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之美——四年一班班级特色活动

轩嘟嘟

&nbsp; &nbsp; &nbsp; &nbsp;汉字彰显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是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民族记忆和瑰宝,而词语更是汇聚了几千年来华夏民族共同的精神探究和思考,沉淀着华夏文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甚至在无声处左右着人们的生活。<br><br>&nbsp; &nbsp; &nbsp; &nbsp;5月2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王祖嫘教授走进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四年一班,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词是如何造出来的?》。 &nbsp; &nbsp; &nbsp; 人类对世界的了解和表达,往往是从自身开始的。词是人们表达的工具,它的产生和意义的变化是一个由近及远、从具体到复杂的过程。最早的中国人用象形字表示自己和身体部位。 &nbsp; &nbsp; &nbsp; &nbsp;王老师从汉语中的“耳”字讲解,古人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通过“耳”字创造出了更多的字词,这些带有“耳”字偏旁的字共同组成了“耳”的词族。 &nbsp; &nbsp; &nbsp;通过讲解,同学们了解到,“耳”从不同的角度引申出不同的词语,古人根据功能和作用、性状和态度、文化和职业、认知的不同,创造出了更多和耳有关的字词。<br> &nbsp; &nbsp; &nbsp; &nbsp;在讲解中,王老师还列举了英文词的例子。在英语国家的人也认为“耳”最重要的作用是“听”,于是产生了关于听的词根。同样创造出了“听”的词族。为同学们扩充了中英语言词的来源,加深了对词的理解和认知。原来词的创造里还有着这么多的奥秘和联系,同学们听得非常入迷。 <p>&nbsp; &nbsp; &nbsp; 在汉英词语中,都有“耳”到“听”的发展过程。尽管语言不同,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却很相似。知道了这样的道理,再去记忆和理解词语的时候,就能事半功倍。</p><p>&nbsp; &nbsp; &nbsp; 在交流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纷纷从所学的国学、阅读的书籍中发现词的奥秘和魅力,争相表达自己的看法。</p> &nbsp; &nbsp; &nbsp; 通过王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同学们对词的理解受益匪浅,表示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善于联系和挖掘,深入研究词语之美,提升对语言的理解和认识。 <p>&nbsp; &nbsp; &nbsp;</p><p>&nbsp; &nbsp; &nbsp; &nbsp;本次活动是四年一班五月特色班级活动,在班主任杨振伟老师带领下,班级特色活动已经坚持开展了四年,并且越来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进入四年级以来,班级活动在杨老师的带领下越来越上层次上水平。</p><p>&nbsp; &nbsp; &nbsp; &nbsp;此次特别邀请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王祖嫘教授走进班级开展讲座,从讲解的深度、广度等方面为同学们扩充了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开阔的学习语言的思路和方法。虽然只有短短一节课的时间,但同学们非常喜欢王老师的讲解,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希望能多邀请王老师到班级讲座,一起探寻词语之美!</p>

词语

同学

班级

王老师

讲解

之美

耳字

讲座

四年

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