凤大盘</h3> <h3>清·掐丝珐琅勾莲花象耳三足盖炉</h3><h3>清代康、雍、乾三朝,珐琅(俗称景泰蓝)在元、明基础上得到大发展和创新,按工艺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四大类,涉及到制胎、掐丝、焊接、点蓝、錾刻、鎏金、镶嵌、绘画等技艺。</h3><h3><br></h3> <h3>  看完銮驾库内的展览,由东院西北端进入故宫的后院,院内有碾坊、磨坊,北端中央是后宰门,西北角有小小的御花园。</h3> <h3>后院内的照壁,也称作“影壁”。适值一导游领内地团在讲解,说这是“屏风”,我纠正说应该叫“照壁”,反遭白眼。回来后一通翻查,得出结论是:固定的、室外的叫“照壁”;可移动的、室内的叫“屏风”,除非琉球语中二者不分,看来导游是琉球人😏</h3> <h3>  从后院西侧向南进入西所,西所是皇帝东巡在盛京驻跸的行宫,内由北向南依次是七间房、崇谟阁、继思斋、保极宫、迪光殿、东值房、西值房、垂花门。</h3> <h3>七间房,建于乾隆年间,是宫内存放杂物的库房。</h3> <h3>崇谟阁,建于乾隆年间,是盛京宫内存放清历朝《实录》、《圣训》等国史秘籍之处。</h3> <h3>清帝东巡在盛京驻跸时,继思斋是随驾嫔妃的居所;保极宫是皇帝的寝宫,东稍间睡觉、西稍间接见王公大臣;迪光殿是期间处理军政要务之处;东值房和西值房是随从居住之处。</h3><h3><br></h3><h3> 出西所转到了正院,由西翎门过崇政殿进入中院。</h3> <h3>  中院内迎面是凤凰楼,东有师善斋、日华楼,西有协中斋、霞绮楼。</h3> <h3>凤凰楼,建于清太宗年间,是皇帝后妃便宴和读书之处。迁都后,这里放帝王像和御宝。凤凰楼是清代沈阳城内最高建筑,“凤楼晓日”为著名盛京八景之一。</h3><h3>两侧的日华楼、师善斋、协中斋、霞绮楼都是建于乾隆年间,用于存放宫中杂物。</h3> <h3>小狮子憨态可掬,倒是很像斗牛犬。</h3> <h3>  过凤凰楼进入后宫院落,正北面是清宁宫,东侧有东配宫、关雎宫、衍庆宫,西侧有西配宫、麟趾宫、永福宫。</h3> <h3>后宫院内神竿高耸。神竿亦称索伦竿、还愿竿,宫中按满族萨满教习俗举行祭天典礼时使用。祭祀时在竿顶锡斗内放碎米、杂肉等喂“神鹊”(乌鸦),答谢天神之意。</h3> <h3>清宁宫,建于清太宗年间,俗称“中宫”,是皇太极与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的寝宫和举行萨满祭祀的神堂。按满族风俗,清宁宫外间在南西北三面设炕,俗称“万字炕”。满族尚西,西炕设神位、神龛及祭祀用器。</h3><h3>小时候住的就是典型的“万字炕”,也睡过“悠车”,看来非满族人莫属了。</h3> <h3>关雎宫,亦称东宫,仅次于中宫,居四配宫之首,是清太宗皇太极宸妃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的寝宫。海兰珠是中宫皇后的侄女,次西宫庄妃的姐姐。</h3><h3>衍庆宫,亦称次东宫,是皇太极淑妃的寝宫。</h3><h3>东配宫,皇太极诸庶妃的居住之所。</h3> <h3>麟趾宫,亦称西宫,皇太极贵妃的寝宫。</h3><h3>永福宫,亦称次西宫,皇太极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的寝宫。庄妃生皇九子福临,即后来继位的顺治皇帝。</h3><h3>西配宫,皇太极诸庶妃的居住之所。</h3> <h3>清宁宫后面的烟囱,建于清太宗年间,颇具满族特色,是典型的“跨海烟囱”,也是盛京皇宫内唯一的一座烟囱。</h3><h3>想一想俺家的老宅子,烟囱确实远离房屋,也是标准的“跨海烟囱”,满族风俗随处可见。</h3> <h3>  参观完后宫向南出凤凰楼和崇政殿,再次回到正院,小坐,然后去西院。在西院经过值房,值房原是皇帝东巡盛京时随从人员的住所,现内部有满族民俗展。</h3> <h3>展览包括国语骑射、萨满祭祀、满族民居、满族服饰、满族饮食、婚丧习俗、游戏体育、满族艺术、传统节日等内容。</h3> <h3>满语:努尔哈赤命人创制“老满文”,皇太极令改之为“新满文”,到乾隆中期满语和满文使用达到鼎盛。后满汉融合日深,满语逐渐衰落,到清末已基本不用,现更是远离大众。</h3><h3><br></h3><h3>骑射:是立国之本,乾隆在79岁高龄依然骑马围猎。<br></h3><h3><br></h3><h3>萨满:东北普遍信奉的一种原始多神教,小时候看过的“跳大神”就是萨满舞,有点恐怖。<br></h3><h3><br></h3><h3>民居:“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建在地面上。