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辽东——高句丽古城

有鱼

<h3></h3><h3>5月3日下午,从绿江村赶到集安市。</h3><h3>为了要看高句丽古城,从辽宁到吉林,这两地倒是紧挨着,也就一百多公里。</h3> <h3>这是集安的市府大楼,晚上从市政广场看去,整座大楼灯火辉煌。这里街道清洁宽敞,楼房整齐漂亮。</h3><h3>查了一下资料。集安属于吉林通化的一个县级市,是高句丽遗址所在地。由于它地处长白山脚下,又有这么段特殊的历史,所以这个与朝鲜的口岸城市就显得格外重要。也许是旅游业带来的繁荣,或许国家也有经济上的扶持,再加上朝鲜族一贯爱清洁的民族特点,总之,这个小城市十分叫人喜欢。</h3> <h3></h3><h3>高句丽曾经是我国的一个古代地方政权,在公元一世纪到七世纪,大致我国的汉唐时期,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立国七百余年。高句丽建国于辽宁的桓仁五女山,后迁都至集安,并逐渐发展扩张。最后迁都平壤,终被唐王朝部队联合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人所灭。</h3><h3>这只太阳鸟是集安现在的城市图腾。</h3> <h3>太阳鸟又称金鸟、三足乌,相传是天帝之子,是光照大地的太阳神。太阳鸟在高句丽古墓的壁画中多次出现,可见它与中原各民族一样,被奉为神灵。</h3> <h3>今天赶上五一节期间,市政广场小花园被灯光秀得格外漂亮。彩灯闪闪,乐声阵阵,喷泉连连,一派盛世美景!</h3> <h3>穿过灯光长廊</h3> <h3>来到小湖另一侧。</h3><h3>站在湖畔,欣赏这灯光璀璨的边陲小城,感受盛世繁华祥瑞之喜气。</h3> <h3><h3>5月4日 高句丽古国遗址探访。</h3></h3><h3>将军坟是高句丽古迹中最重要的一处。其实,这个陵墓不是将军的,它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当初发现时误以为是位将军坟,于是以讹传讹,沿用至今。</h3> <h3>被低看了的大王陵墓。</h3> <h3>登上缓坡</h3> <h3>长寿王陵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是现存最为完整的石结构陵墓。它建于公元五世纪,整体呈方锥形,共有七个阶梯,全部用花岗岩巨石砌成,为方坛阶梯石室墓。墓高13米,又建在小山坡上,更显得高大威猛。</h3> <h3>空中俯瞰,墓顶用整块五十余吨的巨石封盖。</h3> <h3>近观陵墓,庄严肃穆。</h3> <h3>陵墓四周有11条重十余吨的巨石依护。</h3> <h3>如此坚固的花岗岩陵墓,四周竟然还用巨石依护,感觉好像有点多此一举。</h3> <h3>这位长寿王活到近一百岁,是他迁都平壤,死后被葬回故里,留下了这座气宇轩昂的大石墓。</h3> <h3>高句丽的古墓中,有很多壁画,可惜不对外开放,只能看看照片。</h3> <h3>墓室壁画有射猎和战争场面等反映当时高句丽生活场景的,也有伏義、炎帝、神农和女娲等神话传说,反映了高句丽文化与华夏文化的一脉相承。</h3> <h3>墓室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内容丰富。</h3> <h3>这是个陪坟,谁人之墓已无从考证。</h3> <h3>墓室已被打开,细看墓顶石头上刻有沟槽,是雨天用来排水的。</h3> <h3>沿着小路,继续寻找高句丽留下的历史印记。</h3> <h3>这里有一座长寿井,也许是因为离长寿王陵墓不远,因此才被冠以此名吧。</h3> <h3>井的上面修建了一座小风雨亭,被人挂上了许多许愿的红布条。还有人卖鸡蛋,说是用此井的水煮的鸡蛋,营养非同寻常,吃了定会健康长寿。</h3> <h3>这里是祭坛遗址,现在仅存留下一排石头地基。</h3> <h3>在相距不远的另一处景区,我们看到了好太王碑。</h3> <h3>好太王碑是高句丽长寿王为其父亲建立的记功碑。碑高6.39米,宽1--2米,四面环刻碑文1775个汉字,涉及高句丽建国神话,好太王建功立业等珍贵历史故事。</h3> <h3>现在可辨认的文字有1590个,是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h3> <h3>远处就是太王陵。</h3><h3>这是高句丽十九代王好太王的陵墓。