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邮票里感受《诗人毛泽东》(八)傲骨和词

春风化雨

<p>&nbsp; &nbsp; &nbsp; &nbsp; 卜算子•咏梅<br>&nbsp; &nbsp; &nbsp; &nbsp;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br>&nbsp; &nbsp; &nbsp; &nbsp;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br>&nbsp; &nbsp; &nbsp; &nbsp;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br></p><p><br></p><p><br></p> &nbsp; &nbsp; &nbsp; &nbsp; 这首词作于1961年,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欧美封锁,苏联翻脸。国内环境是经济困难,灾害重重。面对困难和压力,毛泽东为表明共产党人的态度和斗志,写下这了首词。 &nbsp; &nbsp; &nbsp; &nbsp; 通过对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光明磊落,藐视困难的情怀,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nbsp; &nbsp; &nbsp; &nbsp; 毛泽东在词前小序里肯定了陆游咏梅词的爱国主义主题,反其意主要是反忧伤悲观之意,为积极乐观奋发有为的革命情怀。反寂寞、无出路之意,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反孤芳自赏、个人奋斗之意,为同春共乐、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高贵品质。毛泽东曾在一封信中说:“近作《咏梅》词一首,是反修正主义的。”明白地说明了创作这首词的主观意图。 &nbsp; &nbsp; &nbsp; &nbsp; 起始二句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俏丽身姿,叙季节的变换,既平直自然,又蕴含哲理。第一句才说春归,第二句就说春到。春归是梅花在风雨中所送,春到是梅花在飞雪中所迎。这里的迎春、送春者,不是风雨、飞雪,而是梅花。在风雨中送走春天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在飞雪中迎来春天时,梅花却正吐艳。 &nbsp; &nbsp; &nbsp; &nbsp; 风雨、飞雪喻指修正主义和国际上的反华浪潮以及当时国内的严峻形势,由此衬托了梅和梅花不畏风雪严寒的强大生命力。这两句生动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大无畏的斗志。 &nbsp; &nbsp; &nbsp; &nbsp;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极力渲染梅花开放时的冰雪环境,在百丈冰的时节,梅花开放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以冰雪衬托风骨铮铮的梅花,以梅花的品质象征中国共产党人。俏字用得很精彩,既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坚贞美好的情操和敢于同修正主义勇敢斗争的精神。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俏丽的梅花开放于寒冬之时,它是春天的信使,当春天真正到来时,她已经飘零了,这就是梅花乐于奉献的性格。俏字浓缩了千种生机,是新时代梅花精神风貌的外现。 &nbsp; &nbsp; &nbsp; &nbsp;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描写春天降临繁花似锦的时候,梅花那种舒心高兴的样子。写出了花不仅有俏丽的身姿,而且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笑字写出了梅花谦逊脱俗的品质,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地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象征着共产党人的崇高美德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nbsp; &nbsp; &nbsp; &nbsp;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诗词中比、兴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首。梅花的自然美与人的德善美有机融和,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词中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出了梅花富于挑战性的个性和谦逊无私的高风亮节,较完美地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nbsp; &nbsp; &nbsp; &nbsp;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 &nbsp; &nbsp; &nbsp; &nbsp;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 &nbsp; &nbsp; &nbsp; &nbsp;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br>&nbsp; &nbsp; &nbsp; &nbsp;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br>&nbsp; &nbsp; &nbsp; &nbsp;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br> &nbsp; &nbsp; &nbsp; &nbsp; 这是毛泽东于1963年创作的一首鼓舞人心的反霸权主义的词。<br>&nbsp; &nbsp; &nbsp; &nbsp; 1962年冬,中国刚刚走出三年困难时期的困境,中苏关系又开始紧张,苏联再在其报刊上连续刊登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我国的一些媒体也连续发表文章,予以还击。同年年底,郭沫若填《满江红》一词,借此表达中国人民面对反华势力,团结一致,坚持斗争的必胜信念,同时也歌颂了毛泽东和坚强的中国人民。<br> &nbsp; &nbsp; &nbsp; &nbsp; 毛泽东读后当即作此和词。本来郭词写的理直气壮,富有激情。但无意间似乎把反动派的声势过分看重了些。毛泽东的和词,就是针对这一点而发的。他以时代巨人高昂的头颅,对几伙苍蝇、蚂蚁、蚍蜉等害人虫,投以蔑视的目光,给以憎恶得申斥,大义凛然地发出战斗号召,显示了胜利的信心。 &nbsp; &nbsp; &nbsp; &nbsp; 和词以小小寰球起笔,气势恢宏,境界壮阔。在浩瀚的茫茫宇宙中,地球不过是一个小而又小的行星而已。这种化大为小的空间压缩,显示了毛泽东雄伟的气魄和寥廓胸怀。地球尚且小,那么几个碰壁的苍蝇就更加渺小了,微不足道。将国际上那些猖狂反华,群聚起哄的丑类视作见缝下蛆的苍蝇。碰壁喻其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败亡的命运,可谓一庄一谐,相映成趣。 &nbsp; &nbsp; &nbsp; &nbsp; 毛泽东似立于天宇苍穹,俯视尘寰,以沉稳、傲岸、泰然之态度作冷眼观。嗡嗡叫三句承碰壁而来,以听觉形象充实视觉形象,生动地描画出那些苍蝇喧嚣起哄,穷途末路的无奈之状。 &nbsp; &nbsp; &nbsp; &nbsp; 毛泽东借以夸张和比喻手法,用蚂蚁讽刺赫鲁晓夫依仗其大党大国的地位,顽固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打着主宰世界命运的如意算盘,不过是做着一厢情愿的南柯梦而已,其下场也必然将如大槐安国里的蚂蚁一样,被世界革命的风暴所吞没。蚍蜉则嘲笑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种种诽谤、中伤、诋毁、讹诈,如蚍蜉想摇撼大树一样不自量力,枉费心机。 &nbsp; &nbsp; &nbsp; &nbsp; 飞鸣镝的节奏一反上片的从容舒缓,变得紧凑急促。毛泽东站在历史时代和宇宙的高度看待这场论战,通过急速变化的时空交互映衬,表现出一种力挽狂澜的胆魄,一种义无反顾得决断,一种急昂奋进的斗志。 &nbsp; &nbsp; &nbsp; &nbsp;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四个整齐的三字短句,笔力雄悍,促节铿锵,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则点明这场论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事关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势在必争,必须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正是对当时世界革命形势的艺术概括和乐观展望。 &nbsp; &nbsp; &nbsp; &nbsp; 毛泽东这首词自始至终贯穿着反帝反霸、捍卫马列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思想意志。热情歌颂风起云涌的世界革命,风格雄浑壮伟。和词批判特色极强,敌情观念极强,蔑视情绪极重,是一篇战争檄文,整首词洋溢着快人快语的激愤,形成了波澜起伏的艺术特点,表现出一种至大至刚的气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