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安一夜景灯火

哲中

<p class="ql-block">三月廿八日我们结束了白鹿原的游览来到西安,虽多次来古城西安,旅游景点儿基本都去过,但未目睹古城的夜色,傍晚我们来到钟、鼓楼和古城墙,拍下了这组夜景照片,确实很漂亮,灯火辉煌,灯光照耀下的古城更为宏伟壮观,游客们和恋人在这里观楼赏景,好不休闲!</p> <h3>钟楼夜景</h3> <h3>西安钟鼓楼夜景和碑林等景观</h3> <h3>西安钟楼记录着西安沧海桑田的历史,它铭刻着西安人心中的悲怆与骄傲。</h3><h3>对联:百二秦关斯楼镇,万千江山此锺鸣</h3> <h3>钟楼门人的名人书画</h3> <h3>钟楼内顶</h3> <h3>鼓楼夜景</h3> <h3>永宁门下的五孔桥</h3> <h3>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钟楼早建4年。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和钟楼相距仅200米,互相对应。</h3> <h3>西安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34年历史。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h3> <h3>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千米,面积8.7平方千米,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声音。咸宁名儒李允宽所书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h3> <h3>永宁门夜景</h3> <h3>永宁门,俗称南门,是西安明城墙的正南门,也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如今的永宁门为环岛交通,门外有南门广场,门内为南大街,门外接南关正街。</h3><h3>永宁门是西安城墙各门中复建得最完整最漂亮的一座。</h3> <h3>永宁门下的门洞</h3> <h3>准新娘在拍婚纱照(偷拍)</h3> <h3>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h3><h3>  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h3> <h3>工作人员正在拓黄庭坚书法</h3> <h3>寿字书写者.马德昭,阆中南津关蓼叶沟人(今江南镇奎星村),生于道光四年(1824)。</h3> <p class="ql-block">马德昭不仅武功盖世,还是名垂后世的大书法家。他的署名为“西蜀马德昭”的大字书法“一笔寿字碑”、“一笔虎字碑”和融书画于一体的“魁星点斗”刻石,至今陈列于国家萃集书法珍品的西安碑林(第四室)。</p><p class="ql-block">碑文: 魁星点斗</p> <p class="ql-block">魁星点斗,独占鳌头!</p> <h3>在碑林博物馆内的刻章艺人</h3> <h3>博物院内樱花争艳</h3> <h3>无風雲出塞</h3><h3>不夜月临関</h3> <h3>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位于现陕西省西安市。书院建筑规模宏大,中间讲堂6间曰“允执堂”,左右南屋4间,东西号房各6间,讲堂后边有假山,“三峰耸翠”,“宛若一小华岳”,讲堂前半亩方塘,竖亭于中,砌石为桥。书院有门两重,大门二楹,二门四楹,郡丞刘孟直书“八景诗”以壮其观,学者王大智书隶字为书院题名。</h3> <h3>关中书院在书院门步行街上,是明清两朝陕西最高学府,规模很大,有房屋20多间,现在是某大学的一个校区。</h3> <h3>卖字画的艺人小亭</h3> <h3>青龙寺一雲亭阁</h3> <h3>樱花盛开!</h3> <h3>清真食品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