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从前我对宁夏的印象是黄沙戈壁,草疏林稀,荒山野岭,屯垦戍边的地方,西夏王陵和贺兰山地也是金戈铁马,兵戎相交的古战场,满是凄凉。</h3><h3> 还有一段切身的记忆,那就是我的二哥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卫县大河机床厂工作,当时那里是飞沙肆孽,大漠孤烟的地方。父母总是盼望着孩子年底探亲回来,每次二哥都用剩余不多的工资,购买当地的土特产蚕豆、土豆、枸杞、杂粮等大包小包地带回来,那时信息交通都不方便,火车经常晚点,记得一次我的新婚妻子接上那大包特别重的东西,一下没抱住掉下来,胸前几个扣子哗啦啦一起连包裹都掉地上了,可想二哥带上这些东西一路上的辛苦,真是不容易。</h3><h3> 陕西的著名景点我去过多次,唯独没有去过延安。这个情结由来已久,那是从懂事开始;党的教育,革命圣地,共和国摇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可歌可泣的故事,毛泽东选集一些著名文章都是在延安写就并发表的,对它的感性认识还是从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来,那几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脍炙人口的诗句,脑海中印象深刻。文革中步行串联还和同学一起组织了长征队,下定决心,克服困难从长辛店铁路技校走到延安,沿着房山、易县、涞源、陵丘、五台山、大寨…可惜走到太原就被招呼回北京复课闹革命了。</h3><h3> 2019年5月17日借女儿歇年假的机会,我们一家人先后来到宁夏中卫、银川、陕西西安和延安,游览了沙坡头、腾格里沙漠、贺兰山岩画、影视城、司马迁祠、壶口瀑布、延安红色教育基地、黄帝陵等地。所到之处,于我的印象大相径庭,完全不是一码事。“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水系发达,沙漠治理得力,物产丰富,不愧为“塞外江南”。延安也步入了现代化城市,黄土高原满眼绿色,几乎见不到沟壑和天然屏障,高速公路,国道比比皆是,行动起来非常方便。 </h3><h3> 社会文明程度发展很快,饮食、住宿、公共交通都很到位,高中低档,中西餐厅,本土特色样样齐全,人民生活悠闲,城市节奏和缓。路口红绿灯不多,闯红灯的行人没见到,汽车礼让行人的事司空见惯,遵章守纪已经成为当地人的自觉行为,外地游客赞不绝口。记得那天刚到中卫时,下午刮起了七级大风并伴随阵雨,改为第二天去沙坡头旅游,成行时打的十几公里,宽阔的马路上见不到丝毫黄沙和泥土,司机朋友说:这里的环卫工人非常厉害,多道工序,层层落实,连夜清扫,高标准严要求,保证城市环境的高品质。的确如此,我见到的最干净的卫生间,不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而是在距离银川一百多公里外的贺兰山岩画展区,那是一片未开垦的国家自然保护区,那地方的厕所一尘不染,干净得无所挑剔!</h3> <h3>5月17日20:06北京西客站乘火车出发,开始踏上游程。</h3> <h3>第二天早6:52到达银川火车站,7:30直接倒乘火车,上午10点到达中卫县城。</h3> <h3>沙漠南端的中卫县城经过多年几代人的治理,已是变成河湖水系发达,绿树成荫的塞外江南了。</h3> <h3>中卫高庙保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儒、释、道三教合一。</h3> <h3>高耸曲迴、重檐叠阁、砖雕石刻独特的建筑风格引来八方来客的高庙群落。</h3> <h3>现代化的生活无所不在,在中卫饮食街找到网评较好的这家烧烤店进食当地特色餐饮。</h3> <h3>红柳烤肉、烤豆腐、烤蘑菇、鸡蛋泡等点了一大堆,印象深刻的是烤肉嚼不动,鸡蛋泡对口味,西夏啤酒很好喝。在家里面我几乎不喝酒,是不是那里天气太干燥,体内水分流失的缘故呢?</h3> <h3>特意找到已故二哥在中卫县曾经工作过的大河机床厂门前留影,五味杂陈。</h3> <h3>腾格里大沙漠是我见到的最细的沙子,灌到鞋里几乎没有感觉。</h3> <h3>看见这大沙漠,和第一次见到大海一样的感觉;开眼、兴奋,忙不迭地照相留影。</h3> <h3>贴近大自然,开心快乐。</h3> <h3>蓝天、白云、黄沙、驼队,一幅优美的画卷。</h3> <h3>看!这几位游客来到大沙漠,已经进入角色,忘乎所以了。</h3> <h3>旅游者归来,俨然以为是征服者凯旋。</h3> <h3>沙坡头景区集西北风光之雄奇,江南景色之秀美为一体,金色的细沙,翠绿的植被,一泻千里的黄河,鹰飞燕舞的碧空,尽收眼底。</h3> <h3>王维的诗句正是这里的写照:滔滔黄河、莽莽大漠、巍巍群山,壮哉!</h3> <h3>这就是治沙英雄植物-“花棒”,人们给起个爱称“沙漠姑娘”。</h3> <h3>这棵沙漠中的枣树,已有三百多年,那树皮饱经沧桑。