窗户纸糊在外,据说这样不容易损坏。</h3><h3><br></h3><h3>饮食:满族以面食为主,豆面卷子、切糕、萨其玛、凉糕、酸汤子;副食以猪肉为主,白肉血肠、坛焖肉、火锅、烤乳猪、猪皮冻。</h3><h3><br></h3><h3>服饰:旗袍、马蹄鞋、扁簪,男人长辫,女人不裹足。</h3><h3><br></h3><h3>婚俗:初简陋,后一夫一妻制,结婚时跨马鞍、挑盖头、坐福、合卺等仪式。生男孩房外左挂弓箭,生女孩右挂红布条。孩子放在“悠车”中养育。</h3><h3><br></h3><h3>丧俗:入关前火葬,入关后土葬。入殓后要“开光”;入土后要“圆坟”;清明时要“插佛托”。禁止娱乐活动。</h3><h3><br></h3><h3>艺术:刺绣,绣品有荷包、枕头顶等。剪纸、秧歌舞、腰铃舞、八角鼓等民间艺术。</h3><h3><br></h3><h3>节日:与汉族差不多,此外还有“颁金节”(农历十月十三,满族诞生日,全族重要的节日)、“走百病”(农历正月二十,妇女们走沙滚冰或嬉闹)、“添仓节”(农历正月二十五,供秫秸编的小马,祈丰衣足食)、“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鬼节,孝亲节)。</h3> <h3>  参观完值房的民俗展,来到中心区域的文溯阁,其右是碑亭,向北是仰熙斋。仰熙斋内有《匠心独运——沈阳故宫古建筑展》。</h3> <h3>在文溯阁宫门前遇一对耄耋之年夫妇,男人很认真地给女士拍照,指挥着如何摆身姿,俨然初恋的情人,直令你不想打扰和破坏这种气氛,我们只有羡慕的份儿。</h3><h3>我们可以有执子之手之心,能否与子偕老却非己愿;我们期待着一起慢慢变老,却害怕老的哪儿也去不了;我们拥有了时间和身体,怎可辜负大好时光……</h3> <h3>文渊阁,建于乾隆年间,存放《四库全书》的七阁之一。七阁系北京之文渊阁,奉天之文溯阁,圆明园之文源阁,热河之文津阁,扬州之文汇阁,镇江之文宗阁,杭州之文澜阁。</h3> <h3>碑亭,建于乾隆年间,内置石碑书以满、汉两种合璧文字,阳碑刻乾隆御制《文溯阁记》,阴碑刻乾隆御制《宋孝宗论》。</h3> <h3>仰熙斋,建于乾隆年间,是清帝东巡盛京驻跸时读书、题诗和作画的书斋。</h3> <h3>仰熙斋内的展览详细介绍了故宫的建筑风格,完全了承袭满族民居的特点,建筑质量精益求精,仅从一个柱子的造成就可见工艺之复杂,由此才可成为建筑的经典。</h3> <h3>  本应继续向北看九间殿,结果误以为前面就是先前看过的七间房,转而由西侧向南绕过文溯阁,再向南是嘉荫堂、戏台和扮戏房。</h3> <h3>嘉荫堂,建于乾隆年间,是清帝东巡盛京驻跸时看戏和宴请群臣的地方。</h3><h3>戏台,亦是同期为赏戏所建。戏台东西角门与扮戏房相通。</h3><h3>扮戏房,演员化妆、换装、候场之用,现内有清代宫廷钟表展。</h3> <h3>清·鎏金塔式钟,英国制造。</h3> <h3>  由斯文门出西院,至此游览完毕,经过游客中心从西大门出故宫博物院景区。前前后后花了差不多两个半小时,比2015年3月同单位同事一起来看的仔细多了,不过还是有一点点小遗憾。上次来关注到展览中似乎有祖辈在这里工作的介绍,回去求证亲人,果然祖父辈在这里工作有多年。这次想认真了解一下,可惜那些展览都已撤换了。</h3><h3>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一脉之根,花落花开,他乡故土,情丝绵绵……。怅然中打车去九一八历史博物馆。</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u><font color="#ff8a00">□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font></u></h1><h3> 博物馆始建于1991年,后扩建,1999年9月18日正式开馆,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整个博物馆狭长形建筑,呈东北向西南走向,馆西南端是警世钟,馆前高耸如台历造型的残历碑,馆东南侧有尧山将军抗倭记功碑和九一八事变柳条湖爆破地点碑。馆内两大展览,一是九一八历史陈列,另一是新四军抗战历史专题展。</h3> <h3>残历碑,残缺不全的日历上面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弹痕又组成了一组组隐约可见的骷髅群,似不泯的冤魂,在对日军的血腥罪行进行控诉。</h3> <h3>馆前“国难”雕塑,再现了九一八事变后,国土失守,山河破碎,惨遭蹂躏,生灵涂炭,黑土地在流血呻吟……雕塑用46吨青铜浇铸,永世铭记国难之耻。