好太王(374—412),名谈德,全谥国崗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真是好长的谥号啊!</h3> <h3>要说这长寿王真是个孝子,为他爹修建的陵墓比他自己的更高大气派!</h3> <h3>拾阶而上,要爬上一个山坡。</h3> <h3>有一扇门通往地下墓穴。</h3> <h3>石阶可以下到墓室底层。</h3> <h3>走到最下面,有两具石棺床,石棺是否存在,也许已经挪到博物馆中?介绍中没有,不得而知。</h3> <h3>可惜坡上墓室顶上的建筑已经倒塌,应该是与长寿王差不多的石墓吧?现在只能靠想象了。</h3> <h3>在倒塌的瓦砾中,有“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的铭文,看来好太王的陵墓未做到,只有他儿子的墓,至今仍坚如磐石,安如山固如岳了。</h3> <h3>站在好太王陵的山坡上眺望,轻风拂面,远山依旧,耳边仿佛还传来昨天的故事?不过眼前已是高楼农舍成片,当年的古城几乎已看不见踪影。好太王天上有灵,不知能否知晓,朝代更替,时间匆匆向前,往事已越千年?</h3> <h3>参观有一处高句丽遗址——丸都山城。</h3><h3>这里是高句丽早、中期的的著名城址之一,是当时的军事守备城。它始建于公元三年,历经三百多年,后主要建筑毁于战火。</h3> <h3>丸都山城以三面环山为屏障,谷口为门,山腹为宫,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h3> <h3>利用山势修建防御工事,很像长城盘踞山头。</h3> <h3>当年虎踞龙盘的防御工事。</h3> <h3>如今很多已经坍塌,山石被固定起来。</h3> <h3>这是山城的瞭望台。</h3> <h3>作为瞭望警戒用的高台建筑,要沿着石阶登上山顶。</h3> <h3>野花朵朵,绿草茵茵。</h3> <h3>登上瞭望台,主体建筑也已破碎。</h3> <h3>远眺山城宫殿遗址</h3> <h3>这里是高句丽古墓博物馆。</h3><h3>在这方圆14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现存古墓7000余座。这里的古墓群,是在山城废弃后所为。</h3> <h3>高句丽古墓竟然有这么多的类型。</h3> <h3>这里排列着431座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墓葬。它们埋葬密集,排列有序,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身份地位的不同埋葬形式,是一座露天古墓博物馆。</h3> <h3>这些石块堆积起来的陵墓,恐怕身份都比较高贵显赫,许是当年的王公贵族吧。</h3> <h3>这些封土墓葬,据说是王室的嫔妃。当年那些美貌的女子,在这里应该不会太寂寞。</h3> <h3>用了一整天时间,走了几处主要的高句丽古迹,对于这个古代民族有了一些了解。又查了一些资料,也算弄明白了高句丽与高丽两者的区别。</h3><h3>首先,地理位置上的区别。</h3><h3>高句丽:上图橘黄色的一片,其中包括辽宁、吉林、山东三省部分和朝鲜半岛北部。</h3><h3>高丽:下图各色的朝鲜半岛大部。</h3> <h3>其次,时间上的区别。</h3><h3>高句丽: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8年,历时700百多年。</h3><h3>高丽:公元918年,由李唐私生子王建立国号高丽,公元10392年被李成桂推翻,立国号朝鲜,历时400多年。</h3> <h3>再次,民族区别。</h3><h3>高句丽主体民族构成,主要是沚貊、扶餘,后来又有部分靺鞨、古朝及三韩人(这些生僻的字,基本都是东北地区民族)。</h3><h3>高丽主要是朝鲜半岛民族。</h3><h3>所以,综合来讲,高句丽是曾经统治过朝鲜半岛北部的中国古代地方政权,而高丽则是朝鲜半岛上第二个统一王朝。两者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但不是同一个国家和民族,两者完全没有继承关系。</h3> <h3>不过即使弄清了区别,但我在做高句丽美篇时,不由自主,还是用上了阿里郎的音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