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提升之名校长培育】丛台区曙光小学校长苗玉兰拜师全国名校长于会祥

曙光小学

红色育英 <h3> 北京育英学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前身是中共中央直属育英小学,1948年建校,后随党中央一起迁入北京。1952年,毛主席曾亲自为育英学校题词“好好学习”。这既是对育英学生,也是对全国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和关怀。“好好学习”做为育英学校的校训,鼓舞和激励着一批批的学子健康成长。</h3><h3>&nbsp;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以及党和国家后几代领导人都先后为学校题词,嘉勉师生。胡耀邦同志题写了学校校名。2012年11月7日建校六十四周年之际,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为学校题词:“广纳各科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实行综合改革,把育英办成一流学校”。</h3><h3> 学校占地面积109393平方米,建筑面积78166平方米,是一所集高中、初中、小学为一体的全日制公办学校。</h3><h3> </h3> 拜师 <h3>  于会祥,北京市育英学校校长。正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北京市督学、北京市初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社会工作。主持国家级课题“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建设与育人模式变革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出版《教育教学新探》、《典型例题的拓展与应用》等著作14部,对课堂教学、学校课程、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均有比较深入地研究。</h3> <h3>   邯郸市丛台区曙光小学校长苗玉兰借着这次学习机会专程拜北京育英学校校长于会祥为导师,两人结为师徒关系。继河北省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之后,开启了名校长名学校又一个成长之路!</h3> 参会 <h3> 4月18日----20日,“北京市育英学校教育故事分享会暨全国中小学学校文化与办学特色经验交流会”在北京育英学校成功举办。来自全国15个省市,五百多名教育同仁参加了本次大会。&nbsp;</h3> 故事分享 <h3>  19日北京市育英学校校长于会祥做了题为“什么是学校?”的专题报告。“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是学生寻找同伴的地方;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实践基地……”&nbsp;育英学校的办学思想引发了大家的深度思考。</h3><h3> </h3> <h3>  于会祥校长将育英学校的校风定义为诗意的一句话:静静地挂在枝头的桃子。</h3><h3> 育英学校树木林立、环境优美,仿佛坐落于公园之中。教育的元素也完美的融入到校园各个角落。就连学校楼群也以孔子九思来命名。</h3> 角角落落是教育 <h3>  学校在扁平化——矩阵管理的基础上组建了超越矩阵横纵边界的“课程研究院”,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特别是学校的“体验式课程”,高年级学生可以给低年级学生上课,体验老师备课和上课的艰辛;学生可以当一天保安,体验门卫工作的严格;学生可以在学校办公司,体验创业的过程。在实验室里,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指导小学生做大学的化学实验;在校园里到处是书架、到处是座位,学生们可以自由地读书、下棋、玩耍,放了学也不愿意回家……,这里有太多的新鲜事,有太多吸引眼球的地方,一张褪了色的照片,一个门上的若干小洞,一张学生自制的课余时间安排表,都是生动的故事,管理的理念……</h3><h3> 各种社团活动丰富,流连处,高雅清新;凝神际,心灵澄澈。</h3> <h3>  “阅读”是育英学校的最美标签,为了践行这项事业,整个校园呈现出了同主题、多层次的形式。“处处有书可以读,时时有人在读书”是一个美好的口号,但育英完善的阅读资源建设体系则完美地诠释了它。</h3><h3> 整座学校浸润在一种浓厚的书香气里,如入兰芷之室,不自觉地人也变得轻声细语、知书达礼起来。</h3> <h3>  彼此温暖,相互关照。最美校园,做最有价值的教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就是学校办学的精气神,就是学校的办学氛围,就是融入师生血液的学校文化自信。</h3> <h3>  这样的校园,真是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曙光小学将以名校北京育英学校为对标榜样,校长苗玉兰将以名校北京育英学校全国名校长于会祥为导师。无论是理念的学习,还是管理的思路、课程的构建等,曙光小学为创建丛台名校继续努力!为丛台教育发展而继续努力!</h3>