</h3><h3>馆侧“奋起”雕塑群,由四部分组成,分别再现了:东北义勇军奋起抗日,英勇杀敌;爱国学生走出书斋,点燃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燎原之火;亿万军民用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场面。体现了中华民族抗争、昂扬、胜利的精神。</h3> <h3>  九一八历史陈列包括: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沦陷、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血腥统治、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全国抗战东北光复与日本侵略者的最终下场、以史为鉴企盼和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等内容。</h3> <h3>序厅内白墙黑地,营造出白山黑水气氛,中央金字塔铜铸卧碑,碑上四周中、英、俄、日四国文字碑文。</h3> <h3>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丧失了台湾和澎湖列岛,又在其后的日俄战争中保持中立,将辽河以东划为战区。俄战败,日本获得辽东半岛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相关特权,更是野心勃勃。</h3><h3>日奉行扩张政策,为缓解国内经济危机,在“田中奏折”鼓动下欲侵占中国东北。先制造皇姑屯事件除去了不予合作的东北王张作霖,再不断挑起事端,给出兵东北以借口。</h3><h3>时张学良独立难支,东北易帜投靠了蒋介石,不断壮大自己以期能与日本相抗。逢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张学良调精兵10万入关拥蒋,东北顿时空虚……</h3> <h3>日本按照早已拟定的计划发动“柳条湖事件”,轻松占领了不抵抗政策下的沈阳城,虽有620团团长王铁汉为捍卫国家民族尊严而抗命率军抵抗,难敌,从而拉开了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h3><h3>日军一周内占领辽、吉30余座城市,18个月占领整个东北,从此东北沦入了十四年的殖民统治。</h3> <h3>日本人为了便于统治,强行“并大屯”,将松散的居户统一圈管,也隔断其与抵抗组织的联系。</h3> <h3>东北抗联战士在密营“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环境中,与日军展开了长期、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h3> <h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国共合作全面抗战。国际上形成了反法西斯联盟,苏联出兵东北,中、美、英敦促日本投降遭拒,美国遂扔了两颗原子弹,小日本国民被炸惨了,天皇下诏书投降。</h3> <h3>世界有正义,有利益,更有强权,没有强大武力做后盾,就谈不上富国安民。</h3> <h3>日本计划移民500万到满洲国,来了很多移民,结果随着战败仓皇回老家了,却遗留下许多遗孤,中国人岂能见死不救,给养着呗!中国人以豁达面对众生,且东瀛大多数民众是渴望和平的,然总有不甘于失败和岛国思想及军国主义之流,天天躲在家门口自慰般拜一拜神社老祖宗,期望哪一天如苏醒的蛇,逮人咬一口,所以中国千万别学农夫。</h3> <h3>我们以史为鉴,更应强大自身,要知道挨过原子弹炸的人,未必都是恐惧,也会有深深的报复心,我们得多整几颗原子弹,如果敢来犯我,虽远必诛!!!</h3> <h3>  迈着杀伐决断的步伐上二楼,参观新四军抗战历史专题展,包括:组建“铁军”开赴敌后、重建军部挺进华中、驰骋江淮浴血抗战、战略反攻夺取胜利四个方面的内容。</h3> <h3>新四军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简称,1937年10月由南方8省14个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h3> <h3>新四军深入华中敌后,历经“皖南事变”磨难,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蚕食”和“清乡”,消灭和钳制了大量日伪军,而且适时发起了局部反攻作战。