</h3> <h3>这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梨树,已经熬成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了。</h3> <h3>沙漠绿洲,有谁能想象到它是生存在千万年肆孽的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呢。</h3> <h3>人们敬仰的母亲河黄河宁夏段。</h3> <h3>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h3> <h3>5月19日下午从中卫坐火车傍晚到达银川。</h3> <h3>银川这样的鼓楼在大西北几乎各个城镇都有,暮鼓晨钟是古人农耕文化的体现。</h3> <h3>百年老店“老毛手抓”,银川最具地方特色的餐馆,民族风味浓郁,特色鲜明。</h3> <h3>正赶上妻子的生日,女儿向母亲敬酒,祝生日快乐!</h3> <h3>民族饭店也为妻子的生日赠送了一大碗长寿面,让人感激。</h3> <h3>我们住的酒店很细心,通过身份证知道今天是妻子的生日,赠送水果盘并付祝福语,使得人心暖呼呼的。</h3> <h3>银川玉皇台秦腔表演吸引了众多戏迷,社会和谐可见一斑。</h3> <h3>据说这个很像天安门的老银川南门,也建于明永乐年间。</h3> <h3>第一次进入对外开放的大清真寺,了解伊斯兰文化。</h3> <h3>承天寺塔是西夏建国皇帝李元昊死后,皇太后没藏氏为了“幼登宸极”的小皇帝李谅祚,保“圣寿以无疆”,用了五年造成,是宁夏著名的历史古迹。</h3> <h3>这天兴致勃勃地来到宁夏博物馆参观,没想到周一休馆,白来一趟。</h3> <h3>我们随机改变计划,租车去了西夏王陵。在背靠贺兰山的这片土地,隐约看到党项民族由盛到衰,直至灭亡的历史。</h3> <h3>西夏文百家姓文字对照很有意思,外行人看不出内在关系。</h3> <h3>转天上午我们又来到宁夏博物馆参观,了解宁夏通史。这个出土的古代牛角硕大,可想那时的黄河流域有多么富庶。</h3> <h3>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陕甘宁边区革命展览使人肃然起敬。</h3> <h3>从宁夏博物馆出来,径直前往贺兰山岩画风景区,望着越走越近,连绵起伏的贺兰山脉,好像将要穿梭到远古时代人类的家园,与他们久别重逢了。</h3> <h3>贺兰山岩画展区,据统计那里的古人类岩画有上万幅,是那时人类生存、生活的记录,岁月失语,惟石能言。</h3> <h3>在贺兰山看岩画,能与古人类对话,也有点小兴奋。</h3> <h3>表情像岩画,人类相貌千万年估计变化不大。</h3> <h3>频临灭绝的贺兰山岩羊,在近些年的环境保护下,种群有所回升,时而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上次看到一只小羊,这次看到四只,两大两小,母子俩对。</h3> <h3>这个岩画像是一只小羊,卡通图案,很可爱。</h3> <h3>岩画展览告诉我们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差异,还有许多相同的东西,待人们继续研究。</h3> <h3>蜿蜒曲折的公路将现代与古人类联系在一起,能起化学反应吗?看了韩美林设在那里的艺术馆作品,猜想这位艺术大师一些灵感可能受到这些岩画的启发。</h3> <h3>天苍苍,野茫茫,在这里感觉到贺兰山还停留在原始状态。</h3> <h3>这不知名的树花藏在这片大山里,好看却又不争艳,让人喜欢。</h3> <h3>回程,顺路来到镇北堡影视城。这“清城”原本是清朝屯垦戍边驻军的城堡,但从未有过用场,随着时间的流逝,荒芜破败了,变成农民圈羊的羊圈。那土围子受到现代影视人的青睐,几部电影出名,一发不可收拾,游客络绎不绝。</h3> <h3>“明城”是明朝屯兵城堡,荒废多年,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村民曾经用过大炼钢铁,这一炼铁炉现在挖掘出来,做为那个时代的历史见证展出。影视人张艺谋在这里拍摄的电影“红高粱”获国际电影节大奖,使之名声大振,影迷们趋之若鹜,也想体验一下拍电影的乐趣。</h3> <h3>租的这“座驾”陪我们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驰骋了两天,十分方便。</h3> <h3>5月22日坐火车到达陕西省府十三朝古都西安,傍晚来到大雁塔下观赏夜景灯光秀,了解民风,凑个热闹。</h3> <p class="ql-block"> 5月23日上午9点从西安租车沿黄河观光道向壶口瀑布方向行进。</p> <p class="ql-block">开车3小时后,来到古称“龙门”“少梁”的韩城市,参观史圣西汉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祠。</p> <h3>“芝秀桥”因汉武帝在此得一灵芝而得名。1936年为杜绝水患伤及百姓,杨虎城、邵力子集资重修。