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雅安市距离成都市区100多公里,这次我们选择了去蒙顶山、碧峰峡、上里古镇。</h3><h3>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有 “世界茶源” 的美誉,是世界茶文化的圣山。</h3><h3>茶祖吴理真在蒙顶山开创了人工种植茶树的历史,“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千古传诵,蜚声中外。蒙顶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唐宋时期,蒙山茶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在民间,蒙山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碧峰峡景区含风景区和熊猫基地。风景区就是森林峡谷水潭瀑布,非常适合夏天去避暑玩水、呼吸新鲜空气,而熊猫基地最大的亮点当然是我们的滚滚。世界上第一只被世人所知的大熊猫,就是在雅安境内发现的哦。</h3><h3> 离碧峰峡不远还有一个上里古镇,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吊脚楼建筑。自然风光、萌萌动物、人文建筑,此次短游的行程还是比较丰富了。 雅安“三雅”(雅雨、雅鱼、雅女)文化特色鲜明,闻名遐迩,安因雅雨而多姿,因雅鱼而丰美,因雅女而妩媚。</h3> <h3>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我们驱车200多公里,首先来到了蒙顶山。</h3> <h3>雅安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有 “世界茶源” 的美誉,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圣山。</h3><h3>茶祖吴理真在蒙顶山开创了人工种植茶树的历史,“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千古传诵,蜚声中外。蒙顶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h3><h3>唐宋时期,蒙山茶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h3><h3>在民间,蒙山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h3><h3>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h3> <h3>采茶雅女,呵呵。</h3> <h3>在蒙顶山游玩主要是爬山,爬到天盖寺约40分钟,可以锻炼身体,修养身心。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天盖寺一定要点一杯茶品尝品尝。在千年银杏古树下,聊天喝茶,别有一番乐趣。对历史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去红军纪念馆参观游览。</h3> <h3>茶的故乡咋能没有茶艺呢?来一组茶艺表演!下面有招式名称哦</h3> <h3>雅安美食不得不提三雅之一的雅鱼(贡鱼),雅鱼,四川省雅安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h3><h3>自古以来,“雅鱼”“雅雨”“雅女”称之为“雅安三绝”</h3><h3>雅鱼</h3><h3>是生长在雅安的名贵冷水鱼,雅鱼的最大特点是其头部内藏有一把宝剑,相传这把宝剑是当年女娲补天时,不慎将宝剑掉入水中幻化而成的,因此这把宝剑也成为辨别雅鱼真伪的最大标志。</h3> <h3>挞挞面是雅安知名地方小吃,国家领导人到四川考察之时,当地想招待点特色小吃给领导人,所以这家店的厨师兰师傅临危受命,做挞挞面呈上,不仅在雅安做了,考察团回成都之时领导人还念过一次,所以师傅还又跑去成都做了一次挞挞面。</h3><h3>挞挞面,是一种手工宽面,面条要经过调、和、揉、挞等几道工序完成,而其中“挞”的技巧堪称一绝,故此命名。</h3> <h3>雅安廊桥</h3><h3>又名雅州廊桥,因所在地雅安古称雅州而得名,是目前国内最长最大的廊桥,是雅安城市标志性建筑。