</h3> <h3>主力部队由建军初期的1.03万余人发展到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h3> <h3>出展馆,难以忘怀,步向馆前的警世钟,驻足。</h3> <h3>警世钟,高2.38米,直径1.6米,重4.2吨。正面刻“勿忘国耻”四个大字,背面铭文记载了九一八事变经过。自1999年起,每年的9月18日,社会各界都在这里举行仪式。届时沈阳全城将拉起防空警报,撞响14下警钟,以警示世人勿忘国耻、勿忘“九一八”。</h3><h3><br></h3> <h3>  离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打车去北陵公园,入园后小憩,补充点食物,然后随意逛逛。曾经的皇太极陵园,如今成为了百姓休闲的场所,有些不伦不类,也更是藐视曾经的皇权,大不敬并不会意味着革命成功,只能是粗鲁和粗俗的表现,也终会为历史所诟病。没有什么兴趣逛这种乱七八糟的地方,本该肃穆的地方却要打造出一番热闹,实在有失观瞻,但也秉着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的原则,简单转一圈了事。</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u><font color="#ff8a00">□ 北 陵 公 园 </font></u></h1><h3><font color="#010101"> 北陵又称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陵后有2000多棵树龄近四百年的古松。</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民国辟为北陵公园,现有荷花湖、儿童乐园、游船码头、皇太极广场、芳秀园、友谊园、柳堤、生态广场、生态运动场、塑胶跑道、花海等景观。</font></h3> <h3>北陵门前彰显的热闹景象,未入园已觉不协调。更有大学生们来这里搞拓展训练,是不是来错了地方。</h3> <h3>  由南门进入北陵公园,沿神道两侧是湖、游船、乐园、人工景点等七七八八的,居然还有小电动车供游人驾驶,想当年皇帝来祭祖,到此也不敢坐轿子啊!</h3> <h3>  前行神道中央位置有皇太极塑像,再向北过神桥和石牌坊就是园区的主体清昭陵的正红门,两侧东西跨院,东跨院是更衣厅,西跨院是宰牲亭。</h3> <h3>  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后来康熙、乾隆、嘉庆等朝又多次增建和改建。</h3> <h3>正红门,歇山式三拱门,中间为“神门”,东间为“君门”,西间为“臣门”。正红门两侧为一字琉璃袖壁。</h3> <h3>望着厚重陵门内,里面沉睡的人是不会在乎谁来拜祭,也不会在意江山景色,更不愿后人打扰清梦,我亦在混乱的园区,混乱了思想,也就打住了一探究竟。</h3><h3>离去,未离,未离,已远……</h3> <h3>灰喜鹊在林中或飞或栖,完全忘我,即便有人世间无意的打扰,也会惊鸿一舞娇美的身姿。它是否也记得前世有个皇太极;它是否还记得曾经的康乾盛世;它是否曾经历了八国联军的炮灰;它是否同样遭受侵略的耻辱?!是否它正嫉恶如仇,誓把一切害虫吃光;是否它正忙于闲人们所不屑,维护着一方;是否它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主人?是的,它就是这片森林的主宰!</h3> <h3>  我终于知道人不能苟活着,因为还有远方;我知道我不能苛求,毕竟人世间没有完美。收拾心情出公园,原打算顺路去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因为此次东北漫游看了很多这方面的展览,需要回去慢慢消化,就不再灌输了,打车回住处休息。</h3> <h3>晚餐还是去酒店紧邻的皇城根老菜馆,觉得这里的菜比较合口味,价格也公道。溜三样、榄菜肉沫四季豆、糖饼、疙瘩汤,一瓶啤酒,妥妥滴!</h3><h3><br></h3><h3>下一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26x229gt?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东北漫游辽宁篇(下)</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