</h3> <h3>这一古道始建于公元310年西晋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古人南下西安必由之路,可想而知有多少先人圣贤由此而过。</h3> <h3>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h3> <h3>“史笔昭世”,得到后来人的敬仰。</h3> <h3>从司马迁祠远望黄河、高架桥,黄土高塬。</h3> <h3>江山如此多娇。</h3> <h3>下午1点多从韩城驱车前往壶口瀑布,跟着导航在沿黄观光路眺望母亲河黄河,观景台留念。</h3> <h3>黄河两岸分别属于山西、陕西两省,站在陕西看山西。</h3> <h3>驱车近三小时来到壶口瀑布山西段。</h3> <h3>滚滚黄河,一泻千里。</h3> <h3>气势磅礴,奔腾不息。</h3> <h3>九曲黄河来到这里,浩瀚水面骤然收成一束,倾泻在高差30余米的石槽中,形似巨壶注水,故名壶口。洪波急湍,惊涛拍岸,水花翻腾,雾气弥漫,山崩海啸一般。</h3> <h3>母女壶口瀑布留念。</h3> <h3>瀑布旁一家人来个自拍,幸福满满。</h3> <h3>白羊肚手巾头上戴,小毛驴驮着红铺盖。红旗招展迎风飘,山西人民迎客来。赞!</h3> <h3>壶口龙洞,传说大禹治水所凿,可到壶口底层,领略“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真实意境。</h3> <h3>鞋浸黄河水,头顶龙洞岩,此时观瀑布,心境超自然。</h3> <h3>身处险境而不惊。</h3> <h3>依依不舍壶口瀑布的壮丽风光,这黄河滩上的潺潺溪流也是美景如画。</h3> <h3>5月23日这天安排的非常紧凑,晚上到达延安已经8点多了,住到枣园附近。第二天一早,坐公交车来到宝塔山下。 </h3><h3>“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h3> <h3>“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来到延河大桥感受一下诗人的心怀。</h3> <h3>“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h3> <h3>“延河滚滚喊前进,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h3> <h3>“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h3> <h3>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h3> <h3>“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h3> <h3>牢记历史,不忘初心。</h3> <h3>红军时的延安是这样子的。</h3> <h3>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杨家岭居住,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中共七大,延安文艺座谈会等。</h3> <h3>“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h3> <h3>历史的纪念。</h3> <h3>杨家岭毛主席故居。</h3> <h3>在杨家岭毛主席故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h3> <h3>原来窑洞里面是这样的。</h3> <h3>有组织的身着红军服的现代人,来到杨家岭毛主席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时的石桌旁倾听“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h3> <h3>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毛主席等几位中央领导居住在此。“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游客们来到这里追忆历史,缅怀革命先辈。</h3> <h3>枣园毛主席故居前照相留念。</h3> <h3>延安“本土味道”餐馆品尝本土菜。</h3> <h3>5月25日驱车来到陕西桥山黄帝陵。</h3> <h3>中华民族始祖陕西轩辕黄帝陵。</h3> <h3>天圆地方黄帝陵祭祀殿堂。</h3> <h3>据说黄帝亲手栽植的柏树已经有五千多年的树龄了。</h3> <h3>父女在黄帝手植柏下自拍留影。</h3> <h3>参观黄帝陵后,回到西安还车,当晚18:24从西安北站坐高铁返京。这次9晚8天的旅游生活丰富多彩,圆满落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