雅州廊桥地处雅安市旧城组团中心,横跨青衣江两岸,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节点。</h3><h3>廊桥桥宽22米,全长240米,桥上为整体二层、局部三层的仿古建筑。</h3><h3>建成后,底层局部除满足步行交通功能外,还能够提供相当大的商业营业面积,二、三层可提供餐厅、茶座、陈列、展示及露天观景等多功能营业用房</h3> <h3>大概二十多分钟车程到碧峰峡,可先游览了熊猫基地,再去风景区。大熊猫真的是天然萌物啊,就看它靠着柱子坐在那的背影,都呆萌呆萌的。无论它干个什么,我都可以傻了一样立在那看半天,哈哈哈。</h3><h3>不多说了,上图吧。</h3> <h3>从熊猫基地出来,乘坐观光车进入碧峰峡风景区。风景区主要是由两条峡谷构成,徒步的路线基本就是上上下下在峡谷中穿梭,四五个小时能走完,有阶梯,当上下坡度也不像爬山那么大,所以徒步难度也不大。</h3> <h3>景区内绿树葱茏,空气清新,景观以各种形态的瀑布居多,有白练般垂坠的,有层叠似梯田的,还有点点滴滴如珠帘的。</h3> <h3>山里的植被非常茂盛,行走其间,整个人都被绿色包裹着,被瀑布溪流的清水雾气洇染着,清爽舒畅。沿途还有一些怪石景观,这里传说是补天英雄女娲所化而成,所以有些小故事。有一处地方在高高的崖边上,还可以看到悬棺。</h3> <h3>几个小时之后,走完底部的峡谷,出景区需要上到山上,这时就可以看到一个很高的电梯,矗立在山间。落差很高,有99米,据说是“全国风景第一梯”(不知真假)名字叫“青云梯”。</h3> <h3>取自太白“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现在有了这青云梯,倒省了登山的谢公屐。</h3> <h3>上里古镇可以和碧峰峡连着一起玩,两地相隔大约16公里。有那种旅游专线面包车来回市区和景区。在酒店安顿好之后,散着步就去古镇逛了。四川的古镇很多,平心而论上里古镇算不上很有特色,不过却也清静,加上市井美食、距碧峰峡近,倒也不失为周末游的好去处。上里古镇曾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历史很悠久,目前留存的建筑以明清时期的古建为主。依山傍水,环境清幽,尤以流水石桥的景色最为动人。街面全是老式木制店铺,曾经有五大家族群居,很久以来就流传着“杨家的顶子,韩家的银子,陈家的谷子,许家的女子,张家的锭子”的说法。(可以想见当年小镇上风风雨雨的故事不会少)所以还现存了大户人家的旧宅。 比如韩家大院,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院内以雕刻工艺为民间一绝。</h3><h3>几进几深的院落中,总是不会缺少水塘、植物,再加上一些藤椅,坐在天井里看天看云、摆龙门阵,这就是四川平原的闲适生活吧。</h3> <h3>这就是古时候的贞洁牌坊,清朝道光年间的,在距离镇子大概2公里的地方,平地上赫然三个牌坊耸立,石英红砂岩建造的,样式颇为古老繁复,是我在别处未曾见过的。小镇河道里倒没什么垃圾,但河水有些浑浊,需好好治理下。</h3> <h3>傍晚从酒店出来,沿着河道散步,暑气退去,空气凉幽凉幽的,旁边都是乡村山景,虫子在草里鸣叫,不一会儿天空中有星亮起,夏夜如水,一时不知年月,像回到小时候在山里避暑的无忧时光。</h3> <h3>二仙桥是上里古镇的标志,这个拱桥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有着非常优美的弧形线条,桥上石缝中生着绿油油的植物,垂下来似流苏飘荡。倒影水中,十分柔静。这桥在清朝修了三次,结果都遭遇洪灾而毁,有高人指点,说是河内居住的龙族造成了洪灾,于是乾隆年间再次修桥时,在桥身两侧分别刻了龙头、龙尾,取“镇龙”之意。神奇的是这次重建之后果然就没有被洪水摧毁,一直完好保存到现在。</h3> <h3>河坝的大石头上早有茶馆摆了桌椅上去,相信我,四川人可以分分钟在河里打起麻将来。</h3><h3>古镇里的店铺基本没啥特色,无非卖些雷同性很高的小商品,倒是美食颇有特色。大肉面是这里的特色美食,在这里看到很多店家门口都摆着这样油汪汪一盆的肉。这就是“大肉”,也就是大坨大坨的红烧五花肉,放在在大油锅里炸得金黄酥脆的样子,肉食爱好者应该会很喜欢。还有就是一些当地时令野菜、土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